隋朝的棋局 第443节

  在隋朝的生铁管制条例中,汉人可以正常买卖铁器,羌人属于有限制使用铁器,只能向官府购买,铁器有编号备案,如果要买农具,必须把旧农具交回来。

  至于西域各国以及草原游牧部落,铁器严禁出口,海外各国也一样禁止输出铁器。

  所以有羌人来买汉人的旧铁器,这就是钻了一个空子,属于非常严重的事件。

  次日下午,在向西面官道上,几辆骡子拉着麦秸大车缓缓而行。

  几名羌人打扮的商人骑马跟随,这时,后面尘土飞扬,一队百余人的骑兵疾奔而来,瞬间奔上前,将五名商人团团包围,举矛对准了他们。

  为首羌人故作镇静道:“我们是雅州商人,合法经营,为何要拦截我们?”

  内卫校尉冷笑一声,用长矛一挑骡车上麦秸,麦秸挑开,全都是满满一车铁农具。

  “这就是你们的合法经营吗?带走!”

  内卫士兵一起动手,将五人反手捆绑,用碎布塞住嘴,用黑袋罩住头,把他们塞进几辆大车内,连同五辆骡车一起带回了官衙。

  在城外一家客栈内,两百名内卫士兵将客栈团团包围,内卫将领一挥手,内卫们冲了进去,不多时,押出十几名羌商,很快,从他们临时租的仓库里查获了大量旧农具。

  陈振海一共派出六支内卫队伍,先后抓住了四伙羌商,共三十余人,缴获旧铁器达数千件。

  内卫连夜进行审讯,天快亮时,负责审讯的内卫官员急匆匆找到了陈振海。

  “将军,他们不是羌人,是吐蕃人!”

  陈振海吓一跳,连忙问道:“怎么发现的?”

  “他们大部分人根本不会说羌语,他们之间交流,我们翻译听出是吐蕃语,我们单独审问,他们都承认自己是吐蕃商人,奉命来买铁器,已经买了六千多件,只是来不及运走。”

  陈振海脸色变得严峻起来,问道:“审讯记录给我一份!”

  他当即写了一份报告,派人以八百里加急方式赶往洛阳送信。

  五天后,施孝真收到了巴蜀送来的八百里加急,立刻前来求见天子。

  巴蜀内卫这一发现着实让萧夏惊愕,他自始至终都没有想过吐蕃的问题,道理也很简单,没有了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和亲,吐蕃拿什么崛起?

  这些年大隋将各种战略物资和技术控制得极为严格,就是为了防止历史上唐朝的悲剧重演。

  吐蕃居然开始要生铁了,这背后有很多事情了啊!

  萧夏已经意识到,这绝不是吐蕃第一次搞生铁,应该是正常的贸易没有,才开始打各种不合法的主意,钻法律的漏洞。

  确实有漏洞,官方渠道搞不到生铁,便打个人的主意,相当于迂回购铁,看起来量不大,但如果一直这样延续下去,迟早会集腋成裘,汇小溪成江海。

  萧夏当即对褚遂良道:“通知政事堂五位相国到朕御书房来!”

  天子要和相国御史,施孝真知趣地施礼告退,萧夏吩咐他道:“在外面稍坐,可能会有安排!”

  不多时,五名相国匆匆赶来,萧夏请他们到参谋房就坐,参谋房内有各种地图,萧夏命令侍从挂上了巴蜀地图和陇右地图。

  “你们先看看这份报告!”

  萧夏将陈振海写来的报告交给相国们传阅。

  众人很快看完报告,都面面相觑,一直默默无闻的吐蕃居然冒头了。

  萧夏缓缓对众人道:“朕前几天接见了陇右道观察使吴廉,当初他出任河源郡总管,后来取消总管后他改任刺史,他在陇右做了十年,对陇右的变化理解深刻,他告诉朕,在大业十年前他从未见过吐蕃人,但大业十年后,吐蕃人开始多了起来,主要商人比较多。

  另外,他还告诉朕,西海和祁连山之间,以前有很多高原冻土带,但大业十年后,冻土带渐渐消失了,现在都变成了草原,河源郡也是,十月开始下雪,一直到第二年四月才完全融雪,而最近这两年,河源郡十一月才开始下雪,但第二年三月就融雪了,所以现在河源郡可以大面积种植小麦了。

  朕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气候开始变温暖了,以前冰雪封路,吐蕃出不来,现在吐蕃高原大面积融雪,他们也能种植小麦了,但他们需要铁农具,所以才千方百计从我们农民手中购买。

  甚至他们需要制作兵器,便打着购买铁农具的幌子。

  但朕担心不是吐蕃想买生铁这么简单,而是吐蕃已经有了走出高原的意识。”

  “陛下担心吐蕃会入侵大隋?”

  萧夏摇摇头,“不是担心,吐蕃必然会入侵河源郡和西海郡,更重要是,吐蕃不受我们控制,我们对他们一无所知,他们或许有一天忽然杀来,屠杀我们的百姓,抢夺我们财物,然后就返回高原,我们拿它无计可施,这样就等于我们会有一个出血口,不断流血,会严重损害大隋的肌体。”

  萧夏没法解释他所知道的历史,他沉吟一下又道:“我们汉人王朝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用道德来束缚,总是认为我以诚待人,别人也会以诚我,实际上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我们是大国心态,但小国不是这样,小国从来是畏威不畏德,他们畏惧村里的恶霸,有一天恶霸稍微对他们好一点点,他们就会感激涕零。

  所以对付小国,朕从来都是拳头硬,先立威,再略施恩德,他们就会彻底臣服,吐蕃也是一样。”

  “陛下可有应对吐蕃的方案?”

  萧夏缓缓道:“现在我们需要先了解吐蕃的现状,朕考虑派使者前往吐蕃,和吐蕃讨论建立边境互市,朕手中没有合适人选,各位有没有可以推荐的人选?”

  裴矩道:“微臣推荐西平郡刺史乞伏慧为使者,他曾经去过吐蕃,能适应高原的长途跋涉。”

  “我们和吐蕃有过接触?”萧夏眉头一皱。

  裴矩摇摇头道:“启禀陛下,乞伏慧是去苏毗国,途经吐蕃,当时,苏毗国已面临被吐蕃吞并的危险,特来向大隋求援,当时也无法救它们,便同意它们向北迁徙,后来就有了北苏毗。”

  萧夏沉吟一下道:“现在是九月份,出使吐蕃有点晚了,宣乞伏慧进京,朕和他谈一谈,另外,朕准备加强对边疆地区战略物资的管控,巴蜀各地以后购买农具需以旧换新,要堵住百姓随意购买生铁的漏洞。”

  停一下萧夏又道:“传旨给巴蜀和陇右各地官府,严禁吐蕃商人入境大隋。”

第828章 积弊难改

  虽然朝廷已经决定对吐蕃实施更严厉的贸易措施,包括不准吐蕃商人进入大隋内地,只允许在指定的边疆市场进行交易,加强边疆哨检,加强对吐蕃人可能冒充的羌商进行检查,其次对羌族商人所购物资进行严格检查,禁止任何违禁品通过羌人流入吐蕃。

  同时军事上也要加强,尤其是对大非川和河源郡南部,要加大戍堡的数量和驻扎人数,防范吐蕃的突然袭击。

  防范吐蕃是一件很头疼的事情,它不像北方的游牧民族,可以反击,一直打到草原去,吐蕃高原对大部分隋军士兵都是禁区,上不去,占不住,只能被动防御。

  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兵器代差,加快对高技术兵器的研制,比如火炮和燧发枪的研制,跨过火铳,直接到燧发枪,如果有可能,他还想一步到位,研制后装式带膛线燧发枪。

  萧夏叹息一声,所以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钢铁产量的基础之上,而人口是所有产业的根基。

  远水不解近渴,要快速增加人口只有一个办法,废奴。

  偏偏废奴令推行两年来进展缓慢,各地方口号喊得凶,实际行动却少,光是清理官奴就很吃力。

  但再艰难也要做,废奴是大趋势,首当其冲是清理地方官场上的阻碍。

  难道自己非要杀一儆百不可吗?

  这时,褚遂良指挥侍从推进一辆小车,午膳时间到了。

  萧夏笑问道:“登善,朕问你一件事!”

  褚遂良垂手而立,“请陛下吩咐!”

  萧夏缓缓问道:“朕颁布废奴令已经有两年了,你觉得进展如何?”

  “回禀陛下,微臣昨天还在和父兄讨论这件事。”

  萧夏顿时有兴趣道:“你们父子怎么说?”

  褚遂良想了想道:“我兄长比较悲观,说废奴两年多了,只是新奴隶没有了,要么就是中小户人家的奴隶没有了,但豪门大户人家基本上没动,他认为废奴令没有成功。

  但我父亲认为,奴隶是几百年形成,不会一两年就能解决,而且很年纪大的老奴隶,主家巴不得把他们甩掉,废奴令正中他们下怀。

  我父亲认为现在做得很好了,至少官奴已经消失,至于私奴,还需要一代人的时间慢慢消化,奴隶问题才会得到解决。”

  萧夏点点头,“那你的看法呢?”

  “微臣认为要有作为,可以妥协,但妥协的同时必须有作为。”

  “具体说说!”

  “首先是奴隶不能新增,奴隶生的孩子必须是平民,这是不容含糊的,一定要用铁腕限制,其次奴隶逃亡,官府必须给他们自由之身,不准再送还主人,微臣认为只要把这两条抓住,奴隶的增量不会有了,奴隶的存量会越来越少,十几年就会彻底得到解决。”

  萧夏点点头,“朕知道了,去吧!”

  “请陛下用餐!”

  萧夏一边吃午饭,一边翻阅奏折,他之所以提到奴隶,是他看到了两份奏折,一份是江都刺史发来的奏折,独孤家族组织了一千一百名家奴上船出海,在废奴令下,这个数目就显得很刺眼,虽然这一千余人已经上船走了,但它却揭示了一个血淋淋的事实,豪门世家依旧藏匿着大量奴隶。

  另一份奏折是监察御史侯亮弹劾魏郡刺史王佑南对抗废奴令,严厉批评侯亮擅自将三百二十名逃难奴隶全部遣返给他们的主人。

  废除奴隶触及到了权贵世家的灵魂,各种阳奉阴违就很正常了,在此之前,就查出汉川郡隐瞒官奴的丑闻,这只是冰山一角,事实上哪个县都会多少有隐瞒,就算天子脚下的洛阳县也只释放了汉人官奴,昆仑奴、新罗奴则认为不在释放范围内。

  但像魏郡公开把逃难的奴隶遣返给原主人,这就是明着对抗废奴令了。

  如果此事不严查,必然会有更多的郡县效仿。

  想到这,萧夏当即令道:“速把施都统找来见朕!”

  不多时,施孝真匆匆赶来,单膝跪下行礼,“参见陛下!”

  萧夏缓缓道:“御史弹劾魏郡刺史王佑南擅自将三百余名逃亡奴隶遣返给主家,严重违反了朕两年前下达了废奴令,和朕对抗,你可亲自率大批内卫去魏郡严查此案,若属实,将相关案犯一律缉拿进京,所有奴隶找回来交县衙重新处置,其主家也一并押送进京,这是甲级案件!”

  “微臣遵旨!”

  施孝真行一礼走了,萧夏随即在弹劾书上批了一个‘准’字。

  为什么御史台弹劾了,还要内卫出马,这其实是两件事,御史台只是弹劾魏郡刺史,不涉及案子,而内卫则是负责调查这个案子本身。

  当天下午,施孝真亲自率领一千校尉赶往魏郡。

  萧夏又把褚遂良叫上来道:“你回去告诉你父亲,让他关注魏郡遣奴案,要做连续报道。”

  萧夏准备把这件事闹得天下皆知,杀一儆百,报纸的舆论力量他就要充分利用起来了。

  傍晚时分,褚亮回到府中,这段时间他忙坏了,《京都早报》每天发行量接近两万份,排版和印刷成了大问题,事关当天的新闻只剩下当日市场行情,为了不影响当日发行,他们把当日市场行情单独印半张纸,夹在报纸中,这样报纸就能提前印刷了,就算这样,每天两万份发行量也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但褚亮心中却很满足,很有成就感,或许这就叫痛并快乐着吧!

  刚回到家,儿子褚遂良便把他请到书房。

  “天子有几句话让我交代您呢!”

  “哦——”

  褚亮点点头,坐下道:“说吧!什么事?”

  “最近有一个魏郡遣奴案,就是魏郡刺史王佑南擅自将三百余名逃亡奴隶遣返回主家,御史已经弹劾,天子震怒,派内卫去查案,可能要杀人了,天子让父亲立刻派得力人选赶赴魏郡参与此案,要连续报道,要让天下人都知道这个案子。”

  褚亮眼睛一亮,急问道:“天子最近在关注废奴?”

  “一直在关注,天子需要提高人口数量,虽然有各种减税措施,但短时间内难见成效,唯一能短期见效的就是挖掘隐藏的人口,那就是奴隶。”

  “陛下要大规模废奴吗?”

  褚遂良摇摇头,“大规模废奴不可能,但要立规矩,不允许再有新增奴隶,不允许阻碍奴隶寻找自由身,官府必须要态度鲜明废奴,如果违反了这三点,估计就要被迁徙到岭南或者西域去了,这次我估计要杀魏郡刺史,所以《京都早报》要把它当做大案连续报道,必须要轰动天下。”

第829章 各执一词

  废奴令颁布已经有两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知道了朝廷要求废奴。

  刚开始时,各个主家拼命隐瞒废奴令,但随着官奴的陆续解放,很多事情都隐瞒不住了。

  除了像关陇世家那种几代人上百年的人身依附,家奴对主人忠心耿耿之外,一般大户人家根本控制不住奴隶,越来越多奴隶开始逃亡,寻求官府的帮助。

  按照废奴令的第三条规定,各郡县官府应该给逃亡奴隶改为平民籍,恢复他们的自由之身。

  但魏郡却做了一件严重违反废奴令之事,他们居然把三百二十名逃难奴隶全部遣返给他们的主人。

  这是两个月前发生的事情,当时就有官员向御史台写信告状,御史台派监察御史侯亮来魏郡调查此事。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此事属实,侯亮便写弹劾书了,当然是弹劾魏郡刺史王佑南。

  三天后,施孝真率领一千名内卫士兵进入了魏郡。

  施孝真命令大军在汲郡汤阴县驻扎,自己则率五十名内卫抵达了安阳县,包下了安阳县的卧龙客栈。

  内卫在各道都有分支机构,其中河北内卫驻地就在魏郡,卧龙客栈是对外的名称,对内则称为内卫驿所,是河北内卫的产权,对内也对外。

首节 上一节 443/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