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京汽厂之外的任何人和单位来说,都是非常合理的做法,毕竟京汽厂的任务不是一般的重,而且手上的好东西也比其他厂要多得多。
一个京城系列轿车加上一个京城63越野,就足够京汽厂吃到饱,因此不考虑继续将这个东西交给京汽厂,也是非常合理的。
但是对京汽厂来说,事情就是另外一回事,先到先得,我先看到就是我的。
所以趁着部总工愣神的时候,浑水摸鱼,趁乱将项目收入囊中。
只要样车落地,就算是这个车子最终放到别的地方生产,但是根子还是在我们这里嘛,香火情也结下了,任凭接手的是哪一家,也得念着咱们京汽厂的好!
京汽厂倒是没有指望把生产也拿下,对于他们来说,这未免有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实在是消化不了。
就在京汽厂的同志算盘珠子打得震天响的时候,部总工回过味儿来了。
振东同志的确是厉害,但是你们几个想在我面前浑水摸鱼?传出去我老脸往哪儿放。
“你们任务太重了,不行,哪能指着一个厂子坑!”总工流露出一脸爱惜的表情:“要减负,鞭打快牛,越能干越多干,这不公平。这个事情,部里考虑考虑。”
京汽厂长人都麻了,我们不累,我们没有被坑,我们任务没那么重,我要的就是不公平……不对,最后这句不能说。主要是真的如此的话,这“不公平”到底是对谁不公平,也还难说得很。
不过这些话实在是说不出口,毕竟客观事实摆在那里,只好回去再想想办法了,不是还在考虑嘛。
高振东把他们的弯弯绕绕都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我个人建议,是放到东北吧,那里有汽车厂里的老大哥,技术什么的没问题。而且工业发达,配套容易,距离也不是很远,在试制过程中也比较容易交流,新材料的调配也比较容易。”高振东乐呵呵的道。
这东西可没法往三线厂放,那是对工作的不负责,而且双庆已经有面包车了,够他们非常滋润的消化很久,甚至这种消化不只是惠及双庆本身,蜀省、黔山、彩云、湖阳四地都有好处。
不过湖阳的另外一个大型汽车厂也在建设中,后面的事情还多着呢。
这句话一出,京汽厂蠢蠢欲动的心思瞬间就哑了火。
高委员这个建议,是典型的持中之论,不偏不倚,句句在理。想找理由都找不到,完全是一步将死。
机动工业部总工闻言,连连点头:“嗯,这个考虑不错,而且可以在试制过程中顺便把工艺、工装、模具等配套也搞好,一旦成功,就地投产!”
看着京汽厂垮了一地的脸,高振东笑道:“你们也不用泄气嘛,这儿不还有台发动机么?”
你要说这个,我们可就不困了啊!
京汽厂的同志瞬间就来了精神,发动机是好东西,没有发动机,再好的车也跑不起来。
“诶诶诶,高委员,你这话我爱听,哈哈哈。要说发动机,我们京汽发可就当仁不让了。”
作为当前国内最先进的小型汽车发动机生产厂,京汽发完全有资格说这话。
而且还真的是当仁不让,毕竟先进发动机的研究、改进、生产经验,只有他们有,当前环境下,新发动机的试制,不放到他们手上,怎么都说不过去。
不是京汽厂的同志们吹,高委员的发动机,其他现在仅有一点仿制经验的厂子,玩不转!还得是我们京汽厂才行。
不只是他们,连机动工业部的总工都知道这么回事,笑着摇摇头:“便宜你们了。”
京汽厂厂长昂首挺胸:“怎么叫便宜呢,这叫凭本事拿任务,哈哈哈。”
笑道一半,看到一旁笑眯眯的高振东,他的笑声一下子低了八度,不能得意忘形,本事这个事情,高委员可太有发言权了,高委员想让别的地方也长出本事来,好像也不是办不到。
高振东倒是不知道他心里开的小剧场,拿出一叠资料来。
“这就是我准备搞的新发动机!来,大家看看。”
他将新发动机的简介资料分给大家。
好家伙!一看文件抬头,京汽厂长就暗道侥幸,好险,幸亏刚才没有得意忘形啊。
这特么是台柴油发动机!
对这东西,京汽发也可以说是毫无经验,什么凭本事拿任务?不存在的好吧。
他在暗自庆幸,机动工业部的总工却在看着手上的资料发呆。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2.4T四缸柴油涡轮增压发动机,这对于机动工业部的总工来说,不算什么大不了的,正常。
但是下面几行字,就让他不得不擦擦自己的眼睛了。
额定功率:130kw/176hp。
130千瓦?176马力?
这个数字在21世纪可谓见怪不怪,甚至和汽油机比,还有点低,毕竟柴油机的转速低,扭矩大功率低。
但是在60年代,这简直就是要上天!
总工很清楚,现在的主流民用大卡车,CA10,发动机功率是66千瓦/90马力,也就是差不多刚到这个2.4T柴油机的一半,而CA10的发动机,是一台5.6升L6发动机,不论是排量、重量、体积,都不是这个小小的2.4T能比的,还别说汽油机本来就有功率优势。
这他妈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总工差点拍案而起。
不过看到笑呵呵的高振东,还有同样在发呆但是没有表示疑惑的其他同志,他压下了。
扭矩:不低于350牛米。
这是在放卫星啊……
这个数字有多夸张,这么说吧,CA10的5.6升汽油机扭矩,是310牛米。
130千瓦,350牛米,这他妈都能用在大卡车上了!
虽然汽油机扭矩是劣势,但是5.6升的排量可不是吃素的,但是就这大出一倍多的排量,居然在扭矩上没干过这个2.4升的小东西,而且差得还挺多。
他保留着自己最后的理智,看向高振东。
“高委员,这个是不是打错了?”
打字和写字不同,写字想把数字写错相对困难,但是打字就不一样了,小键盘上的数字键挨得那么近,按错也正常。他算是给高振东一个台阶下。
没想到高振东完全不领情,笑着摇了摇头:“没错,就是这个数字。”
所有眼巴巴看着高振东的同志都觉得自己疯了,只有京汽发的同志保持淡定。
还好还好啦,高委员的463直列4缸2.0升汽油机,功率不也同样远超CA10的5.6升发动机嘛。
部总工定了定神,仿佛也想起了这件事,高委员在这方面虽然出手不多,但是战果绝对辉煌啊,没准是真的呢。
“如果是真的,那这可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一台堪比大卡车发动机的小型发动机意味着什么,作为机动工业部的总工,他太清楚了。
这东西再耗油,总没有5.6升汽油机耗油吧?这可都是钱啊。而且油料这种战略物资,意义甚至还不仅仅是节约钱那么简单,那是关系到有没有得用的问题。
“高委员,这是准备用来替换卡车发动机的吧?”一想到这台发动机的广阔前景和巨大的用途,他心里就忍不住激动。
没想到高振东摇了摇头,指了指下面一行字:“不是,这就是个小汽车发动机,用来配套轿车,还有多功能运动车的。”
同志们这才发现,因为刚才被功率和扭矩震惊,他们没看见下面还有一行小字。
“预计驱动1.5-2吨级汽车,综合油耗不高于12升。”
如果说刚才那些数字是见了鬼的话,那这个数字已经超出神鬼的范畴,这么大功率的发动机,油耗12升?
虽然驱动的车子小,但是发挥出来的功率是不会有大变化的,无非就是车速更高。CA10的最高速度是65公里/小时,这东西驱动一台小车,车速恐怕是要直接翻番。
如果高振东知道他们在想什么,恐怕得笑起来,130?160起!
关键是,这事儿,已经有点违反能量守恒了,按照当前的柴油机的效率,根本不可能烧出这个油耗来!CA10的那个发动机,油耗是29升百公里!
因为这个发动机巨大的扭矩,同志们都在用卡车发动机来做比较了。
“高委员,这个油耗,是不是有点突破效率极限了……”他没再说打错了,怕高振东又来一句没打错。
果然,高振东再次摇摇头道:“没有。”
见同志们这次无论如何也相信不下去了,高振东拿出一张纸来:“大功率、大扭矩、省油的秘密,在这里。”
几位同志动作一致,马上转头看去,只见纸上画着一台不太一样的发动机示意图,还有一行字。
“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
第1393章 果然很难(4k)
其实其他同志发出那样的疑问,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这年头的柴油机,和日后的柴油机完全就是两个东西,噪音大油耗高转速慢抖动强,污染什么的倒是其次,主要是这年头的人,还想不到那里去。
当然,扭矩大、不易燃这两个优点是一直在的,但是有了前面的优点,同志们完全想不到这东西能用在小型乘用车上,或者说,想不到能舒服的用在小型乘用车上。
毕竟要说凑合用的话,当年我们也不是没用过烧木煤气的车,到了80-90年代,我们虽然没怎么用了,但是北半岛的同志倒是还在用的。
“高压共轨?这是什么东西?”这完全是个新技术,这个技术真正彻底成熟,是90年代的事情。
而60年代,别说国内,国外那也是没有的。
高振东相当于是直接跳过了直列泵、电控单体泵、电控VE分配泵、蓄压喷射系统等燃油喷射系统,一步到位直接跨上了高压共轨的路。
而高压共轨柴油机这个技术跨越了这么多代,淘汰了这么多技术的王炸,要是没有个三五把刷子,那是绝对不可能做到一统天下这么极致。
高振东想了想,这东西技术跨度实在太大,三言两语说不清楚,所以他干脆从头说。
“现在柴油机的燃油喷射,都是利用发动机旋转带动燃油喷射机构喷射的对吧?”
“嗯,是,这样能省不少事儿。”虽然不怎么用柴油机,但是京汽发的同志们对柴油机还是了解的。
“但是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燃油喷射的压力和控制,完全取决于柴油机本身的转速,高速时燃油压力低,而且有压力上限,燃油雾化不完全,与空气混合不够,燃烧效率低,是不是这么回事?”高振东循循善诱。
这种喷射系统就是这个问题,而且有个很大的毛病是,越是高转速,压力就越低,燃烧效率就越低。
“嗯,是有这么回事……我明白了,高总工,你的意思是,这个高压共轨技术,能提高燃油压力,让燃油喷射控制与发动机转动分开来,彻底实现主动、全程控制?”
高振东点点头:“对,压力高了,燃油雾化更好,与空气混合更均匀,燃烧面积更大,燃烧就更完全,效率自然就更好。”
这是高压共轨得到普及的最大原因,在实现高效燃烧的同时,系统复杂度和成本也得到了兼顾。
这话同志们是听进去了的,毕竟用这么小的个头实现这么大的功率、扭矩同时还省油,归根到底都是一个原因——燃烧效率高了,单位能源能做的功更多。
“高总工,这个技术,不止是小型车能用吧?”一位京汽发的同志双眼放光。
同志们又不傻,这听起来,就是个通用技术。
高振东点点头:“对!重型车、坦克、轮船等等,柴油机都能用!这么说吧,极端一点的情况下,这台柴油机可以不搞,但是这个技术,必须做下去!”
汽车不搞,那草原拖拉机厂的同志可就有活儿干了。高振东的想法,就是让汽车先普及起来,成熟之后往合适的坦克、船用柴油机等需要柴油动力的机器上面移植,相当于是用机动工业部的鸡,下柴油动力整个行业的蛋。
对于高振东的说法,同志们一点都不奇怪,只要能提高燃烧效率,哪怕是其他任何好处都没有,这技术都得做下去。
“高委员,关于这个高压共轨的技术,你对理论的可行性有多少把握?”部总工此时已经把柴油机本身的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才是真正的宝贝。
至于问把握,也是人之常情,高振东再是战果辉煌,这是个新的,全新的,毫无争议的新技术,是新技术就有翻车的可能性,甚至理论都是错的都有可能。
所以他问的不是能不能搞出来,而是问理论可行性有没有把握,只要理论上是通的,那就一定要搞下去。
高振东的回答斩钉截铁:“百分之百!”
同志们都“嘶”了一声,这种表态,普通技术人员身上很少见,就算在高振东这里,也是不常见的,百分之百和百分之九十九,有时候区别可谓是天差地别。
“搞!一定要搞!”机动工业部总工抑制不住自己的激动。
“可是柴油机用在轿车这类乘用车上,振动、噪音都很难以接受吧?而且还有和部队抢柴油的问题。”
这年头柴油可是稀罕物,别说普通乘用车,就连民用卡车,都是用的汽油发动机,这里面一方面是柴油机技术不过关,同时这也是很大的原因。
至于振动和噪音就更不用说了,同志们一想起京城720“吐吐吐”的一边抖动一边喷着黑烟前进的画面,顿时觉得有点难以想象。
高振东笑道:“这个柴油机的振动和噪音,比你们想象的要小得多,这里面有高压共轨的功劳,同时也有其他技术的帮助。另外,和多功能运动车一样,这种柴油机不是用在国内的,而是用在欧洲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