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72节

  如此,大家全都有的赚,抓了这衡州知府,也是对方太不知分寸,贪的太过头了,不懂得细水长流。

  聂宇疑问道:“所以衡州没银子了?”

  左观澜摇头:“银子、粮食都不多了,如果把今年的下税收上来,应该还能回利一些。”

  聂宇心中暗叹,得尽快联络那些徽商,把现代私盐生意给搞起来了。

  不做生意,纯靠打仗抄府库,这银子完全不够花了。

  士绅们倒是有银子,但是汉军已经分了士绅们的田,再去夺人家的浮财,吃相未免太难看。还会让内部的行政系统,迅速的糜烂腐败,同时也会把中小地主好不容易对他形成的信任拥护,给一起破坏掉。

  接下来几天,聂宇一直在衡州府城停留,同时通过电台,对湖南境内的汉军与汉军地盘,进行远程遥控。

  通过军情汇总,目前汉军地盘已经变得相当庞大,湖北的荆州大本营且先不算。

  这里虽然已经距离汉军南下触角很远,但到底是汉军的老家,也是汉军在湖北唯一州府根据地,还占据了江汉平原与长江中游一段,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大本营地位不可动摇。

  汉军剩下地盘则全集中于湖南,以洞庭湖平原为中心,岳州府、澧州直隶州、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全部纳入到了汉军控制。

  这已经是大半个湖南的精华之地,现在一股脑全丢了,湖南省的满清官府已经名存实亡!

  ……

  嘉庆元年,七月初。

  永州府江华县锦田寨的瑶民赵余年,聚众发动反清起义,以红布裹头为旗号,自称红瑶军,迅雷之势攻占了两河口。

  南木冲、大冲等九个寨子的瑶人早有联络,见此纷纷响应起义,义军的规模迅速扩大,很快从五六百人壮大至二三千人。

  江华知县被杀,城中财货尽数被掳掠,百姓也被裹挟加入义军。

  长沙、衡州丢失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扩散了。

  都知道满清百姓过得很惨,而作为比汉人百姓更低一等(无意冒犯)的瑶人,他们属于土民部族,不受到满清官府的待见,被视作二等百姓备受歧视。

  汉人要交苛政杂派,那他们就要加倍,还要隔三差五的征发徭役,苗人就是这么反的,这些瑶人同样也反过很多次。

  只是,每次反了都被镇压,完事了,顶多就杀个贪官,下一个来的还是照样该贪贪,该压榨压榨。

  若是没有汉军打到衡州,这些江华瑶民应该还能再忍个三十年,才会发动反清起义,而且闹得非常大,清廷调集了五省重兵围剿,打了两年才把瑶民平下去。

  不过现在,汉军攻破长沙、衡州,给了瑶人极大的造反信心。

  原来清军已经烂成了这个样子,那谁还怕这清廷破船上的三斤烂钉?

  义军一路北上,先后横扫蓝山、宁远、新田三县,永州知府丁云锦吓得差点弃城逃跑,连忙封锁了府城,同时派出信使往衡州府求救。

  没错,不是去湘西求救,而是往衡州府求救。

  衡州府被汉兵吞并,永州知府当然知道,可知道归知道,他也没得选了,湘西离得太远了,朝廷大军压根不可能过来,就算要来,也没粮食能来。

  反而东边的衡州府近在咫尺,听说汉军的大将军就在衡州驻扎,那可是有岳麓书院投靠,书院德高望重的老山长都愿意归顺。

  请他来救永州府,肯定比让瑶人破了永州城,杀了他这个知府来的强多了。

  为了保命要紧,永州知府也顾不得什么反不反贼了,汉军都已经快横扫湖南了,这还能是反贼?

  永州府的瑶人反清,好似牵动了湖南土民反清的导火索,邻近的宝庆府(邵阳),新宁、城步的瑶人也跟着反了。

  麻林峒民蓝金龙聚众3000多人,不仅在九龙庵发动起义,还狂妄自称“卫王”,公然改元“刚健”,封官拜将,布告王政,发兵进攻武冈州城。

  汉军明明什么都没干,只是打下了长沙城,就给衡州士绅大户带来一种,汉军似有鲸吞湖南,横扫南方半壁江山的错觉!

  连带着还把衡州官员吓跑了大半,一下子就让难打费时间的衡州城,居然主动投降了。

  长沙、衡州,这俩湖南大哥二哥倒下,其他想造反的野心家,纷纷都得到极大鼓舞。

  好像造反也没那么难嘛!

  聂宇还在衡州休整,就收到一封桂阳州大将军送来的书信。

  这桂阳大将军实际只是桂阳临武县的一个矿工,本名叫做陈洪,因为听说了汉军破长沙,就也效仿跟着煽动官府矿场里的工人们,跟着自己一道也去杀官造反。

  聂宇自称大将军,他也效仿自称大将军,都是大将军,那就能平起平坐。

  信上内容很简单:“聂家兄长反清的早,弟弟这里就尊称一声大哥了,弟弟这边想要打下桂阳,今后咱们两家地盘拢一块,共抗清军,弟弟我去两广当皇帝,大哥在湖南当皇帝,岂不美哉?”

  (放个图,红色是汉军,蓝色是白莲教混乱的范围)

第116章 攻守易势

  辰州府。

  常德已经丢失的消息,必定瞒不住辰州府的清军。

  因为辰州府本就作为“常德-湘西”之间的后勤中转站,常德府被汉军给切断,辰州清军不可能不产生怀疑。

  而且,汉兵在拿下了常德以后,也立刻往辰州方向,派出了大量斥候探马,试图摸清湘黔大驿道上清军的关隘部署。

  与地图纸面所展现的不同,汉军拿下了常德府,看似跟辰州府连成了一片,可以随时南下攻打辰州了。

  可真要把辰州啃下来,还得先突破中间的辰龙、马鞍、芙蓉、武胜四大关口,其中尤以辰龙关最为险要,为洞庭湖平原入湘西山区的第一险关,素有“得辰龙关则得大西南”的俗语。

  “常德果然已经丢了,辰龙关驻防绿营发现有反贼哨骑巡弋,方向正是来于常德官驿道。”湖南巡抚姜晟一拍桌子说道。

  桌上摆着一副略微潦草的湖北全图,里面的常德、澧州、岳州都已经被勾画了圈子,这代表这几个地方都已经被反贼拿下了。

  湖广提督刘君辅点头:“难怪这么久了,我们一直没有得到常德的任何补给,也没有任何常德的信书送到……”

  话音落下,场面显得有些冷了。

  长沙丢失,湘东南陷入大乱。

  常德丢失,辰州局势也瞬间陷入到了非常尴尬的境地。

  别的先不说,就说辰州府从清军的大后方,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关口通道,一跃而成直面反贼大军的前线重镇。

  这对姜晟、刘君辅而言,可算不上什么好消息,因为目前的辰州府已经没人了,不是没有军队驻守,而是能打仗的将领,能走的都走了。

  福康安死了,和琳暂掌大军军务,额勒登保、明亮、德楞泰这几个为数不多的统兵大将,都得先受其节制,一时半会在湘西走脱不开。

  留在辰州的两江总督福宁,已经在月前率部离开了湖南,去了四川接替意外病逝军中的孙士毅,继续围剿流窜的白莲教反贼。

  如今,辰州府这不大不小,又偏偏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清军重镇,真正能管事的就只有姜晟、刘君辅两人。

  按照历史上的平行时间线,应该再过一个月,和琳也该追随福康安一道“病逝”。届时湘西清军才是真正的群龙无首,偌大的湘西、辰州连个扛大梁的都没有。

  “咱们现在怎么办?要不要出兵?”刘君辅问道。

  姜晟叹息道:“常德都已经丢了,反贼哨骑还公然在辰龙关外巡弋,怕是已经在探查关城部署,为南下做准备了。辰龙关为常德入西南的唯一通道,又是天下第一关(乾隆封的),若是我们坐视不管,朝廷那边饶不了咱们。”

  辰龙关位于常德、辰州交界,占地面积很广,不止是中原入西南的重要通道,还是沅江以南最大的碣滩茶产地。

  除了有盛产茶叶,这里还富含金矿,要是丢了,可不光丢了一个关城,还丢了茶叶产地、金矿产地,加起来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

  “可反贼连常德都能打下来,我们出兵真能打得过?”刘君辅有些没信心。

  也不怪他会这么想了,反贼占了荆州城,还打跑了惠龄,这可以用惠龄是草包来解释。

  可之后,反贼接连占下澧州、岳州,如今又把常德打下了,那问题就比较严重了,反贼的战力就算初期不强,现在已经占了好几个州府,地盘横跨湖广,已经不能再以寻常反贼看待。

  至少,他们辰州目前的兵力,估摸着要对付反贼,够悬。

  对刘君辅担忧的这些,姜晟显然也有考虑到,他摊开地图仔细思索片刻说道:“先出征前往辰龙关,一切以守住辰龙关为优先,待探明了常德反贼的具体虚实,再斟酌后续应该怎么打。辰龙关为天下第一关,其关长数十米,道路狭窄、地势较高、易守难攻,就算反贼势大,只要我们严防死守,不出关与反贼浪战,再遣使请求和帅尽快出兵救援。”

  刘君辅无奈点头:“也只好如此了。”

  辰州清军决定死守辰龙关,这一幕倒是与当初的三藩之乱有些相似。

  吴三桂死后,吴军败退辰龙关,也是在此死守,靠着关城险峻,愣是硬扛了清军三年,才终于被当地山民带路,带着清军从小道绕路攻破了辰龙关。

  现在,攻守易势,清军要来守关了,汉军变成了攻关的。

  不过,汉军不是吴军,清军也不是当年战力尚存的清军了。

  具体能打成什么样子,还真不好说。

  ……

  湘东南已经民变四起。

  宝庆、永州、桂阳全都乱成一锅粥,造反的不光有瑶人,同样还有更多的汉人。

  那位给聂宇写信,邀约一起平分湖广做皇帝的桂阳大将军陈洪,并非是独一家的义军。桂阳隔壁的郴州,以及衡州、长沙东部偏远的茶陵州、酃县同样冒出来了一支自号“杀尽王”的义军。

  杀尽王,听诨号就晓得杀气很重,明显是奔着杀尽官员地主去的。

  这诨号放到读书人眼里,除了杀气重以外,可以说是一无是处,草包的不能再草包,可要落在普遍不识字,文盲率高达九九成的平民百姓眼里。

  杀尽王,嚯,真牛逼!

  这位杀尽王一经起兵,便以迅雷之势吞并酃县、茶陵州,地盘迅速壮大,麾下席卷两地百姓壮劳力为军,又杀尽地主官员,得到大量钱粮物资,兵力迅即暴涨数万人。

  现如今,杀尽王正亲领上万大军,准备攻取安仁县。

  这安仁县知县很有意思,一听说杀尽王几万大军杀来了,吓得连夜弃城逃跑。而县里的二把手典史,与县中的衙役、士绅、百姓,反而众志成城,死守县城。士绅们有钱出钱、有粮出粮,百姓也是踊跃参军。

  “娘的,这安仁县的人都是傻的吗?县令都跑了,他们还死守干嘛?”

  杀尽王非常恼火,自己的大军兵临城下,连县令都吓跑了,里面的百姓大户居然还不投降。

  废话,谁投降谁傻逼!

  这家伙连续占下茶陵州、酃县,茶陵州、酃县都是被他先派人混进城里,之后里应外合拿下来。拿下来以后就对城池大索劫掠,两城投降的官员大户被全部杀光,就连许多百姓都遭了血霉。

  不是被抢光了粮食财产,就是房屋被杀尽王的乱军焚烧,良家女眷遭到乱兵侮辱。

  这要是投降了,那不是没事找死?

  杀尽王连续攻城三天,愣是打不破县城,他的军队多为裹挟乱民,核心的精锐很少,而且也从未正儿八经攻过城,现在这还是头一回,压根不晓得该怎么打,连围三阙一这么浅显的战术都不懂。

  “杀尽王,外面好像有官兵来了!”有个戴草帽的亲兵跑来汇报。

  杀尽王闻言立马一口唾沫呸了出去:“你也是傻的吗?这衡州的官兵都被大汉兵干翻了,哪来的官兵到我们这来,待老子亲自去看看。”

  凑近一看,这杀尽王似乎还是识了几个字,认出了远处而来军队的旗号。

  杀尽王一笑:“看到没,那杆大旗上写的是个‘汉’字,前面的那是大汉兵,跟咱们一样,也是反那狗官府和朝廷的。”

  这杀尽王也不知什么脑回路,自我感觉都是造反的,那应该就都是自家兄弟,居然单枪匹马……不对,是单刀骑牛来到大军阵前。

  “我是茶陵的杀尽王,前面可是大汉军的兄弟?”

  杀尽王这十分自来熟的自我介绍,让汉军的领兵千总吴俊有些发懵,对面这厮好大的口气,居然敢自称杀尽王。

  他们大将军都还没称王,这哪里冒出来的土鳖都能称王了?

  吴俊也懒得多话,大将军这次派他过来,就是来肃清安仁县城贼寇,把安仁县也顺道拿下来。

  现在,这贼寇显然是对面的杀尽王,身上穿的花里胡哨,又是绫罗绸缎,又是腰间挎着大刀,屁股底下骑着头牛,怎么看怎么四不像。

  吴俊不容拒绝道:“既然你们是茶陵来的义军,那就立刻退走,之后大将军会对你们另做安排,现在我要接收安仁县了。”

  尼玛,一上来就是这个口吻。

  饶是杀尽王觉得自己姿态已经放的很低,也有些忍不住了。他好歹也是杀尽王,手底下管着几万弟兄,就算作为晚造反的,比不了汉军这个老前辈,那平起平坐也差不多了。

  现在,吴俊这话直接把他当成了下级,还立刻退走,后面会给安排。

  什么安排?

  收编他的军队,吞了他的地盘?

首节 上一节 72/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