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 第654节

  “跟他一比,乃公当年跑到吕府上喊‘贺钱万’,倒也多了两分体面。”

  刘邦感慨着说道,并深刻的认为——

  觉得隔了这么多代,子孙还能继承自己发家致富第一步的脸皮,自己真是太厉害了!

  “而且这小子的运气真是离谱!”

  回想起那场实际上并不浩大,但造成影响极为严重的“天星陨落”,死鬼都忍不住怀疑起刘秀是不是掌握了什么神奇的法术。

  但死鬼们想去询问上帝,却没能找到对方。

  因为上帝围观完了这两场大战后,又将甘石等史官打包带在身上,跑到了其他的高山峻岭处观望星辰,推测之后的气象变化了。

  死鬼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暗中观察刘秀这个家伙,并打算等对方死下来后,好好采访一把。

  ……

  “难道刘氏的天命仍旧存在吗?”

  阳世,

  东西两边的孙恩和王莽都收到了绿林大胜的消息,并在心底不由得生出了类似的念头。

  但比起王莽的癫狂盛怒,孙恩却较为平和,只忧虑起了其他方面的东西。

  “如果刘氏再度取得天下,新皇帝还会用之前的方式,治理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吗?”

  击败了赤眉军,夺取了大片河北土地,并逼迫樊崇率军向西方逃去的孙恩一边安排着投降的赤眉军,一边如此想到。

  “如果他做不到,那自己这位大贤良师,又怎么能在此时收手止步呢?”

  于是,

  孙恩找来自己的手下,并对他们说道,“我听说河北之地,有不少豪强盘踞,他们还曾做过不少不利于国人的事情。”

  “我有意清理他们,贯彻‘太平’的主张,奉行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让人世恢复以前的平和。”

  手下当着他的面认同了这个主张,但等其走出大贤良师的视线,回到自己的房间后,他们便凑在一起商议起来:

  “拼命到了这样的地步,却还不能获得富贵,我心里对此十分不满。”

  “想来你们也有同样的感触。”

  其他人点着头说,“能闲逸富贵便不想要劳苦低贱,这是人的本性。”

  “《太平经》到底是本说神讲仙的书,神仙可以餐风饮露,遗世独立,但我们是做不到的。”

  他们当年起义反抗,

  除却心里那纯然的野火灼烧之外,又有多少源于“只恨自己不是富贵当权者”呢?

  这次攻打赤眉军,

  由于黄巾军向来的好名声,可以说当西南方呈现“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时,东北方向也称得上“本道本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可谓占尽天时”。

  在那些随风而倒的家伙之中,怀抱着“投奔新主,保全身家”念头的,也有着不少数量。

  顺从《太平经》的指导,固然可以有口饭吃。

  可他们早已吃饱了,现在只想着吃更多,吃更好!

  “听说绿林那边已经向西挺入武关,攻打起了长安。”

  “等到他们拿下那里后,便要立起一个实打实的新朝廷,我们何不……”

  有些东西,

  既然孙恩和太平道不肯给,

  那也不能怪他们自己向外索取了。

  “不可!”

  有人打断了这个提议。

  但他并非是因为忠诚。

  毕竟要真忠诚,此人也不会出现在这场会议中了。

  “现在局势还没有分明,我们不能直接做出选择。”

  找准时机,

  才能让他们获得更多利益!

  “不过,我们可以先送一些子嗣亲人去那边。”

  这几年起势,拥有了地位,自然就会拥有财富。

  哪怕孙恩三令五申,警惕非常,可他一人而已,如何能堵住全部的裂隙呢?

  但也因如此,

  他们得来的浮财,不能直接在他人面前显露,不然孙恩寻找过来,提出“巨额钱财来源不明”的质问,他们又该如何回答?

  只有想办法将这些钱财带去西边,那玄汉所在之地,他们这些人的子孙,才能理直气壮的做一地土豪,享人上富贵。

  这样,

  也更方便他们在两大势力间权衡利弊,站队准确。

  “果然还是你有智慧!”

  其他人通过了他的建议,随即让自己的兄弟、庶子,乘着车马,于夜间迁移去了西边。

  孙恩对此有些预感,却也无能为力。

  他只是来到流过黄巾军地盘的大河岸边,看着那泛滥的黄浊之水询问身边的人,“新的时代来临后,洪流可以得到约束吗?溃烂的大堤可以得到修复吗?”

  对方不敢回答这样沉重的问题,低着头呐呐无言。

  孙恩于是没有再问他,转去巡察起了其他地方。

  在黄巾军兴起的这些年,

  孙恩曾想过治理大河,

  但这条贯穿整个中原的母亲河,哪里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可以理顺安抚的?

  不献祭整个国家数十年的精力和财富,黄河才不会放弃肘击两岸生灵这件事。

  所以他只能无奈放弃,真正的期待起了后人的智慧。

  “刘縯刘秀……”

  “都是些年轻有作为的人。”

  “即便奉行的道理不同,但他们热血应该还没有褪去,应该可以完成这件事吧?”

  孙恩就这样,在期待中渐行渐远。

  ……

  随后不久,

  得意洋洋入驻宛城,达成太祖“在宛城做皇帝”成就的刘玄因为担忧刘縯暴涨的声望,在王匡、朱鲔的提议下,借着开会摔杯为号,对前来赴宴参会的刘縯发动了突然袭击。

  刘縯没有吸取前辈们的教训,不着甲胄便来参加会议,随即便被刘玄安排的将士用刀剑刺死。

  刘玄砍下了刘縯以及其縯手下一众将领的头颅,想要拿出去威慑别人,告诉他们“这就是反抗皇帝的下场。”

  王凤劝阻道,“这是刚刚立下大功的勇士,不能受到这样的侮辱。”

  但刘玄和王匡仍旧不听。

  他心里便愈发觉得这荣华富贵无趣,竟让原本英武果决的兄长,变成如今这心胸狭隘,目光短浅之徒。

  “我还有什么面目见刘秀呢?”

  “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就不必叫我了。”

  王凤意识到,自己劝不了任何人,干脆一心一意扑到讨伐王莽的战事上,想着打进长安后,就收拾包袱回老家做个富家翁。

  至于刘秀听说兄长被哄骗开会,被刘玄刺杀的事情后,会不会发起内斗,将兵锋对准自己名义上的君主,王凤也不想去管了。

  “都死光算了!”

  他在私底下这样抱怨道,心里对绿林山的怀念愈发浓厚。

  只是,

  后续刘秀的反应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他并没有因为兄长的暴死而做出任何反抗,说出任何怨言,仍旧摆出一副敦厚温和的姿态,臣服在刘玄的皇位之下。

  刘玄因此得意的说,“这就是震慑的效果!”

  “刘秀即便有昆阳之战的威风,也不敢同朕争斗!”

  王匡也连连点头,认为刘秀这样软弱,连为兄长报仇不敢,不会像刘縯那样,对自己构成威胁。

  但在他们都未曾注意到的角落,刘秀悄悄的收编了兄长遗留下的势力,并结交了许多将领,让自己的羽翼更加丰满。

  等待,

  他还在等待!

  等到攻破长安,

  等到诛灭王莽,

  他就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

  现在,

  没有什么比覆灭新朝更加重要!

  地皇四年九月,

  乘胜追击的绿林军一路高歌,成功来到了由大汉建立,又被王莽占据的长安城下。

  他们很快便攻破了这座恢宏的国都,直直向着皇宫而去。

  而在皇宫之内,

  王莽并没有惊慌失措。

  他的惶恐和惊怒,早在宛城陷落、昆阳几十万大军惨败的消息传来时,被消耗殆尽了。

  此时此刻,

  他找回了年轻时的从容冷静,脸上浮现着不属于古稀老者的饱满红光,身体也变得松快灵活起来。

  “来人!”

  “为朕更衣!”

  王莽发出一声呼唤,但没有得到响应。

  服侍他的宫人在长安被绿林军保围之时,便自行逃出宫廷,谋求生路去了。

  诺大的皇宫,

  威严的皇宫,

首节 上一节 654/7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