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我知道这件事有风险,但我已经决定了,肯定是要做的。”季鸿宾神色坚定,并没有因为白晓燕的话而动摇。
白晓燕盯了他两秒,露出一抹苦笑:“我早就知道劝不动你了。从小到大你就是这样,决定了的事不会轻易改变。”
白晓燕掏出一份文件放到桌子上:“这是我总结的出门注意事项,回头你仔细看看记熟了。尤其是在火车站、旅馆、汽车站、餐厅、银行这些地方一定要加倍小心。
另外,如果真遇到事儿了,别舍不得钱……”
“燕子,谢谢你专门跑这一趟。”
“这你可就说错了,我不是来专门看你的。是给你前院租客送暂住证来的,顺带过来瞅你一眼。”
“嘿,你真会逗闷子,还是头次听说主动上门送暂住证的。”
“爱信不信,我劝你一句,别看着人家是外地人,就觉得人家好欺负。”
季鸿宾听出了弦外之音:“怎么说?这人有关系?”
“别问了,以后见面客客气气就成,我瞅着兄弟俩不难相处。”
“我和他们就是房东租客的关系。一个走前门,一个走后门,平常根本见不到面。”季鸿宾顿了顿继续说道:“倒是周永强,一直琢磨着和那个姓李的做生意。”
白晓燕说道:“你告诉周永强生意好好做,别耍心眼子,到头来吃亏的是自己。”
季鸿宾喝了口茶:“他一会儿就过来了,你自个儿跟他说。”
“我懒得跟他说,走了。”白晓燕起身,直接出了屋子。
季鸿宾从后面追上来:“嘿,你着什么急呢?眼瞅着就中午了,吃完饭再走吧。”
谭静雅也听到动静,走了过来劝:“是啊白警官,我正炖着牛肉呢,一会儿就好。”
“你们吃吧,我对牛过敏。”白晓燕撂下一句话,推上自行车就往外闯,压根没给两人再劝的机会。
谭静雅站在门口:“鸿宾,白警官刚才不是还好好的?怎么说走就走?”
季鸿宾脸色有些难看:“别管她,打小就属狗的脾气,说翻脸就翻脸。”
第93章 卡车
晚上。
船板胡同,周家。
周永强回到家,闺女已经睡了,他忍不住摸摸闺女的小脸。
“站那傻笑什么呢,过来吃饭。”林巧梅端着热好的剩菜和馒头进屋。
“咱闺女长得真俊,以后肯定跟你一样漂亮。”周永强坐在桌旁,瞅着碗里清汤剐水的白菜叶,顿时没了食欲,“媳妇,孩子正长身体,我不在家,你们也不能凑合啊。”
“我也不想凑合,你这个月发了八十,我才五十多,哪哪都要钱,不省着点咋行。”林巧梅压低声音,看着隔壁的屋子,“明年,你妹子也要上高中,一年二百,跟你弟加起来四百。不提前存点钱,到时候不抓瞎了。”
周永强实在不想吃白菜,掰着二合面的馒头干嚼,“都说现在经济好了,可我们厂的效益还不如以前。瞅着吧,一月不如一月。”
林巧梅拿起五斗橱上的毛衣针,坐在桌对面打毛衣,“是不是你见天往外跑,人家扣你钱了。”
“你以为我想在外面瞎折腾,厂里压根没活,我都是忙完才出来,他凭什么扣我钱。”周永强喝口白菜汤顺顺,“不成,我还得想辙干营生,明个我再去找李哲,谈谈搭伙的事。”
林巧梅放下毛衣针,“我觉得你就算去了,也大概其谈不成,换我一样不给你钱。”
周永强下意识的问,“为啥?”
林巧梅想了想,“你天天念叨国库券怎么怎么挣钱,我都听懂了;但听得多了,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你翻来覆去的就那几句,具体怎么操作,你压根就不懂,所以你也说不出来。换谁放心把钱给你?”
周永强“……”
……
苏州胡同。
上午十点。
一辆黄色面包车停在七号院外,车里下来一个穿着藏蓝色西装的男子,他目光环视四周,刚好和走出门脸房的孙涛碰个对眼。
见孙涛手里提着筐子往自行车上架,西装男子背着双手走过去:“同志,你这是买什么菜啊?”
孙涛早就注意到他了——这年头能穿得起西装、坐的起‘面的’都不是一般人:“进了些黄瓜。”
“多少钱进的黄瓜?能让我看看吗?”
孙涛掀开棉布让他瞅了一眼,货是6块钱进的,但他指定不会告诉对方进货价,张口说道:“7块钱一斤。”
“这货是要往哪送卖?”西装男子看着喜欢,伸手去拿黄瓜。
“商业机密,这可不能告诉您。”孙涛用棉褥隔开男子的手,盖好菜筐骑上自行车走了。
西装男子走到门脸房前,门还没关,他还是象征性地敲敲门:“同志,请问这里有卖黄瓜吗?”
“汪汪汪……”一只黄色狗崽子跑过来。
李哲做了噤声的手势,金子蹲坐在地上,用后脚挠脖子。
李哲瞥了一眼西装男子,立马认出对方身份——全聚德和平店的店经理。
李哲站起身:“您怎么称呼?”
“我叫韩建国,是全聚德和平店经理。听说您这儿有黄瓜卖,正好我们店缺点货,就想从您这儿进黄瓜。”
“原来是韩经理,失敬失敬,您请坐。”李哲热情地招呼对方,倒了一杯茶水。
韩建国象征性地啜了一口茶水:“同志,您怎么称呼?这黄瓜怎么卖?”
“我叫李哲,是廊方蔬菜合作社社长。”李哲回应了一句,提前打预防针,“我们合作社的黄瓜都是从暖棚种出来的,种植难度特别大,成本也高,要卖到7块一斤才不赔本。”
韩建国没有还价:“价格我接受,我每天从你这儿订200斤,只有一个要求——优先供给最好的黄瓜。”
“哟,您用得了这么多吗?”
“我们店15000平米,您自个儿算!”
“韩经理,我特别想跟您合作,但黄瓜的种植难度大、产量不高,您要的量我真供应不了。”
李哲现在一共种了三批黄瓜:第1批是没建大棚时就开始育苗的,第2批是在李哲大棚建好后种的,马上就能采摘。这两批黄瓜的采摘量能到200多斤,但问题在于——李哲现有的供货渠道已经吃下130斤,最多还能拿出100多斤对外销售。(查过大量资料,数据没问题。)
但这一百多斤黄瓜他不想轻易卖,他还有用。
韩建国有些坐不住了:“李哲同志,我今天是带着诚意来的。只要黄瓜品质没问题,以后咱们能长期合作!”
李哲故作为难:“我也是真想跟您合作,但我之前和别人定了合同,有固定的供货渠道。要给您供货,就得断了他们的货源,我也为难。”
韩建国说道:“这样吧,我给您7块5一斤的高价,您把黄瓜卖给我,既能多赚些,也能给其他收购商一个交代。”
李哲摇头:“那不成!我们都是统一价,给您高价不是把您当冤大头坑吗?您买完黄瓜心里也不舒坦,您说是不?”
韩建国有些无语——一斤差几毛他是真不在乎,但话到这份上,他也没法再接话……
李哲给对方添了些茶水:“您要真想要,我再想想办法,争取给您匀一二十斤。”
韩建国掐掐额头,发愁,一二十斤对他来说真不够,原本找到货源,他还高兴了一阵子,现在看来是高兴早了。
他有自己的一套做事理念,在他看来,人家不跟你做生意,要么是你身份不够,要么是你开的条件低。
他自认为想买黄瓜的人,没有比他身份更高的,比他身份高的,谁会跟黄瓜较劲?
那就说明是自己开价不够。
钱很重要,但在这个年代,很多资源是钱买不到的。
“李哲同志,你有什么条件可以提,冬季黄瓜本是稀缺资源,我要的多,也愿意支付更多报酬。”韩建国的语气很平静,态度也很诚恳。
李哲笑了,他喜欢跟通透的人打交道。
没错,这个年代这个时节,黄瓜就是资源。
他扩展销售渠道,是为了维持高溢价,掌控市场主动权;你想要的多,非但不会便宜,反而比别人贵。
李哲说道,“跟您交个实底,我马上要有一批黄瓜上市,日产量100斤左右。黄瓜七块钱一斤的价格不变,同时,我需要一辆运输黄瓜的卡车。”
韩建国愣了一下,反问,“你现在是怎么运送黄瓜的?”
“我也不怕您笑话,我们现在都用拖拉机运菜。人遭点罪还能扛住,关键是黄瓜会磕碰冻伤,每天都损失不少。”
韩建国考虑一会,“这样吧,每天给我们店供应一百五十斤黄瓜,我想办法给你调辆带帆布篷的解放卡车。”
“韩经理,我没给您玩虚的,真是实底,我目前只能供应100斤,等以后产量上来了,我肯定优先给您增加供应量。”
“成吧,一百斤就一百斤,我要最好的黄瓜!另外,司机的工费和油费需要你支付。”
“成交!”
第94章 打探
“哒哒哒……”
拖拉机驶过了检查站,驶入了廊方地界。
车斗里,李哲身上盖着厚厚的棉被,头上顶着棉帽,露出一双眼睛在外面;李卫东和李志强躺在他的两侧,扯着嗓门大声说话。
“叔,咱过几天真能坐上卡车?娘嘞,俺做梦也不敢想,咱居然能用卡车拉菜,想想都觉得威风!”李志强的声音中透着兴奋,不等李哲回答,他继续说道:“听说卡车上有帆布篷,把帆布篷一盖,车厢就不用怕冷风吹了,以后下雨下雪也能继续拉菜,可比现在舒服多了。”
李卫东也喊道:“强子,瞧你那点出息!卡车是有驾驶室的,车厢能有驾驶室里舒服?”
“叔啊,你不说俺都忘了这茬儿了!俺长这么大,还没坐过驾驶室呢!”
李哲没有参与两人的讨论——主要是拖拉机的噪音太大,说话得靠喊,要吃一肚子冷风。
李哲想打个盹儿,但实在是太冷,根本睡不着。他瞅着四周一望无际的平原:这地,太他妈适合种大棚了……
拖拉机的后面有辆幸福250摩托车,一直不远不近地跟着,开始他还不太在意,但越走越觉得不对劲——这年头,村子里少有人能买得起摩托车。
李哲扯着嗓子问:“哥、志强,你们见过后面那辆摩托车吗?”
李卫东答道:“没什么印象!”
李志强说:“应该不是咱们村子里的!咱们村儿也就三四户人家有摩托车!”
李哲用力敲了敲车厢,对着前面的赵铁柱吆喝:“柱子,把车开慢一点!”
“哥,咋的了?”赵铁柱有些不解地问。
“你先别问,听我的,把拖拉机开慢一点。”李哲说完,又对着李卫东和李志强说:“把家伙事儿拿出来!”
李卫东从篮筐里掏出一把镰刀:“老二,你怀疑那伙人是冲着咱来的?”
“我也不确定,小心点儿没错。”李哲也摸出了一根铁棍子。
拖拉机的速度降了下来,但摩托车的车速并没降,直接从拖拉机的右侧超了过去。
“叔,这两个人看着眼生,以前在这条路上没遇到过!”李志强嘀咕道。
李哲没有回答,对着开拖拉机的赵铁柱说:“柱子,可以正常开了!”
这下变成拖拉机跟着摩托车了。
往前走了不到3公里,拖拉机往右侧一拐,与摩托车驶入了不同的道路,两辆车渐行渐远……
“操,姓李的乡巴佬还挺警觉!要不是老子小心,差点就被他发现了!”骑摩托车的男子骂了一句,缓缓将摩托车停下。
坐在后座上的男子说:“放心吧哥,咱裹这么严实,他爹来了也认不出来。”
骑摩托车的男子打开头盔面罩,望着另一条岔路上变成黑点的拖拉机,脸色有些纠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