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847节

  现在的攻-5虽然装上了火控雷达,但攻-5的雷达主要是为对地攻击服务,无法引导半主动中距空空导弹,毕竟战斗机的那台脉冲PD的确不便宜,攻-5装备这东西实在是有些浪费。

  虽然如此,不过它为雷电-3提供初始目标参数还是没什么问题。

  雷电-3具备迎头攻击能力,灵敏度极高的导引头,45G的机动过载和离谱的离轴发射角,就算是攻-5机动性不强,但是配合上10公里的射程,预见敌人的战斗机也不完全是被动挨打。

  而这一次准备用来对海作战的主力是挂载争先-62K的中型轰炸机,被调离久兴岛显得无所事事的攻-5倒是派上了用场,轰炸机从周边机场出发,攻-5从海角市出发,加上副油箱和轻载,其作战半径能够很好的覆盖此次的任务区域。

  至于每架攻-5只装4枚空空弹,一是为了轻载,二是4枚足够了,每架4枚都解决不了问题,那估计也没法解决问题了。

  另外一位同志点头道:“有什么家伙打什么仗,暂时只能如此了。”说实话,这年头绝大部分国家的空军看见他手上的家伙,能羡慕得哭。

  “嗯,如果这样的话,配合海军的两条有中程舰空导弹的大舰,其实倒也问题不大。”此时,两条刚改装完成的驱逐舰的含金量开始显现。

  “那其他的呢?预警指挥还是图-4特?”

  “图-4警正在进行最后的改装,估计是赶不上趟了,就用图-4特吧,图-4特改装了机腹脉冲PD之后,虽然探测距离和指挥能力、电子战等都比不上改装中的图-4警,但是至少发现敌机敌舰这件事情上还凑合,虽然丑了点。”

  同志们都笑了起来,这东西是真丑。

  图-4警由于等脉冲PD成熟并研制专用型号雷达,加上气动怪异没有经验,还是花费了不少时间,等不及的空军干脆玩了个花活,在约翰牛塘鹅预警机的启发下,在机腹下面装了个可以旋转的战斗机脉冲PD天线,并将雷达后端放到了图-4机体内,丑是丑了点,但是真能用,至少在雷达性能上爆锤原有的图-4特。

  要不是别-6那个结构不适合这么改,估计空军都把主意打到别-6头上去了,毕竟和数量稀少的图-4相比,别-6数量要多得多。

  “嗯,有了这个东西远距离发现可能的敌人,那用攻-5携带红外空空弹也能和敌人打得有来有往。”

  什么机动性,只要能远距离发现,我迎上去10公里外发射,打了之后压下低空就跑,压根不和你比机动性。这种搞法虽然打正经空战还不行,但是掩护骚扰却是半点毛病没有。

  有本事你就下低空来追,看看护卫舰甚至导护艇上的两种红外防空导弹和无线电近炸引信是不是吃素的。

  其实真的开打,少量敌机能不能突破驱逐舰上的中程半主动雷达防空导弹的防御还两说呢。

  几位同志想到这里,不禁再次为高振东这么些年折腾的这套海空体系叫绝,全面先进说不上,毕竟我们没那么多钱,可是先进的地方那就是真先进,而且无解,再牛逼的敌人冲上来都得崩一口牙。

  “行,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案报过去了。”

  按照正常来看,发生战斗的可能性极小,武装巡游、展示实力的概率大得多,毕竟按照分析,真正执行挑衅的不是花旗佬自己,而是猫猫狗狗们,他们的胆子可没花旗佬那么大,能力也没那么强。

第1288章 天气预报(4k)

  不过空军的同志还是想好了所有可能的情况,尽可能周密的安排部署,务必要尽量万无一失。

  一时之间,大江南北热闹无比,水上跑的,天上飞的,陆地上守的,都在按照计划向各自的方向集结。

  得亏现在任何敌人对我们的内陆和近海之内,都没有侦察能力,要不然光凭这动静,就能把不少人吓一跟斗。

  就连花旗佬,虽然因为交趾的原因对这一片海域兴趣十足,但是这个深度的情况,也得等天上的卫星返回了才能多多少少看出点什么动向来,不过等到那时候,恐怕黄花菜都凉了。

  京城的海军某指挥部,暂时常驻此地的海洋气象专家拿着一张雷达云图图片,还有一些其他数据,正在一台计算机面前奋力的计算。

  卫星虽然飞过去了,但是别-6的雷达扫个雷达雨云图还是不成问题,两者之间的关系,大概属于是卫星发现,别-6查证。

  “确定会生成台风,中心风力不低于14级!”良久,他抬起头,将手上的计算结果递给旁边一位海军的同志。

  “那台风的行进路线能否预估?”

  “不很准,但是能估计一个大概,台风中心将从南部海域南部,南礁群岛以西南区域,向东北方向前进。结合往年的观察,虽然数据极为有限,但从洋流和季风综合来看,这个估计的准确率不低,在80%以上。”

  80%?够了!对于瞬息万变的军事行动来说,这个概率足够支撑计划一次行动。

  海军的同志很是高兴:“谢谢您!我马上把这个结果上报领导!”

  气象局的同志摇头道:“都是应该的,如果有新的数据,随时可以给我送过来。”

  海军的同志正拿着结果往外走,气象局的同志突然叫住了他:“同志……行动顺利哈。”

  “嗯!”海军的同志没有多说什么,大概是因为纪律的原因,甚至都没有正面回答任何事情,但是他的眼睛里透出了一股坚定的神情。

  气象局的同志咧开嘴笑了起来。

  ——

  吕颂主岛西海岸,某海湾。

  花旗驻吕颂驻军的几名军官看着面前一幅类似的雷达云图,正在评估着什么。

  “台风成型的概率很大,通知吕颂和南交趾,准备行动。”

  “现在是不是早了一点?”

  “不早,这个对手的难缠程度我们都知道,不是么?即使他们可能对我们的打算一无所知,但是他们有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料敌从宽’。”对于我们,花旗佬表示了充分尊重。

  “根据气象学推算,这个台风是从西南向东北运动。但是在台风消失之前,吕颂方向不可能有任何动作。至于南交趾,他们对于采取行动有些害怕。”

  作为老牌海军强国,花旗佬对于行动中气象情报的重要性自然是一清二楚,他们也通过自身的情报手段,对南部海域的这次台风过程做出了大致相同的判断。

  台风过程的判断并不困难,但困难的是判断盟友或者说是狗子们的行动。相比起来,吕颂吃过亏,但是不大,不过南交趾的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他们可是吃了大亏的,连船带人,损失了一堆。

  对于向南部海域伸手这件事情,南交趾的胆子着实不大。

  而且南交趾很清楚,这些岛礁大部分都在当归省手里,本来就是花旗人养的,甚至地位比自己还重要一些,万一当归省的人也对自己出手的话,那事情不但凄惨,而且还是个笑话。

  南交趾很清楚,就算北面的那个大个子不出手,仅仅是这个小岛的力量,就已经是自己的无法承受的,别看他们在军事上对对岸唯唯诺诺,但是对自己这些小喽啰重拳出击却是一点儿心理负担都没有的。

  实际上,在高振东上辈子,在当归省放弃南礁群岛岛礁之前,周边的宵小根本就没多少能有这个胆子凑上去的,他们开始大规模侵占,也是在当归放弃,我们的海军建设又还没有跟上的这个空档里。

  这也是高振东催着赶着把海空军的装备尽量往前推的原因,没准什么时候,这些提前面世的装备就能在那个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解决急需的问题,而事情的发展也许就会出现重大变化。

  比如现在。

  “据我们所知,东方人的海空力量无法大规模的投射到南礁附近,这也是他们那个省的人还能安心呆在这些地方的原因。他们无需为此有任何担忧。”一位长驻吕颂的花旗人道。

  另外一人却摇了摇头:“这很难说,东方人的力量在发展,而且速度不慢。驻交趾的同事们的遭遇表明,也许他们有能力投射一定的力量到这里。这一部分力量对于我们来说没有威胁,但是对于吕颂、南交趾来说,这一点点力量还是有些太强了……”

  “如果是这样,那就引出一个问题,先生们,如果他们真的采取了行动,那么我们将如何行动?虽然我们无法对中礁、西礁群岛以北的区域执行空中侦察,但是无线电监听表明,他们在这个区域的无线电通信在增加,且密度很高。”

  无线电波是肯定会被侦听的,否则也没法通信,好在花旗人根本无法解密我们的通信。

  他提出的这个问题很现实。从内心来说,花旗人并不想在任何地方刺激我们,以免交趾方向出现重大变化,但是理由不能这么说,主要是面子上不大过得去。

  “我的建议是克制行动,可以表示出一定的倾向,但是不要有实质性的动作,甚至这个行动在明面上,都不应该有我们的人员出现。”

  “为什么?”

  “因为我们承认当归省对这些岛礁的控制,而他们两边正处在战争之中。第三方的行动,我们可以装作毫不知情,不予置评,但是如果我们亲自出面,那么事情的性质就变了。东方人能找到足够的借口展开更大的行动,包括但不限于南礁、交趾,甚至石油湾……”

  这个理由非常完美,在脸面上没有任何损失。

  不过有人对他的担忧嗤之以鼻:“石油湾?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他们的力量根本投射不过去。先生,我充分尊重东方人的能力和努力,但是石油湾对于现在的他们,无疑是不可能的。”

  提出担忧的人摇了摇头:“我知道他们的力量投射不过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武器卖不过去。如果他们不加克制的向石油湾的国家出售先进武器,这对于我们的盟友来说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情。”

  “情报表明,他们本来现在就在卖!”

  “可是情报也暗示,他们并没有出售最先进的那一批。如果刺激到他们出售最先进的那一批,这无疑是个噩耗。我们知道,他们有一些非常有特点的武器,而且先进程度并不比我们的差。另外,先生们,请你们把握住我提出这个建议的核心原因。”提出“克制行动”建议的花旗人面色冷硬。

  他最后这句话,让在场的花旗人都有些冷静下来,是的,现在不是考虑到底东方人往哪儿卖武器的问题,而是尽量不能刺激他们。

  “另外,你们别忘了,他们有直接打击冠岛海军基地的能力!而且我们和东方人之间的摩擦越大,白熊在欧洲也就越高兴,欧洲才是我们的重心,而这里并不是。”这是压垮稻草的最后一匹骆驼。

  “我同意,先生们,东方人在表面上没有白熊那么咄咄逼人,但是他们在实际行动上比白熊要果决和强硬得多!”

  “我同意,我不想我军舰上的孩子们葬身在这片对我们毫无意义的海域。”

  “但是如果这片海域被控制,就意味着倭岛、南半岛的贸易航线被控制在东方人的眼皮底下。”

  “先生,那是倭岛他们的事情,他们需要为自己的面包努力,而不是靠我们为他们撑起一片天空。”当爹当成孝子,倒反天罡属于是,哪儿有这个道理。

  再说了,这是驻倭岛和南半岛的同事们要考虑的事情,倭岛的航线,关我驻吕颂的什么事?

  决定了自己的行动准则,那么剩下的就是协调多方的配合问题了:“那么,现在剩下的问题就是,当归会不会配合我们的行动?”

  “他们现在在我们的要求下,已经形成了在南礁区域调动军力时,向我们通报的惯例。而且,在台风之下,无论他们配合与否,他们都是要执行向和平岛的撤离的,这一点上不会有任何区别。”

  “但是如果他们不如实向我们上报他们的行动时间,吕颂、南交趾的人会不会和他们在不合时宜的时间碰面,引起冲突?”多方配合最麻烦的就是时间的配合,更何况在这件事情上,当归不见得会配合。

  这年头的当归省虽然拉垮,但是多多少少还是有几分硬气的,花旗佬欺负我也就算了,你们吕颂、南交趾算特么什么东西?

  说到这个,负责行动指挥协调的花旗人就笑了起来:“一旦他们的外岛力量撤退至和平岛,那我们可以保持对和平岛的密切监视,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他们制造一点麻烦。”

  他高兴的原因,是因为相比驻扎南交趾的同仁在南部海域北部不敢越雷池一步的遭遇,在南礁这边的情况让人愉快得多。

  他们可以在南礁上空任意自由飞翔,唯一能制止他们的仅仅是台风这些不可抗力而已。

  “那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先生们。”

  台风正在生成,各地的战力也在急速的奔赴天涯岛周边、海角市以及久兴岛,已经临时调驻海角市的南部海域舰队前线指挥部,看着沙盘上一个一个代表海空装备的小旗子云集四周,突然心里有点没底起来。

  “诶,领导,你说我们搞这么大动静,会不会敌人吓得缩回去了,或者说台风消失了?”

  敌人缩回去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台风消失这件事情就不好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连岛都能造出来,那让一场台风半途失踪好像也是挺正常的事情。

  现在因为台风还在形成过程中,还没到南礁群岛上当归省人向和平岛撤离的门槛,他们一直在按兵不动。如果这场台风突然消失,那这么多准备不是白干了?

  虽然上级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其实有点以战代练的考虑,也就是万一没发生什么事情,那就当是一次军事演习。

  但对于南舰的同志们来说,事情可不一样,这么好的机会,放过太可惜!

  因而参谋这话,说得连南舰前指的指挥员同志都有些没底起来。

  “不会吧不会吧,要是那样,可就太浪费我们的表情了。”

  “可是现在据别-6的侦察,南礁群岛上当归省的人没什么动作。”

  “嗯……不行,我戏台子都搭起来了,唱花脸的想撂挑子?那哪儿成?得想想办法……”指挥员看着沙盘,琢磨起来。

  “领导,要不我们还是用老办法,打草惊蛇?”

  “打草惊蛇?不行,我怕动作大了这蛇被惊缩回去了。”这些蛇的胆子小得很,一惊把他们惊缩回各个岛礁上不动了咋整?

  毕竟和台风的危险相比,还是导弹的威胁更大一些。

  “不是不是,我的意思是,我们主动发布一下台风的消息……”

  “嗯?台风的消息……我想想……哈哈!!这是个办法!他们下不了撤离的决心,我们帮他们下嘛。”

  不久之后,我们就在国际广播电台中播放了南部海域的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的来由倒是很正大光明,我们在这第一次天气预报里表明,随着我国卫星技术的发展,已经能为南部海域提供一定精度和一定频次的天气预报,为协助渔业生产,加强渔业活动中的生产安全,从即日起,定期发布南部海域天气预报,为渔、商、客多种船舶对抗台风等极端天气提供帮助。

第1289章 演训?演习?行动?(5k)

  这话我们说得真心实意,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打草惊蛇尚在其次,而定期发布我国南部海域的天气预报,才是一件意义更加重大的事情。

  这个天气预报,我们发定了!

  “根据卫星、雷达数据显示,未来2日内,南部海域南礁群岛西南将生成台风,台风中心风力不低于14级,并在生成后向东北方向移动。来往船只,届时注意避让或做好抗台风准备……”

  播音员略带磁性的声音在电波中依然清晰,传遍了五湖四海,九州八方。

  既然是国际广播,那就意味着至少小半个地球能听见,何况南部海域还处于国内。

  南礁群岛的一个岛上,一名当归省的士兵正在收听我们的电台,这也算是对峙中的基操,并不奇怪。

  而且这个收听的活儿,是个美差,因为我们的广播电台会有一些娱乐节目,别管样板不样板,对于这些守岛的当归省人来说,也算是不可多得的娱乐活动。

  至于为什么不敞开了让所有人都享受这种娱乐,这还用问,不敢啊。谁知道除了娱乐之外是些什么,要是士兵听着听着造了反,那乐子可就大了。

  “长官,对面开始放我们这边的天气预报了呢,说是以后都要定期播放。”士兵听见我们天气预报的第一反应,是高兴。

  毕竟他们这边还真没这东西,而这东西对于海上的人来说,又非常的重要。

首节 上一节 847/9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