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第96节

  “同志,你钱包里都有什么东西?我先确认一下再还给你。”

  沈亚楠想了想:“里面有我的身份证,200外汇券,还有一百多人民币。”

  军大衣男子打开钱包看了看,里面的确有沈亚楠的身份证,外汇券和钱也基本吻合,便递了过去:“下次小心点,别再被小偷盯上了。”

  军大衣男子说完,转身就要走。

  沈亚楠赶忙叫住对方:“同志,谢谢你!我还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

  “不用谢,我叫擂峰。”

  沈亚楠“……”

  见军大衣男子转身要走,沈亚楠急忙问道:“你是哪个单位的?我给你写感谢信!”

  “我帮你不是为了感谢。”

  沈亚楠盯着他胸口的校徽和手里的俄语课本,问道:“你是外国语学院俄语系的学生?大几的?”

  “你倒是观察得挺细,刚才要是有这份注意力,也不会被小偷偷了。”军大衣男子撂下一句话,快步走了。

  沈亚楠一瘸一拐跟在后面,因为脚脖子崴了,根本走不快:“唉,你等等!我受伤了,能送我一段路吗?”

  军大衣男子扭头看了她一眼:“不好意思,我有女朋友。”

  沈亚楠“……”

  眼瞅着军大衣男子进了外国语学院的西校门,消失在人群中。

  忽的,沈亚楠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

第146章 合作

  早上,李哲忙完了自己的事,溜达着赶往崇文门菜市场。大约走了十几分钟,就见到了崇文门菜市场的大门。

  此时,老魏羊汤馆刚刚开门。麻脸伙计见到李哲后,仔细瞅了两眼,笑着招呼:“嘿,李老板,您这身打扮可真气派,可有日子没来我们店了!”

  李哲笑着说道:“最近的事情比较多,没怎么往这边走过。回头给你们老板说说,让他开个早摊儿,我指定带人来捧场!”

  麻脸伙计笑着应道:“得嘞,这话我指定帮您转达。”

  “等早摊儿开起来了,我见了你们老板,让他给你加工资。”

  “那我谢谢您了。”麻脸伙计微微躬身,“李老板,您慢走。”

  李哲摆摆手:“回见。”

  他有些日子没来崇文门菜市场了。

  再次走进崇文门菜市场,李哲心中感慨良多。这里是他最初起家的地方,虽说待的时间不久,但却是他事业的起始点。

  李哲目光扫视周围,菜市场的变化并不大,或许是天气太冷的原因,没有往日那么热闹了。路边像是有两个人在收停车费,其中一个光头男子见到他缩了缩脖,把头扭到了一旁。

  李哲也没在意,直接进了崇文门菜市场管理处,见到一个胖大姐拎着暖壶倒热水。

  这个年代,这么富态的人不多,李哲一眼就认出对方,正是当初给她办临时摊位的员工,笑着问:“陈姐,韩主任在吗?”

  被称为陈姐的胖大姐瞅了她一眼,看着有些熟,但又叫不出名:“韩主任在,不过正在接待客人,您有什么事啊?”

  李哲继续问:“周青禾在吗?”

  “在韩主任办公室呢。”胖大姐也是个机灵人,随后反应过来,说道,“您怎么称呼?找韩主任什么事儿?我进去帮您问问。”

  就在此时,主任办公室的门开了。周青禾似乎听到了动静,走了出来:“李老板来啦!我妈正在办公室等您呢,快进来吧。”她又对着胖大姐说,“陈姐,这是我朋友。”

  陈姐笑道:“哎哟,原来是青禾的朋友啊。我说怎么瞧着有些眼熟,以后在菜市场有什么事可以直接来找我!”

  李哲笑着应了一声,跟着周青禾进了办公室。

  韩主任也从办公桌后面站了起来,笑着迎接:“您就是李老板吧?看着和青禾差不多大,还真是年轻有为!”

  “韩主任,您过奖了。我就是一个种菜的,当不得您这么称赞。”李哲走过去跟对方握了握手,“早就想来拜访您了,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韩主任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李老板,咱们坐下说。青禾,你去倒两杯茶水。”

  李哲坐在一个土黄色的沙发上,“韩主任,昨儿个我托青禾给您带了一些蔬菜,不知是否合您的口味?您觉得哪种菜好吃?下回给您多带一些。”

  “李老板,您还别说,昨儿个见到青禾带回来那么多品种的蔬菜,还真把我惊到了。”之前,周青禾就往家带过一次青菜,但昨天带的蔬菜种类更齐全,有西红柿、西兰花、生菜、茼蒿等。

  这么冷的天气,李哲能种出这么多品种的蔬菜,确实是个人才。

  韩主任也没有绕弯子,开门见山地问道:“李老板,我听青禾说,您想在我们菜市场开个涉外蔬菜店?”

  “没错,我确实有这个想法。冬天种菜的成本比较高。京城虽然人多,但有消费能力的人并不多,主要还是针对涉外人群。”李哲接过周青禾递来的茶缸,喝了一口,继续说:

  “韩主任,我和青禾是朋友,我也就不瞒您了。我就是想开个涉外蔬菜店挂靠在崇文门菜市场,我会每个月按时缴纳一定的管理费。”

  “李老板,你想开涉外蔬菜店,我是支持的,也跟菜市场管理处的其他领导沟通过。他们还是希望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办涉外蔬菜店。”

  李哲反问:“怎么个合作法?”

  韩主任说道:“您提供蔬菜,负责把控蔬菜品质。我们负责商店的日常运营,比如说申请特殊经营许可、卖菜的摊位和员工的管理、销售。”

  李哲笑着问道:“您说的摊位指的是哪?”

  韩主任说道:“整个崇文门菜市场的摊位任你挑。崇文门菜市场的临街店铺,你也可以选。”

  李哲摇头:“韩主任,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恕我直言,这些地方都不适合开涉外蔬菜店。”

  韩主任微微皱眉:“那你觉得什么地方合适?”

  “我之前说过了,涉外蔬菜店的主要消费人群就是外国人和华侨,那肯定是要找这两类人的集中区域。就比如说建国门外大街和三里屯,这两个地方都属于使馆区域,有大量的外交官员、外国商人和家属生活在这附近,他们对蔬菜的需求很高,而且交通也很方便。”

  见韩主任露出思考神色,李哲停顿了一下,才继续说:“再一个,您之前说由菜市场负责员工安排,冒昧地问一句,贵菜市场有多少人会外语?既然是涉外蔬菜店,那销售人员肯定是要会外语的。”

  “李老板,您说的这个问题我们之前也有考虑,在您说的这两个地方租一个店铺,那费用可能会高很多……”韩主任毕竟不是一把手,涉及到了费用支出,她要跟管理处的其他负责人沟通:

  “另外,如果涉外蔬菜店开起来,我们也会组织培训菜市场的员工学习外语,保证他们能和客人正常交流。”

  “韩主任,这种合作方式我肯定是不同意的。”李哲甚至连分成比例都没有兴趣知道,一旦以这种方式合作,两家肯定要在利益和管理权上扯皮,最后也是闹个不欢而散。

  见李哲语气坚定,韩主任换了一个提议:“还有一种合作方式,您以固定的价格将蔬菜卖给我们,我们再自行定价销售给外国人。这种方式您不用承担风险,也比较简单,您觉得怎么样?”

  李哲靠在沙发上,微微摇头:“不行,因为这种涉外蔬菜店根本就不赚钱。我要是答应了,等于是害您。”

  韩主任也笑了:“李老板,如果涉外蔬菜店不赚钱,那你为什么要开涉外蔬菜店?”

  周青禾小声提醒:“妈,李老板是种菜的,只要蔬菜卖出去,他就赚钱。蔬菜店赚不赚钱跟他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听起来像是有些矛盾——不赚钱你开什么蔬菜店?

  但仔细琢磨,这正是李哲之前说的蔬菜产业生态链。现在市场规模还小,李哲既是卖菜的,也是种菜的。蔬菜卖给外国人肯定是赚钱的,至于哪个环节赚钱,对于李哲来说都无所谓,反正钱最后都会落到他的口袋里。

  就这么说吧,不管是以哪种方式合作,为了避免日后麻烦,李哲都不会让这家蔬菜店盈利。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提高反季节蔬菜的进货价和损耗,卡车和司机的费用他也会挂在蔬菜店的名下。日后蔬菜店最赚钱的很可能是土豆,因为白菜、萝卜、土豆的价格由物价局统一规定,进货价也不能太离谱。而卖给老外的土豆也肯定比普通人的价格高。

  韩主任皱着眉:“李老板,我想听听你的合作计划?”

  “韩主任,我的想法很简单。我每个月固定向管理处缴纳一定的费用,获得涉外特殊经营许可。蔬菜店我会自主经营,自己选址,自主招聘人员,自负盈亏。”

  韩主任也听明白了,李哲就是想开一家蔬菜店,挂靠在崇文门菜市场下面,从而获得涉外经营许可:“如果按照您的方案,这家蔬菜店对我们崇文门菜市场的意义不大。”

  李哲说道,“韩主任,这个涉外蔬菜店项目虽然规模不大,但对您个人而言确实是个双赢的机会。首先,我们每月缴纳的管理费可以全部用外汇券结算;其次,店铺虽然独立运营,但名义上仍归属崇文门菜市场管辖,这既能为市场增加创收渠道,又能提升单位的涉外服务形象。现在涉外项目都是重点扶持对象,年底评优时这绝对是个加分项。”

  韩主任露出犹豫的神色:“李老板,这件事我还得再跟管理处的其他领导商量商量。”

  李哲觉得是时候给对方上上压力了:“韩主任,我倒是愿意等您,但大棚里的蔬菜已经成熟了,马上就要上市。您这边如果迟迟无法作出决定,那我只能考虑跟其他蔬菜市场合作了。”京城的蔬菜市场可不止崇文门菜市场一家,这年头卖反季节蔬菜的只有李哲一个。

  韩主任也有些泄气,她能拿出来的本钱确实不多。就像李哲说的,如果自己摆架子、拖延时间,对方完全可以跟其他菜市场合作。其实反过来想想,她只要申请一个特殊经营许可,每月就能额外获得一笔管理费和一家名义上属于菜市场的涉外蔬菜店,对她来说肯定是有利无害的,现在只是好处多与少的问题。

  她试探着谈道:“李老板,如果到时候有报社采访,也希望您能配合一下。”

  李哲答道:“这个没问题。我们使用崇文门菜市场的经营许可证,肯定会接受菜市场的管理,自然也属于菜市场的一份子。”

  “另外,蔬菜店的人员安排问题,能不能优先考虑我们崇文门菜市场的员工?”韩主任作为菜市场的领导,肯定要给下属争取福利。

  李哲想了想:“韩主任,我这家菜店不养闲人,工作也会比较辛苦。只要能吃苦,能达到我的用人标准,可以优先选择菜市场的员工。但如果他们连试用期都无法通过,那我肯定也不会用。”李哲习惯将丑话说在前面,省得日后掰扯不清——他是请员工的,可不想请一群大爷。

  周青禾适时说道:“要不我给你们推荐个人选怎么样?”

  李哲和韩主任都不约而同地望向她。

  周青禾轻咳了一声:“你们觉得孙涛怎么样?”

第147章 外交公寓

  翌日清晨。

  苏州胡同七号院,前院客厅。

  金子懒洋洋地趴在暖气旁,嘴里啃着一根大号牛骨头,玩得不亦乐乎。

  这么大的小狗正是贪玩的时候,李哲也没那么多时间陪他玩儿,就找了一根大号牛骨头让它啃。这小东西玩了两三天都不腻,晚上睡觉都抱在怀里。

  李哲则是坐在茶几旁摆弄相机,他看过说明书后,已经大致弄懂了相机如何使用。

  李哲按下开盖按钮,放入胶片,合上后盖,用相机对准金子,相机自动对焦。

  李哲按下快门,拍下了第1张照片,相机顶部的计数器,变成了36-2。

  “有点意思。”李哲两世为人,还是头一次用正儿八经的相机拍照片。

  跟后世的手机相机泛滥不一样,这个年代的相机可是稀罕东西。也正是因此,很多有意义的东西都没有被记录下来。

  “咚咚……”外面传来敲门声,李哲打开了房门,见到孙涛站在外面,脸颊冻得通红,不停地跺着双脚。李哲让到一旁:“快进来,暖和暖和。”

  “李哥,还是您这儿舒服。”孙涛嘿嘿一笑,坐到火炉旁伸手烤火。

  李哲给他倒了一杯热茶水:“送完黄瓜了?”

  “送完了。现在除了萃华楼,我又找了一家餐馆。比以前自个儿卖省事多了。”他见到了茶几上的相机,露出羡慕的神色,“嚯,您这是买了个外国相机?这东西可不便宜吧?”

  “朋友送的,我也不知道多少钱。”李哲将相机装进了包里。

  孙涛用手搓了搓脸:“李哥,咱们什么时候去找商铺?”

  昨天,李哲去找韩主任谈合作的事,谈得差不多了。韩主任希望李哲优先聘用崇文门菜市场的员工,李哲的心里并不是很情愿。

  这时,周青禾顺势推荐了孙涛,孙涛虽说也不会英语,但和韩主任、李哲的关系都不错,两人都没有提出反对。孙涛为人也机灵。今儿个早上过来拿黄瓜的时候,就主动说愿意帮李哲寻找合适的店铺。

  李哲事情多了,也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亲力亲为,确实需要个跑腿的人。孙涛这个人也算是知根知底,他就顺势答应了下来。

  “不着急,等你暖和暖和,咱们再走。”

  孙涛赶忙道:“没事李哥,我不冷。”

  李哲看了看外面的天,心想:你不嫌冷,我还嫌冷呢。

  过了半小时,日头升高,天气暖和了一些。李哲骑着自行车出了苏州胡同。

  孙涛跟在后面问道:“李哥,咱们现在去哪儿?”

  “先奔建国门外大街,哪里外国人多,咱们就去哪儿。”选址肯定是要找客流量大的地方,而且是有效客流。

  京城热闹的地方不少,但大多属于无效客流。说白了,京城的人的确不少,能吃得起反季节蔬菜的只是一小部分人。

  两人骑着自行车,围绕着使馆区域转,看到有闲置的铺子,两人就会上前询问。李哲还会拿相机拍一下铺子的大概位置。

  这里是京城最繁华的区域之一,闲置的商铺很少。在路过蒙娜丽莎餐厅时,李哲将自行车停放在门口,开始徒步在四处转悠,寻找合适的商铺。

首节 上一节 96/1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