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竖也没多少钱,再说了,就算是钱再多,这事情的意义不一样。
“亿次超级计算机,研制单位:防卫委”,一想到这个画面,十二机部领导觉得心脏病都要犯了。
池所长是真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出,这上杆子抢钱的见过,上杆子花钱的少见。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直接把计划报过来。没想到在这里卡了壳。
不过这种被卡住的理由,估计也只有这种课题才会出现,总之是少见。
“行,我马上去改!”池所长从善如流,二话不说转头就走,这还不好办?敲几下键盘重新打印一下的事情,如果编文件排版的同志上点儿心的话,甚至除了涉及资金那一两页,其他的可以原封不动。
就在当天下午,十七机部领导拿着这份计划,笑容满面:“嗯嗯嗯,这个不错,振东同志的工作啊,做得好啊。”
池所长在旁边看着,心里有些打鼓,您可别来一句“不行不行,怎么光让你们两家出钱……”,那可就乐子大了,还得跑一趟。
不过还好,他想太多了。
“嗯,可以可以,这次又是我们三个部里共襄盛举,一起努力,把超级计算机这座高山,给攻下来!”
十七机部领导唰唰唰几笔,签下自己的大名,将计划书还给池所长。
池所长接回计划书,在心里暗骂自己傻。
十七机部要出什么钱,十七机部出人就够了,到时候报道也好,计算机发展史的书也好,绝对少不了十七机部的一笔。
我有虎将一员,可抵千军万马,这是十七机部独特的优势,别的地方羡慕不来。
——
“又是二维材料!又是二维材料!”某科学期刊的编辑部里,一名编辑一边翻着手上的稿件,一边不停的吐槽。
不怪他脾气不好,主要是自从那个东方古国的科学家做出了真正意义上的单层碳原子晶体材料,并且被罗国、王国等多个主要国家的凝聚态物理学专家证实并复现以来,这件事情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圈子里就像是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
一种被认为不可能稳定存在的东西,居然被那个刚刚涅槃重生没多久的国家给弄出来了?!!!!
难道那条路真的这么灵光?
对于罗国来说,这个成果就算不是自己做的,也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材料。
没错,这不是我做的,但是那是我的同路人做的。
而且还是一个落后了上百年,被欺压了上百年的国家。
看看,只要走对了道路,光明的未来在等着你们。
如果说当年激光的出现,还显得有些说服力不足的话,那包括计算机在内的一系列成就,加上这个打破理论条条框框的成果,就值得大书特书一把。
罗国甚至是捏着鼻子,当了一次免费宣传员,在国际上做了一系列类似“正确的道路,惊人的成就”之类的主题宣传。
没别的,核心就一个,路走对了,什么都好说。
之所以说捏着鼻子,原因懂的都懂,但是在榜样的力量面前,这鼻子,捏就捏了吧。
搞得我们负责相关工作的同志都有些措手不及,颇有一点人在家中坐,成绩天上来的感觉。
这进一步扩散了这件事情的影响力,甚至一部分影响,已经从学术圈子里溢出,到了普通人的圈子里来了。
《美妙的结构,最短的距离》
《如何亲手感觉一个原子到底有多厚?》
《上帝也在织毛衣?》
《……》
报道标题逐渐离谱。
普通人都这样,在学术圈子里,自然轰动更大。
这种轰动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论是什么顶级大佬,还是阿猫阿狗,都一窝蜂的向着这个最新的发现冲去。
都知道,手快有手慢无,一个全新的、突破理论的发现,一种全新的材料,能带来多少收益,傻子都知道。
哪怕是对经济利益不感兴趣,学术收益动不动心?
带来的后果,自然就是各种相关期刊,与之相关的稿件量直接爆炸。
“别抱怨了,这个级别的成果,配得上人们如此的热情。”他的同事笑道。
“是是是,我知道。他们现在哪怕把这东西做出来放到水里煮一遍,都能发表一篇《关于二维石墨烯材料在100摄氏度环境下物理特性研究》的论文。”发出抱怨的那名编辑,可谓是极尽尖酸,但是话糙理不糙。
一个新领域,能带来的收益就是这么离谱。
“也许这里面有值得我们发表的稿件呢,这是我们日常工作,行了,别抱怨了,工作吧。”
“你说得对,但是真正值得发表的稿件,不会投到我们这里来!屎里淘金,对人是最大的折磨。”这名编辑估计平时人缘不会太好,嘴比傻柱还欠。
他的吐槽,不仅骂了稿件的作者,还把自己这个期刊给结结实实的绕了进去。
成果有高下之分,期刊也有。作为在学术界地位并不高的小期刊,自然是不能和《自然》、《科学》之类的媲美,真正的好文章,想要流落到他们这里来,那是极难的。
这话在办公室里说,和指着和尚骂秃驴没什么区别。
“做好你的事!管好你的那张臭嘴!”总编办公室传来总编的咆哮。
小期刊有小期刊的烦恼,大期刊也有大期刊的困扰。
好稿件太多,有点安排不过来。
而且更麻烦的是,不少人的研究成果,是一样的。
毕竟就一种新材料,能玩的花儿也就那么多,大家一上手,肯定都是奔着最为传统的特性参数在做文章。
这就造成稿件成果的重复率极高。
关键在于,这里面有不少人,还都不是普通人,不普通的程度,甚至到了大期刊也不愿意随便得罪的级别。
“总编先生,这怎么办?”几名编辑拿着稿件,挤在自己总编的办公室里。
总编就是总编,不论是魄力、方法还是消息渠道,都不是这些普通编辑能比的,他扔出一份清单。
“先对照,如果与这些成果完全一致的,就不要考虑。”
“这是什么?总编先生?”
“这是东方人和罗国发表的,与石墨烯相关的文章。他们距离这个成果更近,也更有优势,速度自然更快。就在你们手上的稿件作者还在忙于实验的时候,这些成果就已经被东方人和罗国从树上摘走了。”总编耸耸肩,这是人家的运气,这没办法。
“那其他呢?”距离这个成果最近的东方人,毕竟研究条件有限,就算是先出发,最终的收获依然有限。
“和这两份论文重复的,全部撤掉。”总编又扔出来两份论文,从论文作者名字风格来看,很显然是东方人。
“为什么?总编先生,他们的确已经抢先发表的,我们没有调整的可能。但是尚未发表的,我想……”
为什么要照顾东方人?哪怕是按照这些文章到达编辑部先后为准,但是谁知道这些文章到底哪篇先到?
总编看了说话的人一眼:“好吧,你欠我两磅的课时费……”
小子,那就让我好好给你上一课。
“首先,这两篇文章,你可以睁大你的眼睛看看,是谁推荐过来的。”
ZhenDong.Gao。
总编的话很明白,作为开创者的面子,我们要给。
“可是他也许并不值得我们如此尊重。”编辑争辩道,那毕竟是另外一边的科学家,从当前的环境来看,也许并不能为期刊带来太多的利益。
第1375章 哪位神仙选的这个地方?(5k)
“也许吧,我不在乎你尊不尊重他,但是你得尊重其他凝聚态物理学的专家。”
“为什么?我想象不出两者之间有任何的关系。”
总编叹了一口气:“好吧,现在你欠我四镑了。”他再一次提高了自己的“课时费”。
他指向一群编辑手中难以处理的那些重复稿件:“当我们得罪不起其中任何一方的时候,那我们可以让他们所有的人都出不了头,转而选择他们任何人都无法得罪的那一方。这样,我们就不会冒犯到任何人,懂了么?”
很明显,只要有高振东的推荐在,那这名总编为了平息无法解决的大佬之间的重复成果,最合理的方式就是选择一家谁都没话说的。
编辑部没有任何责任,人家的稿件来得够早、内容够好,而且相关的人够硬。
这是一个在各方都能交待得过去的结果。而高振东在学术上的国际影响力,也开始能为国内的同志们谋福利了,虽然这是一个各种条件综合之下的结果,但事实就在那儿摆着,没那个能力,连被“综合”的资格都没有。
“啊,我明白了。”一名编辑兴高采烈的从编辑手里接过清单和两篇论文。
“剩下的怎么办?”
“剩下的?你们可以按照正常的规矩办,就这么简单。很少有事情可以处理得非常完美,所以你们得学会处理真正棘手的问题。”总编的嘴虽然有点毒,但是心却不差。
——
仟城,崇义地区与乾杨交界处的仰龙口。
这里因为山高谷深,人在谷底仰望而上,前方的峡谷将天空遮蔽,仅有一道没被遮住天空如龙一般,蜿蜒曲折,雄踞山谷上空,故而得名。
而这里,正是后方建设重大能源工程——乌水渡水电站所在地。
距离仰龙口不远的深山里,一队同志手杵竹竿,正在一小片平地上,忙碌的工作着。
这一小片平地如果放到任何一个省,都是不怎么起眼的,但在仟城,再小的平地,都非常宝贵。
而今天,这一小片平地,即将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这里不错,面积基本满足要求,而且周围山高崖陡,具有比较好的保卫条件。”
另外一位同志从地震仪上抬起头来:“地震仪显示,下方溶洞发育并不严重,地基还是比较可靠的。”
仟城一个大问题就是,到处都是溶洞,不说别的,就附近的乌水渡电站,为了保证成库条件,已经混凝土灌封了好几个地下溶洞。
“数据可靠?”
“应该是可靠的,这种新型连续波地震仪,动态范围很大,成像灵敏度更高,数据更可靠。不过要确认的话,还需要打钻确认一下。”
用钻机钻岩芯,这才是最可靠的验证。别说现在在用,就算到了几十年后,一样是最可靠的手段被广泛使用。
但是至少地震仪的探测,已经表明这里具备了初步的工作条件。
“嗯,你们看,这里山高谷深岩壁陡峭,万一出问题,相对来说也比较容易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没人希望出问题,但是做前期工作的同志,必须把这些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到。
“交通条件怎么样?”这应该是负责领队的同志。
一位同志拿过1比5万的地图,在上面指道:“只有小路,不过刚才一路进来都在注意,结合地图,情况还比较乐观。你们看,从这里开始,沿着这个山谷,再在这里凿一个不到200米的隧道,就能修出一条能并行CA-10大卡的路来,总的长度大概只需要8公里左右,就能接到主干道上。”
沿着他的手指,同志们纷纷点头,这在仟城来说,可以算是交通潜力非常好。
“取水呢?”
还是刚才找路那位同志,将手指向了地图的另外一侧。
“从这里走,沿山绕行,大概6公里,中间有一个涵洞和两条渡槽,不过工程量都不大。而且这片平地的高度,正好可以在乌水渡电站布置深层取水口,通过重力供水过来。这样一来,整条供水路线都是无压的,成本和难度都比较低。”
听说能深层取水并重力供水,同志们都面露喜色。
深层取水有个好处,那就是水温低。如果是农灌取水,对于太深的水库,是要从高中低等多层同时取水,并将水混合之后才能供应农灌,否则可能把作物活生生冻死,哪怕是夏天,依然如此。
但是对于反应堆来说,深层取水就只有好处了,就怕水温不够低!而且深层取水,供水能力受水库水位影响小,供水保证率高。对于需要大量取水而且对可靠性要求极高的反应堆来说,是重大利好甚至是设计必须。
不过深层取水的话,取水水位低,如果此时用水水位高,那就要花代价把水提上去才能用。
但是这个位置能在深层取水的同时满足重力供水,那取水这一套东西可就便宜了。
别看高振东看的那个工程取水长度只有3公里,但是要论取水的代价,这里要低得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