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吉面露尴尬,沉声道:
“在京城时读,只觉惊为天人,可现在再看,却觉得有些虚浮缥缈。”
“就是这个理。”
陆云逸很满意他的悟性,
“现在让解缙再写太平十策,他肯定写不出来了。
那时候他没见过官场黑暗,没经历过现世残酷,才能凭着一腔热血,写出锦绣文章。
等见得多了、懂得多了,
就知道事情根本不是书上说的那样,也就没了那份心气。
你在都司算过生产总值,在经历司处理过实务,听过见过的琐事不少,
再让你写策论,文风会变得务实,
可科举场上,这种务实可不吃香啊。”
“大人,前两次科举,考的就是实用之学啊。”
“可阅卷的大学士们,用的不是实用之学。”
陆云逸一句话,就让夏元吉脸色发白,他继续道:
“就像刚才测算甘薯推广的事,
本官一开始也犯了和那些大学士一样的错,
没吃过他人的苦,就不懂他人的急。
本官处处想着从大局出发,
却忽略了军民想种甘薯的热情,直到现在才幡然醒悟。
那些阅卷的大学士,久浸书海,看的都是书本上的大道理,哪里懂治理地方的难?
当然,若是这次考官是六部尚书,你还有些机会,
他们时知道做事有多难的。”
夏元吉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又不知该说什么,旋即他露出释然:
“大人,若是在京城读书时,学生定有千言万语反驳您,
可现在.学生想来想去,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哈哈哈哈,解缙也是你这幅模样,在京时整日与本官对着干,现在干了两年活也不说这些了。”
陆云逸很是畅快的拍了拍肚子,感慨道:
“现实会磨平所有人的棱角,浇灭心里锐气,让你觉得蹉跎、无助,甚至茫然。
但没关系,牢记初心,一直往前走就好。
可以走得慢,但不能停。”
“多谢大人,学生受教了。”
“好了,下去吧。本官还要看文书。”
“是。”
夏元吉躬身行礼,轻轻退了出去。
第937章 静夜思凉月,暗潮生海底
深夜,大宁城笼罩在一片漆黑之中。
城中大街小巷的路口都有灯火放置,
让大宁城看着不那么黑暗。
城北、城南各自有一条街灯火通明,各色的灯笼依次闪烁,那是青楼妓馆以及酒楼所在。
得益于大宁城与北平城来往愈发密切,
大宁城中的走商也越来越多,这等烟花柳巷更是热闹非凡!
而在城中,都司衙门后堂依旧亮着烛火。
在都司内巡夜的军卒见到那昏黄光芒,眼中闪过一丝钦佩。
“大人刚刚回来,也不歇息居然就办公到深夜。”
屋中,陆云逸身前的文书已经减少了一小半,
其中“重要文书”中的“极重要文书”已经被他看完了,
并且都做出了批示,只等明日下发各个衙门。
陆云逸长长地打了个哈欠,站起身来活动身子。
“咔嚓”“咔嚓”的声音在身体各处响起,像是早就年久失修的军械。
“先之啊衙门还有吃的吗?”
巩先之打开门,探了一个脑袋进来。
“大人,给您留着吃的,属下给您热热端上来?”
“嗯,端过来吧。”
陆云逸点了点头,离开让他万分烦躁的宽大书桌,走到一旁方几前坐下,身体慢慢向下滑,眼神空洞,
心中没有任何所想之事,一股难得的惬意弥漫。
过了一会儿,
一阵风声将他从这等空洞情绪中拉了回来。
他看向不远处放置的《大宁城杂记》,
有些想看,但懒得起来。
这是年后都司刊印的小册子,
一方面是消耗一些多余物料,让更多的人有事做,
另外就是都司考虑扩大识字范围,增强都司百姓的素质。
得益于都司告示的火热,
事实证明,这个法子非常有用,
都司内现在会写自己名字的人多了将近四成。
按照故元的标准来看,
这些人都已经不是目不识丁的文盲了!
不多时,巩先之推开房门,拿着餐盘走了进来,见大人整个人都已经快掉下椅子,不由得微微发愣。
“大人,您这是?”
“来得正好,把那个什么杂记给我拿过来看看。”
陆云逸坐直身体,没有起身的意思,尽管距离那本杂记只有两步路。
巩先之安顿好饭食,立马跑去将杂记拿了过来,还笑着说道:
“大人,听衙门中人说
杂记在大宁城很受欢迎啊,主要是卖得便宜,才一文钱,有不少百姓买回去给家中孩子当识字本用。”
“是嘛.倒是聪明。”
陆云逸接过杂记,这本小册子触手粗糙湿润,还有些薄,
可能只有十几页,一看就是用最差的纸张刊印。
不过陆云逸并没有在意,
这等东西有了比没有更重要,能看清楚字就行。
拿起杂记随便翻了翻,前头写的都是一些都司大事,
还有一些都司准备施行的政策、方略,
实则就是将门口的告示挪到了册子里。
陆云逸将其看了一遍,
对都司最近要做的事又多了一些了解。
他继续向后翻,之后便是一些趣闻,
无非是城中各地的流言蜚语,
多是男欢女爱之事,看得陆云逸大为震撼!
这其中,他能辨出几分真假,不禁有些感慨,
古人只是思想保守,行动上可一点不保守!
最后则是一则名为“卫所烧饼”的小故事,短短几行字却让陆云逸眼睛一亮。
[说是开年之时,御史李大人微服私访大宁城。
他走到西街的烧饼摊前,指着刚出炉的烧饼问:
“掌柜的,你这烧饼够秤吗?”
摊主王老汉笑着拿起一个:
“大人您放心,咱这是卫所烧饼,按军器监的规制做的,一两不多一两不少。”
李大人皱皱眉:
“我看这烧饼比别家的小一圈,怎么会够秤?”
王老汉拿起旁边的小秤,把烧饼放上去:
“您看,刚好二两!这叫外紧内松,就像咱们大宁卫的军卒,看着瘦但吃得饱,打起仗来力气大着呢!”
李大人又问:
“那为什么叫卫所烧饼?”
王老汉指着烧饼上的芝麻:
“您数数,这芝麻不多不少正好五十粒,对应五十个百户。
这褶子十四道,代表着十四种军械!
您要是咬一口,还能尝到里面的奶酥馅。
那是草原兄弟教的法子,象征军民一家亲。”
李大人听了哈哈大笑,买了十个烧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