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棋局 第452节

  “可靠吗?”

  “我出了高价,他们看在钱的份上原意带路。”

  费青奴不想把时间浪费在等待上,他当即命令大将左寿辉率三千人为前锋,两万大军绕道杀往飞鸟净御原。

  在白银的诱惑下,数十名当地农民果然把他们带到了飞鸟净御原,距离京城还有十里左右,前锋左寿辉已经率军和敌军激战起来。

  原来近万名被烧得焦头烂额的士兵从另一边撤退下来,正好遭遇到隋军前锋,双方当即爆发了遭遇战。

  虽然倭军有上万人之多,却被隋军杀得屁滚尿流,隋军根本没有使用火器,双方兵器差距太大,隋军都是精钢战刀和长矛,倭军却没有长兵器,只有太刀,他们的太刀都是熟铁,一斩就断,而且隋军士兵身穿明光铠,倭军刀也刺不进去。

  三千前锋以一敌十,杀得一万多倭军鬼哭狼嚎,尸横遍地,就算跪地投降,也同样被一矛刺穿胸膛。

  当费青奴率领大军赶到时,战争已经结束,近一万倭军被三千隋军全面歼灭,没有留战俘,隋军只轻伤了二十余人。

  费青奴夸赞左寿辉一番,当即率领大军向十里外的飞鸟净御原杀去。

  隋朝时代的倭国城池没有城墙,就像大号村庄,只是房舍更大更精致一点,就连皇宫也几乎都是平房。

  京城内乱成一团,大街上挤满了各种人力大车,每辆车都装得满满当当,每个豪门都有上百辆人力车,他们将财产打包准备运走,但这并不是因为远处山林起火造成的恐慌,而是隋军登陆的正常反应,一方面派军队去抵抗,另一方面也要做好撤退准备。

  大街上嘈杂声一片,大家都在等消息,如果战胜隋军,大家卸货回家,如果失败,立刻撤退。

  这时,十几名探查消息者狂奔而来,大喊道:“全部被烧死了,我们的军队全部被烧死了!”

  这句话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一片大乱,大街上的车辆争先恐后开始奔逃。

  但跑得最快的大车离城不到一里,便遭到了伏击,道路两边忽然杀出无数士兵,将大车全部拦截,车夫反应快的,丢掉大车钻进路边草丛,反应慢一点则跑不掉了,只得跪地求饶。

  两万隋军已经杀进京城,开始挨家挨户搜查,隋军并不残暴,他们对底层百姓和普通百姓不管,只抓捕贵族,很多贵族子弟逃到民宅也搜出来。

  虽然语言不通,却有办法区分,看脚就是了,底层百姓长年都是赤脚,皮肤又黑又粗,脚底都有厚厚老茧。

  而贵族子弟都普遍穿鞋,个个养尊处优,哪怕他们脱了鞋,脚也是又白又干净,脚底也没有老茧,这就是贵族子弟的特点。

  隋军也冲进皇宫,将所有人都驱赶出来,连女天皇也被请出了皇宫。

  推古天皇愤怒地质问裴世清道:“我倭国哪里得罪大隋,被这样对待?”

  裴世清摇摇头,“现在我们两国是处于战争状态,你当初派四万大军去百济参战,就已经对大隋宣战了,难道天皇不知?”

  推古天皇半晌道:“那已经是过去很久的事情,再说我们的军队都没有回来,是我们战败了。”

  “这不是战败战胜的问题,而是一旦宣战就很难结束,大隋天子给了你们机会,等你们去认错,双方签署协议,这才能结束战争,但你们一直不理睬,所以我们天子认为你们在准备下一场战争,我们不会被动等待,这是我们主动进攻了。”

  推古天皇只得长叹一声,“那我宣布投降行不行?”

  “你当然可以宣布投降,但我们没有权力接受贵国的投降,只有大隋天子才能决定,你将被送去洛阳。”

  推古天皇含泪道:“我愿意一死,恳求你们放下刀,饶了我的臣民吧!”

  “这不是我能决定的,我可以去劝一劝。”

  裴世清找到费青奴道:“费将军,对方已经愿意投降,我们把贵族和皇族都杀了,是不是太残忍了?”

  费青奴看了他一眼,冷冷道:“这是天子的命令,裴使君不满,去对天子说吧!”

  听说是天子的旨意,裴世清也沉默了,不敢再劝。

  这一场有针对性的清除,所有贵族和皇族的男子,无论老少全部斩杀,女人不杀,所有年轻女子和女天皇一起运回大隋,都城飞鸟净御原被一把大火烧成了白地,倭国数百年积累的财富也被全部运回大隋。

  皇族、贵族以及官员他们家人共计三千余人被隋军斩首,倭国朝廷彻底被摧毁,天皇体制结束,各个令制国纷纷独立,倭国随即进入延绵三百年的战国时代。

  西面九州岛也被隋军全部占领,七个令制国都被摧毁,国王、贵族以及大地主也全部被杀,只留下了底层百姓。

  隋军随即全部宣布耕者有其田,底层农民所耕种归他们自己所有,大隋免税三年。

  这个消息公布后,九州岛各地一片欢呼,这个时候九州岛的数十万百姓都以成为大隋子民为荣,隋军开始办学,移风易俗,二十年后,九州岛再也听不见倭国的语言了。

  但真正让大隋朝廷感到振奋的是,石见银山开始开发,数万矿工在矿山劳作,上千名汉人冶炼工匠就地冶炼,将一船船粗银运往江都,在江都进行精炼后,白银开始源源不断进入大隋国库。

第847章 采风民意

  荥阳县汴口,这里是汴水入口,之前洪水过境时,这里也险些坍塌,多亏了荥泽县令率领三千民夫死守,用数万只泥沙袋加固了堤岸,黄河才没有在这里溃堤,保住了荥阳郡数十万百姓的安全。

  这天上午,在大批军队和官员的簇拥下,天子萧夏来到了汴口以及周边地区,查看这里的受灾情况。

  受灾也是有的,虽然黄河没有溃堤,但汴水漫出来淹没了大片良田,另外,大量的麦子都因为下雨太多而烂掉了。

  萧夏站在黄河大堤,望着浑浊黄河水滚滚东去,雨已经停了一个月,水位已经完全恢复正常,下游的泄洪也早已停止,黄河完全恢复了正常。

  崔弘舟汇报道:“陛下,微臣去黄河各段都看过了,黄河决堤、改道的风险已经没有了,现在各地都在自救,朝廷也在不断调拨粮食,各种矛盾也是层出不穷,这边按下去,那边又起来,荥阳这边也是一样。”

  “最严重的问题是什么?粮食不够吗?”

  崔弘舟摇摇头,“不是粮食问题,是治安问题。”

  “治安?”萧夏着实没有想到,治安会出问题。

  “什么样的治安问题?”

  “有地方恶霸转嫁损失,鱼肉乡里,有地痞成群结队打家劫舍,凌辱妇女,还有一些比较隐蔽的情况。”

  “什么隐蔽的情况?”萧夏眉头一皱问题。

  “微臣在东郡听说一件事,官府以工代赈,招募了几万人修路筑桥,按照每人每天五十文支付,但听说百姓实际上倒手只有三十五文,好一点有四十文。”

  “为什么?被官府贪了?”

  “具体怎么回事微臣也不清楚,但听说有工头抽佣情况,每个人抽十文钱。”

  “怎么还有这种事情,这种工头抽佣是规定的,还是私下擅自所为?”

  崔弘升摇摇头,“当然不可能是规定,谁敢做这种规定,肯定是工头擅自所为!”

  “是个别现象,还是普遍现象?“

  “如果是个别现象微臣就不提了,就是因为比较普遍,微臣才觉得问题严重,需要告诉陛下。”

  萧夏回头令道:“把施将军找来!”

  不多时,陪同天子出巡的施孝真快步上前,躬身抱拳道:“参见陛下!”

  “施将军在洛阳接到什么消息没有了,关于治安方面的。”

  “微臣接到不少报告,主要是很多地痞无赖趁男人出门去做工,然后成群结队去乡下祸害百姓,抢掠倒不多,主要是凌辱妇女,内卫已经抓住了几十批。”

  “怎么处置的?”

  “重打一百棍,然后交给地方官府严惩。”

  萧夏脸一沉,“传朕的命令下去,交给地方官府的人全部抓回来,集中送去流求岛开发土地,既然他们精力过剩,那就让他们发挥作用,以前抓到的,必须送去抓回来送走,以后抓到的,也一律送走,另外,让他们互相指控,然后交给苦主辨认,一旦被苦主认出,则当场斩首,人头悬挂村口,没有铁腕手段,治安好不起来。”

  “微臣遵令!”

  停一下,萧夏又道:“还两个大案涉及更深,一个是地方恶霸转嫁损失,鱼肉乡里,另一个工头抽佣,崔相国会详细告诉你,如果人手不够,再把京城一万人也调来。”

  “陛下,两万人管七郡一府,足够了。”

  这时,萧夏见前方出现一个村子,他便直接向村子走去,他要亲眼看一看农民的实际受灾情况。

  萧夏让所有人都等在大路上,他只带着十几名侍卫和褚遂良走进了村子。

  村子不大,很安静,连狗叫声没有,这时,萧夏看见一个老者在院子里修理农具,他便给褚遂良使个眼色,褚遂良会意,上前道:“老丈,打听一个事!”

  “后生,问啥事?”

  “你们村的夏粮是全淹了,还是收了一些?”

  老者看了他一眼,见他不像本地人,长得白白净净,估计是个有身份的人。

  “你问这个干嘛?”

  “老丈,我们是朝廷的采风使,专门负责了解民间疾苦的,前段时间不是一直下雨吗?我们就是来了解这件事。”

  “你们进来坐吧!我给你们倒碗水。”

  “水就不要了,我们有水壶,烦请老丈拿几个小凳子。”

  老者拿了五六个小凳子出来,萧夏走进院子,他身穿青色绸衣,头戴纱帽,手执一把折扇。

  侍卫给他放好凳子,他坐了下令,笑眯眯对老者道:“老丈请坐!”

  老者这才明白,这位才是主官,刚才那位是随从。

  这实际周围邻居又来了几人,男女都有,萧夏也招呼他们坐下。

  院子里坐了五六个百姓,刚才老者道:“这次下雨确实是几十年未见,我们虽然冒雨抢收回来一部分麦子,但最后都发霉了,只能被迫扔掉,实际上是颗粒无收。”

  另一名中年人道:“这次太惨了,以前哪怕是旱灾,多多少少都还是会有一部分收成,可这次损失得干干净净。”

  “朝廷在每个县的三粗店发放救灾粮食,你们知道吗?”

  “知道!我们都去领回来了,那个也只能救急填填肚子,还是要去干活,挣点钱买粗粮,我儿子去修路了,一天能挣四十文,可以买四斗粗麦。”

  “才四十文!”

  萧夏眉头一皱,“朝廷可是给每个劳工每天五十文钱。”

  “这个.听说是被他们工头抽走了,说是规矩,不接受就让你回家,也只能忍了。”

  “你们知道有这个规矩吗?”萧夏问道。

  “胡扯的规矩,我们又不是工头招进去的,我们是直接向官府报名,和工头有什么关系,凭什么克扣工钱?”

  众人都愤怒起来了,一起怒斥克扣工钱,他们都有男子去做工了,所以每天克扣十文钱,直接侵犯了他们的切身利益。

  “回头我会向朝廷反应,别的方面,还有没有觉得需要朝廷改进的?”

  “当今天子已经做得很好了,开三粗店,救了多少穷苦百姓性命,他真是一个少有的明君,不像先帝对百姓那般苛刻,比太祖还要善待百姓,难得的盛世啊!”

  萧夏点点头,他见另一人欲言又止,便笑道:“这位兄台想说什么,尽管畅所欲言!”

  男子挠挠头道:“听说去矿山干活工钱高,反正今夏粮食也完了,能不能朝廷组织我们矿山干一年活,等明年夏天再回来收麦子。”

  “你们都去矿山了,谁来种地?”

  “种地肯定有人的,我们初冬撒麦种,春天清理杂草,这些事情我婆娘就能做,大不了请人帮忙。”

  萧夏呵呵笑道:“想去矿山可以啊!河北道有好几个大铁矿,距离你们最近的是武安郡铁矿,虽然累一点,但一天能挣至少一百五十文钱,我给朝廷反应一下,到时候会有招工通知。”

  萧夏告辞走了,众人这才发现远处官道上有无数的官员在等待这位采风使,好像还有他们的刺史和县令,都毕恭毕敬,甚至上次见到的崔相国也恭恭敬敬。

  一时间,所有人的腿都吓软了。

第848章 转籍矿户

  连续一个月的下雨影响到了所有人的生存,也包括城里的地痞无赖,以前他们靠敲诈勒索为生。

  现在各行业生计艰辛,敲诈勒索也无法维持生计之时,各地的地痞无赖便开始成群结队到处奸淫抢掠,无恶不作。

  这实际上就是造反的前兆,一旦他们中间出现一个强有力的首领,就会集结各地的地痞无赖,大规模制造动乱。

  内卫也开始大规模打击这些地痞无赖,在天子下了严令后,内卫改变了他们交给地方官的方式,而是交给军队看押,准备全部运往海外或者各个矿山充当劳工。

  入夜,在东城郡卫南县东部的瓦石乡,一百多名地痞无赖流窜到一座村庄前,这个村庄大部分男子都出去修路了,村子里只剩一些老弱妇孺,这恰恰就成为这些地痞无赖的猎物。

  “弟兄们,冲进村去!”

  为首地痞头子大喊一声,一百多人跳起来向村子里冲去。

首节 上一节 452/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