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53节

  方学民又萌生了新的想法,如果能将这份报纸控制在自己的手里,那日后自己弹劾别人岂不是无往不胜?

  于是他拜托沈思孝搜寻《新乐府报》的消息,结果却大失所望。

  沈敬又说道:“方御史莫急,我家东翁也准备办报。”

  “办报?办报好!”

  方学民立刻意识到了办报的价值,他连忙说道:

  “等沈先生办报,本官一定邀请同僚投稿!”

  说完了报纸的事情,方学民又说道:

  “还请沈师爷联络其他人,明日继续上书,这次就不要再遮遮掩掩了,直接弹劾登莱开港,苏泽这个登莱开港的首倡者也不能落下!”

  一提到苏泽,沈敬也咬牙切齿。

  他原本是县令的师爷,百里侯的亲信,在一县内也是排的上号的人物。

  但是沈思孝被罢官,他也师爷,连幕金也砍掉了八成。

  别的师爷早就跑了,但是沈敬是沈思孝同族,没办法切割,所以只能陪着沈思孝潜回京师。

  所以他对苏泽也是有刻骨仇恨的。

  ——

  高拱府上。

  苏泽坐在高拱的书房里,高拱看着他。

  “苦兀贡使的事情,你是提前得知,还是巧合?”

  作为阁老,高拱自然有宫内的消息渠道。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高拱也觉得松了一口气。

  言官御史换了打法,作为阁老的高拱也觉得不适应。

  仔细一想,方学民这帮御史的套路,似乎是“师承”苏泽,高拱这才明白苏泽的这套打法有多厉害!

  苏泽摇头说道:

  “师相,学生的这份奏疏早就拟好了,还有几位联署的同僚作证。”

  高拱点了点头,从时间上看,这次只是偶然?

  接着高拱也只能叹服,苏泽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苦兀贡使求贡,恰恰卡在了关键的时候。

  而且从宫内传来的消息,皇帝下令封锁消息,这也说明了皇帝早就对这些言官御史厌烦了,准备用这次入贡的事件来清理这帮人。

  而苏泽“恰好”在这个时候上书请求开埠直沽。

  高拱说道:“这次陛下是决心要清理一下科道了,这些日子你低调些,莫要再生事端。”

  苏泽恭恭敬敬的说道:

  “弟子明白。”

  ——

  四月二十七日,山东道监察御史方学民再次上书,这一次的矛头直接指向了登莱巡抚涂泽民,以及主张登莱开港的苏泽。

  与此同时,在前往京师的路上。

  登莱市舶司安排的队伍,正护送苦兀贡使和几个奴儿干司头人,火速赶往京师。

  失航商船的船长贺镇正陪同那个苦兀族长,这只庞大的队伍,装着满车满车的紫貂皮,以及奴儿干司头人们上供的珍惜药材。

  苦兀族长满脸的激动,船上的夫子刘长之小心翼翼的陪着他,生怕这位老者激动过头死在路上。

  “祖灵保佑,让我等再次踏上天朝上国的土地。”

  苦兀族长自从登陆莱州港后,每天都坚持祈祷。

  刘长之对于苦兀族的万物有灵信仰很有兴趣,每天都拉着苦兀族长聊着聊那个。

  贺镇不信什么祖灵,就算是苦兀族的祖灵,也保佑不到大明的国土上。

  但是这一次能安全归航,贺镇觉得是天后的伟力。

  说起来,这一次归航也是一波三折。

  在苦兀岛上修好了船后,贺镇就踏上了归航的路。

  但是在航行了大半路程后,贺镇的船再一次遭遇了风暴。

  这次风暴十分的猛烈,贺镇亲自掌舵操帆,依然被刮离了航道,迷航在茫茫大海上。

  船在海上漂浮了三天,苦兀族长就带着族人向祖灵祈祷,而贺镇日夜在船上向天后祈祷。

  就在第四天的晚上,贺镇在祈祷的时候突然见到了远方的亮光。

  贺镇连忙叫醒了船员,向着亮光处航行。

  等到了天快亮的时候,贺镇看到了陆地,船员们喜极而泣,贺镇的内心充满了对天后娘娘的虔诚。

  等到上岸之后,贺镇才知道,自己看到的亮光是莱州港新建造的灯塔,每日灯塔夜里都会点燃鲸鱼脑中取得的鲸脑油,灯光宛如白昼,帮助船只归航。

  贺镇更加觉得自己平安归航是天后娘娘保佑,他捐出家资在莱州港建造了一座天后娘娘庙。

  对于登莱市舶司来说,这一次贺镇的归航,不仅仅挽回了市舶司的损失。

  苦兀等部的再贡,更是一笔天大的功劳!

  而且这一次苦兀和奴儿干司诸头人,带来的贡物也远超历史记录,光是这些紫貂就是最上等的皮毛,登莱市舶司几年的任务都完成了。

  市舶司用了最高规格的待遇,护送这批人马入京。

  ——

  时间到了五月,随着京师汇聚的贤良文学越来越多,舆论更是向着方学民这边倾斜。

  登莱开港这件事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首倡开港的苏泽更是被斥责为奸臣。

  当外朝知道苏泽不仅仅没有上书请罪,甚至还再次上书要求开埠直沽,舆论更是哗然。

  方学民见时机成熟,于是再次上书,这一次直接弹劾苏泽,列数了苏泽“十大罪”。

  而面度这一次的风波,内阁表现的十分平静。

  皇宫则是严加封锁消息,司礼监抓了几个翊坤宫和东宫传递消息给外廷太监宫女。

  更诡异的是苏泽的态度,他既没有上书自辨,也没有反驳言官,只是沉默的待在史馆内。

  方学民看到苏泽没有回击,更是觉得自己占了上风。

  一份份奏疏雪片般的送入通政司,堆满了通政使李一元的案头。

  因为各路人马齐聚京师,消息传播更加迅速,沈思孝更是激动,认为这次一定能形成朝野压力,让苏泽吃一吃苦头。

  但是沈思孝是被判革职归乡的,他也不敢私自进城,于是沈思孝派遣自己的师爷沈敬每天进城打探消息。

  今天沈敬一大早出发,一大清早就排着队等待入城。

  沈敬就在排队的时候,突然听到了人群后方发出喧哗声。

  他回头一看,一支庞大的车队正向着城门而来。

  沈敬眼皮狂跳,心中涌起不祥的预感。

  守城的官兵也有些紧张,一名巡捕营的把总走上前,盘查这支队伍的身份。

  一名太监从队伍中出来,捏着嗓子说道:

  “吾等乃是登莱市舶司的人,护送苦兀贡使入京!”

  说完这名太监展示了相关的文牒,巡捕营的把总连忙命令士兵打开城门。

  这名太监回到队伍内,对贺镇吩咐道:

  “冯秉笔吩咐了,入城后尔等齐声高喊,明白了吗?”

  贺镇等人齐齐点头。

  就在城门打开后,这支队伍呼啸着进入京师。

  而贺镇等人则骑在马上,高声呼喊。

  城外的沈敬,都听到了他们的喊声:

  “苦兀奴儿干司登莱登陆,再贡天朝!”

  看着满满几大车的贡物,再看到城门口狂欢的人群,沈敬只觉得手脚冰凉。

  他急忙离开队伍,向着城外沈思孝居住的地方跑去!

第168章 传承

  沈思孝正在京师外的宅子里,思考着自己新报的名字。

  沈思孝自诩很有才能,对于办报也很有信心。

  苏泽能办报,《新乐府报》也能成功,那我沈思孝的才能去办报,必然也能在京师畅销。

  沈思孝为了办报,高薪从城内聘请了四个雕版的工匠,又陆续购买了一些印刷的设备。

  但是等办齐了这些东西,沈思孝才思考到一个问题,自己连报纸的名字都没想好。

  他自然不愿意碰瓷《乐府新报》,这几天苦思冥想,也没有一个好名字。

  就在这个时候,被他派出去打探消息的沈敬急匆匆的回来。

  “老爷!大事不好了!”

  沈敬气喘吁吁,将苦兀使者入贡的事情说了一遍,沈思孝顿时觉得手脚冰凉。

  为什么偏偏是这个时候!?

  市舶司迷航的船只归航,还带回了断贡的苦兀使者!

  沈思孝知道这些日子对登莱开港的攻击都化作乌有。

  沈思孝又念头一动,这样的消息,按理说市舶司应该先快马送达京师,可使团抵达京师之前没有一点风声。

  这下子沈思孝的背上也冒出冷汗。

  这必定是一场局,而能够让市舶司封锁消息的,那就只有皇帝了。

  想到这里,沈思孝知道大势已去。

  他猛然看向沈敬说道:

  “你去支五十两银子,立刻启程返回嘉兴老家!”

  沈敬的脸也白了,他明白这是沈思孝要和城里的言官切割了,而他就是这个被抛弃的棋子。

  沈敬连忙说道:

  “老爷,这五十两银子也太少了?”

首节 上一节 153/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