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444节

  施孝真住下,立刻派人去把河北内卫的负责人俞飞鹏找来。

  天子给施孝真布置了三个任务,追查事件真相,明确事件责任,缉捕相关人员,施孝真首先就是要追查事件的真相。

  不多时,俞飞鹏匆匆赶来,单膝跪下行一军礼,“卑职参见都统!”

  “俞将军请起!”

  施孝真请俞飞鹏起身,问他道:“魏郡遣返奴隶之事,你知道多少?”

  俞飞鹏愣了一下,小心翼翼道:“启禀都统,内卫不参与废奴令!”

  废奴令由朝廷和地方官府负责,内卫不参与,这是一开始就定下的论调。

  施孝真点点头,“正常的废奴事务我们不参与,但废奴令引发的大案我们要参与,至少要了解情况。”

  “卑职明白,其实魏郡这个案子闹得很大,普遍百姓都在谈论,卑职当然也知道一些。”

  “说说你知道的情况!”

  俞飞鹏想了想道:“有传闻说这是刺史王佑南和郡丞戚沛之间内斗,有人在捅刀子!”

  “是吗?你觉得呢?”

  “卑职知道刺史和郡丞之间确实有矛盾,而且矛盾还不小,当时这件事传出来的时候,卑职就觉得很震惊,这是直接和天子对着干,谁会犯这么严重的官场错误?卑职觉得这件事肯定有内幕,但究竟是谁捅谁的刀子,卑职不清楚。”

  “但御史台认定的是刺史李佑南的责任,此人口碑如何?”施孝真又问道。

  “口碑一般,此人有个绰号,叫钓鱼刺史,酷爱钓鱼,郡衙内经常找不到人,手下就会去河边寻找,准能找到,除此之外,也没有听到什么恶行传闻。”

  施孝真看了看朝廷的资料又道:“王佑南是今年年初调来魏郡,而郡丞戚沛在魏郡已经有五年了,他原是安阳县县令,因反对窦建德而得到提拔,出任郡丞已有三年,他们都是什么背景。”

  个人背景后台,吏部不会写,但作为调查,这种背景后台必须要了解清楚。

  “回禀都统,王佑南是南郡人,从长沙郡调过来,在河北应该没有什么关系,相反,郡丞戚沛是汲郡黎阳县人,黎阳戚家是郡望,他妻子也是安阳孟氏的嫡女。”

  “所以王佑南是过江猛龙,而戚沛是地头蛇?”

  “可以这样说!”

  施孝真心里大概有数了,他沉思片刻对俞飞鹏道:“我要三百二十名奴隶主家的名单,你明天去郡衙替我拿来,另外对外宣传,内卫住在卧龙客栈,专查奴隶遣返案。”

  “卑职遵令!”

  俞飞鹏行一礼,匆匆走了。

  施孝真知道这个案子御史台已经下结论了,责任人是刺史王佑南,在遣返书上,刺史和郡丞都签了字,那么谁的官大,谁负责任,这就是御史台判罚的依据。

  如果按照常规查案,那么最后结论肯定也是一样,但这只是官场的通行做法,主官责任论,而绝不是案情的真相,此案肯定有真相,毕竟刺史和郡丞都签字了。

  施孝真便考虑从利益方向查案,看看这起案件是谁的利益,施孝真从两名官员的背景就隐隐猜到了一些端倪,恐怕郡丞的利益更大,郡丞戚沛是地头蛇,三百二十名奴隶正是地头蛇的利益。

  这时,内卫主薄苏方道:“都统有没有发现一个有趣的地方,居然没有县衙的事情,按理,处理奴隶应该是县衙管才对,最后怎么变成了郡衙的事情?”

  施孝真翻了翻御史台的调查记录,果然,无论走访对象还是查询档案,都是在郡衙内进行,没有一点提到县衙。

  施孝真也不解道:“确实有点奇怪,这又是何故?”

  苏方捋须笑道:“卑职可以去走访走访,看看他们为什么沉默?”

  当天下午,内卫调查奴隶遣返的案的消息传遍了安阳县,立刻让整个官场都紧张起来,内卫可不是御史台,内卫查案,那就意味着天子在关注此案。

  当天晚上,郡丞戚沛前来拜访施孝真,施孝真很客气地请他坐下,“戚郡丞其实也不必心急,我明天上午要去郡衙,到时候我们再细谈!”

  戚沛年约四十岁,长得倒是一表人才,很有儒雅气质,他微微笑道:“如果在郡衙谈,那么就是再重复一遍御史台的查案过程,相信结论也一样,如果将军想知道真相,还得私下谈。”

  “那戚郡丞能否告诉我,真相是什么?”

  “真相是,这三百二十名奴隶并没有来安阳县,是一名秀才走访魏郡十几户豪门大户的奴隶后,替他们伸冤,我们派人去找这个秀才,但他人却消失了,不知去向,所以这件事是真是假也不知道,然后我们又按照他提供的名单去找这些奴隶,几乎所有人都表态,没有离开主家的想法,按照废奴令规定,一切以自愿为主,不强迫奴隶离开主家,所以我们就撤销了这次废奴申请,我签了字,王刺史也签了字,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以误传误,最后变成了遣返奴隶回主家。”

  施孝真眉头一皱,“御史台查案这么不认真?这么明显的事情,居然变成了弹劾案,还是你们没有告诉御史台实情?”

  戚沛苦笑一声道:“御史台根本不信我说的话,他们认为那个秀才被杀人灭口了,而那些奴隶畏惧主家,不敢说实话,也不敢来安阳县,恕下官直言,御史台根本不关心真相,他们只是为了弹劾而弹劾。”

  “那么刺史又怎么给御史解释呢?”

  “王刺史怎么解释我不知道,但据我所知,御史台同样也不相信王刺史说的话,御史台自己去民间调查一番,最后就直接得出结论,是我们遣返了三百二十名奴隶,如果真的追究责任,首先应该是我的责任,毕竟是我先签字的。”

  施孝真心中很奇怪,不是说刺史和郡丞的关系很僵吗?怎么感觉这位郡丞在替刺史说话?

  这个案子有点扑朔迷离,大家各说一套,不知道明天刺史又怎么解释?

第830章 扑朔迷离

  次日一早,施孝真见到了刺史王佑南,王佑南年约五十岁,身材瘦小,看得出他的心理压力很大,见到施孝真便问道:“请问施将军,御史最后的意见是什么?”

  施孝真把御史的弹劾书抄件递给他,“你自己看看吧!”

  王佑南捧着弹劾书,浑身发抖,低声喃喃道:“怎么能这样?他们不是这样说的,他们说会给我一个公平的交代,这就是他们的公平吗?”

  “王使君认为御史的意见不公平?”

  “当然不公平,我把所有的事实真相都告诉他们了,他们说会核对清楚,然后就走了,也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

  施孝真眉头忽然一皱,戚沛说,御史根本不相信王刺史的解释?可连王刺史自己都不知道结果,戚沛又怎么知道?

  “你知道御史不相信你的解释吗?”

  王佑南连忙摇头,“他们很认真记录了,只是说会去核实,根本没有告诉我核实的结果,要不然我在等什么?最后结果他们什么都没告诉我。”

  “我想听听王刺史的解释?”

  王佑南叹口气道:“这件事我被人陷害了,我根本就没法证实事实真相,难怪御史台不相信我,他们根本无法证实我说的真相。”

  “那你说说事情真相?”

  “事情真相是,一群豪门地主将三百二十名老奴隶扔出来,每个人都在五十岁以上,大部分人都丧失了劳动力,所以我下令取消他们申请平民的诉求,让主家继续照顾他们,给他们养老。”

  “不是遣返?”

  “不是,他们没有出庄园,是一名秀才代表他们来县衙提出申请,因为涉及好几个县,县衙就提交给了郡衙,我派人去查探,发现他们都是老人,他们都不愿意离开主家,是主家想把他们赶走。”

  施孝真眉头紧锁,御史台记录中的查访奴隶可不是什么老人,而是年轻的奴隶,虽然只查访了十几人,但基本上都在二十岁左右。

  没有一个五六十岁的老人。

  “王刺史说被人陷害了,又是什么意思呢?”

  王佑南摇摇头道:“我派去查访的手下失踪了,他的查访记录不见了,甚至那些主家名册也没有了踪影,我说的老人证词完全没有了依据。”

  “你什么时候发现自己被陷害的?”

  “就在前几天,那个查探手下向我请假回家一趟,然后就失踪了,他家人说,他根本没有回来过,我去翻档案,发现探访记录和名册都没有了,我想再补一份都做不到,我就知道我被人陷害了。”

  施孝真听懂了,王刺史是因为发现奴隶都是老人才不准废奴,但事实上奴隶并不是老人。

  这是一套阴阳手法,布了陷阱让王刺史踩进去,现在人证物证都没有了,他百口难辨。

  现在只有找到那个负责组织的秀才,才能知道真相。

  施孝真隐隐猜到,这个陷阱一定和郡丞戚沛有关。

  这个案子其实和废奴令无关,只是有人利用废奴令来搞掉刺史王佑南,这一招很毒,如果王佑南无罪,那么就给天下立了一个很不好的榜样,天下地方官都可以借这个案子遣返奴隶回主家。

  如果王佑南有罪,可实际上他又是冤枉的。

  当然,这些都是刺史王佑南的一面之词,或许是真,也或许是假,真相究竟是怎么回事,得拿到证据才能知晓。

  施孝真点点头,“我现在需要证明你说的是真话,你难道一点自救的线索就没有?”

  王佑南从怀中摸出一张纸条,递给施孝真,“这是昨天一早在我桌案上发现的,将军请过目。”

  施孝真接过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秀才未死,就躲在魏郡。’

  这个线索有和没有是一回事,魏郡这么大,让他们去哪里找?

  不过秀才未死,说明这条路行得通。

  既然留纸条者说秀才未死,说明此人看到了秀才。

  走出郡衙,施孝真回头对手下道:“派人夜里盯住王刺史的官房,有人潜入便立刻抓住。”

  施孝真回到客栈,主簿秦方迎上前道:“启禀都统,卑职上午去县衙询问,县令说这个案子因为跨县,他们不便审理,就直接推给了郡衙,从头到尾都是由郡衙审理,县衙完全不知情!”

  停一下,秦方又道:“另外卑职也发现一件蹊跷之事!”

  “什么蹊跷之事?”

  秦方走进房间,把御史台的资料袋中的全部文书取出来,放在桌上摊开,他指着其中口供道:“这几份口供是定罪的关键,但口供上只有奴隶姓名,主家的信息都没有,还有主家的名册居然也没有,都统不觉得奇怪吗?御史台居然也没有主家的名册。”

  施孝真点点头,“主家名册被他们拿掉了,郡衙那边也没有找到名册,看来这份名册有大问题啊!连御史台都要回避。”

  这时,侍卫在院中禀报,“俞将军来了!”

  “请他进来!”

  俞飞鹏快步走进来,手着拿着一叠文书笑道:“这是我在内卫文书库中找到的,内卫文书库里有不少来历不明的资料,因为不是内卫权限,我们一般都束之高阁,有手下说我们内卫也曾收到一份有关奴隶案的无名文书,我们找了一夜,果然找到了。”

  施孝真大喜,连忙接过文书袋,把里面的文书全部倒出来细找,片刻秦方惊喜道:“找到了!”

  他抽出一份名册,正是主将和奴隶一一对照的名单。

  施孝真连忙接过细看,这些主家的名字都很普通,并没有什么名人在其中,这有什么好隐瞒呢?

  他心中忽然有一种直觉,好像人数不对,他立刻进行清点,点了两遍都只有两百五十人,整整少了七十人。

  “这份名册不全,应该是把关键的人物去掉了。”

  查到现在,众人都隐隐猜到了,不管是刺史还是郡丞,都没有说实话,并不是刺史说的年迈奴隶,也不是郡丞说的奴隶不愿离开主家,根本原因是名册中有他们惹不起的人,包括御史台最后也是回避了真相,弹劾主官了事。

  这时,秦方建议道:“不如我们按照这份名册去调查奴隶,先把这里面的两百五十名奴隶查清楚,看看能不能最后找到真正的线索。”

  施孝真点点头,这不失为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

  施孝真又对俞飞鹏道:“刚开始我以为这是一个权力斗争的陷阱,很复杂,现在我发现这里面很可能并不复杂,也和权力斗争无关,就是一起单纯的奴隶事件,只是整个官场都在隐瞒名单,那个组织的秀才是关键,肯定有人认识他,你找底层文吏衙役调查,看看能不能查到这个秀才的身份和家人。”

  “卑职这就去调查!”

第831章 真相大白

  时间一晃过去三天,内卫调查也渐渐到了尾声,十五支内卫调查队根据名单找到了十五家豪门大户,两百五十名奴隶全部找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家庭,都有孩子,他们不愿孩子继续成为奴隶,渴望能脱离奴隶身份。

  这和刺史王佑南以及郡丞戚沛说的完全不同,施孝真立刻从汤阴县调来一千五百名内卫,将刺史王佑南和郡丞戚沛抓捕,还有十五户豪门人家也全部抓捕,一共抓了四百余人。

  所涉及的两百五十名奴隶由县衙全部转籍为平民,另外,这十五户豪门大户的其他奴隶也一并被释放。

  但最关键的漏网之鱼却始终没有消息,不管他们怎么审问刺史和郡丞,两人都保持沉默,由于两人只是被停职而没有免职,也不好动大刑。

  如果威逼不成,那么利诱也不妨是一个很好的手段。

  这天晚上,施孝真拜访了县令裴玄应,裴玄应出身蒲州裴家,大业五年科举入仕,三年前调来安阳县任县令。

  “我是来给裴县君做个交易,如果裴县君肯说出背后的真相,那我保证会向天子推荐裴县君出任魏郡郡丞。”

  裴玄应笑了笑道:“施将军不是查出真相了吗?”

  施孝真摇摇头,“你明知故问,你如果没看见那份名册,你是不会把这个案子交给郡衙,你不说也没有关系,但你要明白,你明知却不说,这是有欺君之嫌啊!”

  裴玄应做不做郡丞无所谓,但这个欺君的大帽子让他有点承受不住了。

  他沉吟片刻道:“王刺史官房的纸条是我放的,其实我是在提醒他,可以把秀才交给内卫,就能脱身了,但不知他为什么不接受我的好意,或许他认为年迈奴隶这个借口更好。”

首节 上一节 444/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