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42节

  高拱看向黄骥,黄骥坚定的说道:

  “下官测算,是本月十九日,昼夜等长!”

  这下子皇帝下了决心说道:“那就在十九日和二十一日,命令各监分计昼夜,看看到底是谁算的准。”

  说完这些,皇帝直接带着太子离开了。

  皇帝一走,高拱、张居正和赵贞吉也离开。

  两边也不敢继续打了,钦天监先离开后,沈一贯拉着苏泽问道:

  “子霖兄,陛下也没说算准如何啊?”

  苏泽微微一笑说道:

  “陛下的意思还不简单?”

  众人看向苏泽,苏泽说道:

  “若是黄翰林算的对,那就要让我们翰林院负责重订历法了!”

  这下子众人纷纷喧哗起来,众人死死的盯着黄骥。

  重订历法!

  修史和修历,这都是青史留名的事情啊!

  实际上修历更留名!

  二十四史,除了太史公和几名史官外,很多史书的编纂者其实也不出名,特别是从唐以后的史书都是很多人一起编的,总编官才能留下名字被后人记住。

  但是修历!

  元代郭守敬,唐代的僧一行,这些都是明明白白记录的。

  而且一旦新历编成,那是要刊发全国,要用上百年的!

  黄骥的呼吸都要停止了,如果皇帝真的让自己主持修历?

  但是苏泽又泼了冷水说道:

  “当然,这历法不是这么容易修的,前朝郭守敬四海测验,耗时四年,方才成《授时历》。”

  “如果要成更准的历法,苏某也要上奏陛下,再测四海!”

  再测四海!

  苏泽幽幽的说道:

  “测四海以正历法,承千古而启新章。”

  说完这句,苏泽领着沈一贯等人离开,只留下充满遐想的黄骥在原地发愣。

  ——

  三月十八日,这场营造学社内的群架风波,仅仅在京师中下级官员嘴边停留了几天,很快就被各种有关京察的留言给取代了。

  比如刑部侍郎洪朝选要在京察中黜落,还有不少官员都被京察问责的消息,迅速占据了京师的头条。

  这次京察苏泽并不关心,这次京察内阁和六部都是有默契的。

  隆庆年的京察,还没到明末那样成为党争的工具,大体上还算是公允,黜落的也都是一些确实有问题的官员。

  比如洪朝选这样的官员,黜落之前就早有传闻了,并不会引起太大的争议。

  所以在中高级官员那边,这场春分赌约,反而是更被重视的事情。

  原因自然也简单,历法是决定了农业生产的大事,历法准确与否,甚至会关系到王朝的正统性。

  元代耗费那么大力气修订授时历,绝对不仅仅是为了面子工程,而是历法是一种统治工具,元代给周边国家授予准确的历法,确定自己正朔的地位。

  终于到了三月十九日!

  京师城外山上的日出观测点,在日出后立刻对空中射出了火药信弹。

  接到信弹的皇宫内,水漏和沙漏分别开启计时!

第160章 系统的新用法

  三月二十日。

  沙漏和水漏前的太监,在一昼夜的值守后,又经过核对后,终于同时得到了结果。

  陈洪被手下人摇醒,陈洪看着初升的晨曦,问道:

  “结果如何?”

  “干爹,昼夜等长!是春分!”

  负责校对计时的太监其实要比陈洪还大一点,但是宫里就这规矩,辈分跟着级别走,李芳还要被很多老太监喊老祖宗。

  “确定吗?”

  “一刻不漏!”

  陈洪连忙站起来整理袍子,然后说道:

  “走,我要面陈陛下!”

  除了宫里,各司监内,凡是拥有自己计时器的衙门,也都有人守着。

  此时衙门内响起了呼喊声:

  “昼夜等长!春分定!”

  “昼夜等长!春分定!”

  黄骥守在翰林院中一昼夜,二十日日出之前,他实在熬不住睡着了,等他听到了远处的喊声,接着就被人摇醒。

  “黄翰林!快醒醒,结果出来了,昼夜等长!”

  黄骥打了一个激灵,昼夜等长!自己测算的春分是准的!

  “恭喜恭喜!”

  众多翰林们都向黄骥投来艳羡的目光,不出意外,翰林院又要走出一名政治新星了。

  只有黄骥内心复杂,观测工具和测算方法都是苏泽给的,黄骥对苏泽的那点嫉妒彻底没了,如今想的就是如何才能报答苏泽。

  ——

  苏府。

  苏泽从妻子纠缠的手臂中爬起来,他披上衣服走到书房内,拿起桌子上已经草拟完毕的奏疏。

  他相信黄骥的结果,而今天只要测出春分,那二十一日的结果已经不重要了。

  数学这东西,算准了就是算准了,没有侥幸可言。

  学霸数学考一百分,那是因为卷子只有一百分。

  黄骥就是这样的一个学霸,他测算后笃定的样子,让苏泽决定陪他来这么一场。

  ——【模拟开始】——

  两天后,钦天监测算春分失准,《请再测四海疏》送到内阁,内阁辅臣一致票拟赞同。

  当天,《请再测四海疏》送到皇帝面前,皇帝部分同意了你的奏疏。

  皇帝下旨,由黄骥和钦天监共同领导进行四海测验,并分别编制新历。

  经过四年的时间,双方历法各自编成,但是双方互相攻击对方的历法,最终历法被搁置。

  ——【模拟结束】——

  【是否使用100点威望值,保证奏疏被完全执行?】

  【剩余威望:358点。】

  好家伙,还有这样的功能?

  不完全执行?

  对啊,大明皇帝除了批准和否决,以及不置可否的留中,还可以部分同意。

  这还是自己上书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

  苏泽思考起来。

  皇帝让钦天监和黄骥同时修订历法,估计还是皇权那种“异论相搅”的思维作祟。

  也对,天文历法象征天命,要不然朱元璋也不会下达天文禁令了。

  钦天监是皇帝的家臣,主编历法这样的事情,皇帝还是不放心交给黄骥这样的“外人”。

  而系统模拟的结果,也是大明朝特有的戏码。

  事情做好了,却因为政治问题而搁置,白白错失了最好的时机。

  苏泽还是果断的选了“是”,保证完全彻底的通过自己的奏疏,由黄骥领导这次四海测验和历法编订工作,不能让钦天监捣乱!

  【威望点已扣除,剩余威望点:258点,请尽快在现实中完成上书。】

  这下安心了,这时候赵令娴红着脸爬起床,又亲自端上早饭,最后帮苏泽穿上官袍,将他送出家门。

  赵令娴脸颊通红,自己婚后日益慵懒了。

  可自己晚起,不也是昨日相公折腾的原因?

  想到这里,赵令娴的脸更红了,她决定振作起来,好好管一管家里的账目。

  ——

  这一次苏泽的上疏,倒是在皇帝和群臣的意料之中。

  重订历法本来就是提了很久的事情,以前没办成是技术上没条件,找不到能修订历法的人。

  现在既然有了合适的人选,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多了。

  通政使李一元也松了口气,四海测验在朝廷中没有什么反对声,唯一反对的就是钦天监,但是钦天监的意见不重要。

  内阁也是同样的意见,甚至急性子的高拱还在票拟上写,请朝廷尽快派出观测队伍,早日完成四海测验,重订历法。

  不过这道奏疏送到了宫里,当隆庆皇帝拿起奏疏的时候,却又犹豫起来。

  他对着李芳说道:

  “召黄骥来。”

  李芳知道皇帝关注历法的事情,连忙亲自来到詹事府,不一会儿黄骥就被带到了皇帝面前。

  隆庆皇帝看着身上满是绷带的黄骥,语气温和的说道:

  “黄爱卿,朕以前还不知道你精通天文数算。”

  黄骥已经提前得到了苏泽的口信,面对皇帝的时候如实回答所有问题就行了。

  于是黄骥老老实实的说道:

  “臣的天文术数,一半是从苏翰林那边学来的。”

  “苏泽?”

首节 上一节 142/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