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礼单放下,笑呵呵地看着前面几人:
“怎么样,对于咱们大宁城的生产总值,有何看法?”
众人面面相觑,段正则率先开口,恭敬道:
“大人,此法乃是正本清源之法,
以后大宁城可以根据两两对比,
真正发现一年中的不足,到时候再修修补补起来就容易多了。”
一行人频频点头,以往对于城中的一些缺陷,
他们只能用眼睛去看,去从百姓日子中去体悟,
甚至可以毫不关心,得过且过。
但有了这东西,能看到其中不足。
陆云逸笑着压了压手:
“坐下坐下,生产总值是正视自身的唯一办法,能够落实到纸上,
只要坚持下去,就能看到大宁的发展趋势,
到时候拿着这张纸找朝廷要银子,也好要。”
众人一愣,旋即反应过来,一个个脸色都变得古怪。
好像是这么个道理!
一个节节攀升的都司,若是朝廷再不加以大力支持,那也未免太寒心了。
李贤若有所思,试探着发问:
“大人,这.这生产总值的计算准确吗?
下官怎么觉得,这个数太少了,
毕竟前些日子衙门的现银都有快二十万两。”
陆云逸笑了笑:
“能赚多少钱跟能值多少钱天差地别。”
李贤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陷入了沉思。
“大人,还请解惑?”
陆云逸摆了摆手:
“就像你我,用歪门邪道弄一万两银子很简单,
但弄一个能赚一万两银子的生意却非常难。
其中区别就是,生意可以持续,歪门邪道却总有到头的一日。
都司现在就是一个大商行,每年能赚许多银子,
只要别弄一些天怒人怨的政令,就能一直保持下去,
这种生意的价值可要比它的价格要贵上至少二十倍不止。”
一行人更加疑惑,满脸茫然,
李贤作为北元的工部尚书,听懂了一些,但又不是太懂。
陆云逸眨了眨眼睛,说道:
“应天商行去年赚了六十九万两银子,
想要买下这么一个商行需要多少钱?
总不能六十九万两就把商行买了吧,库房里的银子都不止这么多。”
这么一说,李贤恍然大悟,频频点头:
“大人说得对,的确是这个道理,
大宁城虽然生产总值只有二十多万两,但这是能世世代代经营的‘生意’。
若按大人所说的二十倍银钱将大宁城卖了,
那二十年后就是纯赚的生意,太划算了,
下官觉得,大宁城可能更值钱,至少.至少得五十年!”
陆云逸大笑出声,频频点头:
“就是这个道理,这个账目已经不少了,
而且这次的测算十分粗浅,
修路虽然花了十一万两银子,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重新流回城中,
或是工钱,或是工坊货钱。
所以二十二万两这个账目不准,测算方法会渐渐完善的。”
段正则也在这时开口:
“大人,一开始这个账目不能说得太高,
要不然逞了一时威风,明年就难办了,
应当一点点加.弄出一个持续增长的样子。”
陆云逸一愣,笑着点了点他:
“各个屯田卫收取的粮食年年攀高,就是这么干的吧。”
段正则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大人,各地都这么干,也就得过且过了。”
众人哄堂大笑,一番攀谈后,陆云逸说起了正事。
“过些日子本官要去辽东与潘大人商议修路一事,可能会去个几个月,
到时候尔等要看好家,小心提防城中商贾与外人合流,
还有城西的关口,不该流向北平的,一分一毫也不让它过去。”
一众大人脸色凝重,段正则诧异地发问:
“大人,这么快就要开始修?朝廷的银子还没来呢。”
“算算时间也快了,此事宜早不宜迟,
趁着年后清闲,快去快回,
还是那般,都司一众事务由黑鹰处置,有什么事都去找他。”
“是!”
一行人答应下来,府尹洪忆山沉声发问:
“大人,年前的时候都司去了一封申请成立三司的折子,
若朝廷回信答应,我等该如何处置?
难不成真要增设布政使司与按察使司?”
李贤等人也脸色凝重起来,
三司设立毫无疑问会削弱他们手中的权势。
平心而论,这封奏疏他们是不同意上的,
但奈何眼前之人将都司弄成了一言堂,他们不听也不行。
陆云逸笑了笑,回答道:
“此事不用担心,朝廷目前不可能在大宁设立三司,
上这一封奏疏也是个由头,
总比以后朝廷扭扭捏捏跟咱们提好。”
洪忆山松了口气,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他现在的府尹,若是成立布政使司,
他还不知能捞得一个什么官职,远不如现在这般自在。
毕竟,他现在说是府尹,
但操持的事,可都是左右布政使干的事!
“行了,各位都回去吧,
这段时间有什么事就提早禀告,过些日子本官就带人出发!”
“是,大人!”
第882章 大宁城的规矩
正月十五,元宵节。
大宁城沉浸在一片欢腾的节日氛围中。
城门处,早已张灯结彩,巨大的灯笼悬于城门之上,随风轻晃。
城内大街小巷,彩绸高挂,五彩斑斓的旗帜随风飘扬。
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商贩们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整个大宁城似乎从过年的淡然中慢慢退出,重新恢复了热闹。
按照朝廷律令,元宵节要张灯十日,以表欢庆。
大宁城虽然地处关外,但也同样毫不落后。
特地从北平请来的舞狮队伍威风凛凛,十几只狮子行走在大街小巷,锣鼓声中跳跃、翻滚,
时而眨动眼睛,时而摆动尾巴,引得众人阵阵喝彩,
更有一些初来大宁城的草原人,面露震撼。
细沙街等城池的主要干道都挂上了各式各样的灯饰,往来行人纷纷抬头查看。
他们第一次如此期盼,太阳落山。
城西工地早已开工,今日又歇息一日,
简朴的灯笼挂在工地各个角落,虽然不那么明媚,
但工人们见到,都乐呵呵的,也是一份寄托。
官道上,一队为数五百人的车马正在缓缓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