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40节

  “当年郑令公下西洋,用的就是牵星板观测斗星,再结合海图,就能确定纬度了。”

  苏泽也没有直男到讲述三角函数的计算过程,如果只是理解概念,赵令娴还是很快想明白了。

  “那经度呢?”

  苏泽叹息说道:

  “经度是最难的。”

  “我们所在的大地绕日旋转,这经度其实就是时间之差。”

  苏泽怕妻子不理解,又说道:

  “当年郑令公就发现了,有时候航行的时候日久不落,而有时候航行日骤而落,这就是因为各个经度时间不同,而海船航行跨越经度的原因。”

  “如果要确定经度,可以以京师所在的正午之时为‘正平时’,然后到了一个地方测算当地的‘正平时’,两者之时间差,就是经度。”

  这时候赵令娴脑子已经浆糊了。

  苏泽就像是后世那些给文科女朋友讲解科普的理工直男一样,自顾自的说道:

  “但远航万里,如何确定京师正平时?这就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天钟法,观测天象,寻找到一种独立于日升月落的天象授时,那到了一个地方,只要确定当地时间,再观测天象得到天象授时,两者的差就是经度了。”

  “另外一种是时钟法,就是制造一只完全精准的钟表,核对钟表和当地日时,再算差额,就能得到时间。”

  “钟表?”

  看到妻子疑惑的表情,苏泽才想起来,历史上西洋钟表是万历年间才流入明朝。

  他说道:

  “钟表就是漏刻,圭表日冕。”

  赵令娴虽然没听懂,但是还是露出一个笑容,给苏泽极大的情绪价值。

  苏泽没有继续讲,经纬的计算还是有点超纲了。

  但是经纬度,特别是计算经度,这是远洋航行最重要的科技树。

  其实现在的航行,包括那些西班牙和葡萄牙来到大明的商船,都不是“远洋航行”来的,而是和当年郑和下西洋那样,贴着大陆一路绕到大明的。

  如果远离大陆,那船很快就迷失方向,接下来就只能靠着运气,能不能找到大陆或者岛屿了。

  涂泽明来信其实就是讲了这样一件事。

  登莱市舶司的一艘商船,在出港后遭遇风暴吹离了航线,消失在茫茫大海上。

  而这艘商船仅仅是只是前往倭国贸易的。

  如果是后世,山东出发的商船,只需要一路向东南航行,路过济州岛就可以抵达长崎。

  但是现在船只无法远离大陆航行,所以前往倭国有一南一北两条路。

  北线就是贴着朝鲜半岛,从莱州线北上到辽东,然后一直航行到釜山,再通过朝鲜海峡抵达倭国边缘。

  另外一条南线,则是从福建出发,前往琉球后再北上进入到鹿儿岛。

  北线会因为冬季沿海地区冰凌而阻塞,而南线又因为夏季台风季而停航。

  总之,就是这么近的倭国,远洋航行都有这么多的危险。

  所以要发展海贸,特别是发展远洋贸易,那就不是简单的一个宣布开海就能解决的。

  必须要能建造横跨大洋的船只,并且拥有能在海上定位的导航技术。

  前者其实还好,如今东西方的船只都能远航,一旦远洋贸易的丰厚利润被人所知,自然会有人研究更好更快的船。

  但是导航技术,就不是普通人能玩转的了。

  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测量精度就是天钟法和时钟法竞争,这场经度之战中,伽利略、牛顿都在其中倾注了大量心血,还有无数天文学家、数学家、工程师参与到这场竞争。

  而最终破解了经度测量问题的英国,就是靠着这手导航技术,最终成为日不落帝国。

  以上这一切,最后都要落在天文上。

  历法的基础是观测天象,经度问题的天钟法也是要观测天象。

  历法授时其实就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问题,而天钟法其实也是星体计算的问题。

  天文是导航的基石,天文学在这个时代的作用,是带领人类走出陆地驶入远洋。

  这一切,都不是私人能完成的,英国的经度之战,也是政府成立了经度委员会,大力资助科学家研究,花费了一百年才最终有了结果。

  想到这里,苏泽都有些激荡起来。

  眼下这个时代,这场经度之战还没开始,其实东西方在技术上并没有显著差距,甚至现在大明沿用的大统历还是先进的。

  当然,这还是郭守敬太强了。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带领团队进行了四海测验,在整个元朝疆域内多个地点进行天文测量。

  史书所载:“监侯官分道而出,东至高丽,西极滇池,南逾朱崖,北尽铁勒,四海测验,凡二十七所。”

  郭守敬又根据结果,结合古代历法和回回算术,推算出的一个回归年为365.2425天,这个数据和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实际时间只差26秒。

  而苏泽还有一个野心,从历法上入手,重启四海测验,在天下设置天文台测绘星图,再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寻找天钟,发展出经度测量技术。

  至于时钟法,那就是另外一条路了,机械工程的发展道路了。

  这条路同样重要,精确的时间概念,才诞生了工业化的概念,只有时间可以被准确计量,单位产出能够被严格计算,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从农业时代走入工业时代。

  钟表的滴答声,是工业时代的脚步声,这句话可不仅仅是说说而已的。

  至于这条路,登莱铸币厂的水力冲锤,以及苏泽准备进行的武器改进,就是在走这条路。

  苏泽提起笔,写信安慰了涂泽明,远洋航海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计算利益的时候,早就已经把这些意外损失扣除了,苏泽建议涂泽明研究一下西洋的风帆技术,还可以雇佣一些西洋水手讲解操帆的方法。

  写完回信,苏泽一把抱起身边的妻子。

  省略号。

  ——

  三月二日,苏泽结束婚假回到史馆,沈一贯冲进来说道:

  “黄骥和钦天监打起来了!”

第159章 春分赌约

  众人纷纷看向沈一贯,沈一贯喘匀了气说道:

  “那黄翰林和钦天监的周相在营造学社内吵起来了,周相先动的手!”

  听到这里,苏泽一下子站起来,众人看向苏泽,沈一贯说道:

  “子霖兄,快去看看吧!”

  王家屏和张位跃跃欲试,整日泡在这报馆中,不是编报就是编书,实在是将两人无聊坏了,能有这个看热闹的机会,两人都想要去看,但是又引起苏泽不快。

  没想到苏泽却说道:

  “看什么热闹!咱们翰林被打了,还不快去助拳!”

  助拳?

  众人愣了一下,接着也被苏泽这句话激得同仇敌忾起来!

  是啊,就算是众人不是很喜欢黄骥,那也是翰林!是堂堂清贵华选,是国之储相!

  竟然被一个钦天监的官员打了?

  众人在苏泽的带领下,来到了六科边上的营造学社前。

  就在这时候,苏泽看到一群面生的官员,急匆匆的向营造学社而去。

  苏泽停下脚步一想,钦天监是皇帝内臣,办事处也设在皇宫内,于是他对沈一贯说道:

  “肩吾兄,速速去翰林院摇人!”

  “啊?”

  苏泽一指刚刚走过去的官员说道:“那些人一定是钦天监的人,他们人多势众,你速速去翰林院喊人帮忙!”

  “那子霖兄你呢?”

  苏泽将官袍袖子提起来说道:

  “我先去拖延时间,肩吾兄快去!”

  ——

  “什么?”

  次辅高拱听到了中书舍人郭准的汇报,拍案站了起来。

  张居正和赵贞吉也面面相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翰林院和钦天监在营造学社干架,最后还是人数更多的翰林院稍占上风,就连闻讯过来劝架的六科给事中都被揍了?

  高拱怒不可遏的问道:

  “起因是什么?”

  郭准来之前已经找人问清楚了情况,他连忙说道:

  “是翰林黄骥说钦天监的历法不准,钦天监周相和他理论,两人说了半天周相辩驳不过就动了手。”

  听到不是翰林先动手的,张居正和赵贞吉微微松了口气。

  至于原因,那自然是因为两人也都是翰林出身了。

  翰林和钦天监在皇宫干架,高拱也头疼万分,他先对着赵贞吉说道:

  “请赵阁老面圣说明此事。”

  赵贞吉点点头也站起来,稽首后离开内阁。

  高拱又对张居正说道:

  “张阁老掌翰林院事,请随我一起去吧。”

  张居正也点头站起来,但是张居正又说道:

  “高阁老,要不要让中书科随行?”

  高拱连忙点头,万一这帮人再打起来,中书科也能上去拉架。

  于是一行人浩浩荡荡的来到了营造学社。

  来到营造学社内,高拱看了一圈,微微松口气。

  见到两位阁老来了,两边官员互相搀扶站起来,见到地上也没有明显的血迹,那这场斗殴的烈度还不大。

  情况还算是可控。

  高拱沉着脸,这时候从翰林人群中走出一人,对着高拱和张居正说道:

  “高阁老,张阁老,请为我们翰林做主!”

  高拱和张居正看到苏泽,脑袋有点大,高拱狠狠瞪了身边的郭准一眼,眼神中满是指责!

首节 上一节 140/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