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说的火耗,是火耗的本意,也就是铸币的成本。
熔炼白银,人工,工坊的机器损耗,这些都是要成本的。
其实这个比例不算低了,江南地区的金花银,官府征收的火耗也就是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
但是苏泽的银币要比江南送到内库的银锭精美多了,这样精美的银元,火耗才不到一成!
张居正又问道:“如此精美的银元,是为了防私铸吗?”
苏泽连忙点头。
不愧是张居正,对于财政的理解远超众人。
其实苏泽如果不追求压花,完全可以将成本降到更低。
但是他这么做,就是为了铸造更精美的银币。
苏泽说道:“卑职翻阅了嘉靖年铸币的奏议,发现先帝年铸币失败的原因,是朝廷发行良币,民间收良币而铸劣币,每一次铸钱都会导致市场上的劣币更多,钱价就会大跌。”
“可官府火耗高,而私铸火耗低,官府铸钱每次都是亏本的。”
“所以世宗年间,每次铸钱之后都是钱价大跌,钱价跌则朝廷收的税钱也就少了,所以从逐渐将金花由折钱改成折银。”
“但是人不是天生就要用劣币的,精美的银元币值更稳定,其实商人百姓更愿意用。”
“劣币驱逐良币,还是因为官府以往铸的钱不够良,且成本又远高于民间私铸,所以越发钱市场上的劣币就越多,而每一次发现朝廷就亏得越多,钱法愈加的淤塞。”
张居正连连点头,苏泽说的就是钱法不通的现状。
官铸的成本远高于私铸,这个原因就不必说了。
但是正如苏泽所说的,官府铸的币也不良啊!
嘉靖年间三次铸币,张居正参与两次,三次含铜量都不断的下降。
这可不就是私铸泛滥吗?
苏泽用技术解决了火耗过高的问题,用更少的损耗铸造了更好的银元,那发行银元就不是亏本的生意,官府就有动力继续做下去。
而发行的银元多了,自然就能驱逐掉市场上的劣币。
就如同苏泽所说的,人又不是天生就贱,就爱用私铸的劣币,劣币真假难辨,还有不同的兑换比价,做生意还要先为了钱币的成色讨价还价。
如果朝廷铸造的银元又便宜又好,能大量发行,谁还非要去用劣币。
而且苏泽这么精美的银元,民间的仿制成本肯定极高,这是用技术代差来打压劣币的生存空间。
张居正看向苏泽的目光更满意了。
但是这并不是苏泽这次送给张居正的礼物,他又掏出两枚钱。
一枚是金灿灿的金币,这金币更加精美,正面上书“隆庆至宝”,背面则是一条团龙。
“这是?”
苏泽说道:
“这是为陛下所铸的金币,重也是五钱,请张阁老进献给陛下,作为御赐赏金。”
“以后赏金一两,就可以改成赏金币一枚。”
金的延展性比银更好,所以背面的图案自然更加精美。
既然是皇室所用,当然可以刻龙。
张居正越看越是喜欢。
皇帝给臣子赏赐金子,也是正常的事情。
而苏泽鸡贼的在于,将赏金一两变成了金币一枚,那克重就下降了一半,但如果改用这种金币,大臣们恐怕更加欣喜。
“好!”
张居正执掌户部,虽然管不到皇帝的内帑,但是如果皇帝没钱用,还不是向外廷要钱。
而今上出手要比先帝大方,去年过节就赏赐了武清伯十两金。
皇帝也是天下最大宗族的大家长。
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皇帝也要出份子钱的。
如果这么大手大脚,再多的钱也是不够用的。
苏泽这办法就很好了,用金币取代赏金,但是精美的金币更能彰显皇室的恩宠,宗室勋贵外戚朝臣,怕是拿到都要放在家里供起来。
这样一来,就能极大的减少皇室开支。
“好!”
张居正这下子是真的舒坦了,他执掌户部,再也没有比能让国家开源节流更好的礼物了。
张居正又问道啊:“这团龙的银元有没有制?”
苏泽这才想起来,皇帝不仅赐金,还会赐银。
还是张阁老厉害啊,连赐银都盯上了。
苏泽连忙说道:
“那需要宫内御批,还请张阁老以户部名义提请吧。”
张居正大包大揽的说道:
“等年后登莱的样币送到,我亲自向陛下请奏。”
张居正心情大好,如果以后皇帝赐银,也从两数变成枚数,又可以节省一笔宫廷开支。
聚沙成塔,别看这些小开支不起眼,其实反而是皇家开支的大头。
苏泽最后掏出一枚钱币,这才是他这次献礼的重头戏。
第139章 黄铜计划!
“这是什么?”
苏泽掏出来的这枚钱币也是黄色的,但不是金币那样金灿灿的,也不是铜币那种古铜色,而是介于两者之间。
苏泽说道:
“阁老,这是用铜和倭铅混合,再用焦炭炼制,最后得到此物。此物要比铜更黄一点,所以命名为黄铜。”
“倭铅?黄铜?”
张居正是知道倭铅的,倭铅是倭国的产物,其实就是锌。
不过此物没什么用处,所以经常会被往来倭国的商船当做压舱石,因为其类似于铅,所以就被大明称呼倭铅。
铜锌合金就是黄铜了。
黄铜是一种很好的铸币材料,倭铅的价格十分低廉,混合后的合金要比铜更明亮,反而显得更贵。
比起青铜,黄铜还不容易生锈。
前世早期人民币的五角,就是用黄铜铸造的。
黄铜合金唯一的难点,就是要建造高炉,铜和锌在高温下才会形成合金。
不过所需的温度也不高,苏泽在信中指导了涂泽民使用了焦炭高炉,就成功制造出了黄铜合金,铸造成这样一枚五钱的铜币。
苏泽将黄铜的制备办法说了一遍,又给张居正算了成本,张居正的眼睛更亮了。
“也就是说,用市面上的铜币,混合倭铅熔铸,就能得到这样的铜币?”
苏泽说道:
“市面上铜币杂质比较多,但是也能用了。”
“铜八倭铅二,再算上焦炭高炉和冲压的成本。”
张居正迅速计算起来,但是他的眉头皱起来,这样的黄铜币,可要比普通铜币的成本高多了。
苏泽说道:
“阁老,用此物铸币,当然不能按照铜币的价值算,卑职认为应该按照一角银元来算,十枚兑换银元一枚。”
张居正看着这枚精美的黄铜币,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朝廷铸造铜币,也经常会铸造当十钱,当三十钱,也就是一枚当十钱可以当做十枚铜币。
但是这种钱币,用的铜却不足普通铜币的十倍。
发行这种大额的铜币,反而会造成更泛滥的私铸。
一枚当十钱,如果重量只有普通铜币的三倍,那私铸的人就会用三枚铜币私铸当十钱,反而会加剧私铸泛滥。
所以嘉靖朝铸币的时候,张居正就反对过铸造“大钱”。
但是那时候主政的严嵩,是为了用发行货币来解决财政问题,驳回了张居正的意见,最后果然朝廷发行的新钱迅速崩盘,钱法再次失控。
可如果是手上的黄铜币呢?
黄铜币的印刷和银元同样的精美,也有齿边保护和浮雕印花,而且色彩要比铜钱亮很多,甚至乍一看有些像金币。
这样的钱,就算是官府规定值一枚银元的十分之一,民间应该也是能接受的。
如果真能通行,那官府铸币就不会亏本,甚至还能盈利。
当然,铸币不是为了盈利,但是官办铸币厂如果没有利润,就靠着户部补贴,很快就会办不下去。
如果能有所盈余,那铸币厂就能正向循环,甚至扩大铸币的规模。
张居正的心动了。
苏泽献上的不是三枚钱币,而是一套货币解决方案!
张居正一直想要改革财税制度,这样一套方案摆在他面前,他怎么能不心动!
张居正的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苏泽看到张居正已经上钩,紧接着抛出了下一个鱼饵。
苏泽垮着脸说道:“但是阁老,要铸币黄铜,有一个难处。”
张居正冷静下来,事情关系到苏泽,果然事情没那么简单。
苏泽说道:
“阁老您知道的,铸币需要的火耗,而炼制黄铜尤甚。”
“炼制黄铜需要用焦炭,要得焦炭,就需要用到石炭。”
张居正似懂非懂。
苏泽解释说道:
“焦炭是石炭干馏后制造的,煤炭干馏需要选用上好的石炭,入窑密闭干烧后得到。”
“选用石炭,干烧炼焦,这两样,都需要大量的石炭。”
“登莱靠海,需要从其他地方调拨石炭。”
张居正明白了苏泽的意思,他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