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家五百年 第191节

  无论是南京还是北京,大明历代皇帝就在这座奉天殿中,接受群臣的朝拜。

  朱高炽心中有无尽的感慨。

  他脑海中翻涌着无数回忆,奉天殿于他而言,并不是一个很美好的地方,他曾在这里卑躬屈膝,在皇帝的威势下,战战兢兢的活着,甚至有两次,差点他的太子之位就失去了。

  可今日,他再次来到这里,前任主人去世了,而他成为了这里的主人。

  直到今日,朱高炽才明白什么叫做天无二日、民无二主。

  当他站在这里的时候,他才明白了当初父皇心中到底在想什么。

  天家父子,至亲至疏!

  无数思绪滚过,朱高炽跨过门槛走进殿中,偏头望向英国公张辅,“国公,京城大营不会出问题吧?”

  张辅沉声回道:“回太子话,有您的监国手令在,诸将莫敢不服,大营已经掌握在殿下手中。”

  朱高炽闻言深深望了张辅一眼,他这个岳丈真是知情识趣之人,武将中的清流。

  他这个太子在文官中自然威望甚重,可在武将中,却着实没有威望,否则他那个弟弟汉王,又怎么敢和他争皇帝位呢?

  朱高炽心中暗道,日后他必然是要重用李显穆的,如此一来就不能真的让张辅掌握兵权,在五军都督府任职了。

  张辅可以作为未来大明的定海神针,加封太师,威慑朝堂,参预机务。

  电光火石之间,对张辅的安排已经大致做好,朱高炽点了点头,没再多言。

  杨荣奔向内阁,召集在京的臣子进宫,宣读遗诏。

  内阁众人自然极是震惊他突然返京,又听到陛下驾崩,遗诏立皇太子为皇帝,又惊又喜。

  他们都知道,属于他们的仕途春天要来了,在内阁养望这么多年,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群臣在茫然间纷纷往宫中而去,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何事,竟然让监国太子这般召集群臣。

  毕竟按照往日的习惯,只有在正式上朝的日子,太子才会见他们,今日这样大张旗鼓,难道就不担心陛下又生出疑心吗?

  事出反常必有妖。

  那些心思灵活的人已经略微有了些大胆的猜测,极有可能是北征大军出了问题,才让太子有今日的惊人之举。

  等到入了宫,只见宫中处处铁甲森然,更是胆战心惊起来,这情况貌似真不对劲啊。

  这也就是大明朝,倘若是唐朝甚至再往前的南北朝,那个杀人如麻、皇位更迭频繁的时代,有人甚至可能都不敢进宫了。

  等到踏上奉天殿,见到太子朱高炽的那一刻,几乎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太子没问题就行。

  “诸卿且稍等片刻,待其余诸卿入宫后,有大事宣布。”

  朱高炽养望二十年,在这一刻效果彻底展现了出来,人心惶惶到这般地步,群臣仅仅是见到他,就安定下来,各自往殿中站去。

  而后众人又见到英国公张辅全甲持剑站在太子朱高炽左前方,虎视眈眈,目光锐利如剑。

  等到群臣大致皆入殿后,心中皆不由泛起嘀咕,更是好奇今日太子有何大事。

  竟然将英国公张辅请了出来,还造作了这么大的声势。

  待三道钟声“铛铛”响彻,一个让众人意想不到的人出现在了殿中——内阁大学士杨荣!

  轰!

  几乎在杨荣出现的一瞬间,殿上突然爆发了巨大的声浪,谁都知道杨荣随从北征,此刻他突然出现在这里,那岂不是意味着北征大军有大事发生?

  “肃静!”

  铛铛的兵器敲击声瞬间将那蓬勃的声浪压了下去,张辅连声喝着肃静,殿中再次安静了下来。

  杨荣手持遗诏面对群臣,深刻一口气,而后用所有人都能听到的声音高声道:“大行皇帝凯旋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临终前召见太孙、兵部尚书李显穆、吏部尚书蹇义,以及内阁大学士杨荣。

  太孙命下臣持遗诏先行回京,诸臣,跪!”

  杨荣所言如同九天雷霆降下,将殿中群臣震得七荤八素,完全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东西,皇帝驾崩了?

  回军途中病逝在榆木川?

  这也太过突然了,自古以来有几个皇帝是在外征战的时候,死在外面的?

  无数问题繁杂的堆在群臣心中,让他们头脑混沌着,根本来不及思考。

  直到杨荣长长拖尾音的一声跪,才惊醒了众人,扑通扑通一连片跪在地上的声音。

  张辅则持剑半跪在殿中,唯有太子朱高炽以及手持遗诏的杨荣站着。

  “皇太子高炽宗家嫡长,人品贵重,朕崩后,兹皇太子即皇帝位。”

  “臣等奉诏!”

  张辅起身高声喝道:“诸臣且上前拜新君!”

  群臣按往日上朝时,三呼万岁,向着朱高炽叩首,“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高炽一直都紧紧蜷着的拳头,终于缓缓松开,从这一刻开始,他就是真正的大明皇帝了。

  可以称“朕”!

  遗诏让太子继位,在众人意料之中,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明白了为何杨荣会突然出现在京城宣读遗诏。

  大行皇帝在军中驾崩,军中还有汉王和赵王在,若是一个不慎,大明的皇位就要动荡,所以要先回京定下君臣名分,一旦有了君臣名分,很多人就会掂量一下。

  况且,太子身边还有英国公在,一个有君臣大义名分在的皇帝,再加上如今大明军方威望第一人的英国公,就算是汉王也没有丝毫胜算。

  无论文臣武将,则伏在地上,表达出了绝对的臣服,朱高炽终于再次展现出了往日和煦的笑容。

  杨荣和张辅一左一右搀扶着他胖胖的身躯,朱高炽手扶着腰带,坐上了皇位,而后朗声道:“诸卿平身!”

  群臣这才从地上各自起身,绝大多数人脸上都是迎来新时代的感慨。

  汉王次子却脸色苍白,他完全不知道军中所发生的事情,为什么皇爷爷去世,父亲竟然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一样!

  “大行皇帝新丧,普天之下,莫不悲痛,王城!”

  “臣在!”

  礼部尚书王城从列中走出,他虽然不是太子党,但对太子上位他还算是高兴,至少比汉王强得多。

  “大行皇帝灵柩如今尚未返回,但一应事务要先做,你主管礼部,拿个章程出来。”

  “遵命!”

  “刑部、大理寺。”

  刑部尚书、大理寺卿从列中走出。

  “大行皇帝驾崩,当大赦天下,你二人商议,十恶不赦之罪不赦,其余人安排下去。”

  “遵命。”

  朱高炽又对其余诸事一一安排下去。

  随着他的安排,殿中的惊慌之色已经全部消失。

  这并不是朱高炽的安排又多高明,而是这些举动证明着朝廷依旧在按照往日秩序运转,只是换了一个皇帝而已。

  对朱高炽而言,这是一种服从性测试,当郑欢等大臣接受了他的命令,权力的来源就发生了变化,从朱棣转移到了朱高炽身上。

  受命于谁,则效忠于谁,这就是政治上的规则!

  新皇的声音响彻奉天殿上,无人敢做异声,就算是汉王之子,也俯首帖耳,所有人在滚滚洪流之中,或主动,或被动,被裹挟着,走向了大明的新时代!

  在那些常规事情安排结束到,朱高炽终于开口触及了,朝廷当前核心问题:“兵部尚书不在,兵部左侍郎以及礼部尚书出一个章程,报到内阁大学士杨士奇处,迎接大军凯旋的规格,还有对将士们的赏赐,以及派人到军中告知新皇登基的消息。”

  殿中群臣心中一颤,如今在外的大军有十万众,其中有朝廷最精锐的三大营,一旦兵变,必是一场苦战,甚至未必不会重现大行皇帝靖难时踏破南京之旧事。

  最让人不安的是,一直对皇位虎视眈眈的汉王,就在军中!

  今日的一切,无论是杨荣回京,亦或者英国公扶太子登基,不都是为了应对汉王的威胁吗?

  殿外有鸿鹄高飞。

  湛湛青天大日,有白云流散。

  ————

  永乐二十四年,帝崩于榆木川,时汉王窥神器,显穆忧之,遂掩帝崩之事,而坐镇军中以固大局,阴使内阁学士杨荣归京邸定大事,英国公张辅披坚持锐入宫,仁宗遂登极于奉天殿。——《明史·李显穆传》

第242章 制二王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杨荣带着遗诏回京,军中李显穆三人则要想办法将皇帝驾崩之事尽量掩盖住。

  等到英国公张辅入军中,才能保证压制住汉王的不轨之心。

  历史上皇帝在外突然驾崩的事情不多,最有名的自然是是秦始皇在沙丘突然驾崩,而后被赵高、李斯篡改遗诏,为了不让人发觉秦始皇已死,命人用咸鱼混合放在一起,以遮掩发臭的尸体。

  历史上能用这一招,现在却不行,时间过去了一两千年,现在的人什么花招没见过,怕是刚刚把咸鱼搞来,汉王立刻就会发觉不对。

  如今恰好是仲夏之时,尸体很快就会发臭,甚至惹来蚊蝇,很难掩盖的住。

  “不让汉王发觉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不能有臭味散发出去。”李显穆沉声道:“用能够隔绝臭味的金属,将陛下包裹住。

  而后对外称病,陛下生病这些时日本就基本上不见外将,只有我时常出入帐中,传达内外。”

  作为皇帝最信任的大臣之一,李显穆在军中的特殊地位是这一谋划能够成功的关键。

  朱瞻基焦虑道:“汉王会不会发觉不对而铤而走险?”

  李显穆嗤笑道:“汉王此人我深知他的脾性,干大事而惜身、色厉胆薄、无谋无断,他深知大行皇帝不会传位给他,而他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就算是做些什么,也一定会确认大行皇帝出事,才会动手。

  他心中无比的恐惧,倘若造反时,大行皇帝还在,那他就万事皆休了!”

  这番话给蹇义、朱瞻基心中注入了力量,让二人略微心安了些。

  “不过万事都要做好最极端的情况,我已经让人一直盯着汉王和赵王,尤其是汉王,若是真的事有不逮,也只能直接将其拿下,必要时刻,还需要太孙决断!”

  朱瞻基神情一凛,需要他决断的事情,那就只有一件,他抬头和李显穆对视,只见李显穆眉宇间并无冰冷之色,而是无奈和茫然。

  “如果真的到了事不可为的时候,我会下决断的,受命于天,无人可冒犯。”

  朱瞻基声音带着些低沉,又有些激动的颤抖,父子以及全家的身家性命,都系在一身!

  ……

  果然如李显穆所说,军中对皇帝生病不见外人的命令,并没有什么怀疑,因为皇帝不是生病一天,而是已经许久了。

  为了不引起异动和怀疑,李显穆甚至就连行军速度都是按照计划进行的,没有丝毫加快的意思。

  汉王营帐之中,朱高煦和朱高燧兄弟二人正怒骂着李显穆和朱瞻基。

  朱高煦也不管军营中不准饮酒的规定,重重饮下后怒声道:“也不知道李显穆给老爷子灌了什么迷魂汤,生病了不让我们这些做儿子去侍奉,居然让李显穆一个外甥去传达内外,真是气煞我也!”

  朱高燧眼珠滴溜溜的转着,拱火道:“二哥,你还没看出来吗?老爷子这是防着我们呢,怕自己的身体状况被我们兄弟两个知道,生出些什么变故,甚至怕我们兄弟两个做出些什么天怒人怨的悖逆之事,所以才不让我们靠近,甚至见一面也不行。”

  这番话可真是直接戳到了朱高煦的肺管子上,他心中愈发不甘,又重重饮下一杯酒,“我们兄弟跟着老爷子出身入死,不如大哥就算了,现在连李显穆也不如,真是不公平!”

  “老爷子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越来越不好,这场病生完,怕是身体损耗会极大。”

  朱高煦闻言一顿,而后若有所思问道:“老三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二哥,你真的就放下那位置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如今我家有天下,二哥你的功劳是最大的,你真的就能放得下吗?

首节 上一节 191/2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