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这可是王国佬的空军,而不是什么小鱼小虾。如果是天国的飞机,那说服力就没着这么强,毕竟打夹了尾巴的丧家之犬,和王国佬还是没得比。
同志们一时间感觉有些不真实起来,我们的机载雷达得到长足的进步,这件事情他们相信,而且很有信心。
但是信心再足的同志,都没敢想居然能进步到如此地步。从雷达所的汇报、战例以及世界当前机载雷达发展的现状来看,这台机载雷达,说一声世界第一,那是一点都不夸张。
不仅是性能,还有功能上的领先。
雷达所的同志并不满足于如此:“这台雷达的主要功能,是对空作战,但是我们相信,接下来我们可以一边继续发展它的对空功能和性能,同时还能在它的基础上,发展对地攻击功能,将我们的战-7变成真正的多用途战斗机,让我们的攻-5的对地侦搜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同志们哗啦啦的鼓起掌来,他们也没什么好挑的,也实在是不好意思挑毛病。
对于这么一台明显领先世界的雷达,有什么毛病都不是问题,看出什么问题来,下来沟通两句也就完事。
同志们喜笑颜开的样子,让高振东在旁边看着心情非常舒坦。同样在旁边看着的,还有防卫委的领导和总工,除了具体做事的雷达所的同志之外,他们俩是最清楚高振东在这里面的作用的。
防卫委领导拍了拍高振东的肩膀:“振东,干得不错!”
高振东摇摇头:“我就是动动嘴,跑断腿的,还是雷达所的同志们。”
领导笑了两声,没有多说。振东同志就是谦虚!
在同志们的笑声和掌声中,这台仅仅是长测,就从去年测到今年的雷达,彻底定型!
PD-63,世界上第一台将前面所有的新技术集于一身,实现动目标检测的先进雷达,算是彻底上了户口。
这个终验会议的时间并不长,加起来就大半天时间,主要原因,还是成果先进性、完成度都足够高,甚至还有各种战例支持。
这样一来,事情就基本上没有争议,各个环节都非常快速、和谐,这在这种重大装备的验收上,极为少见。
高振东上辈子可是没少听导师说他在参加验收时的趣事,严重的时候,也就只差打起来了。
就在大家往防卫委食堂走的时候,雷达所的总工走上来,跟着高振东一起往外走。
高振东今天开会基本上没怎么主动发言,主要是对这个东西,他实在是太熟悉了。
这里面提到的绝大部分新技术,都是从他手上出去的,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振东名义上是验收专家,实际上今天他也是被验收的一员。
“高总工,怎么样,我们没有辜负你传授的技术吧?哈哈。”雷达所的总工笑道。
高振东点点头:“嗯,这还用说,我可以说,在这方面,你们比我自己去用,还要强得多!”
这句话不是谦虚,也不是互相吹捧,而是实话。这里面每一项新技术,高振东都敢说自己比同志们要强,但是组合起来能具体做成什么样,还是专业搞雷达的同志比自己要在行。
“别别别,您这话说得我都不敢接了,哈哈哈。”雷达所的总工笑道:“对了,上次您指导的那个大气波导雷达的事情,我们已经开始搞了,同志们信心都比较足。”
搞科研这件事情,基本上就是这样,成功越多,信心越足,算是一种良性的正反馈,而雷达所的同志们就正好走在这条路上。
高振东边走边点头:“嗯,那就好,这方面,太细节的东西我也没有深入研究,细节方面,还要同志们多多想办法。”
雷达所总工道:“你已经用行波管、数字信号处理器等技术,把这件事情的基础打好了,而且还把理论上的路给找了出来,剩下的事情,还是我们来吧,要不然我们都不好意思自称雷达所的了。”
两人笑了起来,稍稍停歇的时候,雷达所的总工才道:“高总工,我记得防卫委这边曾经通报过我们一件事,您说过,通过雷达可以成像是吧?”
这件事情,是在讨论反潜的时候,高振东提起过。
高振东恍然大悟,他们这是上一屉包子刚出锅,就在准备蒸下一屉的材料了啊。
“对,是有这么回事儿。”
“您说的技术,应该是指合成孔径雷达,对吧?”总工问道。
合成孔径雷达成熟是比较晚,但是和很多其他技术一样,其实理论的提出,是很早的。还在南北之战的时候,就已经由王国科学家提出来了,在这方面不服不行,王国那片土地,除了本地人之外,外地人还是很厉害的。毕竟那里在S2算得上是和平之地,本土除了被贝海人的气球扔了几个无关痛痒的炸弹之外,一切安然无恙。自然能吸引饱受战乱之苦的南联邦人过去,这里面自然也包括了各种高技术人才。
所以对合成孔径雷达(SAR),国内并不是不知道。
高振东对此并不奇怪,点了点头:“对,就是这个,而且前景非常广阔。”如果说一般人对一个新技术的前景难以把握的话,那高振东就完全没有这个问题,这个年代提出的未来技术里,除了可控核聚变这种变态之外,大部分技术的前景他心里都门儿清。
“那就太好了!您在这方面已经开始开展研究了?我们有同志也在搞这方面的工作,但是不瞒您说,现在还比较困难。”作为一种51年才提出来的新技术,我们现在搞起来比较困难算是正常情况。
而让雷达所的同志高兴的是,高总工也在向这个领域伸手了!以他的风格和战绩来看,这大概率意味着在SAR这个领域,也许国内能获得一次大跨步的前进!
让他如此有信心的,一是基础技术已经基本能够支撑SAR的发展,二来,就是在理论方面,他相信高振东只要伸手,就绝不会空手而归!
这不是迷信,而是信任。
高振东顿时就给整不会了,上次提起这件事情之后,一直没有下文,他还没准备呢。
好在手上捏了一些备用资源的他,一点也不虚。这玩意他只要想,还是能准备得起来的。
“嗯,刚开始,刚开始。什么时候有空,我们交流交流。”高振东也不虚,要说实物,这东西他可能短时间没法搞定,但是要说理论,他还是没什么问题的,毕竟这东西几十年后就是放在大学课堂上公开教的。
不过还没开始的他,现在自然不会深入,两眼一抹黑,没法说。
他这句话听在雷达所总工耳朵里,却是无比的舒畅,稳了!稳了!
雷达所倒也没有想着偷懒,就靠高振东去搞,但是能得到来自高总工这样的人的帮助,这个装备的成功率和速度,必定有肉眼可见的提升。
要知道在高振东建议之前,同志们对PD雷达,大概也是这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但是现在,甚至直接放了个世界领先的大卫星。
高总工本来在雷达方面就颇有建树,虽然不深入细节,但却是不折不扣的领军人物那个级别,有他在SAR方面的努力,相信对工作的推进,帮助不是一星半点。
“那就太好了!我们就厚一下脸皮,静候佳音。”雷达所总工道。他很清楚,这个事情,肯定不能他来定时间,谁知道高总工什么时候研究出阶段性成果?所以只能是他们等候,高振东召唤。
这方面,真的不是雷达所偷懒,而是的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高振东穿越前的历史上,我们真正开始进入SAR这个领域,已经是十年后的事情了。这个技术的难度之高,可见一斑。
这东西难,首先就是理论,然后就是硬条件,现在勉强硬条件因为高振东而解决了不少,但是理论方面的难题,依然存在,和高振东上辈子相比,改观并不多。
“行,没问题!”高振东也不含糊,主要是这个雷达的用途,那是真的大!能用的地方,实在是不少。
用雷达实现三维成像,不需要可见光或者激光那种通视条件,哪怕是分辨率低一点,用处也是极大的。
看着两人讨论得兴高采烈,防卫委领导和总工对视一眼,这样就对了。
——
北方,罗国家,一群位置不低的熊大熊二,正在因为我们的回复而难以决策。
难以决策的原因,不是因为条件不好,反而是条件太好太爽快,但是同时要求也不低,这就让他们陷入了纠结。
负责汇报这件事情的,是利诺奇卡,他的领导坐在一旁,听着自己的得力干将侃侃而谈。
“各位领导同志,这就是南方人的答复,爽快,但是贪婪。”把情况说清楚之后,利诺奇卡总结道。
说实话,罗国说别人贪婪,这个笑话略显地狱,大致等同于王国天天说人权。
“南方同志在半导体生产线上如此大方,有些出乎我的意料……”利诺奇卡的上司,那位负责对我们的军事交流的领导补充道。
按照他和利诺奇卡的想法,南方同志大概率是不会同意出售半导体生产线,如此一来,要求获得航天级元器件的要求就显得合理起来,南方同志是比较注意双方的情绪的,在这种情况下,后面这个小小的要求得到满足的概率就会提升。
对于利诺奇卡的这个小把戏,领导同志觉得应该是会有效果。
但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南方同志根本不打折扣,甚至没有任何犹豫,用他们最快的速度回答——没问题,不过你们也得表示出和我们一样的诚意。
这个速度之快,让深谙双方在相关事务上流程性耗时的领导,都深感惊讶。
但是现在新的问题出现了,压力,给到了他们这边。
南方同志极为爽快的态度,让利诺奇卡的小把戏显得有些多余和可笑,而且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我们都这么爽快了,那你们是不是也应该投桃报李?
这听起来有些市侩,但是有时候,这的确能影响到一件工作的决策。
先出手的罗国,反倒是因为我们果决的态度,被顶到了墙上。
“不可能,船用反应堆?这绝对不可能!”一名罗国斩钉截铁的道。
几十年后,罗国千古之后的大熊倒是真的会出租核潜艇,但是这年头的罗国,还没惨到那地步。当然,大熊出租核潜艇给天国,里面也未尝没有给我们上眼药的动机在。
“可是,我们也曾经给他们出口过核技术,船用反应堆相比能直接造成杀伤的核技术,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另外一位表示了不同意见。
毕竟当年可是连小伊万都给了,虽然中途撤走,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最初就是给了的事实。
“当年是因为……因为……反正情况不同了!两者之间不能等同!”
对于他的意见,大部分参会者都表示同意,毕竟在获得船用反应堆之后,在远边的水下,对方的威胁就会陡然上升。即使远边和南联邦相比,并非罗国的战略核心,而且他们在这边的海上力量其实也并不强,但是远边的重要性依然不可小觑,常规力量也就算了,核力量,有些超出忍受范围。
“如果这样的话,那对方提出的航天合作的事情……”领导同志一边说话,一边突然感觉这事好像有些熟悉。
看了一眼在旁边的利诺奇卡,他突然反应过来。
苏卡不列!
这特么不就是利诺奇卡的破窗理论的翻版么?只是这一次,被对方反过来用在了自己身上。
一时之间,领导同志都不知道该露出什么表情才好了,南方同志果然不简单啊。
“我们不需要任何帮助!”依然是那名反对输出船用核反应堆的人,看来刚才反对输出船堆,不仅仅是因为船堆本身各方面的原因,而是还掺杂了别的。
这一次,有人不同意了,正是某太空设计院里,负责控制系统的人。他们在这里的原因并不难猜,这次南方人提出来的合作要求里,涉及到了他们,而且还很深。不只是控制系统,负责总体的人,也在这里。
“达瓦里氏,不管是否同意他们的合作意愿,但是我必须纠正你的看法,我们需要帮助,尤其是来自南方同志的帮助!”负责控制系统的人没有犹豫,从技术的角度来说,事情就是如此。
“为什么?既然他们已经同意出售半导体生产线,并且不以航天合作为生产线的出售条件,那我们获得了半导体生产线之后,就不需要他们的任何帮助。难道你们自己对于自己的技术没有信心?”
石墨堆是半导体生产线出售的先决条件,但是航天合作不是。毕竟这东西相比既能生产Pu又能发电的石墨堆,在现阶段的重要性实在是比不上石墨堆。
不过这人的帽子扣得有些大,放在他们的慈父在世的时候,回答这个问题时一不小心,可能就会喜提古拉格大酒店的体验券。
负责总体的人抬起手,止住了控制系统负责人发言的冲动,在这方面,控制系统负责人有些稚嫩。为了手下的安全,他决定亲自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并非对自己没有信心,但是我认为,我们需要一股力量,来分担我们的压力。长久以来,我们实际上是在以我们自己的力量,对抗整个安特里公约组织。越是高技术的领域,就越是如此。我们的祖国母亲太累了,她需要休息,需要让她肩膀上的担子更轻一些。”
他的话,让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件事,而是刻意的在回避这件事。
系统总师继续道:“我的同志们,我们要知道,王国人已经在认真的、不顾一切的在准备对月球做点儿什么。卢比扬卡的同志告诉我们,他们的最新火箭的运力,是我们规划中的最大火箭的几乎两倍……”
这个差距,大概是从50吨到100吨的差距。
在场的其他人都吃了一惊,这个差距的确是有些大。而且他们都知道,自从自己这边连拔卫星、载人的头筹,剩下的也就只有登月是政治收益最高、技术难度相对最低的航天计划。
但这个难度低,是相对的,相对的是登陆九大行星。
其实际难度之大,就连现在公认的世界航天技术第三、而且很有自己的特色优势的南方同志,都不敢在这方面提出任何的计划。
太空设计院的人没有停下自己的话:“我们初步计算过,为了赶上王国人,我们需要将我们规划中的大火箭,从一级24台发动机提高到30台才能将运力从50吨提高到95吨……”
另外一人笑道:“这又如何?难道是我们造不出能塞下30台发动机的火箭?”
他并不了解火箭这个领域,因此思考问题有些简单。
“达瓦里氏,问题不在塞不塞得下,而在于我们能不能控制!24台发动机已经非常困难,30台发动机的控制,对我们的技术和能力来说简直就是灾难性的!”
罗国擅长系统集成不假,擅长用一堆破烂整出个能用的东西也不假,但是N-1火箭,远远超出了他们现在的集成能力。
“难道南方人就有这个能力?”有人对此表示怀疑。
设计院的人转过头看向他:“达瓦里氏,他们有没有这个能力我不确定,但是我确定的是,他们在这方面的能力超出我们的想象,他们有他们擅长的领域,甚至比我们更强!各位达瓦里氏,别忘了我们是靠谁的卫星,才保证了对王国战略意义上的实时监视的?”
第1355章 南部海域的台风(5k)
又来了,在场有人已经对这件事情听出了心理阴影,但是还得听。
这就好像高振东上辈子听说的,我们刚开始打开国门的时候,动不动就是“进口货好”,还都得听着,毕竟那时候进口货是真的好。唯一要做的,就是奋起直追而已,等到高振东穿越的时候,还当得起这句话的进口货就已经不多了。
太空设计院的同志的话,让在场大部分人清醒了不少,南方人在这方面,的确是有一些自己赶不上的优势:“达瓦里氏,谢谢你的提醒。他们在导弹、火箭方面,的确是有一些特定优势。”
太空设计院的人又补充道:“他们现在缺乏的,是在大型火箭发动机、大型火箭方面的经验,但是他们的控制技术,特别是控制用的元器件,比我们有优势得多!我相信在他们手上,一定有比C6108性能更好的控制核心。”
作为一心扑在火箭上的他们,对计算机的情况并不是非常清楚,特别是当我们并没有正式公开C6132以及配套“大容量”RAM的情况下。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根据常识,猜测我们的半导体发展情况。
旁边一位罗国点了点头:“你猜对了!”
其他人都转过头来看向他,来自卢比扬卡?那没事儿了,他们肯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