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58节

  罗万化说道:

  “我是去看卖报去了。”

  “卖报?”

  罗万化说道:

  “京师这些小报,雇佣了城内游荡的小儿帮他们卖报。”

  “有些小儿在闹市喧哗兜售,还有这脑子活络的在茶楼售报,一晚上也能售出不少。”

  苏泽愣了一下,这不是带英特色雾都报童吗?

  我大明也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罗万化有些不自信的说道:

  “我想着,我们《乐府新报》也在茶楼密集的地方设置报亭,让小儿贩报,子霖兄以为如何?”

  看到苏泽失神,罗万化还以为自己的建议不好,他连忙说道:

  “子霖兄以为不可就算了。”

  苏泽连忙说道:

  “一甫兄这个办法好啊!”

  “这些流落街头的小儿,能有一份糊口的生计,也是一甫兄的功德。而且此法能增加《乐府新报》的销量,是两全其美的办法。”

  罗万化听到苏泽赞同自己的建议,脸上露出腼腆的笑容,下决心要好好考察京师,在读书人多的地方设置报亭。

  就在这个时候,沈一贯也准时冲了进来。

  “大消息!”

  苏泽已经习惯了他的一惊一乍,问道:

  “肩吾兄你昨天的大消息,就是都察院两个御史为了抢功劳打架,今天又有什么大消息?”

  沈一贯说道:

  “弇州先生结束丁忧返回京师了!”

  弇州先生,就是当今文坛偶像王世贞。

  中古时代的读书人,政治家、文人、学者身份都是统一的。

  比如宋代的王安石,就是文坛领袖,宰相和学者。

  不过到了大明,随着时间发展,三条路逐渐分开,就是少数天才,也只能兼具两个身份。

  王世贞的官职并不大,但是在文坛的地位极高。

  大明文坛能和王世贞相提并论的,只有致仕在家养病的李攀龙。

  苏泽记得李攀龙已经病重了。

  丁忧的时候,王世贞在老家编写《弇山堂别集》,京师达官贵人都向他寄去自己的书稿,希望能被王世贞收录。

  王世贞的文章甚至流传到周围的藩属国,朝鲜、倭国很多人都推崇他的文章,就连草原上都流传他的名声。

  这就是文化的影响力。

  沈一贯说道:“弇州先生是被张阁老举荐的,朝廷很快就会授以要职。”

  现在的张居正和王世贞应该私交很好,恐怕谁也没想到两人会在以后交恶,以至于王世贞编排那么多段子在黑张居正。

  罗万化问道:“朝廷会授予弇州先生什么职位?”

  “至少也是一省布政使吧?弇州先生的父亲已经平反,他为父伸冤的事情陛下十分欣赏。”

  就在众人闲聊的时候,一封军情急报送到了内阁。

  四位辅臣看完都脸色微变,李春芳站起来说道:

  “军情紧急,还是求见陛下吧。”

  众人纷纷点头赞同。

  接羔已过,草原又动荡起来,虽然内阁和兵部早有准备,却没想到这次的动静这么大。

  就连高拱眼中都闪过一丝忧色。

第171章 老朱家的微操之魂

  实际上这封紧急边情送到京师之前,戚继光就已经预料到了。

  这次搜套大获成功,解决了河套地区的套虏威胁,身为套虏宗主的俺达汗不可能没有动静。

  但是接羔期是整个草原民族最脆弱的时候,俺答汗有心无力,只能坐视戚继光扫荡河套。

  现在过了五月,牛马都得到了春草的滋润,俺答汗终于忍耐不住,决定攻打大同。

  而俺答汗备战的消息,早在半个月前戚继光就已经侦察到了,他已经写信和苏泽讨论过草原的局势了。

  当天晚上,戚继光的使者吴惟忠,来到苏泽的府上。

  看着吴惟忠带来的大箱子,苏泽叹息道:

  “戚都司为何要如此。”

  吴惟忠有些尴尬,这是他在京师又一次碰壁了。

  没办法,武人送礼就是这么直接,但对于如今隆庆朝的高层来说,这么直接的贿赂实在是太掉价了,吴惟忠这次送礼可以说是处处碰壁。

  见到苏泽也不肯收,吴惟忠倒是也不纠结,直接让士兵将箱子抬了出去。

  “戚都司上次给我写信说了,东胜卫的筹建工作停了?”

  吴惟忠就是专程来说明这件事的,他连忙说道:

  “戚帅亲自去东胜卫查看了,由于荒废已久,东胜卫的残城已经没法使用了,需要重新筑城。”

  “大同卫距离东胜卫还是有一些距离的,募集人手准备材料都需要时间,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畜力不足。”

  苏泽点点头,畜力不足是大明的老问题了。

  还是前面的问题,大明没有唐代那样优质的马场,西北土地退化也让这些地区没办法大规模养马,整个国家的马政越来越败坏。

  而大明内陆地区所养的马,用来维持地方公务和驿站损耗都已经十分困难了。

  为此,朝廷连滇马都瞄上了,积极开展西南茶马互市。

  可滇马身材矮小,作为运输畜力还行,当做战马就实在是不合适了。

  吴惟忠又说道:

  “合格战马不足,戚帅已经准备实行青藤先生的车营之法了。”

  苏泽微微叹息。

  这个时代距离骑兵退场还有很长的距离,机动性最强的兵种依然是骑兵,没有之一。

  戚继光当然知道骑兵的好处。

  但是军中缺马,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

  徐渭的车营之法,其实就在缺乏战马的情况,采取的一种被动战术。

  缺乏足够的骑兵,所以需要用大车和火器掩护步兵。

  车营的战法在战术上是先进的,但是在战略上却不如骑兵,这是一种结硬寨打呆仗的办法。

  所谓兵法大家,戚继光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兵法大家都是能因地制宜的,没有组建大规模骑兵的条件,也只能用车营了。

  简单的说,现在的情况就是,俺达汗准备南下报复,所以大同只能暂停了东胜卫的建设工作,缩回大同防御。

  对于这个结果,苏泽也无可奈何。

  现实不是游戏,堡垒也不是点点鼠标就能造出来的。

  北方的局势已经糜烂了这么久,朝廷一直都处于战略收缩状态,想要扭转不是这么容易的。

  吴惟忠说道:

  “这次俺答来犯,戚帅是很有信心的,夏季马上就要到了,俺答部必定不能久战。”

  “只是戚帅担心这次俺答进犯,又会因为东胜卫的事情有所反复。”

  苏泽点头,戚继光不是一般将领,他甚至比很多文官更懂大明。

  这一次俺达汗起兵,一个口号是为了河套地区的附庸部落报仇,而另外一个口号则是大明重建东胜卫的刺激。

  俺达汗在这个时候兴师动众的起兵,政治恐吓的意味大于实际动作。

  对于草原民族来说,最好的骑兵时机永远是秋季。

  秋天的时候,是农耕民族是最忙碌的时候。

  不仅仅如此,这个时候也是粮食储备最多的时候,游牧民族可以一边抢一边南下。

  而现在地里都是青苗,大明的百姓也是穷鬼,这时候就算是抢也抢不到东西。

  所以戚继光判断,这次俺达汗还是政治恐吓为主。

  当然,如果大明露出破绽,俺达汗也不介意抢劫一番,削弱一下大明的实力。

  而以大明文官的尿性,俺达汗这么一恐吓,肯定很多人又要质疑复设东胜卫了。

  到时候又会讲什么东胜卫设立无益,是边军为了功劳轻开边衅,复设东胜卫增加了百姓负担之类的话。

  “戚都司放心,复设东胜是阁部支持的事情,外臣的一点议论没这么容易动摇。”

  “俺达汗兴师动众南下,这仗还是要打一把才行的。”

  吴惟忠立刻说道:

  “苏翰林放心,戚帅早就就料到了俺答部的南下,早已经做好了战备,这次定要让俺答汗吃个苦头。”

  苏泽对戚继光当然放心,俺达汗的动作也在他的意料之中,送走了吴惟忠后,苏泽对着徐渭说道:

  “青藤先生,你愿意去草原吗?”

  ——

  次日,苏泽在办公时间来到内阁,求见高拱。

  高拱放下笔,在内阁偏厅见了苏泽。

  “往草原派遣使者?”

  高拱皱眉,昨日军情送入宫中,隆庆皇帝向入宫的内阁辅臣们详细询问了北境的情况。

  很显然,内阁已经预料到了,在得到俺答起兵的消息后,外朝文官会怎么讨论,所以内阁才觐见皇帝,提前打好预防针。

  只不过这一次的预防针效果,似乎有些太好了一点?

  高拱回忆起昨天面见皇帝时候的事情,隆庆皇帝似乎对俺答起兵,有些兴奋?

  高拱说道:

  “今日外朝就有弃东胜之议了。”

首节 上一节 158/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