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算过,能,还能模拟普通爆炸、穿甲过程等等,定量研究可能不见得能行,但是定性研究是没问题的。”
得到高振东斩钉截铁的回答之后,后面这几个简直就是顺理成章。高振东说算过,那把握应该是很大了。
“你估计要多久才能搞好?”
高振东想了想:“看走哪条路了,短的一两年,长的三年五年甚至更长也有可能,当然,短的路长的路,效果和用途也有一些区别。”
这个,他可是真的有把握的。
你特么居然还有好几条路?领导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高振东说话,有时候离谱到别人听起来总觉得像在吹牛逼,但是他偏偏次次都能实现自己的话。
“那就搞!对了,花钱不?”
领导的话很有意思,先决定搞,然后才倒过来问花钱不。很明显,在这件事情上,花钱不是最大的问题。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领导在某些方面的想法,比高振东还要深入。
亿次计算机,这是多么大、多么值得宣传的一项成就?有了这一点,哪怕是搞出来天天算天气预报,那也是很值得的。
“……我国亿次超级计算机,于昨日运行成功,并成功进行了天气预报计算,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领导知道,现在虽然有了卫星云图,并正在铺开气象雷达,但是天气预报却是不怎么准的,尤其是在降雨方面,毕竟卫星云图只能确定有没有水,但是却确定不了这些水是否会落下来。
其实气象预报远比他想的要复杂,但是他考虑的方向没什么问题。
而这种报道别说国内了,就是放到国际上,那也是能把所有上得了台面的国家吓一个跟斗的,至于吓不着的那种,也就那样了。
嘿嘿,别看你王国佬和罗国争奇斗艳各出奇招,我们也不是完全没有声音嘛。
高振东笑了起来:“还行,其实不怎么花钱,尤其是走捷径的话。”
他是真的有不怎么花钱的捷径可以走,只是用途和性能要差一些。
领导一听,摇了摇头:“捷径要走,踏实的路也要趟,我们不差那几个钱!”
刚才高振东对时间长时间短的评价,他是听懂了的。捷径多半是要付出代价的,而在这里,代价应该就是性能了。
既然你都说了捷径不怎么花钱,那还不得都给我走起来?原本就准备要花钱的,既然捷径不怎么花钱,那就把钱花在不是捷径的路上。
小孩子才做选择,大人全都要。作为老人,领导更是把这一手玩得炉火纯青。
高振东点点头:“那行,回头我就开始组织这件事情,分成几个组来干。到时候找您要钱要人。”
领导大手一挥:“放心,要什么给什么!”
实话说,外商部的同志很努力,他现在手上也相对宽裕,至少支撑这种铸就大国底蕴的工程,绝对舍得出手。
他甚至没有详细询问高振东到底准备走哪几条路,因为他知道自己压根听不懂。至于说记下来找专家觉得,那就没有那个必要了吧,开个会又浪费时间又浪费钱的,这方面最大的那个专家,就在他面前。
他要做的,仅仅是决策在知道了有这么东西的情况下,要不要做的问题。至于这东西好不好,他选择百分之百的相信高振东,过往的经验表明,在计算机领域,这是最好的选择。
高振东美滋滋的告别领导,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上车就往家里赶回去。这件事情,既然领导都这么豪气,那他也不能小家子气,都整!
高振东一边做着通盘考虑,一边走进家门,一进门就是一愣。
家里有客人坐着,而且是那种他万万想不到的客人。
——庞水仙!
她正在和娄晓娥一起,准备着高振东家的晚饭,看起来手脚还挺利索的。
高振东笑着和庞水仙打了个招呼,扫了一眼固若金汤的南门房门,转头就到卧室里逗孩子去,看样子是来找娄晓娥的,高振东没有干涉娄晓娥的社会交往的想法。
他知道庞水仙经常找娄晓娥请教,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而自己在这里,估计对方会紧张得话都说不大利索。
庞水仙见高振东回来了,有些畏惧,也有些不好意思,对娄晓娥道:“娄老师,高总工回来了,我就不耽误你们了。谢谢您。”
娄晓娥摇摇头,客气两句,将她送出门去,这才招呼高振东带着孩子出来。
“又是来找你请教的?还挺好学的。”高振东笑道。
“是挺好学的,你猜,她最近找我都是问的什么?”
“什么?”高振东适时而正确的表达了自己的好奇。
“《简明基层医生手册》……”
“卧槽,这是真的没想到。”高振东是真的有些惊讶,原本想着这女的请教一下识字,基本的算术也就差不多了,就连这些,院子里也就只有娄晓娥愿意给她说。
没想到还直奔专业书籍了,《简明基层医生手册》在当前人们的平均教育水平来说,还真的是专业书籍那个级别的。
“你呀,小看人家了不是?”娄晓娥笑得很开心,因为这是她教出来的,这让她很有成就感。
“对对对,我这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用老眼光看人,没有想到人是会自我突破和发展的,是有主观能动性的。”高振东自我批评来得贼六。
娄晓娥大笑起来:“哈哈哈,你作报告呢。我知道你没那个意思,不过你还别说,她学得还挺扎实的,也不贪心。就专学常见病那块,说是贪多嚼不烂。”
高振东点点头,若有所思:“嗯,那看来她还挺有想法和计划的,文化不高,主意倒是挺强。”
这句话是废话,主意不强,也就不会当年抓住许大茂一个破绽,利用仅有的机会把许大茂给坑那儿。
庞水仙只是在他面前惧怕,加上过往经历,很多时候都是夹着尾巴做人,实际上脑瓜子又不傻。
“嗯,她除了找我问问题,还请我签字来着。”
“签字?”高振东的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过来了,这事儿可大可小。
“嗯,对。她要参加一个什么志愿工作服务队,不知道为什么,她需要找单位和个人签字推荐,街道、治安所都签字了,还要邻居给签字,易师傅、闫老师都已经签了,还差一个,就找到我这儿来了。左右不是什么大事,就给她签一个呗,我看她也挺好学的。”
高振东把心放下来,庞水仙不论是参加什么志愿工作服务队,需要有人签字推荐这几乎是必然的,毕竟她情况特殊。
而正因为她情况特殊,这事情反倒就不是什么危险的事情。毕竟以她的情况,但凡愿意主动积极的参加任何志愿工作队,相关单位都会非常欢迎。
这就是一个活脱脱的经过新社会教育改造,找到自己新的人生价值和道路的正面典型。
这随便放在哪儿,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如果她能做出那么一点点成绩,上个报纸什么的也不是不可能。当然,前提是她自己愿意,毕竟上报纸对她来说并不见得愉快。
而且看她在院子里这几年的情况,虽然接触不多,但是高振东能看得出来,没什么幺蛾子。
既然如此,那娄晓娥签这个字也能算是好事中的一环,没什么问题,高振东放下心来。
再说了,只要娄晓娥高兴,这点小事,小意思了,高振东压得住。
“嗯,这样啊,这是好事。不过有的事情我得给你说一说,免得你不清楚情况。”事情没问题,不过高振东还是决定把庞水仙的情况给娄晓娥说一声,以后怎么做她自己选择。
“噢……”娄晓娥懵懵懂懂的应了一声。
半晌之后。
“啊?这样啊?”听完高振东的讲述,娄晓娥先是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
这事儿实在是有点出乎她的意料,主要是娄晓娥压根也没想到她的生活中会和这样的人打上交道。
高振东不置可否:“嗯,就是这么个情况。”
“嗯,看来她现在是真的想好好的改变一下自己,也挺好的。”出乎高振东意料,娄晓娥就惊讶了那么一下子,就镇定下来了,仿佛这件事情对她并没有产生多少影响。
其实在娄晓娥心里,对庞水仙有一点亲近感。
——因为她把许大茂坑死在那儿了。
对于这个差点对自己和振东的缘分产生负面影响的人,娄晓娥天生是带着厌恶的,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而庞水仙的过往对她来说也毫无所觉,就当是一个曾经生病生得很厉害的人就行了。作为医生,什么样的病人没见过?娄晓娥在这方面反而具有强大的接受能力。
“嗯,反正你知道就行,也没什么。”高振东没有什么多的意见,从根子上来说,自家媳妇的行为本来就是在做好事,一件大大的好事。
人的肉体能生病,精神和思想也是能生病的,治什么病都是治病,她是医生嘛不是。
只要媳妇儿清楚这件事,并有自己的判断就行,高振东在这方面,没有当爹的想法。
两口子依然乐乐呵呵的,抱起孩子准备吃晚饭。
——
“换机器了换机器了。”大漠深处,一位负责物资供应的同志带着一帮战士,扛着一大堆东西,来到一栋小楼里。
小楼里的同志们就是一愣,又换什么机器?
“同志,这是又换什么机器?”一位科学家走出办公室,探头问道。
物资供应的同志转头指了指身后的战士:“委里刚空运过来的,新计算机,说是速度比你们现在用的要快六七倍。”
“多少?”不只是探出头来那位科学家,但凡听见这句话的同志都围了上来,七嘴八舌的煞是热闹。
该不会是把0.67的0.给漏掉了吧,2/3,这才是一个合理的数字。
“具体不清楚,反正委里就是这么说的。你们专业设备,我也不太懂,只管给你们运过来。”
第1372章 和兰西人一样的烦恼(5k)
“别问那么多了,直接看参数不就知道了嘛。”有的同志比较急切,而且也是对计算机比较熟悉的,直奔主题。
计算机嘛,简单,看频率就行。在还没有被各种指令集、超标量流水线、多核、超线程等技术洗礼过的同志们心里,这事儿好办,事实也的确如此。
他们找到了机器的铭牌,定睛一看。
“不可能!印错了吧??真的是六七倍,确切的说,是7.5倍!”
看到计算机的频率标称的同志,一看那个两位数的频率标称,当时就惊呆了一下,然后马上就在心中把数字算了出来。
C6132的频率,和C6108的基本一样,是2.5MHz,但是这个新计算机的频率是18.8MHz!这是1234厂做出来的NMOS的极限。其实也有扛不住18.8的,但是那些,不会送到大漠来。
算下来比7.5略微多那么一点点,但是这已经不重要。
“真的是7.5倍?外面的同志是吃了什么灵丹妙药?”
C6132到现在也没几年啊。
“这换得也太勤快了吧,有点儿不适应了都。”一位同志乐呵呵的道。
“嫌弃是吧?那你先别用,我那儿一台不够用的。”另外一位同志笑道。毕竟他们手上的工作,有的计算一旦跑起来,中途就没法停下,这时候他就没计算机用了。
“想得美!我教你个招儿,旧的C6132机你别上交,这样新的跑起来之后,你还能用旧的顶一顶。”随着一代又一代C61芯片的出现,同志们已经开始习惯像后世一样,用芯片名称来指代计算机了。
“诶,你还别说,你这个办法还真不错!我这就打报告去。”有数据需要迁移,新机也需要调试和掌握,旧计算机一时半会儿是不会被收走处理的。打个报告上去,只要理由充足,大概率会被留下来。
毕竟这年头,哪儿的计算机可能都会缺,大漠这里是不会的。
西北大漠内的数个基地,都在上演着同样的事情,同志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忙碌着。耽搁这一小会儿时间没关系,更快的计算机会给我们补回来。
浅海边某基地,几位同志正在略带焦急的守在一台计算机边上。
“算了这么久了还没出结果,该不会死机了吧?”一位同志耐不住性子。
“怎么可能,运行指示符一直在转,死不了。这东西就是这么慢,有限元分析是好东西,但是运算量也大。”
“别抱怨了,总比手算强多了。隔壁计算高压下艇体结构的同志们,速度比我们还慢!”一位同志笑道。
“那是。”要没这计算机,没这套有限元分析的理论论和软件,这事儿压根没法算。
有些心急的同志闻言只好老实坐下,拿起手边的一本资料看了起来,另外几位同志也是拿起纸笔,写的写算的算,都在找别的工作,来度过这漫长的等待时间。
其实算的东西并不大,甚至都不是计算整块消声瓦,而是计算消声瓦的其中一个消声结构。但是同志们为了尽可能精确,将有限元分析的计算单元划得有些小,这就让即便是C6132,都很是吃力起来。
此时,一位同志走了进来。
“副总,你怎么来了?”同志们放下手中的工作,站起身迎接。
“坐坐坐,我来看看你们。顺便给你们带来一个好消息!”副总师坐下来,一边从手上的保温袋里往外拿饭盒,一边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