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糖过程中,每产两份糖就会产生一份糖蜜,糖蜜外表漆黑,味道也不好闻,糖蜜原本都会被扔掉。”
“但是有人发现,这糖蜜可以制酒,而且酿造速度极快,三天就可以成酒。”
“这红夷在南州种植甘蔗,也会酿造此酒,此物价格低廉,多是卖给海员和奴工。”
“这种酒价格低廉,而且酿造容易,其实在南洋吕宋也有很多甘蔗园也会酿造此酒。”
“肩吾兄,你觉得这酒能卖到草原吗?”
第197章 《请奏四方来朝疏》?
沈一贯已经感觉到了酒意上脑了,他扶着额头,想了想说道:
“这酒这么烈,大概能卖吧?”
沈一贯又说道:
“但是能不能卖,还是要看价格。”
苏泽将朗姆酒在登莱港口的价格告诉沈一贯,沈一贯惊道:
“这么便宜?”
苏泽点头道:
“中原的酒都是粮食酿造,所以灾年的时候朝廷都要发放禁酒令,价格自然比较高。”
“但是朗姆酒是用蔗糖的废弃产品所制造的,成本低廉,所以价格也低。”
“如果直接用木桶运输价格还要更低。”
朗姆酒能成为世界上最早的低价商品酒类,就是因为这酒就是甘蔗经济的副产品,价格低廉。
而且朗姆酒酿造时间非常的短,有多少甘蔗园,就能增产多少朗姆酒。
以至于历史上朗姆酒就是给加勒比地区的底层奴工和海盗喝的,战舰的军官要是喝了朗姆酒,都要被其他同僚耻笑。
甘蔗也是非常容易种植的农作物,如今在交趾、吕宋都有不少种植园,再加上国舅李文全在开拓澎湖,朗姆酒的产量很快就能提上来。
而朗姆酒又是一种高度甜酒,这几乎就是戳中了草原的命门。
草原冬季苦寒的天气下,喝酒是排解郁闷的良方。
而草原的热量消耗大,也让草原人本身就容易嗜甜。
沈一贯也是越想越是觉得可行,如此低廉的进货价格,其中的利润足够大到吸引商人贩运到草原了。
商人将酒卖到草原,再从草原运输羊毛和马匹回来,这就是一个完美的贸易路线。
“至于羊毛,我有办法推广。”
——
羊毛要变成毛线,过程其实和棉花变成棉线差不多。
祛除油脂和异味的羊毛,通过梳毛的机器变成纤维,然后再通过绩毛的机器变成毛线,最后将这些线变成毛线团。
前面的步骤,其实都和棉花变成棉线差不多,而且毛线还不需要织布这一步。
苏泽在好友申时行的帮助下,请申时行娘家沈氏帮忙,改造了一条毛线机,成功制造出了毛线。
剩下就是推广毛线了。
七月十八日,赵令娴突然回到赵府省亲,赵府上下热情的迎接这位刚刚出嫁没多久的新娘子。
在赵府的后院中,赵府女眷们都羡慕的看着和赵贞吉正妻李氏谈话的赵令娴。
苏泽距离封诰妻子的五品只差了半级了,明眼人都看到他爬到这个位置也就是转眼的事情。
赵府之中虽然也有封诰命的女眷,但是除了李氏这个一品夫人外,剩下的封诰都含金量不足。
向李氏问安后,气氛也就轻松了很多。
本身就是家族内的女眷聚会,李氏也不用端着架子,一众女眷就坐在屋内说着闲话。
就在这个时候,赵令娴的贴身侍女拿来一个篓子,赵令娴拿出毛衣针,开始慢悠悠的织起毛衣来。
也有女眷注意到了赵令娴手里的毛衣,虽然赵令娴织衣服的手法还不熟练,但是一件小衣服的雏形已经出现。
这倒是和纺布有些像?
内江赵氏重视女眷教育,女工也是必修课程,这时候李氏也注意到了赵令娴手里的毛衣。
“三娘子,这是何物?”
赵令娴立刻说道:“令君,这是毛衣。”
“毛衣?”
赵令娴说道:“这是相公的好友沈大人从草原带回来的,用的羊毛纺成的线。”
“大夫说我那孩子在来年二月降产,相公说这毛衣保暖,所以织几件衣服。”
紧接着,赵令娴又从竹编篓子里翻出了一件织好的小衣服。
小尺码的毛衣精巧可爱,虽然只是简单式样,但是引起了在场众人的好奇。
李氏接过了这件小衣服,毛衣摸在手上十分的柔软,而且保暖效果确实很好,还真的是不错的衣服。
众女眷纷纷接过小衣服,每个人都赞不绝口,夸赞赵令娴手巧。
也有人研究衣服的针法,这织毛衣本来就和织布差不多,赵令娴一边解释一边演示,赵家一名手巧的媳妇儿,很快就织出来一条围巾。
众人又传看这条围巾,只觉得裹在脖子上要比毛皮的围脖还透气舒服。
赵令娴看到气氛渲染得差不多了,命令侍女将毛线球和毛衣针抬进了屋内,将这些东西分发给娘家众人。
李氏也看出了赵令娴这次归家的目的,但是她只是微笑没有说破。
这毛衣确实挺有意思的,冬季如果衬在朝服里,应该要比毛皮轻便舒服。
李氏想到这里,也想要给赵贞吉织上一件了。
等将东西分发完毕,赵令娴又说道:
“夫君说还可以织出花纹图案,但是我手笨,学不会。”
说者有心,听者也有意。
内宅女眷本身就是喜欢比较的,特别是赵氏这么一大家子住在一起,平日里攀比的就是那些东西。
丈夫的官职短期没什么提升的可能,儿女能不能成器也要看天命,赵家治宅规矩森严,那些奢侈享乐也不能攀比。
织毛衣好像就是个不错的攀比东西,织出更贴身更好看的毛衣,也能让自家男人涨脸面。
而且这毛线可要比丝绸便宜多了,所耗费的不过是时间罢了。
内宅女眷,谁还没有时间啊。
而且赵令娴刚刚一边聊天一边织毛衣,这织毛衣就和纺织一样,很多时候都是重复的动作,熟练以后确实可以一心二用。
等到赵令娴走后,看着她留下的毛线和毛衣针,李氏对着侍女说道:
“这几日我要去那几位老姊妹家中走动一下,你们去通传一下。”
“遵命。”
——
夏日炎炎,宫外报馆的蝉鸣实在让人难以静下心来,罗万化决定还是将编辑部暂时搬回宫内,好歹宫内有粘杆处的太监负责对付这些恼人的家伙。
搬回宫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隆庆皇帝赐冰了。
冬季赐炭,夏季赐冰,这是皇帝对于重臣的优待。
苏泽当然还没到重臣的待遇,但是史馆作为翰林院的一部分,皇帝给内廷所有机构都赐了冰,史馆自然也有一份。
一个冰块放在铜漏里,散发着丝丝凉气。
在没有压缩机的年代,夏季能用上冰的唯一办法,就是挖掘地窖藏冰了。
什么硝石制冰什么的,根本就是穿越小说里的无稽之谈。
而京师能够挖掘这么大的冰窖,也就只有皇室了。
罗万化编排完了最新的一期报纸,摇晃着蒲扇,又看着悠然看书的苏泽。
张位和王家屏就没这么悠闲了,他们一个要负责排版印刷,一个要负责领着采风使走访采风,整个史馆内最悠闲的就是苏泽了。
伸了一个懒腰,苏泽又走到冰漏前,从铜漏里拿出一个金属的食盒。
“一甫兄?”
罗万化摆摆手,这是苏泽妻子给他准备的绿豆沙,煮开花的绿豆加上白糖,冰镇一下后更是解暑良方。
“热死了!”
沈一贯闯入史馆,他冲到冰漏前拉开衣领,转脸看向苏泽手里的绿豆汤。
苏泽将绿豆汤递过去,沈一贯摇头说道:
“我不吃甜的。”
苏泽又从冰漏里拿出另外一个食盒,这是晶莹透明的凉粉,加上酱油、醋和切碎的六必居酱菜。
沈一贯接过这个食盒,闻到味道就食指大动,拿起筷子迅速吃完,打了一个舒服的饱嗝儿。
“弟妹的厨艺绝了!”
沈一贯一边夸赞一边说道:
“哪像我家娘子,就会做年糕。”
苏泽才想起来,沈一贯和妻子都是宁波人,年糕是宁波菜肴的重要一部分,地位甚至高于主食。
想到沈一贯在家天天吃年糕的样子,苏泽差点笑出来。
苏泽说道:
“这凉粉也是用绿豆做的,改日让我家娘子写个食谱,让嫂子也做给你吃。”
低价酱油的出现,让京师也开始流行凉拌菜。
普通百姓也能买得起酱油,一份酱油一份菜,夏日吃起来十分的爽口,百姓都称赞这是太子的仁政。
“听说了吗?李首辅又乞休了?”
对于李首辅的摸鱼行为,上到皇帝下至百官都习以为常。
“这次理由是什么?”
“还能是什么,身体有恙呗。”
罗万化疑惑的问道:
“言官没说什么?”
“谁敢说啊,咱们这位李首辅这半年多办的事情,比徐首辅在任几年办的都多,总不能弹劾他淤塞政务吧?”
罗万化也沉默了,李春芳到任后,确实做了很多的事情,如今国家安定,世人都称赞内阁贤良,谁敢去弹劾李春芳?
谁要是弹劾李春芳,怕是皇帝第一个就要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