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12节

  苏泽点头说道:

  “善恶人心,典章制度,货殖轻重,诗词歌赋,这些是一部分。”

  “日月盈亏,天地之理,算术尺规,这些又是另外一部分。”

  “实学,要研究的就是这些东西。”

  “研究义理人心,能匡扶人间正道,明道德,立法度。”

  “研究天地之理,可以格物致知,也能解决民生之难。”

  苏泽从匣子里掏出了一副眼镜。

  高拱疑惑的看着眼镜,苏泽示范戴上了眼镜后,高拱接过眼镜,戴在了脸上。

  高拱也上了年纪,老花眼日益严重,戴上眼镜后,纸上的字迹立刻清晰起来。

  “此物和放大镜同理,正是弟子研究天地之理做出来的,可抒解师相一难吗?”

第138章 送给张居正的大礼

  从高拱家里出来,苏泽又继续向张居正家里走去。

  到了张居正家门前,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张居正家门口既不像是李春芳家门口那么热闹,又不像是高拱家门口那么冷清,反而是乱中有序?

  前来拜访的官员,张府都不收礼物,但是都让他们留下拜帖。

  前来拜门的官员依次送上拜帖,然后登记上姓名,整个张府搞得就和上班考勤一样。

  队伍不长,留下拜帖的人也会很快离开,所以也没有积压人群。

  等到了苏泽的时候,管事立刻说道:

  “苏翰林,张阁老请您过府一叙。”

  苏泽愣了一下,这管事也没进府通传啊?

  再一看管事手里的册子,苏泽恍然大悟,张居正应该已经提前拟定了名单,名单上的人就能直接进府,不在名单上的则留下拜帖就走。

  苏泽觉得还是张居正这个办法好,又不像李春芳那样门口乱糟糟的,家里人都没办法出门,也不像是高拱那样不近人情,把关系都处得生分了。

  日后等自己做了阁老,也要这么搞!

  进入略显豪华的张府,果然和苏泽想的一样,张居正还专门弄了一个喝茶的偏厅,招待那些已经进府的人。

  这是?阁老的会客厅?

  会客厅里,都是上了年纪的官员,看到苏泽和徐渭进来,众人还以为是徐渭来拜会张居正。

  但是看到徐渭以苏泽为主的样子,又将目光落在了苏泽的身上。

  而苏泽也看到了一名熟人。

  刑部尚书毛凯。

  上次阁部会议的时候,苏泽就已经怀疑毛凯投了张居正。

  今天在会客厅见到,说明这位毛尚书是正式站队了。

  但是六部尚书这样的重臣都要来上门拜见,而不是派遣子侄互相拜见,张居正这阁老的架子确实挺大的啊。

  当然,也可以说毛凯能屈能伸。

  见到熟人,苏泽自然要上前打招呼,毛凯则亲热的拉着苏泽的手,对众人说道:

  “这就是被阁老们器重的苏泽苏子霖。”

  毛凯特意加了一个“们”,在场众人当然明白他的意思,彩虹屁一个个的拍了上来。

  毛凯又拉着苏泽,挨个介绍屋子里的人,徐渭立刻递上拜帖,苏泽也收下了不少拜帖。

  只能说能做到六部尚书的,都是八面玲珑的人,毛凯这么做拉近了和苏泽的关系,也帮着苏泽结交了不少人脉。

  能坐在这个花厅的,都是张居正一派的核心骨干,以户部的官员居多。

  收了大家的拜帖,也算是认识了,日后苏泽真的要找人办事的时候,这就是人脉资源。

  不一会儿,张府的管事出来,请毛凯进了张居正的书房。

  苏泽找了一个角落坐下来,听着在场的官员闲聊,倒是也听到了不少八卦。

  大概沈一贯的那些消息,就是这么搜集到的吧?

  “听说了,刑科给事中沈束,终于纳妾了。”

  “是因为都察院的奏疏?”

  “是啊,现在外面都说沈束家风不靖,是家有河东狮不给纳妾,所以至今还没儿子,这次都察院倒是帮了沈束了。”

  “啊哈哈哈,一枝梨花压海棠,老树还能发新芽吗?”

  苏泽有些无语,听着听着就拐到这些奇怪的八卦上去了,果不其然,还是这种消息更有传播力。

  张居正虽然对苏泽不错,但是管事的还是按照官位和来府的顺序,依次召唤官员的。

  这样做反而不会有人觉得被怠慢,苏泽也暗暗记下来,论情商这一块,还得是张阁老!

  过了近半个时辰,终于到了苏泽,苏泽提着匣子走进了张居正的书房。

  张居正的书房很大,苏泽进门后行礼问安后,张居正说道:

  “这次考成法的事情,我也是支持你的,但是被李首辅抢了先。”

  张居正的意思也很明白,他是告诉苏泽,这次考成法是李春芳帮的忙。

  身为阁老,张居正自然也有傲气的,这些事情可是要说明白的。

  苏泽连忙说道:

  “如果没有张阁老力推,考成法也不能颁行,苏某还是要感激阁老的。”

  张居正微微点头,他确实也票拟赞同了苏泽的意见,苏泽这句话他倒是受了。

  张居正又详细询问了一些关于考成法的细节,苏泽也都一一做了回答,张居正也满意的点头。

  张居正只能感慨,这难道就是英雄所见略同?

  其实张居正早就有考成法的念头,今天和苏泽一交谈,很多想法都能对得上。

  心中还是有些遗憾,自己最得意的门生申时行,走的路数却有点像首辅李春芳。

  只可惜苏泽不是自己的弟子,不然肯定能继承自己的衣钵。

  说完了考成法的事情,苏泽从匣子里掏出了几枚银元。

  苏泽将银元摆在张居正的书桌上,接着说道:

  “张阁老,这是登莱涂巡抚在登莱港口新铸的银元。”

  “这么快?”

  这银元是【飞鸽传书】带回来的,送往户部的要等年后才能到。

  苏泽让肥鸽子运送银元,一方面是测试胖鸽子的承载力,另一方面也是赶了在节前向张居正献礼。

  “张阁老,属下提了几个改进铸币的法子,这是涂巡抚试制的银元。”

  张居正看着手里的银元,样式十分的奇怪。

  银元两边有小齿,这个倒是可以理解,这是为了防止有人将银币的边角削掉。

  汉代铸造五铢钱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有奸商会将铜币的边剪掉,然后再用边角料私铸。

  后来五铢钱增加了边廓,算是缓解了这个问题。

  而苏泽这个银币用的边齿,似乎比边廓更好用,也显得更加精美。

  银币的正面是隆庆通宝的字样,背面则是大明日月旗。

  张居正有些疑惑,这银元比自己想象的要精美很多。

  苏泽说道:

  “张阁老,这是用冲压法铸造的。”

  “冲压法?”

  苏泽点头说道:“融化的银子做成圆形,然后放入模范中,再用冲锤冲压,就能造出这样的银元了。”

  张居正似懂非懂,但是他知道银子质地比较软,确实容易塑行,但是这需要消耗多少人工啊?

  苏泽又说道:

  “冲压不需要人工,在登莱的铸币工坊内,有一种重锤,由水车蓄水,蓄满了水之后重锤落下,一次可以铸币百枚。”

  看张居正还是不理解,苏泽又拿出水力重锤冲压机的结构图,经过解释张居正终于理解了。

  “这就是所谓‘重力’?”

  苏泽有些惊讶,没想到张居正也看自己写的文章,甚至联想到这就是重力之用。

  苏泽连忙说道:

  “阁老明鉴,正是用到了重力之妙。”

  张居正越看这银元越是喜欢,已经到了爱不释手的地步。

  张居正又问道:

  “这银元重几何?”

  苏泽回道:

  “重五钱,为半两银。”

  “重了点。”

  苏泽也点头,前面他也上书说了,银元越重就是面额越大,越是不利于货币流通。

  但是以现在的技术,也只能铸造出这样的银元。

  要知道当年清末,引进外国技术铸造的袁大头,一枚是七钱,比苏泽铸的还要重。

  如果真要铸造出更轻更精致的银元,就需要铸币机了,那就是蒸汽时代的科技树了。

  张居正又问道:

  “火耗如何?”

  苏泽说道:

  “涂巡抚算过了,火耗不到一成。”

  张居正惊讶道:

  “这么低?”

  火耗本意是,地方政府在征税时,加征以弥补碎银熔铸损耗,后期逐渐演变成了地方官府的附加税。

  火耗的出现其实也算是合理,但是随着贪腐加深,逐渐成了盘剥地方的手段。

首节 上一节 112/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