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不折腾这台国家机器还能靠着惯性运转几十年,一折腾反而更快的灭亡。
苏泽看向【手提式大明朝廷】,自己这个金手指确实强大,除了强行通过政策外,系统还能模拟政策推出后的反应,这是多少大政治家都梦寐以求的事情!
苏泽写完了奏疏,这是自己阉割版的“考成法”。
苏泽版的考成法,将考成的范围限定在六科和都察院两个机构。
皇帝亲自督导六科,而六科则督导都察院。
又规定了六科和都察院的监察范围,禁止风闻言事,纠劾大臣必须要有证据,就事论事。
六科都察院同时还要将自己正在办理调查的案件登记,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就要受到惩罚。
这样一来,监察权名义上归给皇帝,就不会引起皇权的忌惮。
但是名义上是名义上,任何权利也要用才行。
改革的范围缩小,引起的反对声浪自然也小。
以六科都察院在外朝的臭名声,自己提议的考成法,很多官员反而要拍手叫好。
但是同样的,苏泽也留了尾巴。
六科都察院有纠察百官的职权,那日后将考成法用到其他衙门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用后世的话说,就是先圈定一个改革试点,在改革获得成效后,再全面推广。
苏泽将这份新的《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疏》塞进了【手提式大明朝廷】,接着嘴角露出笑容。
——【模拟开始】——
一天后,《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疏》(新)送到内阁,内阁辅臣中只有张居正表态支持,奏疏被送入宫中。
两天后,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奏疏流入六科,六科言官激愤。
一部分六科和都察院的言官视你为仇雠,但也有一部分言官认同你的改革。
因为朝野议论太大,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准备年后再议。
最终你的奏疏不了了之。
——【模拟结束】——
【是否扣除300点威望,执行该奏疏?】
【剩余威望:360点】
果然!
经过修改后的奏疏,需要的威望值大大降低。
一部分言官认同自己的改革?
也对,言官是一群人,当年冒死弹劾严嵩父子的是言官,在言官之中,自然也有不愿意成为党争工具,想要真心实意做事的人。
自己的考成法,限制了六科都察院的风闻之权,但是同样的也给了言官日常工作的方向,也就是回到六科和都察院设立之初的体制上:
六科纠察都察院和六部,都察院则回归到督查地方的工作上。
这还是苏泽第一步的改革方向,接下来苏泽准备将都察院,改到类似后世巡视巡查的督查方式上。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首先是要通过考成法,将言官的工作限定在具体实务上。
“扣除威望值。”
【威望值已经扣除,剩余威望值60点,请宿主在现实中完成上疏。】
苏泽拿起奏疏,今天报馆已经锁衙,通政司的官员也不会再过来,他干脆拿着奏疏,直接向通政司走去。
——
通政司。
通政使李一元,坐在他的公房内,他将今日最后一份奏疏封入秘匣,长长送了一口气。
今天开始,除了少数需要人值班的要害部门外,大部分衙门都已经锁衙。
这也就意味着,从现在到元宵节这段期间,是一年当中通政司难得的轻松时光。
通政司需要值班,但是临近过年,李一元还是将大部分属下了放回了家,反正过年期间只要轮值就行了。
这位人称“大银台”的通政使,深深靠在太师椅里,这一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先是弹劾徐阶的奏疏大战,然后又是几场政治风暴,都将通政司折腾的不轻。
当然,这些事情自然有下面的官吏跑腿。
可代王宗室朱俊棠敲响登闻鼓,可是把他这个通政使吓得不轻,李一元这位大银台当时都准备辞官归乡了。
朝廷的水太深了!我李一元把握不住!
幸亏代王案件迅速了结,这才让李一元将辞呈收了起来。
接下来几个月,又发生了辽王案等一系列的事件,李一元都战战兢兢。
好不容易熬到了今天,李一元拿起桌案上的《乐府新报》,准备好好放松一下。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手下轻敲门,李一元皱起眉,还是让这名属下进来。
这件这名属下手里按着一本奏疏,李一元疑惑的说道:
“都今天了,怎么还有奏疏?是之前遗漏的吗?”
下属使连忙说道:
“回大银台,这份奏疏是刚刚送来的。”
送往内阁的秘匣已经封存,李一元烦躁的说道:“今天才送来的奏疏?先放着吧,等到上元节后再送好了。”
但是年轻的下属支支吾吾的说道:
“大银台,但是送奏疏的那位说,务必今日送到内阁。”
李一元被气消了道:“?难道还要别人教通政司做事?”
“是翰林院苏泽的奏疏。”
听到是苏泽的奏疏,李一元依然眉头紧锁,但是他还是老老实实的接过了下属手里的奏疏。
通政使有拆阅奏疏的职能,是整个公文运转体系的起点,所以这个职位十分的要害,能第一时间知道朝廷的重要消息。
等到李一元将奏疏读完,脸色惨白的说道:
“完啦完啦,这个年是过不好了!”
他对着手下说道:“速速将人都召回来!”
第134章 考成法的弊端
昨天晚上,申时行在进城前的驿站中,就被沈一贯拦住,沈一贯讲了苏泽奏疏的事情。
今天一大早,敲开苏泽家的大门,申时行开口直接问道:
“子霖兄,你真的上奏了?”
苏泽点头说道:
“奏疏已经递上去了。”
申时行风尘仆仆的样子,为了尽快赶回京师,天一亮申时行就带着沈一贯赶回来,甚至连申时行的家人都还没接到消息。
回京之后,申时行让人传话给家人,告诉他们自己已经回京,就立刻带着沈一贯来到了苏泽家。
“昨日已经送到通政司了。”
“子霖兄!你操之过急啊!”
申时行这样稳重的老好人,也露出急切的表情,跟在他身后的沈一贯,更是脸色发白。
门前人多嘴杂,申时行拉着苏泽进屋,这才说道:
“子霖兄,其实此事大可以缓而为之的。”
申时行又一下子顿住,屋内最有眼力劲儿的沈一贯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拉着徐渭离开了房间。
这时候屋内就剩下了苏泽和申时行两人,苏泽搬着凳子坐到了炭炉子边上,烤熟的土豆发出诱人的香气。
苏泽抓起一个土豆,将它递给申时行说道:
“汝默兄早上还没吃吧?这是涂巡抚从登莱送来的南州特产,先吃一个垫垫肚子?”
申时行接过土豆,本来他想要拒绝,但是刚刚烤熟的土豆香气逼人,他天还没亮就从驿站出发,此时肚子也咕咕咕的叫了起来。
申时行还是忍不住咬了一口,紧接着就迅速吃完了这个土豆。
苏泽又挑出一个土豆递给申时行,接着又将剩余的土豆交给了门外的沈一贯。
经过苏泽这么一打岔,申时行反而冷静下来,他压低声音对着苏泽说道:
“子霖兄,你是要行考成之法吧?”
苏泽点点头,昨天沈一贯他们其实只看了奏疏的开头,并没有看到后面的具体实施细则。
考成法其实不是新东西了,历朝历代都是有对官员的考核制度,唐代有考课,宋代有磨勘。
申时行继续低声说道:
“其实张相公早就有行考成法的意思,但是师相都觉得考成法的时机并不成熟。”
原来张居正这个时候已经在准备考成法了?
也对,以张居正的性格,他肯定早就开始思考变法的事情了,考成法又是变法中最重要的一步,张居正肯定向申时行这个铁杆弟子,透露过自己想要改革吏治的想法。
申时行叹道:
“子霖兄能和师相的想法一致,是已经站在了宰辅的高度上了,可就连师相都觉得时机不成熟,子霖兄强行为之,只会遭到朝野抵制,徒增骂名。”
苏泽说道:
“汝默兄,我这次上疏,是要在六科和都察院中实行考成之法。”
紧接着,苏泽将上疏的副本递给申时行。
申时行接过题本,迅速看了起来。
等到申时行看完,他点头说道:
“归权于陛下吗?如果只是对六科和都察院考成,似乎还真的行?”
苏泽颇有些惊讶的看着申时行,在穿越前的历史上,尽废考成法的就是他,没想到他现在竟然支持?
但仔细想想历史上申时行的环境,他入阁的时候万历刚刚亲政,张居正已经被打倒,而他还顶着张居正余毒的帽子,面对朝野反对考成法的环境,废掉考成法恐怕也并非申时行的本意。
至少在这个时候,申时行也是认同考成法的。
苏泽本以为自己要说服好友,却没想到申时行却表示了支持。
申时行又说道:
“子霖兄,如果只是针对六科和都察院,那我就没意见了。”
苏泽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