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62节

  但是这次朝廷授他主客司郎中,虽然这个职位只是正五品,但却是京官。

  而且出使这样的大事,一旦办好了回来肯定是要升官的。

  那就有可能突破职场天花板,升任礼部侍郎。

  没有哪个官员能够忍受这样的诱惑,更何况曾经协助父亲处理军务的王世贞,本身也有出将入相的心。

  沈一贯也被塞进了使团的名单中,破格担任使团的副使。

  而这一次俺答来势汹汹,所以在降旨后两天,使团就从京师出发。

  苏泽等一众好友在京郊给沈一贯送行,见到使团正使王世贞,苏泽也有些尴尬。

  毕竟是自己主谋,将王世贞弄到了草原上。

  不过王世贞似乎并不生气,等到苏泽和沈一贯道别后,将他请到了自己的马车上。

  “苏郎原来那日是考老夫的啊。”

  苏泽连忙说不敢,但是王世贞却说道:

  “老夫也是看在苏郎的面子上,接了这差事,既然如此,你可有什么要教我的?”

  苏泽再次说不敢,这下子王世贞装作有些怒气的说道:

  “难道这点同乡之谊都没有?”

  话说到这里,苏泽只能说道:

  “弇州先生,这出使的事情瞬息万变,哪有什么定策啊。”

  “不过。”

  “不过什么?”

  苏泽低声说道:

  “弇州先生到了板升,可以注意一个人。”

  “一个人?”

  “三娘子。”

  “一妇人尔,为什么让苏子霖如此看重?”

  苏泽说道:

  “弇州先生,这三娘子可不是普通妇人,他是俺达汗的‘钟金哈屯’,也就是汗妃,深得俺达汗的喜爱。”

  “而且这三娘子颖捷善书,骑射不输于男儿,又关心北逃的汉人,俺达汗能在板升城聚汉人之心,多亏了这三娘子。而三娘子的称号,也是草原汉人叫出来的。”

  王世贞摸着胡须说道:“这三娘子能影响俺答汗吗?”

  苏泽点头说道:

  “当然可以,这草原的妇人和中原不同,本就有辅佐汗王的职责,而且三娘子年轻,日后未尝不能在俺达汗死后再做汗妃。”

  这下子王世贞懂了。

  草原有收继婚的传统,三娘子的年龄和姿色,就是俺达汗死后,她也可能被新任俺达汗“继承”,继续做她的钟金哈屯。

  而且蒙古人本来就有太后摄政的传统,这三娘子说不定真的如同苏泽说的那样,对俺达部拥有很强的影响力。

  王世贞记下这点,这才放过了苏泽。

  就在苏泽准备离开的时候,王世贞从车上翻出一本书说道:

  “此番草原之行,家中诸事都已经安排妥当,唯独放心不下的就是这本书。”

  “此乃我所藏的一本奇书,凡夫俗子读了有害,但却蕴含大意,这书就交给你了。”

  苏泽看到书名,还真是你啊?

  王世贞将苏泽赶下马车,领着使团一路向北而去。

  苏泽带着这本书回到家中,却被赵令娴看到夫君鬼鬼祟祟的样子,好奇的问道:“夫君不是去送友了吗?怎么折回家中?”

  苏泽手里拿着黄书,躲开妻子的目光说道:

  “弇州先生赠了我一本书,我怕弄丢了,就先带回家里。”

  说完这些,苏泽顿时发觉失言。

  赵令娴也是王世贞的粉丝,听到是王世贞赠书,赵令娴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夫君可否将书给妾身看看?”

  看着妻子期待的眼神,苏泽只能将书放下,然后匆忙的离开家。

  赵令娴翻开书,看了开头就觉得文字生动有趣,而且和市面上神魔志怪的小说不同,这本书写的都是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更让赵令娴喜爱。

  但是读着读着,赵令娴的脸全都红了,然后连忙将书合上,这书里都写着什么啊!

  但是偏偏这书写又极好,赵令娴红着脸又拿起书,认真看完了一个章回后,羞得捂住脸。

  夫君带回这本书,难道是要和我?

  ——

  在史馆的苏泽也同样的尴尬,也知道妻子看了那书会怎么想,就这样磨洋工到了中午,东宫的太监张宏又来到了史馆。

  不用说,定是那百戏会的事情。

  太子要筹办百戏会给皇帝尽孝,这消息已经传遍了京师。

  东宫也确实派出人手,搜罗精通曲艺的戏班来京师献艺。

  而小胖钧的百戏会经费,也在李文全的努力下凑齐了。

  苏泽穿越前的历史上,保险就是最早出现在船运行业的,可以说这是海上贸易的刚需之一了。

  历史上的最早保险,其实就是互助性质的集资保险,保费计算也没有那么复杂。

  而李文全在莱州港很有声望,都知道他国舅的身份,船东们纷纷投保。

  凑足了费用后,李文全亲自押解银元,赶在百戏会之前返回京师。

  今天苏泽来到了东宫明伦堂,就见到小胖钧身边站着李文全,以及一个颇具有贵族气质的中年人。

  见到苏泽,小胖钧张口说道:

  “苏师傅,帮帮孤!”

第174章 【记忆宫殿香囊】的用法

  苏泽看到朱翊钧这幅样子,忍住无奈的表情,向朱翊钧问道:

  “殿下又遇到什么难处了?”

  朱翊钧的皇室教育还是合格的,他松开苏泽后,向苏泽介绍那名眼生的中年人。

  “这位是定国公。”

  这就是定国公徐文壁?

  苏泽听沈一贯说过徐文壁,也知道历史上这位靠着代祭做到班首重臣的勋贵。

  苏泽连忙向徐文壁见礼,这位大明的勋贵对苏泽十分的客气,也连忙回礼。

  面对这位谦恭有礼的大明大祭司,苏泽也明白了历史上的徐文壁为什么能在朝争激烈的万历朝不断升官,最终成为文武第一人的。

  当然,这倒不是说徐文壁有什么政治才能,只能说他性格谨慎,并且在祭祀这块确实业务能力出众。

  见到徐文壁在场,苏泽大概也猜到了小胖钧求自己什么事了。

  果不其然,朱翊钧开口说道:

  “苏师傅,孤想要为百戏会排演韶乐,但是太乐署的舞乐实在是让孤太失望了!”

  果然还是百戏会的事情。

  看到好弟子的哭腔,苏泽也不忍心,于是说道:

  “殿下且先说来。”

  听完了小胖钧的描述,苏泽终于知道了发生了什么。

  说白了,就是大明的礼乐制度疑似有点落后。

  大明的宫廷乐师也被划定为乐籍,被划入太乐署,世代从事礼乐工作。

  但是大明的乐户地位十分的低下。

  乐户被要求在固定的地方居住,比如京师的叫做“勾栏胡同”,并且出门必须戴绿头巾,禁止穿丝绸,违者笞五十。

  乐户盗窃财物,刑罚较良民加一等;若良民诬告乐户,反可减轻处罚。

  而且官府还可以随意征调乐户,演出后只支付象征性的饭钱。

  这样的情况下,乐户逃亡在所难免。

  这样的结果下,就连太乐署的乐工也都不堪大用。

  世宗年间嘉靖皇帝曾经命令太乐署排练《霓裳羽衣曲》,但是太乐署内能完整演奏者不足十人。

  这方面负责祭祀典礼的徐文壁更有发言权,他说道:

  “如今的太乐署,能把祭礼用的礼乐演奏全就不容易了,太子殿下要排练的韶乐,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

  苏泽也是无语,堂堂大明太乐署,竟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苏泽又问道:

  “殿下为什么不让民间戏班演奏呢?”

  和官办文娱产业的落后相比,大明的私人文娱产业又十分的发达。

  苏泽老家苏州府更是戏班林立,当年严党骨干鄢懋卿南下巡盐,就在苏州花费几十万两银子购买了一整个戏班献给严世蕃。

  这些民间戏班聘请曲艺名师,还会重金向名士约稿。

  戏班一旦扬名,就可以日进斗金,被达官贵人争相邀请演出。

  这也是为什么听说太子要办百戏会,南北的大小戏班都冲向京师的原因,大家都想要在百戏会上出一出风头,提升自己的身价。

  徐文壁一脸无奈的说道:“韶乐只有太乐署能够演奏。”

  原来如此,现在的情况是有演奏资格的太乐署没有演奏能力,有演奏能力的民间戏班却没有演奏资格。

  苏泽灵机一动说道:

  “若是能谱一曲,曲制类似韶乐,可以交给民乐戏班演奏吗?”

  定国公徐文壁立刻说道:

  “只要不是钦定韶乐,民乐戏班演奏也无妨,但是这曲艺之道,小曲易谱,这韶乐可是太难了。”

  韶乐类似于后世的交响乐,曲谱十分的复杂。

  徐文壁看向苏泽问道:

  “难道苏翰林还能谱曲?”

首节 上一节 162/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