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苏泽所意料的那样,文官集团的保守性,就是这么逆天。
东汉因为凉州羌乱的问题,群臣多次提议直接放弃凉州,这就是历史上的“弃凉之议。”
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睿智言论,按照他们的理论,战略收缩到首都那就安全了。
复设东胜卫的好处内阁是能看到的,而戚继光搜套大捷,也扫荡了西北套虏的威胁,今年就是最好的时机。
如果因为这件事就放弃设立东胜卫,那实在是太遗憾了。
苏泽点头说道:
“师相,现在不是打的时机,俺达汗也不是真的要打,此时遣使者去草原,稳住俺达汗,等东胜卫棱堡造好以后,俺答再攻就不是问题了。”
高拱点点头,他也赞同苏泽的说法,俺达汗这时候也不是真的要打。
但是作为草原共主,小弟被欺负了,俺达汗也要做出姿态来。
苏泽说道:
“现在俺达汗不想打,但是到了秋天就不一定了,如果能派遣使团安抚住俺答人,利用这段时间将东胜卫棱堡修好,秋防就无虞了。”
高拱也被苏泽说服了,他点头说道:
“这倒是个办法。”
既然双方都想要在秋天打,那不如派遣使者和谈拖到秋天再说。
高拱也接到了工部的消息,新炉炼钢的效果很好,如此一来,朝廷就可以直接在大同挖煤铸炮了。
到了那个时候,俺达汗再来,就要撞上坚固的东胜卫棱堡和猛烈的火炮,明军就可以用很小的代价赢下战争。
高拱又问道:
“这使团人选呢?”
苏泽拱手说道:
“弟子以为,王世贞可以担当此任。”
王世贞?
高拱惊讶的看向苏泽道:
“他行吗?”
苏泽说道:
“王弇州的父亲精通军务,历任东南和蓟辽军镇,王家有家学。”
高拱点头,王世贞的父亲王忬曾经官至兵部侍郎蓟辽总督,嘉靖三十九年被严嵩父子陷害被杀。
王世贞父丧丁忧归乡。
这样的家庭,王世贞从小也对军务有所了解,只是他在文坛的名声,盖过了这些。
戚继光也曾经在王忬麾下任职,王忬死后他还亲自去吊唁,他对于王世贞也有所交往,对他的军事能力也颇为欣赏。
苏泽又说道:
“王弇州名扬天下,就连草原上都在传他的文章,俺达汗在板升收拢汉人,也有爱才的名声,他是不会杀弇州先生的。”
高拱也点头,外交这个工作就是这样,名声十分重要的。
外交官必须是威望高的人,最好是那种连敌国都敬重的人,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当然,外交官背后的国家实力更重要,弱国无外交是古今中外的通理。
高拱原则上算是同意了苏泽的提议,他说道:
“你上个奏疏过来,到时候让兵部议一下。”
紧接着高拱又看向苏泽问道:
“你没有和赵阁老说此事吗?”
高拱突然提起赵贞吉,苏泽连忙说道:
“师相,此等大事,弟子当然是和您商议,怎么可能去找赵阁老呢。”
苏泽似乎看到高拱圆脸上一闪而过的笑意,但是高拱又恢复了板正的表情说道:
“你也可以去和赵阁老说说,陛下很信任他在军务上的进言。”
——
“出使草原?!”
沈一贯看向苏泽,他没想到苏泽说的建功立业的机会,竟然是出使草原!
苏泽说道:
“我已经上奏疏了,请遣使草原,止休兵戈。”
沈一贯疑惑的说道:
“子霖兄你不是一贯对草原强硬吗?怎么要在这个时候提议出使俺答?”
苏泽说道:
“此时不是打仗的时机,草原那边也知道,所以才需要使团。”
利用外交换取战略上的主动权,这也不是什么新套路了,沈一贯很快明白了苏泽的意图。
苏泽说道:
“虽然我大明不想打,俺达也未必想打,但是战场的事情说不清楚,出使草原也是九死一生的事情,肩吾兄如果不愿意,我就不向师相推荐你了。”
沈一贯犹豫了。
看到罗万化报馆事业蒸蒸日上,前些日子开设报亭,雇佣报童卖报,又给《乐府新报》增加了一千多份的销量。
除此之外,罗万化编纂的《帝鉴图说》已经上呈皇帝御览,隆庆皇帝看完很是满意,只等最后校对就可以完稿,成为朱明皇室太子教育的皇家教材了。
甚至沈藻和王任重的缉私工作也干得风生水起,京师盗版的风气收敛了很多,士大夫都称赞两人是能臣干吏。
这样的同辈竞争下,沈一贯也感受到了压力。
如今这个机会摆在面前,沈一贯咬牙说道:
“子霖兄,我先回家商议一下!”
苏泽点点头,出使是很有风险的事情,自然要好好考虑。
送走了沈一贯,苏泽拿出【手提式大明朝廷】。
——【模拟开始】——
一天后,《遣派俺答使团疏》送到内阁,内阁都票拟同意,奏疏被送到皇宫。
隆庆皇帝对于你的奏疏并不满意,搜套大捷后,皇帝认为戚家军战斗力强悍,可以一举解决草原问题,留中了你的奏疏。
皇帝亲自下令戚继光迎战,并且进行了详细的军事布置。
多亏戚继光临阵指挥,这才稳定了局势,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双方罢兵休战。
——【模拟结束】——
看到这个结果,苏泽也只能苦笑。
你们老朱家是有微操传统吗?
搜套打了几个穷鬼部落赢了,皇帝竟然这么膨胀了?
也对,其实速败论和速胜论都是一体两面,实际上都是对军事上外行,张没有坚定的战略主张,也无法准确评估双方实力。
而且这些外行,也很容易从速败论一下子滑到速胜论上去。
苏泽前世不就是这样,几年前还在夸赞某国实力,只要动手对付中国,中国就一定会败。
但突然之间论调就成了某国会迅速崩溃,霸权强国一天就要亡国了。
军事上还是要实事求是,搜套打击的是河套地区的俺达附属部落,这些部落本来就是草原上混不下去了来河套讨口子的,和俺答本部骑兵精锐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就连戚继光都认为应该依托东胜卫棱堡消耗俺答部的实力,等到平衡逆转后再出击,皇帝竟然立刻觉得自己行了?
不过老朱家皇帝似乎都喜欢玩这一套,而且还是越菜越爱玩,崇祯就很喜欢折腾军事系统,最后折腾没了。
还是要用威望值啊。
【是否使用100点威望值,保证奏疏被完全执行?】
【剩余威望:204点。】
还好,隆庆皇帝还没那么膨胀,只要100点威望值就能改变想法。
苏泽果断选择了“是”。
【叮!威望值已扣除,请宿主在现实中提交奏疏,模拟结算将在奏疏执行后进行!】
【剩余威望点:104点。】
第172章 国之大事
苏泽的奏疏送入内阁,四位阁老都票拟赞同,奏疏迅速送入宫内。
司礼监秉笔冯保拿到这份奏疏后,他偷偷看了一眼掌印李芳,拿着奏疏来到李芳面前。
“李公公,这苏子霖的奏疏请您看看。”
李芳接过了苏泽的奏疏,司礼监内已经达成了新的默契,苏泽的奏疏和阁部重臣一样,都需要经过司礼监三巨头过目,才能共同送到皇帝面前。
李芳翻开苏泽的奏疏,看到标题后就愣了一下。
作为皇帝的近身太监,李芳明白皇帝的变化。
自从搜套大捷后,皇帝对于北方边事非常上心,还将历朝历代出征草原的记录都从翰林院翻出来。
甚至隆庆皇帝还弄了份成祖朱棣征讨草原的地图,贴在御书房的屏风上。
这种变化,司礼监三巨头都或多或少的感受到了。
李芳说道:“请冯公公和陈公公,和杂家一起面圣吧。”
陈洪也停下笔,好奇的看向李芳手里的奏疏,李芳将奏疏递给他,当陈洪看完后,和两人李芳冯保对视了一眼,也一起向御书房走去。
到了五月份,京师的气候其实有点闷热起来了。
但是御书房却窗门紧闭,李芳暗暗叹气。
这次端午节赐丹药后,隆庆皇帝服下金丹,说是吸收了金丹中的罡气,不惧暑热,所以御书房整日都关闭门窗。
走进御书房,李芳感觉到了一股热气,他宽松了一下袍子,这才舒服了一些。
隆庆皇帝却还穿着冬日的皇袍,坐在龙椅上看着什么。
见到司礼监三人,隆庆皇帝问道:
“可是苏子霖上书?请奏出兵草原?”
皇帝这些日子整日研究,憋着一股雪耻的想法,想要出兵草原。
正好俺答起兵,皇帝反而十分的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