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183节

  ——【模拟开始】——

  一天后,《请修隆庆会计录疏》送到内阁,阁臣不敢票拟,送入皇宫。

  隆庆皇帝见到你的奏疏十分生气,下令户部上下观看你的奏疏,从奏疏中寻找你的错漏,以此来惩罚你。

  皇帝没想到的是,户部竟然有过半官员支持自己的奏疏,甚至还有几名清吏司主司直接上书支持你。

  皇帝恼羞成怒,撤换了包括你在内的七名清吏司主司。

  皇帝免去你日讲官和东宫讲官的职位,并禁止你出入皇宫。

  一年后,你被贬谪出京。

  ——【模拟结束】——

  【是否消耗10000点威望点,保证奏疏全部执行?】

  这是苏泽模拟到最严重的结果,但是让苏泽意外的是,户部竟然会如此支持自己。

  想想也是,张居正经营户部多年,他既然想要变法,那自然会搜罗人才。

  能被张居正看中,网罗到户部的,一定是有抱负有能力的大臣。

  有抱负有能力的大臣,自然能看到《隆庆会计录》对国家的好处。

  这一次的模拟结果,让苏泽看到了执行奏疏的希望。

  苏泽的办法,就是利用户部形成部议,再利用部议的压力,减少强制执行所需要的威望值。

  这次模拟的结果,就是因为户部的强烈支持,皇帝都没能直接惩罚苏泽。

  皇帝甚至要清理户部,将支持《请修隆庆会计录疏》的官员贬谪出去,最后才动手处置自己。

  由此可见,皇帝对于户部的舆论压力,还是投鼠忌器的。

  优柔寡断,这是隆庆皇帝的缺陷。

  苏泽的很多威望点,都是因为皇帝优柔寡断才浪费的。

  可既然皇帝的优柔寡断,可以其他大臣利用来反对苏泽的奏疏,那苏泽同样可以利用皇帝的优柔寡断,来对皇帝施压,从而减少威望点的消耗。

  果不其然,户部的压力,就能让隆庆皇帝投鼠忌器了。

  那如果加上张居正呢?

  如果这份部议还能得到张居正的支持,那强行通过奏疏需要的威望点是不是要更少?

  张居正看向苏泽说道:

  “子霖,你本可以不这么急的。”

  苏泽摇头说道:

  “张阁老,此事无关缓急。”

  “?”

  苏泽说道:

  “张阁老,您也曾立志革除弊制,历朝历代,凡是要变法图强,必然会走到这一步。”

  在场众人都被苏泽和张居正的对话给搞懵了,但张居正却立刻明白了苏泽的意思。

  历朝历代的变法,必然会触碰到皇权!

  这是商鞅的魔咒,也是所有变法者的必然命运。

  原因也很简单,想要变法,总要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

  这就如同吃肉,骨头上好啃的肉吃完了,那剩下必然就是难啃的骨头了。

  从商鞅变法开始,历朝历代的变法,最终都会遭遇到皇权。

  正如苏泽所说的那样,他的一系列变法措施,都是从最容易的开始。

  办报、开港、通航,这些都是无中生有,很多事情并没有损害到旧有的利益集团,或者旧有利益集团在朝中的势力很弱小。

  但是随着苏泽的一项项奏疏,所涉及到的变法举措,必然会触及到皇权。

  就拿这次的《请修隆庆会计录疏》来说,如果不先在朝堂完成账目的统计,根本没办法执行接下来的清田措施。

  连皇帝内帑收入都算不清,连整个大明最大的一本账都算不清,还指望弄清楚州郡的帐?

  容易改的东西已经差不多改完了,接下来的所有变法举措,都将会触及到整个大明最深层的利益。

  皇权是绕不开的东西。

  苏泽这份奏疏,只是要求皇室内帑将账目交给户部核算,都不是要求皇帝将内帑交给外廷,就要遭遇这么大的反对。

  那如果连这点要求都难以做到,就别想要编写什么会计录了。

  编不成会计录,张居正自己的一条鞭法也就是空中楼阁了。

  张居正几乎是瞬间明白了苏泽的意思,而在明白的这一刹那,他这几十年为官的基石就动摇了。

  是啊,自己立志变法,那就如同苏泽所说的那样,早晚要撞上皇权。

  那所谓“审时而动”,这个“时”就永远不会到来。

  那所谓的等待,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苏泽一句话,直接触动了张居正内心中最敏感的一根弦。

  这个“时”到底在哪里?

  紧接着苏泽一句话,如洪钟大吕一样撞进了张居正心里。

  “张阁老,时不我予啊!”

  是啊,是不我予。

  随着年龄增长,身体也逐渐变差,张居正隐约感受到了古人那种被时光追赶的感觉。

  自己所等待的那个时机,真的会出现吗?

  等想到这里,张居正起身说道:

  “愿意附署的签下名字,不愿意的就此离去。”

  “这份奏疏作为户部部议送去内阁。”

  说完这些,张居正走到照磨所记录会议官员的桌子前,拿起桌上的笔,在苏泽的奏疏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第191章 共议的威力

  紫禁城下起了雨。

  六月末的这场雨突如其来,暴雨袭击了京师,大雨冲刷掉了紫禁城内仅剩的对比度,眼前一切都灰暗朦胧。

  冯保穿着蓑衣,领着小太监走出御书房。

  整个紫禁城的中轴线上都光秃秃的,冯保刚入宫的时候,听老太监说是为了防止有刺客藏在树上行刺皇帝。

  但是现在的冯保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没树的只是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区域,这里是皇帝举行朝会和大典的地方,砍掉树木是为了展现出皇权的威仪。

  除了中轴线上的三大殿,包括皇帝起居的养心殿御书房,周围都是种植大树的。

  冯保听到了隆隆的水声,这是九龙吐水的声音。

  这也是外廷大臣很难看到的景观,只有在暴雨的时候,三大殿的排水系统才会启动,丹陛上的水通过龙头喷入排水渠中。

  每次置身于此,都让冯保不太舒服,坐在三大殿的皇帝神性大于人性。

  实际上就连皇帝都不喜欢这种感觉的,隆庆皇帝不就爽快的罢了早朝?

  这样的大雨,内朝的衙门除了内阁都罢了衙,外朝除了工部等一些需要应急救灾的衙门,也基本上都回家办公了。

  苏泽还是真是好命啊!

  冯保回忆起前几天,当户部奏议送到御书房时候的景象。

  继位后一向温和的隆庆皇帝,罕见的发了怒。

  冯保知道皇帝发怒的原因,是因为皇帝感觉到了背叛。

  是的,背叛。

  皇帝生气的,并不是户部要求将内帑的账目向户部公开。

  其实这事情早就有议论了,成化年间就有户部官员上奏,请求内承运库将账目共享给户部,以统计全大明的财政数据。

  而且内帑收入的大头是金花银,金花银本来就是户部征收的,如果要公开,无非就是太仆寺的马政收入,光禄寺库的陵寝祭祀开支,再加上各地制造司、市舶司、矿务司镇守太监上供的收入。

  这并不是什么难事。

  隆庆皇帝生气的,是奏疏上张居正和苏泽的名字。

  苏泽不用说了,自从他入仕以来,隆庆皇帝对他“无一疏不允”,入仕不到一年就被提拔到从五品,这在大明历史上都算是排的上号的火箭提拔了!

  除此之外,皇帝还给他荫子赐宅,可以说是恩宠无二。

  但是苏泽竟然要求皇帝将内帑账目交给户部!

  当然,苏泽只是让皇帝愤怒,张居正的签名,就让皇帝忌惮了。

  户部几个清吏司的郎中,就算是加上苏泽的签名,这都是“外朝小臣”聒噪,皇帝都是可以不理会的。

  甚至皇帝被弄烦了,还可以派遣锦衣卫将这些小臣打一顿,这一招隆庆皇帝自己没用过,但是他父皇嘉靖就是此道好手。

  实在不行,皇帝还有人事权,将这些小臣贬谪就是了。

  可是张居正的是内阁三辅,皇帝就不能这么做了。

  大明虽然不设宰相,但是内阁辅臣也和宰相差不多了。

  宰相,礼绝百僚。

  内阁辅臣可不是一个人,这代表了朝廷中一派力量,绝不是可以随便动的。

  自己的父皇几次替换宰相,都要小心翼翼,逐步剪除其羽翼,然后再找到想要上位的挑战者,才能逐步替换掉原本的宰辅重臣。

  比如替换严嵩就是,嘉靖皇帝首先是扶持了以徐阶为首的裕王党,利用未来储君和清流领袖两个势力,和严党打擂台。

  接着又逐步剪除了严嵩的党羽,鄢懋卿等一批严党骨干,都以贪腐和办事不利被罢免。

  等到了最后,嘉靖皇帝都没有诛杀严嵩。

  这也不仅仅是嘉靖和严嵩的个人感情,留着严嵩一条命,也是为了政局稳定。

  最后还要清算严党余毒,将严党中还身居高位的人拿下,胡宗宪就是这个时候被干掉的。

  张居正是自己的师傅,从斗严嵩开始就逐步掌权,也是先皇的辅政大臣。

  张居正主持过好几次科举,门生故吏遍布朝野。

  事关阁臣,事情的性质就变了。

  就连隆庆皇帝也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张居正的意图,要对内廷发难。

  所以这份户部奏议送到御书房后,皇帝发了一通火,然后就将奏疏搁置了起来。

首节 上一节 183/2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