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29节

  梁思成的破译办法,其实就是苏泽所说的办法,通过古建筑入手,弄清楚《营造法式》上的专业术语,对照实例反向推算书籍中的内容,从而破译这本书。

  而梁思成重点考察的,就是刚刚苏泽所说的三个建筑,五台山佛光寺、应县木塔和蓟县独乐寺。

  梁思成破译《营造法式》的时候已经是民国了,现在是大明隆庆年间,现存的唐宋古建筑肯定更多!

  有更多的对照组和实地数据,苏泽相信以雷礼的专业能力,一定能破译《营造法式》!

  正如同刚刚所说的,《营造法式》最重要的价值,不仅仅是它是一本建筑手册,重要的是这是一本造价和审计手册。

  这本手册将工程估算变成了一种科学的方法,任何建筑从设计开始,就可以估算施工量和施工经费。

  反过来,已经建成的建筑,也可以通过这本手册来倒算成本。

  造价和审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行政管理学内容,这可以让工程透明化,也让负责工程的人心中警醒,不敢随意伸手,让工程不再成为一笔糊涂账。

  当然,完全杜绝是不可能的,苏泽穿越的时候都没能做到。

  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贪污和浪费,这对于提升行政能力也是非常有用的。

  要知道万历年间就是为了修造三大殿,不知道加征了多少税,每次建造这些工程,都是一笔漫长的扯皮和推诿过程。

  能重新建立“法式”,日后再进行这类的工程,好歹有一笔明白账,一笔所有人都能算得清的帐。

  这才是重刊《营造法式》最大的价值!

  这些价值,自己能看到,皇帝和内阁也能看到,百官也都能看到。

  而更重要的是,如果雷礼真的能用这个办法破解《营造法式》,那谁还能说实学无用?

  其实梁思成破译《营造法式》的方法,也是受到了父亲梁启超的影响,而梁启超本人,也是考据学派的权威。

  而最后一点,《营造法式》是一本放在苏泽穿越前都不过时的书。

  《营造法式》除了以上内容之外,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种“标准木构件”的说法。

  所谓标准木构件,就是将建筑上需要的构建都标准化,任何一座建筑所需要的零部件,都是这些“标准木构件”的排列组合。

  这就类似于前世某个玩具的标准件,在建造建筑的时候,工坊只需要下单建造标准件就可以了,现场工地只需要对标准件进行简单的加工,就可以直接在工地安装。

  这种标准化模数化的设计,无疑是非常先进的,这也让一项工程的木构件生产、现场安装可以同步进行,或者批量化的生产建造相同的建筑。

  这种思路,甚至还可以用在其他领域,比如标准化零件,生产更标准化的火炮和鸟铳,建造更标准化的海船。

  而这些才是《营造法式》这本书的最大价值。

  ——

  隆庆三年,二月七日。

  蓟县就在京师附近,独乐寺是一座古代寺院,在当地颇有名气,周围百姓都说这里求子灵验。

  但就算是当地人,也说不清这座寺院的年代。

  经历过几次战乱,这座寺院建造之处是禅寺,后来又成了律宗,如今又是流行的五台宗,这座寺院的和尚都换了几批了,就是寺院的主持方丈,也都说不清寺院的历史。

  也有文人墨客来这里参观,说这里是唐代安禄山起兵誓师的地方,但是寺院的碑文早已经磨灭在历史长河中,当地人也当做趣闻奇谈,没人将这件事当真。

  但是今天的独乐寺突然热闹起来,一群身穿官袍的人冲进了独乐寺,为首的是一名身穿朱红色官袍的大员。

  独乐寺方丈华严和尚倒是淡定,独乐寺也曾经辉煌过,还曾经帮助前朝阁老的儿子严世蕃求子,应验后严世蕃还请他父亲,内阁首辅严嵩亲自提写了匾额,如今就挂在寺院正门上。

  大明的僧道和官员联系紧密,独乐寺也是京师附近的名寺,也常有官员来拜访。

  只是严嵩倒台后,独乐寺也连带着犯了些忌讳,京师的达官贵人不太来了。

  华严和尚倒是宽心,大明政坛起起伏伏,日后说不定还能给严阁老翻案,所以他也懒得将那块严嵩题字的匾额换下。

  华严和尚也看出为首那个精瘦老者身份尊贵,他以为这老者是来求子的,连忙谄媚着凑上去。

  可华严和尚才凑上去,就被一名身高力壮的官员拦住。

  老者手里捧着一本书,身边则跟着几个官员拿着纸笔,老者直接来到了观音阁。

  但是他不进殿拜观音求子,而是带着众人围着观音阁指指点点。

  华严和尚试图凑过去,但是众人说的都是他听不懂的话。

  什么“明二暗三”,什么“斗八藻井”,什么“双抄偷心造”。

  这些大小官员大呼小叫的,然后写写画画,甚至还有人要爬上观音阁,急的华严和尚直跺脚。

  观音阁是独乐寺的招牌,也正是求子灵验才被世人追捧,如果这帮当官的惊扰了观音大士,日后求子不灵验了,那独乐寺岂不是要喝西北风?

  只可惜这帮官员根本不像是当官的,一个个五大三粗的,华严和尚等一众僧人竟然都被制住。

  也不知道哪个大聪明弟子,大喊一声说道:

  “哪有官员你们这个样子,肯定是假扮官员的劫匪!”

  说完这些,几个弟子乘机溜出来寺院,冲向蓟县衙门报官。

  发生了这些动静,为首的老者却视而不见,而是认真的拿着书,又不时的看看观音阁。

  老者自然是就是工部尚书雷礼。

  “果然如此!原来这就是偷心造!”

  雷礼恨不得爬上斗拱,将偷心造拆解下来带回工部。

  雷礼身边,是傅顺和万敬左右护法,傅顺身材高大,但是上梁爬墙十分熟练,此时已经爬上了观音阁的屋顶。

  傅顺站在屋顶上激动的说道:

  “大司空!脊兽不是仙人骑凤,是辽制的骑马人像!这果然是辽代的寺院!”

  雷礼营造过三大殿,脊兽就是屋檐上的一排装饰品,最初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

  后来脊兽就演化出了装饰作用,不同规格的建筑,就有不同数量的脊兽。

  而正常的建筑,第一头脊兽都是仙人骑凤。

  但是独乐寺是辽代修复的,所以和汉人的建造制度不同,第一只脊兽是骑马人像,这也是史书上辽代建筑的特点。

  这个发现更加说明了苏泽说的没错,独乐寺真的是辽代重修的古建筑!

  雷礼如痴如醉,只觉得《营造法式》上的术语不再是天书,对照着独乐寺观音阁上的实例,很多看不懂的地方豁然开朗,而整本书也逐渐清晰起来。

  苏泽的办法真的有用!

  这还只是一座独乐寺!

  雷礼也找山西籍的官员打听过了,应县木塔确实是一座高塔,这样一座木质高塔,要用多少斗拱结构?那是不是就能把《营造法式》上的斗拱都弄清楚?

  这时候,在雷礼身边的万敬也有了发现。

  “大司空!你看这块匾额!”

  王敬将手里的望远镜递给了雷礼,雷礼眯着眼睛看向匾额,这才看清楚了匾额的落款。

  “太白手书?”

  雷礼也吓了一跳,历史上叫做太白的名人,就只有诗仙李白了!

  “真的是太白手书吗?!”

  雷礼激动起来,李太白手书的匾额,那这独乐寺还真的就是安禄山起兵的唐代寺院!

  那除了辽代重建的部分,应该还能残存一些唐代的建造痕迹。

  万敬更是激动,用了苏泽所说的实学,考证了一座古寺,竟然解开了《营造法式》的密码。

  拆解了独乐寺的斗拱,就能明白《营造法式》上的很多单位长度,距离破译《营造法式》就已经不远了!

  就在一众工部官员其乐融融,就快要将整个独乐寺拆了的时候。

  寺门外突然喧哗起来,一群衙役冲进了寺院。

  一名绿袍官员大步进入寺院,对着雷礼大喊道:

  “尔等冒充朝廷官员,擅闯佛门清净之地,来人啊,给本官拿下!”

第151章 都有光明的未来

  蓟县县令名叫吴善言,字子远,是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

  吴善言的科举名次靠后,初授河南某县令,后来考课优异被调任蓟县,总算是距离京师又近了一步。

  当然,京畿县令也不是这么好当的。

  蓟县又是古县,是直沽到京师的要冲,吴善言到任后也是战战兢兢。

  独乐寺是当地名寺,独乐寺方丈华严交友广泛,曾经和严嵩都有交往。

  所以当独乐寺的和尚过来报案,说是有人冒充官员冲进寺中抢劫,吴县令就亲自带着衙役冲过来了。

  其实也不怪吴县令,按照大明的规定,工部来蓟县公办,也要先往县里发照会文书通知一下。

  这是雷礼实在是太过于心急,连公文流程都不愿意走,就亲自带人杀了过来。

  随着吴县令一声令下,衙役们冲上去。

  一刻钟过后,蓟县衙役完败!

  工部这些官员当然不用自己扛木料,但是他们常在工地督造,也是和匠户力夫打交道,吃的也要比别的部都多,一个个都身强体壮。

  这又岂是只能欺压百姓的衙役能比的。

  等衙役都被打趴下后,吴县令双股瑟瑟,就在这个时候,天上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子远兄!”

  吴善言疑惑的左看右看,这才发现声音是从观音阁上传来的,他抬头定睛一看,就看到骑在屋脊上的傅顺。

  “应和(傅顺字)兄!”

  傅顺连忙从屋脊上爬下来,凑到雷礼身边说道:

  “大司空,那县令是我同年!”

  雷礼瞥了一眼,他堂堂工部尚书,自然对个区区县令没兴趣搭理,但是今天是工部突然杀到,确实理亏,于是对傅顺说道:

  “去和那县令讲清楚,不要打扰我勘察独乐寺!”

  “属下明白!”

  傅顺大步上前,来到吴县令面前,对着他说道:

  “子远兄,上次重订同年录,你不是还在河南做官吗?怎么调来蓟县了?”

  吴善言苦笑,傅顺科举名次靠前,观政的时候就被工部看中,留在了工部做官。

  相当当年进士及第,观政后离开京师的时候,吴善言也是意气风发,想要在地方上做出成绩来,不让那些留在京师的同年笑话。

  傅顺去了工部,吴善言做了县令,大家都有光明的前途。

  可结果是吴善言在外做地方官,兜兜转转几年,官品是一点没升,只是距离京师近了一点。

  再一看傅顺,从补子纹样上看他已经六品了。

  但是吴善言很快又震惊的问道:

  “那位真的是大司空?”

首节 上一节 129/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