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846节

  都不用高振东画图,西南所的同志们就想通了这件事情,有些哭笑不得,高总工“糊弄事儿”的时候,那是真糊弄啊。

  但是不得不佩服他的地方就在于,这个“糊弄”,那是真管用。

  同志们不是想不到,主要还是这年头对气动的认知还是不够了解,有点儿神化了不怎么敢动手的感觉,高振东相信这一点会慢慢好起来的。

  “啊这……还是我们把事情想得太复杂了。”西南所的同志有些不好意思。

  高振东摇摇头:“那也不至于这么不好意思,垂尾后缘小后掠角乃至前掠也不是没有问题,甚至带来的坏处比好处还多。所以这就需要你们去求得一个平衡。你们求稳的想法是没问题的,不过我们现在的计算条件和风洞试验条件都还可以,这样就能稍微不那么保守了。”

  说完,高振东指了指飞机的前视图和各个剖面,对同志们道:“这个地方,不要用垂直过渡,做成倒梯形,带一点角度比较好。”

  他指的地方,是飞机的下半机体,因为双发和进气道的原因,下机体剖面是一个方形的样子,特别是机体和机翼的前半结合部位。

  这个飞机的两台发动机布置是近间距,而不是像后来白熊的苏-27和米格-29那样是宽间距布置,机身下方没有那个长长的凹槽。

  同志们一听愣了一下:“高总工,这样的话,会增大机体正面的截面积,增大阻力吧?”

  高振东点点头:“没错,是会增大一点截面积增大阻力,不过这样的话,机内空间更大,能装更多的油、设备,机体内部布置也更从容,而且这样搞阻力会增大但是不会增大太多,总体来说还是好处占多数。”

  “不会增大太多?”这就有点想象不到了。

  高振东点点头:“对啊,这种形状,截面积虽然增大了,但是你们要考虑整个飞机是个三维几何体,这种形状会减小飞机在空气中的湿面积,里外里一抵消,总体实际上还算能接受。而且这个形状,能增加机体的升力,将机体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升力部分来考虑嘛。”

  机身升力体?这又是一个新想法。

  高总工总是能搞出这些花活来,看着是个小改动,改着改着就会发现情况并没有这么简单。

  “两台发动机的间距可以略微拉宽一点,现在这个太紧凑了。这个飞机的整个机身,除了必要的之外,我的希望,是机体尽量不要出现凸起、沟槽、直角,整个机体要尽量光滑,但不能是圆形,尤其是正面和下半部。”

  高振东图穷匕见。

  他倒是没想着现在就搞什么隐身战斗机,那步子也太大了,但是他希望至少做到一点——这架飞机在必要的时候,能很容易的改成半隐身。就算是为后来的同志们打基础吧,至少能快速改出一个像模像样的。

  “高总工,这么做的原因是……”

  “嗯,光滑了阻力小,还有就是好看。”他信口胡说。

  高振东一边说,一边将飞机方案图上的起落架舱门画成了锯齿形,并叮嘱道:“如果飞机机身上有检修口,舱门,做类似处理,太小的就做成六边形。”

第1287章 原来他们想在这里搞事?!(5k)

  啊?这是为什么?难道是为了好看?同志们一头雾水。

  高振东的想法倒是简单,反正我不做隐身,但是我把隐身的底子做好,哪怕是具体参数、角度和实际的不同,但是有了底子,尤其是结构件上底子做好了,后面改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说得难听点,刮腻子总比砌墙来得简单。

  不过这个事情倒是不难,六边形是吧?角度都是明确的,那设计起来没有任何难度,这些舱门口盖又不是结构件也不是重要功能件,而更靠近覆盖件,好办得多。

  既然高振东都这么说了,西南所的同志也不是什么都想不到,问高振东:“高总工,那是不是这个飞机上的挂点,要做成可拆卸的?这样飞机的机翼才能做到最光滑。”

  这个飞机准备用电传操纵,机翼上的作动机构大小并不大,对光滑度影响不大,不过挂点的影响可就大了。

  早期的部分飞机的挂点是不可拆卸的,所以同志们才有此一问。

  高振东点点头:“嗯,做成可拆卸的,不过内部的承力结构要考虑好,在可能的情况下,机翼上的重载挂点的比例要尽可能的大。”

  这个倒是好办,只要是在设计的时候尽早提出来,那实现起来并不难,特别是靠近机翼内部的挂点。

  “高总工,那雷达罩是不是也要做成……”一位西南所的同志突发奇想。

  高振东一脸的惊喜,诶呀厉害啊,都会抢答了!

  “嗯,这位同志反应很快啊,对,如果可以的话,雷达罩的后缘也做成锯齿的。”具体角度、大小、齿数不重要,重要的是掌握做成锯齿的技术。

  “明白了。”被高振东小夸了一句的同志很是高兴。

  高振东举了举手上的材料:“这些都是大方向上的事情,这个方案,你们给我好好讲一讲,然后等我花点时间消化一下,我们再交流。”

  西南所的同志高兴得不得了,给高总工讲课,这可是难得的经历。虽然这也不算是讲课,更像是汇报,但是不管怎么说,感觉还是蛮爽的嘛。

  “好的,这个方案刚才谈过的部分我们不说了,其他的情况是这样的……”

  ——

  5月底,距地面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一颗卫星似缓实疾的掠过南部海域上空。

  它的任务,是监视吕颂西部的一个海湾,同时也在沿途拍照。

  晶莹的光学镜头下,一切都一览无余。

  然而这一次即使一览无余,也没有太多的收获,南部海域上空,不少区域都被白色的云层所遮盖,其中一块盖住了这个港口。

  而在更偏西南的区域,一块呈圆形的云层也被卫星的相机拍了下来。

  京城,海军的同志收到了这一次的照片。

  “港口被盖住了,看不出来什么东西。”

  “嗯,这一趟卫星算是白跑,只有靠别-6的监视看看有什么变化没有。”

  同志们议论纷纷,其中一位同志却是眉头紧锁,盯着其中一张带着一块圆形白斑的照片出神。

  “你有什么发现?”另外一位同志看见他的神情,知道他必定有什么发现。

  这位同志摸了一会儿下巴,突然眼睛一亮,转头招呼旁边的同志:“刘参谋,你把去年别-6的巡逻报告送过来!”

  “全部?”全部的话,那可就多了,一年十二个月,而且别-6从南到北都有。

  “不不不,只要去年新年期间,巡逻南部海域南礁群岛的报告!”这位同志对自己的记忆力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是!”

  刘参谋转身去准备材料,这位同志又转过头来:“马上去国家气象局,请一位海洋气象专家来!”

  这个阵仗可就有些大了,而且目标明确,看来是真的想起了什么。

  “你发现什么了?”

  “等气象专家和别-6巡逻报告送过来了再说,现在还不确定,只是有那么一点点猜测。”

  大约一个半小时之后,来自国家气象局的海洋气象专家从卫星照片上抬起头来:“没错,这是一个正在形成的台风,从经验和往年观测历史来看,这个台风的等级不低,而且会掠过南礁群岛,几乎整个群岛都在它的移动覆盖范围之内。”

  “这种类似的台风多吗?”海军的同志问道。

  “多!按照规律,4-10月是南部海域的台风高发季,其中6-9月最为集中,现在这个时候,也差不多到时候了。”

  海洋气象专家说完,海军的同志觉得自己好像又向事情的真相前进了一步。

  “谢谢,太感谢你了。同志,可能要麻烦你一下,我们的同志会送你回单位说明一下情况,然后最近可能需要你常驻我们这里。”海军的同志道。

  “啊,那没问题,我马上回去准备,尽快赶过来。”气象局的同志没有一点犹豫,马上就答应下来。

  虽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么,但是能参与这种工作,是个人都会很兴奋激动的吧。

  等到气象局的同志离开,这位同志迅速的翻看了别-6的巡逻报告,翻找几页之后,他用手指重重的点了其中一页纸:“就是这个!就是这个!”

  其他同志顺着他的手看下去,那是一份关于别-6在海上发现南礁群岛有异常船队的报告,而且日期也是台风天附近。

  “说说吧,东西都齐了,你发现了什么?”

  “按照这份别-6的巡逻报告,当台风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驻守西礁群岛各大型岛礁的当归省人员都会撤离,集中到和平岛上去……”

  其他同志有些不解:“嗯,这算是比较正常的操作,虽然正常情况下其实没有必要,但是这种撤离也并不违背常理。”

  只要岛礁上的建筑物够结实、物资补给没问题,那么就没有必要躲这么远,就在岛礁上呆着挺过台风就行,反而要安全得多。

  至于当归省驻南礁的人为什么来了大台风就要跑,也许是他们的胆子比较小,但是这件事情本身并不离谱。

  “对,我知道,他们应该是形成习惯或者制度了。但是这样一来,南礁群岛各岛礁除了和平岛之外,就会形成一个力量真空期!”这位同志越说越激动。

  其他同志有些明白过来:“你的意思是,花旗佬要趁着这个真空期搞事情?但是他们没有道理在这里搞事吧?就算是花旗佬再霸道,这种完全不占理的事情他们也不愿意轻易去做。毕竟可能面对的是我们。”

  “对啊,而且现在驻守那里的是当归省的人,他们就更没有理由搞事情了。”

  不过发现问题的同志觉得事情没有这么简单:“对,但是有个问题,如果出面搞事情的不是花旗呢?”

  “不是花旗?你的意思是……”应该不会有人这么傻吧?

  “我就是这个意思,花旗佬躲在后面,撺掇吕颂甚至南交趾,趁着这个岛礁力量真空期,非法占领我们的岛礁。这样一来,我们的精力和相当一部分海空力量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可能都会被这件事情牵扯掉,毕竟当归省的人驻守,我们暂时不会有什么动作。要是别的国家非法侵占,我们是势必要做出反应的。就算消耗不了我们的军事资源,消耗我们的外事资源也是一样有用的。”这位同志想得很远,但是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实际上南礁群岛相当一部分有人驻守的岛礁后来因为类似原因被非法侵占。驻守南礁的当归省人员因各种原因暂时弃守,宵小之辈趁虚而入。背后有没有猫腻不知道,至少明面上看起来是这样的。

  “你说得有些道理,但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以往他们不这么做?”

  “因为花旗佬去年才开始陷入交趾的泥潭中,现在随着他们越来越拔不出腿来,小动作多起来也不奇怪啊。”

  同志们都发出了类似牙疼的声音,这特么的,还真是恶心人。如果不知道也就算了,现在既然有这个迹象,那就不得不做一点什么了。

  但是恶心之余,同志们的眼里却射出了兴奋的光芒,麻烦算什么,只要处理得好,未尝不是一种机会。从某种程度来说,在“自己人”手里的时候还真不合适做太大的动作,但是一旦情况有了变化,那可就别怪我行使主权了。

  如果高振东听见这件事情,一定会想起上辈子某喜剧电影里那位足球教练的话——“一言为定,双喜临门呐!”

  “有道理,刘参谋,你记一下。”一位同志挥了挥手,兴奋的道。

  刘参谋打开了纸笔。

  “海角市别-6巡逻机大队,保持对西吕颂外海24小时不间断监视。”

  “原驻久兴岛攻击机部队,移驻粤东各基地,为战-7战斗机部队腾出机场。”

  “海角市战-7战斗机,全部移驻久兴岛。”

  “在海角市周边各机场,集结不少于十二架炸-6轰炸机待命。”

  “正在南部海域进行远航训练的东部海域舰队一驱一护,奔赴久兴岛与在久兴岛进行改装训练的一驱一护会合,暂驻久兴岛。”

  “粤东各基地调动集结登陆艇二十艘以上,携带物资,向久兴岛集结。”

  “以久兴岛、海角市现有部队,派驻西礁、中礁群岛现控各岛礁,替换岛礁上有驻守经验的守岛官兵。上述守岛官兵换下之后,在久兴岛集结待命!”

  “报请空军,研究协助方案。”

  “……”

  部署一条接一条,幸亏刘参谋速记能力强,否则还真记不下来这么多。

  阵仗听起来很大,不过我们的习惯一向如此,战略藐视战术重视,时刻牢记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

  当然,如果敌人识相,不需要我们消灭那是最好。

  “都记下来了?给我看看。”

  做决定的同志接过记录,核对无误后,对刘参谋道:“就按照这个部署,报请上级批准!”

  京城某地,一位首长接到了关于应对此次可能突发事件的部署,笑了起来:“山雨欲来风满楼哇,敌人总是不死心啊,殊不知跳得越高,摔得越疼。海军滴同志警惕性还是很高滴嘛,好,很好,要么不动,要么打痛。这么大滴阵仗,多多少少总是要收回点利息回来嘛。”

  空军某部,接到协助请求之后,看着地图有点犯嘀咕。

  “这个距离,有点极限啊,就算是从久兴岛出发,距离最重要的目标区域也有800~1000公里,800公里已经卡在战-7的作战半径极限上了,1000公里可能够不到啊。”

  战斗不一定会发生,但是部署却是必须考虑周全的。

  “嗨,我记得当时高振东同志提出过空中加油机的构想,但是我们一直没去重视,现在觉得麻烦了。”一位同志带着几分后悔道。

  “既然没有,也就只好打没有的仗,过去日子那么苦都挺过来了,现在至少还能想办法嘛。”

  “你有什么办法?”

  “既然标准挂载有点少,那就不要采用2油4中2近的作战挂载,改为3油2中2近,全程走高高高的任务剖面,能改善一点作战半径,也勉强能够得着1000公里,虽然空战时间可能短一点,但是至少不至于束手无策。”

  “嗯,虽然有点极限,但是勉勉强强也能用。我建议利用攻-5不携带对海攻击武器,携带副油箱和4枚红外空空弹为轰炸机在1000公里距离上护航,虽然战斗性能不太好,但是也不至于完全被动,就利用雷电-3的性能欺负所有可能的敌人!”

首节 上一节 846/9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