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900节

  两人来到办公室坐定,高振东还没开口,领导先开口了:“你是想商量,看看能换点什么东西回来是吧?”

  高振东竖起了大拇指:“高!您都会抢答了!”

  “你小子,屁股一撅,我就知道你要拉什么屎,说说吧,对什么感兴趣?”领导笑得很开心,有一种看破了自家后辈小把戏的愉悦感。

  高振东微微一笑,说了一个让领导觉得实在是非常狮子大开口的东西:“反应堆,潜艇用的。”

  有那个王国佬赞助的模型,还有自己和同志们一起折腾捣鼓的消声瓦、浮阀隔震、七叶大倾斜螺旋桨,以及高卢赞助的声自导鱼雷等乱七八糟的东西,高振东觉得就差这玩意了。

  虽然我们的第一代黑鱼最被诟病的是噪声太大,但是高振东相信无论如何,罗国的反应堆也是比我们成熟的,能进一步的加快我们船用反应堆成熟的的速度。

  得不到也没关系,这本来就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子的事情。

  “嘶……你还真敢想……”领导觉得牙齿别说疼了,简直都快掉了。

  高振东心里乐得不行,能让这些久经风雨的老领导们都动容的事情,那可真不多。

  “没什么不敢想的,他们以前既然连聚变弹和石墨堆都敢给,那这件事情就不是铁板一块。”用于生产Pu-239的石墨堆,不论是已经投运的第一座还是悬而未决的第二座,还真是和罗国有不小的关系。

  好像有那么点道理?但是还是觉得有点不太对劲:“那时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不一样。”

  领导说的不一样,是环境和双方态度的不同。

  高振东笑了起来:“现在的情况和那时的情况也不一样嘛。”

  他没说透,但是领导知道他的意思,现在人家有求于我们,但那时没有。

  “你倒是真会找补。”领导又笑了。

  高振东道:“其实,这也不是真正的目的,这件事情属于是万一运气好,捡着了是好事,没同意,也没关系。我真正想的,是另外一件东西。”

  就知道这小子总是留着后手呢:“是什么?”

  合着他是先用船用反应堆漫天要价,然后再拿真正的目标就地还钱。

  北方的利诺奇卡同志:巧了么不是,我也是这么想的。

  高振东笑道:“其实前不久我们也讨论过的一个东西。”

  领导想了想,觉得牙齿又有点疼了。

  “石墨堆?没必要吧?我们的石墨堆已经能正常生产了。”

  高振东摇摇头:“不,我想要的不仅仅是他们的石墨堆,我还想要他们的发电部分!确切的说,我想要他们现在最先进的石墨水冷堆的全套技术。”

  罗国的石墨水冷堆再发展一段时间,就会出现RBMK,大功率压力管式石墨慢化沸水反应堆。这几乎是几十年内最顶级的石墨反应堆,而且应用极为成熟。

  当然,罗国炸的那个,正是这种堆,但还是那句话,那件事情的发生,人祸占90%,而罗国决绝的后续行动,又把他们的疏失弥补回来一部分。那是真的都尉第一个上,普通人的光辉在此次事件的抢险中,闪耀无比。

  所以高振东对此并没有什么抵触,他知道这玩意的毛病在哪里,至少他就能把这个补丁给结结实实的打上去!

  而且罗国的RBMK多了去了,其他的不都好好的,甚至就连炸堆的这个厂,剩余几个反应堆也一直安全运行到罗国千古才停机。

  而最早的RBMK是几年后开始建设的,高振东相信,在那之前,哪怕现在还有6年,但是RBMK的雏形必定已经发展得差不多了,毕竟技术、设计的完成,到建设是有一段时间的,这个时间差对于建设可能需要等,但是对于获取技术,就算比开建提前6年,但是也能搞到不少好货,如果能收割到的话,那就最好不过。

  对于我们来说,马上获得一套基本成熟的既能发电,又能生产同位素原料的反应堆技术,简直不要太赚。草原的新U矿可是马上就要开建了,无数的U-238等着烧呢。

  “领导,我上次看反应堆的材料的时候,分析过,如果北方同志的技术按照正常速度发展,那他们现在的石墨水冷堆应该更加成熟了。”

  至于我到底是怎么分析出这个结果的,那你别管……

  “而且石墨水冷堆有个好处,这东西理论上可以烧丰度低到天然U级别的核燃料,也就是说,理论上,我们只要把天然U放进去,就能获得Pu-239,还能发电。加上草原U矿的提炼技术,原本就能提升一定的U-235丰度,用在这种堆里,再合适不过了。”

  高振东的长篇大论,正好击中了领导心头最痒的地方。这玩意儿这么好使?

  实际上,如果抛开后世的那些更先进的反应堆不说的话,在当前技术条件下,最合适用U-238生产Pu-239的,就是石墨堆和重水堆,但是石墨比起重水的价格,那可就便宜多了。

  不用多建,十年间能有几座石墨堆投产,“永远的20枚”就真的只能是一个彻底的梗,甚至这个梗都不见得会问世。

  “这两个技术的级别,不在同一个等级上吧?北方同志愿意?”领导也有些动心,但是他相信北方同志不是傻子。

  毕竟几片芯片,怎么能和核反应堆比?这年头全世界的共识——核就是一切,就是未来。

  高振东脸上,出现了一抹笑容:“领导,别的可能不行,但是这个还真有可能,您听我慢慢道来。”

  高振东掰着手指头,一一分析。

  其实也没多少内容,不过听起来都挺有道理。

  首先,罗国曾经向我们输出过石墨水冷堆的技术,虽然是比较老的那种,但是至少这一点上,大大的削弱了对方在输出石墨堆这件事上的顾虑。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就容易多了,不就是石墨堆嘛,以前就给过。

  而且我们的石墨堆是已经投产的,罗国从我们已经起爆成功多次的聚变武器就能推出这一点,这样一来,对方就更没有什么心理压力。

  自己不给,人家南方同志也有,好像没有什么藏起来的必要。无非就是多了一部分发电的技术嘛,小意思啦。

  第二点,半导体生产线这个东西不只是能用在航天领域,而是在一切领域都有用。高振东相信,能让罗国下定决心向我们提出这个略显天方夜谭的要求,必定不仅仅是航天领域那点点需求在推动。

  用途广,对方愿意付出更大代价的可能性就越高。

  而高振东说出来的第三点,却让领导在心里称赞,振东同志果然不仅仅埋头技术,还会抬头看国际形势,并结合到具体的工作中来分析,非常难得。

  “第三点,现在北方同志正在和王国人展开太空竞赛。虽然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位宇航员,都是北方同志获得了胜利,但是这样一来,他们就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对于在后面紧紧追赶、而且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经济和技术优势的王国佬,他们为了保住这种政治收益巨大的领先,是愿意在一切相关方向上获得尽可能的帮助的,甚至哪怕是溢点价。”

  领导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嗯……有道理,有道理。这么看起来,这件事情还真不是铁板一块,至少是有机会的。”只要有机会,就值得去尝试。

  对罗国来说,这可以算是一笔低政策风险、高应用需求、高政治收益的交易,没准还真能成。

  高振东最后补充了一句:“另外,我还有个建议,就算是姑且一试吧。”

  “你说。”振东同志的建议,总是这么有意思,领导颇有点儿欲罢不能的感觉。

  “如果对方拒绝了我们的第一个要求,也就是船用堆的那个要求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提出在航天领域和他们合作!”

  合作?

  知道高振东另辟蹊径的本事很强,总是能找出很多冷门但是有效的路子来。但是这条路都已经不只是冷门,而是有些邪门了。

  “他们愿意?”航天领域的领先,政治收益是巨大的,领导感觉对方应该不会愿意将其中的一部分拱手让人。

  “试一试呗,反正不要钱。政治利益再巨大,但对于北方同志来说,其实在经济和技术上现在已经有些举步维艰,也许他们也希望能有人能分担其中的压力。”

  相比王国,罗国的一大缺陷就是自己这边除了我们之外,那真是要技术没多少技术,要经济也没啥经济。和王国算得上众星捧月相比,罗国可以说是拖家带口蹒跚前行。

  而且现在石油危机并未发生,罗国也还暂时没过上国家级加油站的好日子,经济上就更困难了。

  “嗯……”领导也知道高振东说的,并不算错,别人不知道罗国内里是个什么情况,他们这个级别的还能不知道?

  “而且在航天方面,我们也不是一无所有,甚至某些方面还比他们更强,他们现在还在用着我们卖的卫星呢。”高振东笑道,这也是他提出这个试探性建议的最大底气,和原本罗国在这方面对我们毫无需求相比,在这个世界里,情况有了变化,各有所长了属于是。

  “而且,还有一个方面也值得考虑,那就是我们所走的这条路,本来就讲究集体主义、推崇团结一心、希望天下大同,在这方面,合作获得的成果,对于北方同志来说不见得是损失,反而应该是重大胜利才对。”

  绝了!

  高振东看问题这角度,真是剑出偏锋,但又极为犀利!

  他最后这段话,别管对方是不是这么想,但是这才是从路线理论出发,最为本质的见解。如果对方不这么考虑,那是对方的问题,而不是高振东的看法有什么错误。

  别管他在对外用的是什么手段和方法,但这位同志在内心里,依然是一位坚定的战士,理想主义者。

  “你说得对!这个事情,我会尽快向上汇报。”领导觉得自己最早的想法,是有点妄自菲薄了,该争取就要去争取。

  这个事情也不是简单几句话就能决定的,但是这条路很值得试一试。高振东刚才有句话说得好,反正不损失什么,不试试怎么知道。

  尽快?领导这话,让高振东想起了一点什么。

  他在脑海里略略回忆了一下,差点喊出声来。

  卧槽!是得尽快,有些事情快要发生了。

  以我们的目标、信念和风格,与一位略带理想主义的人打交道,总比和爹瘾十足的官僚主义者打交道要略微愉快一些。

  “嗯,的确是要尽快,不管结果如何,最好是在一个季度内敲定。”高振东疯狂点头。

  只要敲定了,那就有得到执行的可能,后来在边境上大打出手的同时,其实也没耽误两边执行部分既定军售等协议。

第1352章 考不上的秦金茹(5k)

  防卫委领导并没有对高振东“指挥”自己感到什么不适,他既然提出这个建议,就必定是有原因的。

  “这么急?”领导对这个原因有些好奇。

  高振东一下子卡了壳,这事的真正原因他可没法说,那是必定要出问题的。愣了一下,他才解释道:“主要是时间问题。很多事情都是一步慢步步慢,能早一点敲定,那建成发挥作用的日子就越早。”

  这个解释倒也说得过去,领导自己都知道,有很多事情一开始也许只晚了一天,但是到了最后,大概率不会只晚一天,而是一开始晚的这一天带来很多意料之外的影响,导致最后损失大量时间。

  “嗯,我知道了,会尽快的。”领导拍了拍高振东的肩膀,让他放心。

  ——

  以冷战期间相互渗透的程度来说,往往意味着一件事,一件事情东边日出,没多久这件事情就会在西边下点雨,反过来也一样。

  牛爵爷:我说什么来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特别是一些放在半公开的情报通报里的内容,更是绝对如此,也算是两边某种诡异的情报共享。

  EPROM这件情报也不例外。

  兰利中心的人是识货的,尤其是东方国度的电子技术方面的情报,在他们流程里的重视程度不低。

  当电子技术涉及到计算机的时候,哪怕再小,也能立刻就引起兰利中心雇员的注意。

  “头儿,你看看这个……”一名兰利中心的实习情报分析员将自己的分析组主管叫了过来。

  主管走到他的身边,看着他手上文件里的几行字母。

  “恭喜你,小伙子,你的实习期缩短了。”主管开玩笑道。

  玩笑归玩笑,这名分析员找到的东西,的确是很有用,而且这份情报仅仅只有这么短短的一句,却被淹没在了大量毫无价值的其他罗国相关的信息之中。

  “头儿,东方人在这方面的脚步,真的有这么快?”这名实习生还是有些不敢相信。能一眼看出这句情报的重要性,这名实习生对这方面自然也不是一无所知。

  主管点了点头:“东方人说他做不到一件事的时候,你可以选择不信,但是当他们说能做到某件事的时候,你最好相信。”

  分析主管再次仔细确认了这份情报,然后拿着这张纸,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抓起了电话。

  东方人不善于欺骗,至少不善于战术欺骗,有关他们的情报,可信度很高,如果他们说某件事情自己做到了10,那么相信他们真的能有10就行了,如果为了稳妥,可以放宽12~15去。

  王国空天局,一名高级主管的电话叮铃铃的响了起来。

  正在扶着下巴,思考什么事情的他,仿佛对这通电话打断了他的思绪有些不满,皱了皱眉头,接起电话。

  “我不管你是谁,你最好是有事,而不是闲得无聊!”这个时候的王国空天局,不得不承认,那是真的顶,所以空天局的人,脾气和底气都比较足。

  “你好,海因茨先生,我来自兰利中心,我想,我这里有一份你感兴趣的东西。”电话里传来的声音,让海因茨主管迅速冷静下来。

  海因茨的姓名里就能听出来他来自哪里,毕竟王国这片土地上,除了本地人很少见之外,哪儿的人都有。

  空天局底气足,兰利中心同样如此。前者是技术上的神秘,后者是体制上的神秘,不相伯仲。

  海因茨主管缓和了一下语气:“你好,兰利先生,非常感谢你为我们的努力。你手上有什么?”

  兰利中心的人就是这么让人不快,连称呼都很困难。

  “一份文件,如果你有兴趣,请按下传真接收键。”对面的人对“兰利先生”的称呼不以为意,笑道。

  很明显,在卫星和载人航天上吃了不少亏的王国人,正憋着一股劲想整个大的,在这方面,连兰利中心的人都不得不贴心为他们服务。

  片刻之后,伴随着传真机“吱吱吱”的声音,一份文件被缓缓吐了出来。

  海因茨看向这份文件,确切的说,是看向了这句话。

首节 上一节 900/9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