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这就没了?高总工不是最喜欢用固体推进剂的嘛,到这里反倒是压根不管。同志们本来想着高振东要大改特改,有不少新技术可以用上去,没想到他就改这么一点点就完事了。
“振东,这个不用固体燃料?这样的话,反应速度和勤务性能不太好啊。”
高振东摇摇头:“不用,这东西不需要反应速度啊……”
啊这……好像是这样,和防空导弹以及安防导弹、舰载导弹比起来,这东西都是计划性打击或者例行巡逻使用,还真就不太需要反应速度。
“……而且这个本来就是用的可储存的煤油-硝酸燃料,灌注一次能存几个月,打仗的时候这个时间绝对够了,不影响反应速度嘛。而且这东西也不需要太好的勤务性能啊,六爷驻扎的机场都是大型机场,附属设施多、勤务能力强,存储条件好,这东西勤务性能差点儿没事。又不是在海上风雨飘摇的,有好条件,就要利用起来嘛。”
一时之间同志们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听起来真的好有道理诶。
“而且液体燃料便宜啊,固体推进剂好的可不便宜,而且液体燃料还有个最大的好处。”其实这个好处他在说改进内容的时候已经提到了,只是没说透。
第1282章 这事儿不能听高振东的(4k)
还有个很大的好处?果然,振东同志眼里的技术和我们掌握的就是不太一样。
高振东继续输出:“……那就是液体燃料比冲大,而且发动机是推力可调的,能够大推力让导弹加速达标之后长期小推力保持速度,对射程有好处。这也是我要把发动机改成推力可调的原因。”
果然,每一个改进都是针对性的,绝不多改一点点,这个导弹的改进充满了凑合的味道,但是细想下来,凑合得恰到好处。
“这个……好像还真挺有意思哈。能在最快时间内,获得大威力空中打击能力。而且还比较可靠,技术上也可行,突防能力也还有保证。”
“这么算下来,弹重达到2.5吨左右,就算是六爷也挂不了多少枚。”
“要挂那么多干什么?要想挂得多,直接挂改进的争先-62K不就完事了?就要挂得重,能一发就能重创万吨巨舰,那才是最好的。要我看啊,能挂2枚就够用。”
同志们不知道的是,在原本的轨迹里,类似高振东这个建议的导弹,是我们拥有的最早的可靠空中对舰打击武器,而且获得这种能力,已经是80年代中期的事情。那年头空海军的同志,可没有挑挑拣拣的资本。
而现在我们是先有了争先-62K,然后高振东才提出来改这玩意。在大大降低了紧迫感的同时,反过来倒是让同志们对这个导弹的其他性能没什么要求,就盯着射程远威力大去了。
“嗯,这个导弹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威力和最远的射程,而且价格便宜,对于我们来说的确有很重大的意义。”
“你还别说,如果按照争先一号的现有技术水平,这个导弹的掠海飞行能力是很好的,对于敌舰的威胁非常大。”
同志们越想越觉得妙,要知道争先一号比起原本历史上的它,已经是大大降低了飞行高度的。
这个导弹要是按照高振东的要求改出来,放到80年代可能是技术不咋样,雷达反射面积大,巡航高度比争先-62K要高不少,没有末端突防措施……
但是放到现在,这是60年代,这些问题全都不是问题,甚至相对来说还非常好用。技术是否落后,那是要看年代的。
对某些工作很有紧迫感,巴不得现在就能实施的海空军和防工委,看着这个“凑合”出来的导弹却是满心欢喜,甚至他们觉得高振东的建议还是太过凑合了,不再改好一点能忍?
“振东同志,那个那个……我们的最新型的陀螺仪不往上放放?”防工委总工道。
他说的是激光陀螺仪,不久前发射的那枚带聚变弹头的战鼓三弹道导弹表明,这东西是真好用,一举将战鼓三的打击精度从打城市升级到了打指挥中心的程度,提升非常厉害,而且重量、体积,都要小巧得多,启动还忒快。
人吧,只要手上有了好东西,就巴不得哪儿哪儿都能用上,例如现在。
高振东大惊,您可真大方:“不用不用,这个导弹的精度主要靠载机雷达和弹载雷达实现,惯性导航只要大差不差就行,导弹只要飞到大致范围内,就能靠弹载雷达捕获目标。您说的那个最新型的陀螺仪实在是不便宜,而且也没必要。”
他说得很有道理,总工颇感遗憾的点点头,看来是用不上了。
只是相当一部分同志有些奇怪,这位同志怎么听起来对这种新型陀螺仪好像很了解的样子,要知道在座的绝大部分同志甚至连有这么一种陀螺仪存在,都还是刚刚才知道。至于陀螺仪的任何相关细节,更是一无所知。
“新型炸药呢?”
不是,DNTF这东西现在可不兴这么用啊。而且数百kg黑混60难道还不够用?要知道争先一号的战斗部是个聚能爆破战斗部,和争先-62的半穿甲战斗部不同,壳子根本就没太重,500kg的战斗部重量,炸药占了一多半。
“太贵了,也没必要吧?”威力的确是能增加一点,但是价格可是“噌”的一声就上去了。
部队的同志却是听出来了一点不一样的意思。
“也就是说,威力的确能增加?”换新型陀螺仪他们没有坚持,是因为听起来的确没必要,那也就算了,但是装药这事儿好像听起来不太一样。
高振东老老实实点点头:“那倒是的确能增加。”
防工委总工把脑袋伸过来,小声问道:“增加多少?写给我看看。”
高振东在纸上轻轻写了一个“能量比黑混60提升20%”,撕下来递给防工委总工。
防工委总工一看就倒吸一口凉气,他知道DNTF是超高能炸药,但是没想到“超”得这么厉害,高振东搞的黑混60装药可不是黑索金(RDX)占60%的意思,里面90%以上都是黑索金,已经是不折不扣的高能炸药了。
这东西比RDX还高这么多!
他把纸条传给防工委领导,领导看了也是一副牙疼的表情,然后递给一位部队的同志看了一眼,就收了起来。
部队的同志一看,眼里光芒四射:“换!换!就要这个,就要这个,贵就贵点。”
防工委领导也是频频点头:“嗯,我也觉得换了好。”
这个事情,不能听高振东的,威力越大越好!贵就贵点,这东西自用的话,估计装备量也不会太大,这点钱还是花得起的。
要不然一枚以追求射程和威力的导弹,结果最终威力没有做到能力范围内的极限,怎么想怎么觉得亏。
“就是就是,振东同志什么都好,就是有点太节约了,这不好,这不好啊。”唯一看到高振东那张纸条的那位部队的领导,笑呵呵的“批评”高振东。
“是是是,我接受批评。”高振东笑得比他们还开心,你当我不想用DNTF?这不是因为贵嘛!得,既然你们愿意,那我还能有什么意见?
看着纸上这枚还没出世的空射反舰导弹,部队的同志们乐得合不拢嘴,只要能实现,就意味着对海打击的最后一块短板被补上了,而且最妙的是,现在看来这枚弹是真的能实现,至少载机只差改装一个雷达上去,甚至载机在雷达改进好之前,可以持续不断的生产,就等着装雷达就行,雷达改进好了绝对来得及。
毕竟脉冲PD雷达的底子已经非常好,甚至不大改都能往上装,而生产雷达的速度绝对比飞机要快,到时候轻轻松松就能获得数量不小的一批重型导弹载机。
至于用于打击护航船只的争先-62K增程型,用伊尔-28仿制改进出来的攻-5就行,自从把伊尔-28的那个倒霉LYP-5离心喷气发动机用推力更大、推重比更高、直径更小的LYP-6增推型替换掉,并且将弹舱改为油箱武器全外挂,还取消了机尾炮塔和配套的射手之后,攻-5在装甲提升、载弹量提升的前提下,如果执行战术轰炸任务,就算是前期低空突防,作战半径都直逼1000公里,两者配合,绝对够任何敌人吃一壶的。
同志们在脑海沿着海岸线画了一条线,嗯,这个好这个好。
散会临别的时候,防工委领导对高振东道:“振东啊,我知道你很急,但你先别急,我们也很急,但是不能急,总之,情况总的比原来的预期,还是向好的,放心放心。”
高振东被领导这一番“急”和“不急”绕得是一脑壳圈圈,只好连连点头:“嗯嗯嗯,不急不急。”
——
时间已经是4月,南部海域的风浪也更多了起来。
西礁群岛的久兴岛码头,负责警戒的战士们兴奋的看着几条“大型”舰艇缓缓的驶入港池。
“嚯,这可是个大家伙,从来没看到这么大的军舰。”
也许他们看到过,比如运输船之类,毕竟这条“大型军舰”其实也就1000多2000多吨,比起某些运输船来说,并不算大。
但是在战士们朴素的脑海里,不是枪炮林立的,那就不算军舰。
嗯,现在多多少少倒是有些改观,枪炮林立不算本事,上面箱子管子多才是本事,总之运输船还是不算!
“你看前面这条,看起来就好像是我们港里的导弹护卫艇大了一圈,炮啊什么的也大了一圈,这是不是护卫舰?”
这属于是错误的理论和论据,但是却得出了一个正确的结果,他指着的那条船,真的是护卫舰,一条改装完成的护卫舰,这条是“黔阳舰”。
“对对对,应该就是,看起来好像没几门炮呢。”
他们没见过以前的黔阳舰长什么样,但是炮艇总是见过的,我们的炮艇别的特点没有,就一个特点——炮多。
所以看起来这条护卫舰好像是没多少炮的样子。
“你不懂,没看见我们港里的护卫艇嘛,上面要导弹多才厉害。”另外一位战士羡慕的道。
他知道护卫艇上的炮虽然没有炮艇上的多,可是导护艇比炮艇厉害多了。
说完,他指着黔阳舰道:“你看见没,就在舰桥前面那个对着空中的导弹,比我们港里的导护艇对着空中的导弹长得多粗得多。”
他的观察力很敏锐,这批一代护卫舰改装后,B炮位的主炮被拆了换成了8联装的海旌旗-62——用雷电-3红外格斗空空弹改出来的红外近程防空弹,虽然是近程,但是比起导护艇上的红外便携防空弹还是要大不少。
“你看你看,这条护卫舰中间那块儿,是不是和我们的导护艇尾巴上的导弹差不多?只是导护艇是6个箱子,这条船是8个箱子。”另外一名战士眼睛尖得很。
“诶,你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8个反舰导弹,这护卫舰就是不一样哈。装了两门大炮,还能装得下8颗导弹。厉害厉害!”
这批护卫舰改装的时候,A、C炮位的单100炮都还留着的,主要拆的就是B炮位和舰舯的鱼雷发射管。
也难怪小战士们看着高兴,这条船这么一改下来,其实基本的技术水平比起高振东上辈子看到的当归省在90年代向高卢鸡买的拉斐叶级护卫舰,这条黔阳舰的武备水平还要略高一点。
毕竟他们那条船的武器搞不到好的,防空只能用人操的小槲树凑数,同样是近程红外空空弹改的,而且还没雷电-3的迎头攻击能力。
战士们兴奋的讨论着我们的新型装备,但是他们没看见的是,在这条黔阳舰的背后,还有一条更大一些的大舰也在缓缓靠泊,近大远小,这条更大的船被黔阳舰挡住了。
在这条更大的船上,几位同志看着眼前的久兴岛,面带兴奋。
“一改装完就跑这么远,现在看来这条船还是很可靠的嘛,哈哈。”一位同志对旁边另外一位正在用望远镜观察久兴岛的同志道。
久兴岛虽然离陆地不是很远,但是对于此时的海军来说,说是出远门也不算太夸张。
“你们是刚改装完就跑这么远,旁边黔阳舰可不是,他们改装完都到处跑了好几趟了。”
“这个久兴岛码头还行,能停的下我们这两条船。”
“多新鲜呐,这个岛这几年主要改建的核心内容,就是一个机场一个码头,不行还得了?我们这次来,就算是来验收码头的。”
“你可别扯了,码头的验收早就有专家同志验过了,我们这次来,是来训练远航和海岛补给科目的,你装什么大瓣蒜,还验收呢,哈哈哈~~~”
话虽这么说,但是刚才那位同志的话其实也不算全错,机场、码头,的确是久兴岛近年的主要建设方向,如今已经基本搞完,算是能为海军这些大舰的任务,提供较好的支持。
现在既然海军中现有的核心新锐战舰——改装完成的驱逐舰和护卫舰都能顺利靠泊,那证明这个码头的建设还是成功的。
就在他们的旁边沙滩上处,几条岛礁补给型登陆艇正在发挥自身优势,并没有来和他们抢港池和码头,而是直接冲滩,跳板一放,几辆用农用机械改装的作业车正在从登陆艇上往下卸东西,看起来像是大大小小的弹药箱。
第1283章 给东方人找麻烦的机会快来了(5k)
是什么弹药不大看得出来,不过能看出来不少箱子显得比较细长。
驱逐舰上的同志看着沙滩上这一幕,转过身来:“走吧,岛上的同志们来接我们了,还得向他们多学习呢。”
“对啊,黔阳舰的改装课目已经练了一些了,我们可没练呢,还有得忙。”
这条驱逐舰的改装比护卫舰开始时间和进度都要慢,毕竟驱逐舰改的地方挺多的,而且还不像护卫舰基本都是成熟装备,还等了一下在研装备的进度,自然就更晚。
要不是这年头的装备技术含量和制造难度都相对较低,时间可能还会更晚。
对于他们来说,要练争先-62,来久兴岛还真就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谁叫国内争先-62打得最准的,都在这个岛上的导护艇大队呢。
他们整了整军容,向甲板走去,码头上,两条大舰的栈桥都已经放下,岛上的同志们正在向船上走来。
——
交趾,某花旗驻南交趾空军基地,地勤人员正在协助一架飞机上的飞行员下飞机。
这架F-105歪斜在跑道尽头,旁边停着一辆救护车和几辆其他辅助车辆。
与其说是协助,不如说是拖下来更合适,这架飞机的机头和座舱玻璃、机身蒙皮上,一个个弹洞肉眼可见,好在能看得出来是炮弹破片和钢珠的杰作,而不是导弹战斗部的杆式破片,否则这架飞机可能根本飞不回来。
一颗钢珠和一根长杆,在飞机体内造成的伤害严重程度是不一样的。
这架飞机能飞回来已经是飞行员意志力坚强,能这么歪斜着停在跑道尽头没有其他大问题,更能算得上是运气逆天。
被拖出来的飞行员满身是血,看不出到底伤在哪里,失去了肾上腺素支持之后,人已经陷入昏迷,更是没法说得清楚自己的情况。
地勤人员将飞行员塞进救护车,救护车拉着灯直奔机场旁边的医院,如果这名飞行员运气依然足够好,也许还能救得回来。
“彼得,还有没有飞机回来?”一名地勤组长转头问向身边的助手。
助手翻了翻手上的记录本,上面勾勾叉叉划了好大一片:“应该没有了,这是今天的第17架,从时间上来算,不会有飞机再回来,这么久,燃油早就耗光了。除非他们在别的机场迫降,否则今天出击的20架飞机,有三架永远回不来。”
看着旁边这架满身阻燃泡沫,歪斜在草地里的F-105,地勤组长道:“SOB!4架,这架飞机也不行了。”
被击中后还能飞回来已经是运气逆天,但是修复的价值却是不大,至少在他们手上很难维修。
他的助手顺手在记录本上画了一个叉:“是的,四架!”
地勤组长接过记录本,对助手道:“你联系一下附近的机场,看看有没有我们的飞机,如果确定这3架没有飞回来的飞机确认没有在其他机场降落,按失踪报过来。”
哪怕是飞行员,想要K.I.A也不是那么的容易,失踪大餐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