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洪武,从逆党做起 第1918节

  “士奇兄,朝堂之上,四品才刚刚起步,

  也仅仅能进入奉天殿,还不是在后头老实听着,

  要做啊,就做那六部堂官!执掌天下大事!

  与陛下、太子殿下对桌而坐,这才是大丈夫。”

  解缙心中那股傲娇又冒了出来。

  他有信心,经过大宁走这一遭,

  他自问已经碾压所有同年!

  对朝堂政事以及各部衙门的运转,有了很深的见解!

  再也不是以往那个纸上谈兵之人!

  杨士奇对他的豪言壮语只有羡慕的份,

  他搓了搓手,看着驿站外茫茫雪白的天气,叹了口气:

  “我这辈子,做个主事就行了,正五品,也算光宗耀祖。”

  “行了行了,快进屋吧,冻死了。”

第869章 生产法 收入法,多事之秋

  第二日清晨,天色尚暗,

  窗外狂风呼啸,卷着雪粒子打在窗棂上,噼里啪啦作响。

  驿站内,一众学子从简陋却温暖的床铺上艰难起身。

  他们一个个面色憔悴,眼神中满是萎靡。

  昨夜虽在驿站中得以暂避风雪,

  可一路上的艰辛与突然被安排的差事,

  让他们心中烦闷不已,难以入眠。

  众人拖着沉重步伐,陆续来到驿站的一间大堂。

  堂内摆放着几张破旧的桌椅,

  四周生着几盆炭火,火苗微微跳动,驱散了些许寒意。

  解缙早已端坐在堂内一侧,

  身着一袭黑色棉袍,头戴一顶黑色毡帽,将自己捂得严严实实。

  他面容严肃,眼神中透着一种威严。

  学子们陆陆续续走进大堂,

  看到解缙,纷纷躬身行礼,而后各自找位置坐下,

  却都低着头,不敢直视解缙的目光。

  解缙目光扫视一圈,看着众人萎靡不振的模样,

  微微皱了皱眉,轻咳一声,开口说道:

  “诸位,今日唤你们前来,想必你们心中也满是疑惑,

  不过,在正式开始之前,本官先给你们讲讲这大宁情况。”

  众人一听,纷纷抬起头,眼中露出一丝好奇。

  解缙说道:

  “如今大宁,与你们想象中的边关苦寒之地大不相同。

  自朝廷重视北疆以来,大宁便迎来了飞速发展。

  再往东走不到二十里,就能看到都司修路的工地,

  那是一条采用最新技术,花费银钱超过三十万两的道路,

  一年后将会连通大宁与山海关,

  从而促进商队往来频繁,物资得以快速流通。

  不仅如此,甘薯的丰收给都司带来了足够多的粮食,

  入冬以来,整个大宁城周边百里,

  还没有一个饿死、冻死之人。

  而其中大半,有稳定的做工活计,能够赚钱养家。”

  “大宁繁盛,会远超你们想象,以后你们会看到!”

  “在这里,本官想要说,正是因为都司繁盛的状况远超以往,

  所以都司衙门、府衙要知道都司日新月异的变化,

  也就是昨日本官与你们所说的,生产总值!

  就如鱼鳞黄册一般,能够让朝廷更加了解地方,

  了解朝廷能有多少地,多少税收。”

  “而生产总值就是这样一本账目,记载着大宁过去一年来所创造的财富、钱财!

  由于今年是第一次统计,所以暂时无法与往年相对比,

  但等到明年,就能通过两次测算来比较今年与去年的好坏。”

  这么一说,在场一众学子都有些懵懂。

  解缙继续解释:

  “大明立国之初的应天是什么样各位想来没有见过,本官也没有见过,

  但想来是民生凋敝,民不聊生。

  到了如今,应天已经繁盛至极,

  那么两者对比,必然是一年比一年好,

  那么好多少?好在哪?

  是卖的东西多了,还是造的东西多了,多多少?

  朝廷没有统计,因为这工作量太过繁琐。

  但都司所在关外,地方不大,可以尝试一番!

  所以,才有了诸位千里迢迢远来大宁。”

  这么一说,众人就听懂了,

  同时在心中暗暗埋怨礼部衙门,

  说什么宣扬王化,都是假的!

  解缙微微一笑,说道:

  “你们来这里,并非没有好处,

  若这生产总值真的能够反应都司前后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变化,

  北平行都司一众大人会禀明朝廷,力推此事,

  到了那时,尔等作为先行者,在朝廷中混个官职不难。”

  嗯?

  唰唰唰!

  一双双眼睛争先恐后地亮了起来,

  不得不说,这话说得极有诱惑!

  科举是为了什么?

  一为免税,二为当官!

  如今先当上官,也是极好!

  见到他们这副模样,解缙轻轻一笑,压了压手:

  “坐,都坐吧,自我介绍一番,以后咱们都是同僚了。”

  他笑着点了点自己:

  “本官就不用自我介绍了吧。”

  众人一笑,沉闷的气氛开始舒缓。

  他笑着点了点左侧的一名学子,开口道:

  “从你开始。”

  学子应声起身,身姿挺拔如松,

  身着一袭藏青色棉袍,款式朴素,干净整洁,衬得他面容愈发沉稳。

  他微微欠身,向众人拱手行礼,声音洪亮而清晰:

  “在下夏元吉,祖籍江西德兴,自幼熟读经史子集,对算学一道亦颇有钻研。

  此前在国子监旁听,协助户部处理过一些钱粮账目之事,略有些经验。

  此次来到大宁,愿为诸位分担一二,

  也盼能在此事中尽一份绵薄之力。”

  说罢,他目光坦然地扫视众人,眼神中透着真诚。

  解缙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接着看向右侧一位学子:

  “你且自报家门。”

  那学子赶忙起身,神色略显紧张,双手不自觉地攥紧衣角,声音有些发颤:

  “回大人,学生姓李名铭,来自山东曲阜。

  自幼受孔孟之道熏陶,一心苦读圣贤书,只盼有朝一日能为朝廷效力。

  此次前来大宁,路途遥远、任务艰巨,

  但学生欲借此机会增长见识,锻炼自身,还望大人与诸位同僚多多指教。”

  言罢,他深鞠一躬,额头上已冒出细密汗珠。

  “嗯”解缙点了点头。

  一行人很快自我介绍完毕,解缙已经将他们的出身名字都记了下来。

  而后笑容收敛,沉声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918/20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