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紧滚吧,我哪儿来这闲心忽悠你。”估计总工和搞气垫船的同志有不浅的渊源,说起话来很是随意。
一个小时之后,两位搞气垫船的同志一脸纳闷的坐在三轧厂三分厂的会客室里,满脑袋都是不解。而他们的身边,是看着他们这表情就乐呵的海装局的同志。
海装局的同志也陪过不少同志来这里,他们两这表情海装局的同志老熟悉了,第一次来这儿的都这样。
海装局的同志知道,可是搞气垫船的同志不知道啊,他们就是纳闷一个轧钢板的,拿气垫船有什么用。
而且要说解决技术问题,这里也不像是能解决气垫船的技术问题的地方,难道给气垫船换个壳子?问题是气垫船最重要的那个壳子,也不是轧钢厂能解决的啊。
带着这一脑袋的圈圈,几位同志很快就等来了高振东。
“高总工,这两位是搞气垫船的同志,张工,王工。”海装局的同志是老熟人了,给高振东介绍道。
对于海装局的同志来说,这一套业务算是熟门熟路。
张王二人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眼前的年轻人,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路数。
主要是船舶院这些与他们相关的同志,也没法提前给他们介绍相关情况,至于介绍高振东这个人,那就更不可能了。
高振东自己对这种情况,倒是见怪不怪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他的年龄感到吃惊的人虽然有所减少,但是工作单位这件事情却是一个很难绕过去的坎,主要是不搭界。
高振东坐下来,笑着对海装局的同志道:“这样吧,请我们搞气垫船的同志,先把现在的气垫船的情况做个介绍,其他的事情,我们后面再说。”
原来气垫船的发展轨迹,高振东倒是知道一些,但是随着这么些年很多事情带来的影响和改变范围逐渐加大,深度逐渐加深,他很清楚自己上辈子知道的和实际现状可能有些出入,所以请同志们先介绍一些,要不然搞成时空概念上的刻舟求剑,那乐子可就大了。
来自东北的同志也没迟疑,想拿到项目,这个要求几乎是必然的,他们拿出自己为了进京准备的一些基础材料,就地向海装局和高振东这边汇报起来。
“……随着船舶院开始组织集中力量,我们于3年前结束了原本的‘遍地开花’的研究方式,将有限的力量集中到一起来,集中力量搞研究,这种方式,相比之前,也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这个情况倒是高振东不了解的,不过他现在更关心的是“更好的效果”到底有多好:“现在的研究情况怎么样了?”
“早在50年代末,我们就已经完成了原理型号的研究……”
这听得高振东心里就是一喜,果然挺早。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完成气垫船的原理试验艇,比世界公认的约翰牛还早13天,只是我们没公布,所以就成了一笔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的糊涂账。
但是这个原理试验艇有个“小”问题……
“不过这个原理试验艇没有围裙,气垫是靠硬射流形成的,操纵性和稳定性、气垫效率等指标都不好……”
高振东哑然失笑,果然,搞得早是有代价的。
硬射流的意思是,在没有侧壁、围裙等方式辅助的情况下,通过在艇体周边的刚性喷口,硬生生在气垫船下方用喷气喷出一层气垫,属于是大力出奇迹的典型,至于这个奇迹好不好用,那你别管。
毫无疑问,这种形式槽点多多,别的不说,就那不受约束的气流,就是根本没法处理、计算、控制的,要是能搞好这东西的计算和仿真,也就不只是搞气垫船这么简单了。
其实就算是约翰牛公布的那个气垫船,在50年代末也是一样的,都是刚性射流,花费了非常大的垫升功率,离地只有100……mm……
所以最早的气垫船,哪怕是全垫升的,也没有什么两栖能力。因为100mm的越障能力,和没有其实是差不多的。真正全垫升气垫船有两栖能力,是在约翰牛发明了柔性围裙之后。
高振东想了想,问了一句:“现在主要搞的还是全垫升?没有搞侧壁式气垫船?全垫升应该上了围裙了吧?”
诶?这位轧钢板的同志,对气垫船还真有些了解。别说这年头了,就算是到了几十年后的21世纪,能说出“侧壁式气垫船”的人,也不是非常的多,因为这货看起来就不太像气垫船,把它误认成双体船的估计都比气垫船多。
而在这年头,能说出“侧壁式气垫船”的,就更少了,至少旁边心生佩服连连点头的海装局同志,就不太明白这是个什么东西。
张工点头道:“主要是侧壁式气垫船的特性,大部分全垫升式气垫船的好处它都没有,感觉不够好。”
全垫升气垫船的两栖全地形好处,侧壁气垫船是一点儿不沾的。
高振东笑了起来:“虽然不够好,但是这东西有两个好处还是很不错的,一是速度比普通船要快,二是技术难度比全垫升气垫船要低,还是值得搞一搞。虽然在高海况下的确不好用,但是内河航运还是可以考虑的,至少节约时间,节约燃油。”
侧壁式气垫船在高海况下的效果的确是不好,但是航运这件事情,并不是只有高海况、海上用。
高振东的肯定,让搞气垫船的同志很是高兴,先不说全垫升的课题结果如何,看海装局的同志对这位同志的态度,大概率一个侧壁气垫船是能先搞起来的。
“内河航运?高总工,您这么一说,我们觉得好像真是这么回事。”张工笑道。
其实做气垫的,不见得不知道这件事,关键是,要有够份量的人把这件事说出来。
现在这位高总工就是这样的人。够份量,够懂行。
高振东笑道:“内河航运,对材料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玻璃钢就行,关键是要先把东西用起来。”
相比全垫升,侧壁气垫船有个好处就是很多经验性质的公式可以照搬传统船舶的,至少动力部分是如此,而且侧壁气垫船的很多指标和处理方式,可以基本直逼普通船舶。
因为侧壁气垫船的动力部分,是可以不离开水面的。
这就解决了很多问题,相比全垫升的前进动力必须在水面线以上,侧壁有很多东西可以直接套用。
而且,高振东这话,直接给同志们打开了一条新思路,既然侧壁气垫船的高海况能力不好,那就直接不考虑高海况了,就在内河跑一下就行。
关键是,侧壁气垫船的高速能力,还真是最常见的船型里最高的一种,如果把水翼艇等特殊艇型抛开的话。
“那这几年,在硬射流基础上,你们有没有什么新的方向?”高振东这话其实是明知故问。
因为他知道,同志们在刚性射流基础上,是有改进的。
既然自己上辈子同志们都能改进,那没有理由这辈子同志们就改进不了了。
果然,王工补充道:“我们在60年之后,参考了西方约翰的发明,加入了柔性围裙技术,有些方面的效果是马上就体现出来了,但是有些方面还是不太好。”
约翰牛发明气垫船柔性围裙,是60年的事情。
高振东知道,虽然都是柔性围裙,但是围裙和围裙之间,区别还是很大的。
“既然有了柔性围裙,你们的问题出在哪里?按说柔性围裙基本上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张工道:“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缺乏理论指导。虽然我们的原理样艇说起来还比约翰牛的早一些,但是我们在这方面一直有些薄弱。现在的情况是,我们只能跟着国外的发展亦步亦趋,而且就连这种亦步亦趋,也是不完整的。毕竟国外在发表相关成果的时候,不可能把背后的所有理论都公开出来。”
说到这里,王工补充了一句:“就以这个柔性围裙为例,柔性围裙带来的一些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例如降低垫升功率需求,提升越障能力等,但是在稳定性、操纵性上的深层次的东西,我们也只能一点点的摸索。”
高振东大概明白他们的意思,说穿了就是全靠试,理论分析是不够的。
“也就是说,你们现在还是在用薄喷口理论?”这是早期解决刚性射流的分析方法,而且连刚性射流都不太能解决好。
“不止,还有在固体壁面上的指数理论,这个理论是约翰牛那边的人用的,我们觉得他们在这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就跟进了。不过这个理论依然基于刚性射流,假设气体是无粘性无压缩的,实际上用在柔性围裙条件下就不适用了,围裙的出现,直接就破坏了这个假设的先决条件。”
高振东大概明白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了,不过他还需要搞清楚最后一个问题。
“现在用的围裙是哪一种?”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甚至会反向影响到理论的选择问题。流体力学的事儿,就是这么神奇。
“我们一开始选择学习国外的SRN1型延长喷口围裙,但是最终发现阻力性能和稳定性并不是太好,所以现在我们又搞到了国外的新论文和资料,准备换成火腿式围裙。”
高振东对火腿式围裙并不了解,因为他对这些东西的了解,基本上是跨越式的,最开始的开山之作有些了解,因为有历史意义,最后的大成之作更加了解,因为实用,但是中间的发展过程,他就不是非常清楚了。
“画出来我看看。”高振东提这个要求,主要是怕这个“火腿式”就是他手上的最终解决方案的另外一个名字。毕竟时间跨度几十年,翻译和起名有所出入非常正常。
王工站起身来,虽然还是不太清楚这种流体力学的事情,在轧钢厂地界上能得到什么解决,但是既然海装局的同志都没提出异议,所以他也就很放心的在黑板上画了起来。
火腿式的围裙结构并不复杂,其实围裙结构都不复杂,高振东看着黑板上很快成形的示意图,摇了摇头。
“这个不行!”
第1336章 肃然起敬到头皮发麻(4k)
这句话在海装局的同志听来再正常不过了,甚至他们跑这一趟,就是等着听这话。
以他们对高振东的了解,高总工的“这个不行”后面,必定跟着一套“很行”的方案,海装局的同志期待的就是后面这套。
不过这话听在张、王二人耳朵里,就难免有些意外了,看来这位还不只是了解气垫船那么简单,甚至对气垫船的垫升系统有研究,否则断然说不出这句话来。
只是他们很奇怪,按说国内在气垫船方面结束“百花齐放”而是转为集中力量之后,国内气垫船研究的最强力量应该都在他们这里了,没听说还有高手流落在外啊。
但是这件事情现在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听见的这声“这个不行”。一位能被海装局这么看重的同志说出这句话,必定有他的原因和依仗。
哪怕是没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至少能搞清楚为什么不行也是好的。
“高总工,我们研究过,这种火腿形式的气囊围裙,成型好,成形稳定性也很好,围裙不会产生皱折、外翻,相对来说,喷口的射流气幕成型也很好。”
对于他的话,高振东连连点头,不点头也不行,因为这些优点他是不清楚的,但是既然同志们做过研究,那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但是高振东虽然不知道优点,可另外一个东西他却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火腿式的缺点,毕竟最终解决方案的相关资料里,肯定会提到上一代方案的缺点。
所以高振东连连点头过后,剩下的可就是缺点了:“对,你们说的这些,的确是很明显的优点,但是这个东西的缺点也很明显。”
“缺点?”这是同志们还没完全考虑到的,毕竟这种火腿式的只是准备搞,但是还没有实装,在没有进行试验之前,同志们基本上不可能了解到这东西的缺点,因为理论还是薄弱,很多问题只能通过实际试验才能发现。
而且相比单层延长围裙,火腿式的基本上找不到任何缺点,毕竟单层延长围裙的缺点实在是多得可怕,有这个同行衬托,火腿式围裙的缺点一时之间是展现不出来的。
“对,缺点。这个火腿式的问题,其实从直觉上来说,有点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味道在里面,这东西成形稳定性好得有点过头……”
高振东这话让两位搞气垫船的同志产生了一点路易十六的感觉——摸不着头脑。
“稳定性太好也不行?”
高振东点点头:“理论上当然是稳定性越高越好,但是那是理论,我们不能忘了,气垫船这东西是要在水面、沙滩、岛礁等复杂地形上跑的,太稳定了不见得是好事。侧壁气垫船的成形稳定性好吧?但是侧壁气垫船根本就没有全地形能力。这个火腿式也有那么点儿意思。”
他这个例子,举得那是生动又形象,而且还紧贴专业,同志们好像摸到了一点点门道。
要说成形稳定性,肯定是侧壁好,毕竟这东西的两边就是两块刚性体,相比全垫升的气囊,压根就不带变型的,有了这两块刚形体的支撑,前后的气囊成形也就好处理多了。但是高总工说得对,要说全地形能力,侧壁式是真的不行。
“所以,到底火腿式的缺点在哪里?”这是张、王二人现在最关心的事情。
“喷口易磨损、结构复杂造价高、喷口磨损后更换困难,阻力特性差。而且我们要注意的是,本来这一次准备搞正式装备的气垫船,最早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岛礁补给的,礁盘上的珊瑚砂等对围裙的磨损,可不是一般的大。”高振东指着黑板上的火腿围裙道。
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因为成形稳定性非常好,才导致和障碍、水面接触的时候围裙变形小,而变形小在这里,就意味着柔软的围裙需要和这些东西硬刚,耐磨性能自然就不咋样。
实际上,我们最早的全垫升气垫船之所以没怎么实用,围裙寿命是其中一个最主要的问题。
火腿围裙带来了操纵性、稳定性等好处,但是却带来了一个巨大的麻烦,那就是寿命极差,维护性极差,这两个问题还同时存在。
其严重程度,用一个数据就能说清楚——围裙的喷口连接线寿命,大概是1~2小时,基本上跑一个航次就得大量修补。
而且这种线的修补,全靠人工修补,两者结合,简直可以说是雪上加霜。
我们原本一直到70年代末,才可以说是有了真正能用的全垫升气垫船,在这之前,不是不想用,实在是用不了。
“嘶~~~~~~好像是有这么个问题,光想着成形好,没想到成形太好也是个麻烦。”两位同志对高振东佩服不已,他们相信这位同志肯定也没有实装过火腿围裙,但是他光靠这种类似思维实验的方法,就能基本把火腿围裙的毛病给找出来,这份本事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而高振东的下一句话,让他们从“佩服不已”升级到了“肃然起敬”:“而且除了这些问题之外,由于次阻力峰的存在,这种围裙在越峰的时候,依然有巨大的戽水阻力……”
这句话,就不是光靠刚才那种直观推断,就能推得出来的。甚至同志们对次阻力峰这东西都不怎么了解。
海装局的同志见两位搞气垫船的同志有些不太能接受,才给他们补充解释了一句:“高总工在流体力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飞机上的事情他们不太了解,但是至少他们知道,即将完工的中型登陆舰,其船型就是高振东提供的,空气里的流体力学是流体,水里的同样也是。
这个船型在满足登陆舰装载、冲滩等特殊需求的同时,也很好的兼顾了经济性、适航性等指标,要说高振东在流体力学方面没研究,海军的同志们都不相信。
海装局同志的话,让张、王二人心里的佩服和惊讶可以说是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流体这种捉摸不定的东西,能有研究的人都不简单,更别说还是“很深的造诣”,虽然不知道海装局的同志因何这么说,但是很明显,人家没必要在这种事情上拿自己开涮。
这让两位同志都高兴起来,能有这样的同志帮忙,对气垫船的发展无疑有莫大的好处,难怪防工委总工说没准还能解决技术上的困难,现在看来,还是总工对情况掌握全面,果然没开玩笑。
“高总工,那你觉得要怎么改进才好?”
说起这个,高振东可就不困了,他站起身来,在黑板上开始画示意图:“我们这样,用这种结构形式。”
——囊指式围裙,全垫升气垫船大量使用的真正的成熟围裙。
两位同志看着高振东笔下画出来这东西,有些目瞪口呆。不是因为太先进,而是他们觉得这东西未免太简单了!
围裙囊下方开孔,下面用围裙材料围成一个个三角形的气囊,就没别的了,简单至极。
而且除了简单之外,这东西一看就有个大问题。
“高总工,这个气道的气压损失是不是有些大?对飞高高度有影响?”他们不相信高振东看不出这个问题来。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你们看得很清楚,这东西因为气道是在围裙囊上开孔,气流动压损失大,对绝对飞高高度有影响,但是我们要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还要在乎那点儿绝对飞高高度?”
“不在乎飞高高度?”这个说法让同志们有点转不过弯来,飞高高度是气垫船非常重要的指标之一,就好像刚性射流那100mm的飞高高度,基本上让气垫船丧失了一切全地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