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哲说道:“陈经理,您的心意我领了,不能每次都让您请客。”
“李老板您就甭跟我客气了,都是朋友,您先用餐,咱们晚点再聊。”陈红英说着离开了包间。
这顿饭李哲肯定是不会让对方请,不过这个场合也没必要掰扯那么细。他也看出来,陈红英应该是有事跟自己谈,索性就等会儿再说。
过了一会儿,服务员又端进来一盘白水羊头和四瓶啤酒一瓶北冰洋,说是陈经理给添的。
“老二,来,咱们干一杯!”李振国直接用牙咬开一瓶啤酒,倒上满满一杯,跟李哲碰碰杯,一饮而尽。
今儿个这个生日,他过得很痛快,心中压抑多年的郁闷也一扫而空。
平心而论,他来京城这些年,陈家人对他都不错。唯独有一点,让他心里不痛快。
陈家人有些看不上他农村人的出身,虽然没有刻意地表露,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还是能感受到的。
陈家还有个大女婿,每次大姐夫来都坐主位,自己只能忙前忙后,最后才能上桌。他从来没有抱怨过,但心里难免会不舒服。
连带着他老婆对李家都有些抵触,似乎生怕农村亲戚会找上门借钱,他夹在中间很难受。往深了想,表面上是瞧不起李家,实际上真正瞧不起的是他。
就像李哲第一次去陈家,表面看着好像没什么。实际上李哲在陈家待了不到10分钟,总共没说几句话就走了。他这个当叔的心里很难受,孩子大老远的来看自己,他本该好好款待,奈何他根本就没有那个资格。
其实不光是陈家,很多城里人都会有防备穷亲戚上门的心理。
李振国可以理解,但并不愿意接受。
现在好好了,李哲种冬暖蔬菜大棚赚钱了,整个李家的日子都跟着好起来。
他知道,打今儿个起,无论是媳妇还是岳母,都不会再瞧不起李家人。以后侄子再上门,不用自己说,她们也会热情款待。
过不过生日、在哪儿过生日都不要紧,这才是他真正高兴的原因。
同样开心的还有小胖子,他今天是吃美了,各种烤肉、扒肉条、白水羊头,每一种都非常好吃。光是麻酱烧饼,他就吃了仨,肚子撑得溜圆。
吃完饭,李哲叫来服务员结账,服务员说陈经理已经结过账了。
李哲将二叔一行人送到了餐厅门口。陈经理听到消息,也赶出来相送。
陈红英低声说道:“李老板,您要是不急着走,一会儿去我办公室喝杯茶?”
李哲虽然不知道对方找自己有什么事儿,但最近刚好有一批蘑菇上市,用来涮火锅最好不过。正好借着这个机会推销给东来顺。
他对着李振国说道:“二叔,你们先回吧,我和陈经理再谈点事儿。”
“行行,你忙你的。”李振国和陈经理打过招呼,骑着自行车驮上小胖子走了。
自行车走了老远,小胖子还在后座挥手,一顿饭下来,“二哥”的分量在他心目中直线飙升。
陈淑萍驮着老太太在后面走,娘俩都有些沉默。过了良久后,老太太才突然问:“这李家怎么突然就起来了?”
今天这顿饭吃下来,陈老太心中五味杂陈。肉虽然香,但吃在嘴里不是个滋味儿。她以前看不起的亲家穷亲戚,居然在她面前摆阔。
她倒想找回场子,奈何实力不允许,想起菜单上的价格,老太太直乍舌,谁家好人家敢这么吃啊?
对了,人家根本没付钱,是东来顺的经理请客。这就让她更看不懂了。在东来顺的经理也算是个体面人,巴结他一个外地农村人干啥?
这世道越来越看不懂了?
陈淑萍没有回话,心中的疑问并不比陈老太少。她原本是下乡知青,嫁给李振国的时候本就有些不情愿。不过,李振国踏实肯干,对她也好,日子过得也还成。后来两人有了孩子,也算是和和美美。
然而,回了京城就又是一个样了。她自认为不是一个嫌贫爱富的,要不然也不会带丈夫回城。但有些时候事实摆在眼前,她也不是圣人。看到人家男人有钱有本事,她也会想,为什么自己丈夫是农村出身?如果当初自己也找个京城人,日子是不是过得又是一个样?
至于她和李家的关系,原本还是不错的。妯娌两个相处了那么些年,也没有大矛盾。直到她来京城之后,受到了一些影响,才逐渐和李家疏远。
再有一件事,前两年李卫东结婚,丈夫知道大哥家的日子有些紧巴,想要帮着凑点钱……
打那之后,她也就开始提防李家了。
她记得丈夫当时还说过一句话:“都是一家人,兄弟之间谁有难处就相互帮忙,等大哥一家有钱了,也肯定会帮咱家。”
当时她还有些嗤之以鼻,觉得李家农村出身成不了气候,只会是自家单方面的付出。
回过头想想,还真应了那句老话,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
上午,苏州胡同7号院,前院。
李哲正坐在客厅里研究寻呼机,上辈子他并没有用过这玩意儿,一开始是买不起,也没有必要。后来手里攒了点钱,这东西也就不流行了。
他看了看说明书,这东西的使用并不复杂,很容易就上手。
“咚咚。”外面响起敲门声,李哲将寻呼机别在腰带上,走过去打开脸房的南门,见到外面站着个女孩,正呲着俩大门牙冲着自己笑。
“青禾?进来坐。”
李哲给对方倒了一杯茶水:“今儿咋过来了?准备坐车去大营村?”
“今儿个不去,准备待在京城陪我妈两天,要不老太太该闹情绪。”周青禾坐在茶几旁,端起茶杯暖暖手,“今儿个是有别的事找你帮忙。”
李哲在茶壶里添了点热水:“什么事儿?”
随后,周青禾将昨天自个儿去学校的事告诉了李哲。
李哲有些哭笑不得:“你这丫头还真爱得瑟,回趟学校,弄的所有人都知道?”
“嘿,姐们儿凭本事种出来的蘑菇还怕人知道?再说了,我只告诉了陈老师,学校那几个姐们儿啥也不知道,我没告诉她们。”周青禾顿了顿,接着说,“陈老师想通过我约你见个面。”
李哲反问:“你们老师约我的目的是什么?”
“陈老师没有详细的说,不过我估计,他是想跟你借个地儿,做蔬菜育种的实验。”见到李哲沉默不语,周青禾接着说,“我们老师人很好的,他就是那种一门心思搞研究的人,我觉得你们应该能聊得来。”
李哲想了想说:“行吧,既然你都这么说了,那我就见一面,你帮着约个时间。”
第128章 改造计划
蒙娜丽莎餐厅。
餐厅1楼靠窗的角落,是沈亚楠最喜欢的位置。没事的时候她就喜欢坐在这里发呆,望着街道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此时的她虽然也是坐在这个位置,却没有了那份闲情逸致。只见她低着头,皱着眉,在账本上写写画画。
过了一会儿,她才抬起头,眉毛皱得更紧了,嘴里轻声嘀咕:“250……昨个又亏了250!再这么亏下去,姐们我真撑不住了!”
这些天她为了餐厅能盈利——确切的说是为了不亏钱,也想过很多办法,问了很多人。比如说找到李哲这个供菜商,就是朋友帮她出的主意。
有了李哲供应的新鲜蔬菜,她的生意确实好了不少,但也因此吸引了更多闻讯而来的朋友来这里就餐。一进一出,还是亏。
其实想要餐厅盈利很容易,不让朋友挂账就行了。这一点她也知道,但她之前的大话已经说出去了,现在哪里抹得开面子向朋友要钱。
“欢迎光临!”门口响起服务员的招呼声。沈亚楠抬头望去,见到了一个熟悉的人影。她站起身笑着说:“李老弟来了!”
李哲提着公文包走来,坐到了沈亚楠的对面。“二姐,忙啥呢?没打扰你工作吧?”
“没有,算了算昨天的营收。”沈亚楠招来服务员,给李哲点了一杯咖啡。
李哲问道:“亏了还是赚了?”
沈亚楠笑了一声:“不多,亏了小200。”
李哲心想,这就是人家的底气,自己要是一天亏200多,那不得愁死了。
“二姐,您上次说,让我帮着出出主意,改善一下餐厅的生意。我写了一份计划,今天拿过来跟您讨论一下。”李哲打开公文包,从里面拿出一沓文件,将上面的第一张递给二姐。
沈亚楠接过来一看:“会员制?”她仔细往下看:银卡打8折,金卡打7折,黑卡打6折优惠。
二姐看完后,很快明白了李哲的意思:“你是说,让我以后不要挂账?而是给朋友发打折卡?”
“没错。”这是李哲给餐厅第一条改善建议。如果沈亚楠不同意,后续的改善计划意义不大。
见得沈亚楠低头不语,似乎有些犹豫不决,李哲问道:“有什么问题吗?”
“这会员制虽然挺好,但还是得让朋友付一部分钱……”沈亚楠没有往下说,但李哲知道她是个要面子的,也大概明白了她的意思,继续说:
“其实朋友也分很多种。有些朋友值得交,有些朋友也就是充数的。您要是一概而论都免单,反而对那些真正的朋友不公平,甚至把那些真朋友隔绝到了餐厅外。”
“这话怎么说?”
就在此时,服务员走过来,给李哲递上一杯咖啡。
李哲喝了一口咖啡,继续说:“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您有一个特别要好的朋友,从小一起长大,有钱一起花,有祸一起闯。她来了您不要钱,那是应该的。”
“咱俩认识的时间不长,您也把我当朋友,我来了您也给我挂账。您那位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知道了,心里会不会有点吃味?”
沈亚楠想了想,自己那群小姐妹四个人能分六个圈子,别说,还真有这种可能:“你接着说。”
“还有一种朋友,她天生就不喜欢占便宜。如果是你们两个吃饭,您给她免单,她心里可能挺高兴。但如果她想带朋友来这儿吃饭,而这些朋友您并不认识,您也要免单,那她心里可能就会过意不去,甚至干脆不来您这家餐厅了。”
李哲用手指着桌子上的计划书:“我推出这个会员制,并不是说不让您给朋友免单。如果您的一群朋友来这吃饭,这些朋友您都认识,那免单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朋友带着她的朋友来,而这些朋友您也不认识,那打个折就可以了。朋友既得了实惠,也得了面子,您即便不挣钱也能保个本,不至于亏钱。”
沈亚楠想了想,一竖大拇指赞道:“这个会员制用得妙!不过……这个折扣能不能再调低一点?比如说这个黑卡,调到5折嘛!”
李哲有些哭笑不得,真是头一次见这种做生意的,人家都拼命捞钱,他怕自己挣钱多:“二姐,您先别着急。我后面还有一个‘预付充值优惠’。加上那个的话,理论上是可以达到5折的。”
得,又是一个新名词!沈亚楠来了兴趣,“什么叫预付充值优惠?”
“简单的说就是给客户办一张卡。客户充500,餐厅送80,卡里的总额度是580。”
“客户充1000,餐厅送200,卡里的总额度是1200。”
“客户充2000,餐厅送500,卡里的总额度是2500。”
二姐下意识地说:“这种优惠活动是为了增加回头客?”
李哲答道:“这种预付费充值优惠活动的好处很多,增加回头客只是其中之一,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快速回笼资金、培养长期客户、刺激客户消费。”
李哲拿出一支随身携带的钢笔,在本子上写下:“会员卡黑卡最高能打6折优惠。如果您的朋友再预充2000块钱,那她可以获得2500块的消费额度,相当于在6折的基础上又打了一个8折,总折扣就低于5折。如果餐厅的毛利按50%算,正好是您的保本价。您的朋友既有了面子,又得了实惠。我个人认为这种方式,要比统一的挂账更合适。”
二姐用右手掐着自己的圆脸,若有所思地说:“老弟,你这个想法确实挺好。但我有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我要跟他们说以后不挂账,而是给他们会员卡打折优惠,这群货应该也能接受,但肯定得损我几句。”
李哲说道:“其实这个也简单,您可以给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的卡里充上三五百,让他们直接拿卡消费。这样一开始跟挂账是一样的,等卡里的三五百块钱花完了,他们就需要自己充钱了。也等于间接地培养了他们充卡消费的习惯。
虽说这样也会损失一些钱,但总比您毫无底线的挂账要强。那就是个无底洞,等时间长了,就算您能撑得下去,餐厅员工的心也散了。”
沈亚楠点点头:“李老弟,你的主意不错,我会认真考虑的。还有其他计划吗?”
“二姐,后续的计划还有。但我觉着,您还是先把会员制度敲定再说。要不然后续计划再好,咱也是白折腾。”李哲后续的计划主要以宣传为主,但这种宣传不仅会吸引客户,也会吸引沈亚楠的朋友。这一正一负下去,不是白折腾了?
沈亚楠咬咬牙,狠下心说道:“行!就按你说的办。”这一天亏200多,一个月就是七八千。她家虽说有些底子,但也搁不住这么造!
“李老弟,接下来你还有什么计划?”
李哲目光扫视餐厅,看了一眼手表:“今儿个都12月22号了,马上就过圣诞节了,您这是涉外的西餐厅,主要接待的就是外国人,为啥一点动静也没有?”
“嘿,圣诞节我当然知道了,那不是25号吗?还有三天呢。我已经吩咐人去买圣诞树了,24号早上咱就把圣诞树摆上,位置我都选好了。”沈亚楠指着门口的位置,“就放那!到时候再弄一些小彩灯,漂亮着呢!”
“这圣诞节的确是25号,但据我了解啊,提前个十来天左右,西方人就开始预备过圣诞节了。这个时候反而是更有氛围的。24号和25号氛围达到了顶点,等过了25号,这圣诞节就算过得差不多了。”
沈亚楠有些诧异:“这外国的圣诞节你咋比我还了解?”说完她就有些后悔了,这话好像有些瞧不起人了。但她确实找人了解过李哲的情况,对方只是廊方市大营村的一个农民,按理说不应该对洋节这么了解。
这后世网络上乱七八糟的消息都有,李哲也记不清从哪了解的了,找了个理由说道:“那天您跟我说餐厅生意不好,让我帮着想想辙。我想着您这是西餐厅,招待的也都是老外和华侨,就特意了解了一些。”
一听这话,二姐更是心生惭愧,对李哲的好感度又拉高了一分:这老弟是个实在人,值得交!
“老弟,我听你的,一会儿就让人把圣诞树摆出来。我不光在餐厅里摆,门口也摆两棵!只要是打这儿过的老外,必须得让他搂一眼!”说完又问,“李老弟,你还有其他主意不?”
“二姐,我建议您可以在老外多的地方发传单,围绕着圣诞节搞一个宣传活动。
就比如说,圣诞节前后三天,只要消费满一定的额度就可以抽奖。可以准备一些圣诞节的小礼物、小奖品,到时候让员工穿上圣诞老人的服装,给获奖的客人发奖品。”
沈亚楠拿出小本本记下:“还有吗?”
“餐厅的氛围一定要搞好,多布置一些圣诞节的元素,比如说红色桌布、蜡烛、铃铛、驯鹿、雪橇,只要咱们把这次宣传活动搞好,口碑就能打出去。以后每逢节日再时不时的做一个宣传活动,您的客人肯定会越来越多,生意也会越来越好。”李哲说完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