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东同志在外面,是以计算机理论、理论物理等专业身份出现的,这些身份对于敌人来说,并不敏感,甚至他们还希望有更多类似的人,希望他们活得好好的,为他们寻找新的理论方向。”看来这位做保卫工作的同志,是位多面手,思考问题很是全面。
“如果敌人早知道他的重要性,估计就不会是开着个大卡车这么明显的东西来炸三分厂,毕竟破坏一个单位和对付一个人,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这也是我们分析这次事件的确是奔着三分厂这个单位去的原因。”
他的分析非常有道理,在座的人纷纷点头。
“而且三轧厂也好,三分厂也好,包括振东同志的住处,群众基础好,我们又经营多年,反倒是更容易发挥出我们的作用来。高振东同志不动,各种敌人就想不到去针对他,他们想要做什么动作,动静就会很大,我们反倒是容易保证厂子和人的安全。”
大家想想也有道理,高振东这人,等闲一两个人来想要对付他,必定是死多活少,这一点他们还是能保证的。而人多的话……特么的,当这里是大街呢?
就连这次的这件事,实际上这名特务甚至连三轧厂都没能混进去,是利用厂门口没有鹿砦一类阻拦装备的弱点强行开车冲进去的,结果刚进门就被高振东同志三枪给毙了。
这些弱点很容易解决。
“有道理,一动不如一静。”
“打草惊蛇……嗯,不得不防。”
“还是你们专门搞这个的脑袋转得快,综合考虑下来,这个倒是真的是最合适的方案。”
“嗯,振东同志情况特殊,倒也替你们省了不少事情嘛,哈哈哈。”
“……”
大家说到这里,防工委领导突然想起高振东在电话里提起的特殊高级科研人员保卫的事情来。
他制止住同志们的讨论,把高振东的想法给大家说了一遍,然后道:“我觉得高振东同志这个想法,是有道理的,不能不防啊。而且这个事情,要作为一件长期的任务,常抓不懈!一直搞下去!敌人脸上就算笑得再温情,他们背后都永远抓着刀子。”
其他同志闻言,也觉得这是个大事。
“这小子,自己都刚刚从炸弹边上跑开,倒是先关心起别人的安全来了。”
“这不就是他的性格嘛,不奇怪。”
“他的这个想法很好,抓住了我们的一个空白,以前这些工作不是没做,但是普及程度和条理性都不够,和行业、工作、技术等级这些综合条件挂钩,也的确能省不少事情。”
“经历了这种事情,心情完全不受影响,还能关心到别的同志,不愧是我们队伍里出生入死闯出来的兵。”
“这个事情,记下来,回头和科技院、各机部商量商量,拿一套法子出来。”
“而且这还有个好处,人数上升到一定程度,敌人根本不知道该对谁下手,他们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根本经不起这么大规模的折腾和损耗。”当只有少数人戴帽子的时候,很容易分辨,但是当一群人都戴上帽子的时候,就很难找出特定的那些人来了。
“得,真正的人海战术是吧?”
“这样的人海,我是希望越多越好啊。”
同志们都笑了起来。
“还别说,以振东同志今天这表现,我还真想叫他回部队去练练兵,他这手本事,不是谁都有的。”在拼命想把他往后拖的保卫同志的干扰下还能手枪7枪,枪枪命中,哪个带兵的看着不眼馋?
“你拉几……球倒吧你。”连旁边同样来自部队的空海军同志都忍不住了,开什么玩笑。
“我就说说,我就说说,哈哈哈……不过这事儿吧,我们可能够不着,你们可得替三轧厂的同志们出出气!”
这也是今天这么多级别较高的同志聚在这里的原因,这个事情,不小!
在京畿重地针对普通群众,意图进行爆炸破坏,这事儿能小得了?
“嗯……你说得对,我们是得给他们点颜色看看!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嗦?”
“我们去吧,船顶到他们军港外海打他们的船,相当于顶到他们脑门上开枪,让他们知道马王爷长了三只眼。”说这话的人,一听就知道来自哪里。
“你们不行,动作太慢,还是有危险性,还是我们去!而且我们高举高打,也不会误伤无辜百姓。”这个就更清楚了,对于自己的准头,他们还是很有自信的,至于自信来自哪里,看看他们刚才在讨论什么就知道了。
“还是他们空军去吧,请情报口的同志辛苦一下,挑一挑目标。”防工委领导道。
虽然在对面的地下工作者损失几乎殆尽,好在情报口的同志有新装备,对这种要求不太精细的情报,倒是没什么问题。不就找找大型装备嘛,好说好说。
大家商量了一下,这个事情,还是交给空军去做。
空军的同志很是得意:“大家看着,这次我就好好的挖一下对面的脓疮,给他们动动手术!”
“你们先别急,让这边把这件事情调查清楚,发了通报,让世界上的人都看看他们的丧心病狂和丑恶嘴脸。”暴起伤人不太好,总要做到师出有名,这事儿看起来好像多此一举,实际上有很多看不到的作用。
几千年来充话费就送领土的智慧,和一直都在转进的聪明大抵是不同的。
“行,这个我们也要汇报了才能有下一步的方案。”
同志们又商量了一会儿,大体是都没什么问题了。
旁边一位一直在记录的同志,站起身来:“好,我这就回去向首长们汇报这件事。首长们很关心,也很生气,我得快一点。”
同志们从会议室鱼贯而出,回到各自的岗位,准备着。
——
“三轧厂出事儿了!”十七机部领导办公室,就在事情发生后不久,叩门而进的秘书第一句话就把他吓了一大跳。
“什么?出了什么事?”
“好像是有炸弹,还开枪了!”此时情况还不是很明朗,汇报得又急,秘书也只掌握了这些情况。
“哗啦”的一声,领导一下子顶开椅子站了起来:“工人有没有伤亡?振东同志怎么样?”
“工人都没事,高总工……”
嗯?你这是几个意思?
“快说!”十七机部领导知道,高振东在危急时刻是绝对第一个冲上去的,这语气……
“高总工也没事,还把意图搞破坏的敌人打死了。”
“嗨,你说话大喘气儿干嘛!下次一次性说完!”领导很是生气,汇报工作不得法啊你。
“不对……高总工把敌人打死了是什么意思?”他突然反应过来,为什么秘书说话大喘气儿了。
“就是字面意思,高总工不是有枪嘛,他第一时间就拔枪把敌人打死了,没让敌人造成破坏。”
“啊……这么回事儿啊,我想起来了想起来了。”高振东有枪这个事情他是知道的,只是高振东自从卸任保卫处的兼职之后就很少提起这个,也用不着,一时间给忘了。
“打得好!”说完,他马上抓起了电话。
而此时的高振东就比较惨,主要是这种工作状态他很是不习惯。
严格说来,他还没怎么工作。
他接起叮铃铃的电话,打来的是十七机部领导,第一句话就是“你没事儿吧?”
高振东敢保证,给他汇报这件事情的同志,肯定说了自己没事,三枪毙敌还活蹦乱跳,但是这句话领导是绝对要问的。
他笑着将情况向领导说了一遍,领导听完,语带埋怨:“下次不许这样了,要相信同志!同志们也能把事情处理好的,听懂没有?”
高振东满口答应,但是领导还是不放心,和他聊了好一会儿,确定他不但人没事,心理也没事,才在万般叮嘱中放下了电话。
这个电话是第一个,然后其他电话就纷至沓来,都是头头脑脑,之所以级别这么集中,是因为级别低一点的还不知道这件事。
高振东接电话接得头昏脑胀,比干工作还昏。
“叮铃铃~~~~~~”电话又响了起来。
高振东接起电话,有气无力,习惯成自然:“你好,谢谢关心,我没事……”
电话那头明显给整不会了:“啊?高总师,我草拖厂老卢啊,你说什么?你出什么事了?”
那句“我没事”明显是出了事才会说的,再搭配他有气无力的声音,草拖厂的卢工顾不得自己的正事,先关心起高振东的身体来。
草拖厂老卢?啊,搞坦克发动机的卢工!高振东马上精神就来了,可算是捞着工作了,虽然电话里的工作不那么很正式。
“卢总啊,我没事我没事,什么事,你说!”他的声音马上变得精神抖擞!
第1254章 意向不到的角度(5k,还有6k)
咦?高总师这个精神头儿,转换得那是真快!卢工在心里啧啧称奇。
果然非常人行非常事啊,此时他并不知道在高振东身上发生了一件足以震动全系统,乃至对以后的很多事情都产生影响的事件。
他只是放下心来,高总师没问题,那就好,他这才说起了自己这次打电话的事情。
“高总师,是这样,我们的坦克新发动机经过使用,总体反馈很好,不过有些顽疾还是存在,尤其是水平顶部对冲布置,以前没没经验,生产工艺都是新的,在总体优秀的情况下,还是有有些问题。”二代坦克在部队开始铺开使用,反馈很多,一些在短时间测试里看不到的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
高振东倒是没有觉得这有什么问题,这非常正常,没问题才是不正常的:“嗯,有问题好说,改嘛,这次打电话,就是为了这个事情?”
“对对对,高总师,主要的都是些小问题,我们也在改,不麻烦。不过也有一些比较大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不,找你求援来了。”卢工在电话里笑道。
一般的问题,设计团队自己就解决了,能上到这个时候还要找自己的,让高振东有些吃惊,难道是材料问题?
“你说,我听听。”时间多的是,不用急,尤其是现在这个情况,自己时间更多,就更不用急了。
“主要是曲轴、连杆的磨损问题。是这样,从材料强度上来说,其实这东西没问题,现在的问题,就出在加工上面。”卢工说得有些不好意思,材料问题,可是高总师这边亲自给解决的,结果自己拿到好材料,没用好。
高振东倒是不觉得有什么奇怪,这年头加工有问题,那不是正常得很?别说现在,加工这件事情放到几十年后,也还时不时的有些问题呢。
“加工?”
“对。你知道,连杆和曲轴的连接,是靠连杆的大端和大端盖结合的,问题就出现在这个地方。这个大端盖和大端我们是一体做好,然后切开,这一切就切出问题来了……”
一刀下去,肉眼看起来倒是平平整整,实际上这一刀产生的高温、应力、微小裂纹等等,都在让这两个部件的结合面产生很多变化,简单来说,就是力学性能的变差,而这种变差,在老机型上已经调整到了可以接受的程度,但是在新机型上可就不好说。
而且这个切削面在微观上是不平的,为了保证两个分离面的平面度,还要在切削后进行精磨,这一道精磨,成本高、难维护不说,而且还让这两个部件的结合面产生了在横向剪切力下滑动的可能性,磨损、噪音等随之而来,为了这个,又要在两个部件上考虑定位措施,这一来二去的,成本就更高。
成本更高就不说了,关键是还是很难完全解决问题,这才是最大的麻烦。
现在部队那边反馈回来就是,磨损大、寿命短、维护困难,想要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改进。
这年头的切削、精磨、定位这些,其实都还挺一般的,问题就更大。
听了卢工的话,高振东笑道:“你们是想要个更硬的材料?而且韧性、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还不能差?”
硬了就脆,而且加工难度上升,不只是啃不啃得动,而是力学、晶相等方面都要考虑。想要更硬而其他性能基本不变,其实难度非常大。
卢工一听,在电话那头连连称是:“对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高振东笑得更厉害了:“卢总啊,材料的性能是有上限的,而且想要多方兼顾的材料就更难。”
卢工在电话那边脸都红了:“是是是,我们一遇到困难就想用材料解决问题,是有点懒惰,高总师,您批评得对,我们再想想办法。”
是有点偷懒了,什么事情只想着靠材料去解决问题,高总师就算是再厉害,也没法完全满足所有要求。
“不是批评你,我的意思是,这个事情吧,不需要靠材料也能解决。”这年头的同志,和他们说话就不能大喘气,一次性得把话说完,要不然他们心里这个内心活动实在是有点多。
“啊……那太好了,谢谢高总师。”卢工完全没有头铁非要自己整的想法,批评和自我批评什么的,先放一边去,最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这些批评回头再说。
太倔,也是要批评的。
“你们的问题,其实加到一起就一个——让这个连杆两端能紧密结合,不发生滑动,对吧?”高振东在电话里道。
“对对对,就是这个意思!”
“那很简单,你们让这个分离的两个端面不论是否平整,天然就是相互啮合的不就行了。”高振东启发道。
“天然相互啮合?这种加工技术我们真没掌握,一刀切下去,无论如何两边都是需要二次加工才行的吧?”卢工想破了脑袋都没想出来高振东这话什么意思。
“卢工,你拿张纸撕开,看看两个断口是不是天然啮合?以前搞地下工作的,不就常常靠一张撕开的钞票来确认身份嘛。”
“撕……这也行?”卢工在电话那头一脸的不可思议。那是搞地下工作,和这件事情离了十万八千里。
“为什么不行?放到连杆上,你拿个东西把它撑断开不就完事儿了,断口天然啮合,而且绝对滑不动!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别的都好说。”
涨断式连杆,高性能发动机常用技术,这个高振东都不用去翻系统,因为只要把原理说清楚了,同志们自然有办法弄出来。反而最麻烦的是,让同志们相信这东西能用。
平时搞什么零件每个人都就怕搞断了,而到了这里,反倒是故意要让它在力学极限上撑断掉,这种东西能用?
这个弯,一时之间是转不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