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心科研,你却想骗我谈恋爱? 第383节

  俩人动手,把样品塞到ALD系统里边。

  实验室只有许青舟和卡森,孙思敏和马尔斯俩人正在做最后的冲刺,以便应对明天许青舟的检测。

  半小时过去,石墨烯已经装进设备,俩人到办公室看输出数据。

  见没什么问题之后,卡森吐了口气,和许青舟扯起闲天:“教授,你觉得这届诺贝尔物理学奖会花落谁家?”

  相对于第一天的生理学或医学奖,10月2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才是重头戏,也是诺奖里边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可以说万众期待。

  “你觉得呢?”

  许青舟拿出电脑,准备把前面两天的数据塞到模型里边。

  “我认为属于纳米光子学与等离激元,最有可能获奖的是Michel Mayor和 Didier Queloz。”卡森沉声说道。

  2015年,诺贝尔奖颁发给中微子振荡,2016年的诺贝尔奖给的是凝聚态的拓扑相变,2017年是高能物理学、粒子物理学中的引力波的实验论证。

  今年,大家纷纷猜测将会给系外行星发现或者纳米光子学和等离激元。

  卡森说的两位就是系外行星发现这个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者,首次发现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这个发现算是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宇宙中行星系统的认知,在后续研究得以确认,数千颗系外行星,其中一些位于宜居带。

  许青舟笑着,说出三个名字:“亚瑟·阿斯金、杰哈·莫罗和唐娜·斯特里克兰。”

  “这么确定?”卡森吃惊。

  许青舟微微点头,物理学领域基本没什么大变化,2014年到2017年的获奖者都和上辈子一样。

  他这个挂逼也还没开始在物理领域发力,因此颁奖轨迹应该不会有变化。

  卡森来劲了:“教授,要不要打赌。”

  许青舟摇摇头,他都知道谁会获奖了,胜之不武。

  卡森有很高的赌徒心理,见许青舟不参与,搓着手,“来吧,教授,谁输了,红鱼酒吧,包场。”

  这家伙还真有赌徒心理。

  许青舟无可奈何地笑了笑,心说:“也是,卡森凭借一腔热血就敢提桶跑路,跟他来做超导薄膜,很大胆。”

  他想了想,说:“酒吧就不去了.给你省点钱。这样,我要是赢了,办公室最近两周的卫生都交给你。”

  就当给孙思敏和马尔斯的奖励吧,这段时间办公室卫生都是这两位负责的。

  “成交!”

  卡森打了个响指。

  许久之后。

  诺比尔物理学奖的消息出现在网上。

  这次物理奖颁发给了激光物理领域,得主分别是亚瑟·阿斯金、杰哈·莫罗和唐娜·斯特里克兰。

  卡森一脸茫然。

  许青舟耸耸肩说道:“欧克,看来孙小姐和马尔斯先生运气不错,有人替他们值日了。”

  “还是输了.”

  诺贝尔奖公布,网上当然一阵狂欢。

  许青舟这边的生活如常,白天呆在实验室搞数据,晚上回家做饭,第二天再次到实验室。经过一晚上的沉积,扫描好收集完数据之后,样品已经可以进入到下一步工序。

  不过,退火处理刚开始就遇到问题。

  高压点火出现异常,高频感应燃烧炉常见故障。

  “教授,需要我去报维修吗?”卡森有些头疼地说。

  “没用,除非给我们换一台设备。”

  许青舟摇摇头,检查一遍后说道:“估计是石英管积渣,或者是加热圈氧化,导致电场击穿帮我找一张400目的砂纸。”

  “砂纸?”

  卡森想了想,说道:“我去隔壁实验室借点。”

  许青舟点点头,他们这里刚成立,很多基础的工具还没备齐,不到十分钟,他就从玻璃窗看到卡森抱着一大箱砂纸回办公室。

  “哦,还挺大方。”

  许青舟一阵咋舌。隔壁似乎在做氮化镓(GaN)及第三代半导体的研究,经费都是几千万几千万的,果然有钱。

  “找时间,我们也许可以去拜访一下。”

  得笼络下感情,万一未来有能用到的地方,借个小工具或者设备之类的。

  “等有机会再说。”

  卡森表情有点不自然地干笑,顿了顿,赶紧说道:“接下来怎么做?”

  许青舟诧异卡森的异样,但也没继续多问,先用砂纸清除氧化层,打磨完加热圈,又用石英刷清理管壁熔渣。

  20分钟过去。

  仪器开启,故障灯熄灭。

  卡森竖起大拇指,顿了顿,有些感慨地说道:“假如有一天失业了,我们也许可以考虑去当修理工。”

  许青舟转头对卡森说道:“嗯,没问题了,你先盯着。”

  “欧克。”

  卡森点头。

  对于卡森,许青舟很放心,经过一个多月的相处,他倒是发现这家伙确实是人才。

  基础扎实,能力很强,怪不得他那位导师不愿意放人。

  此时,孙思敏和马尔斯俩人正襟危坐,见许青舟进来,坐得更直。

  “看来你们都准备好了。”

  许青舟摆摆手,笑着说:“不用紧张,就是三个简单的测试。”

  孙思敏深吸口气,做出一副上战场的决然。

  马尔斯相对放松,求饶:“老板,手下留情。”

  “放轻松,不难。”

  许青舟轻轻笑着,从包里边掏出两张手稿,递给孙思敏和马尔斯。

第492章 我今天遇到了个变态

  许青舟出了一道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与线性代数的交叉应用题目。

  第一部分先考虑二阶线性常微分方程,第二部分把二阶ODE转化为一阶线性方程组,第三部分则是一维波动方程,其中需要考虑到和第二部分中矩阵的特征值问题的联系。

  循序渐进。

  考核微分方程理论、矩阵分析与PDE解法的掌握,强调数学工具在不同领域间的迁移能力。

  当然,其中还有个小陷阱,矩阵指数计算,若误用实数Jordan型,强行分离虚部,就会导致复杂表达式。

  马尔斯看完题目,瞬间瞪眼:“教授,这就是您说的不难?”

  “我认为在你们的能力范围内。”

  许青舟耸耸肩。

  这些题目对于大二来讲有相当大的难度,但无论孙思敏还是马尔斯都不是一般人在许青舟看来是的。

  马尔斯露出生无可恋的表情,语气幽怨:“教授,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厉害的。”

  许青舟看了看时间,说道:“你们有2小时搞定这些题目。”

  “嗯。”孙思敏重重点头,提笔开始计算。

  马尔斯生无可恋的表情一僵,见孙思敏都已经开始了,自己也没浪费时间,集中注意力。

  许青舟也坐下,翻出宋瑶给的数据,继续完善模型,隔了一会儿,卡森也检查完设备运行情况出来。

  见孙思敏和马尔斯在奋战,也不说话,回位子上坐着。

  这两个小伙伴挺有趣的,而且有点实力,考核的话估计没问题。

  时间缓慢流逝。

  许青舟面前已经多出几张手稿,正在考虑该怎么做傅立叶变换。

  “教授,我好了。”

  孙思敏的声音在办公室响起,把许青舟拉回现实。

  11点30。

  比许青舟规定的时间快了半小时。

  一侧,马尔斯像雕塑一样盯着手头的题目,似乎和外界隔绝,并没有受到影响。

  许青舟拿着孙思敏递过来的手稿。

  半晌。

  “嗯,不错。”

  许青舟微微点头,笑着说道:“你已经通过了。”

  孙思敏因为紧张而绷着的小脸终于放松下来,拍了拍胸脯,长吁了口气。

  这个时候,马尔斯倏地站起来,“教授,我也好了。”

  许青舟接过马尔斯的手稿。

  同样的题目,两个人的计算方式却完全不同。

  孙思敏先验证了方程的唯一性。

  利用Picard-Lindelf定理,方程系数为连续函数且Lipschitz连续,证明满足解的存在唯一性,最后解呈指数衰减振荡。

  而马尔斯则是特征方程直接求解,

  前者深入应用矩阵对角化、Sturm-Liouville理论及傅立叶分析,后者通过基础代数运算和直接分离变量,简洁高效解决问题。

  “恭喜,你也通过了。”

  片刻过去,许青舟满意点头,望着俩人,说道:“不错,都避开了我在题目中埋下的陷阱。”

  事实证明,他的眼光不错,眼前这俩人都是可造之材。

  能进入MIT,最起码过了普通人的门槛,接下来就是拼天赋,这俩人也不弱,只要把他安排的三本书看完。

  就有80%的概率能过。

  最后,再加上20%的仔细。

  “我这里还有个书单,有时间了可以看看。”

  许青舟又递来张手稿,上面写着他推荐的书目,只要全部读完,最起码在本科阶段无敌手了。

  许青舟准备去图书馆编写宋校花给的模型,起身说道:“卡森,这里交给你。”

首节 上一节 383/4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