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笑成一团。
“嗯,这样,我先介绍一下这个新车种吧。”高振东笑道。
好好好,这个好!
高振东拿出一张准备好的图挂在墙上。
同志们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这车型看着还怪流畅的,好看!但是好像不怎么新的样子吧……
因为加工工艺存在代差,系统提出来的SUV自然也不是那种流线十足,线条复杂,曲面众多,加工难度拉满的那种。即便如此,依然尽量保留了21世纪SUV的一些元素,看起来很是顺眼,和现在的车有区别,但是又没彻底颠覆现有的审美倾向。
彻底颠覆那就完蛋了,在这方面,超前半步是天才,超前一步是真的会死得邦硬。
反正这车看着好看,但是从外观看,同志们真没觉得是新车种。
带着一点点疑问和对高振东的无比信任,京汽厂厂长问道:“高委员,这东西看着,和我们的吉普车有点像啊。”
吉普车,这个年代对越野车的统称。
这就是同志们觉得不怎么新的原因,这车虽然和吉普车看起来有不少区别,但是从外观上来看,就是吉普车的变种,只是更好看一些,想要在车种层面撑起一个“新”字来,有些困难。
高振东笑道:“嗯,是像,严格说来,这是从吉普车发展变化而来的一个车种,和吉普车长得像并不奇怪。”
“原来如此……”同志们一边表示听懂了,一边盯着这个车的外形图不放,仿佛想要从外形上看出到底怎么个新来。
高振东又拿出一张图:“这是这个车的大致结构,同志们看看。”
看着那张图,虽然没有悬挂等细节,但是京汽厂的同志们马上就发现了一个最大的不同。
“高委员,这车……没大梁的?”
高振东笑着点点头:“对,没有!”
这就有点离经叛道了,越野车怎么能没大梁呢?没大梁怎么应付恶劣的路况带来的车身扭曲呢?
“高委员,这结构,反倒是有些像那种小型的轿车了啊。”小型轿车是没大梁的。
高振东点点头:“对,这是一种结合了轿车和越野车的优缺点的车,我暂时起名叫做运动型多功能车。”
运动型多功能车?这个名字听着不错,就是不知道是“多功能”还是“多不能”啊。
高振东知道同志们对这东西充满了疑惑,解释道:“其实,这就是简化掉越野车的大梁,以车身作为承力结构,但是保留了越野车的高底盘以保留一定的通过性,保留越野车大车厢以保证其装载能力的一种车种。”
这一套描述,把同志们的脑袋搞得有些乱,索性不想了,直接问。
“这有什么好处?”
“好处就是中庸,什么都不突出,但是什么它都不错。”
中庸?这算是什么好处?很多同志不太理解。
倒是机动工业部总工的眼睛亮了一下,这有点门道,造车造着造着,近乎道了啊属于是。
作为一名几十岁的老同志,他知道中庸这个词在很多实际使用的产品上,并不见得是坏事,越是通用的产品越是如此。
这个高委员,果然不简单,极致的东西他能做,463就是,通用的东西他也会思考。
“我先说说好处吧,减少大梁,车重降低很多,而且被大梁占据的空间也节约出来了,这样就能有更好的动力、装载表现。而且舒适性也更容易做好。”
高振东的话,让同志们陷入了思考,好像是这样。
“但是如果要节约大梁的话,那用轿车不就行了?”
这年头的轿车,有的有大梁,但是有的是没有的。
“可是轿车的通过性没有它好,装载能力也不如它。”
“但是它的通过性也没有越野车好啊。”
“但是它的舒适性比越野车好啊。”
高振东此时颇有点你和我说法律,我和你说道德,你和我说道德,我和你说风俗的样子。
同志们还是没转过弯来,这不就是说,这东西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高振东解释道:“其实同志们要考虑一件事情,那就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轿车的极致舒适和越野车的极致通过性,都不是他们真正需要的,大部分用车的人,要的就是有够好的装载能力,有不错的通过性,不是非常的难受,也就正好够了。特别是当大部分购车者,经济状况只能拥有一辆车的情况下。”
说到这里,高振东又祭出一个在讨论中常用的邪法——80/20原则。
“实际上,从统计学角度来说,有80%的功能和性能,其真正的使用时间不超20%,而20%的常用功能,却占据了80%以上的使用场景。”
这年头的同志们,就是喜欢数字,总觉得数字听起来就可信,高振东这话,成功的将他们引到了高振东希望他们去思考的方向上。
“嗯,这话有道理。”
“也是,好像普通人是不需要那么极致的功能,反倒是能多装一点,看起来好看一点,其他性能不差,也就够了。”
“如果这么考虑的话,这个车子还真有那么一点前途。”
同志们议论纷纷,觉得高振东言之有理。
不过机动工业部的总工对于汽车的熟悉,远超其他人,他熟悉的方面,不只是技术,还有产业背景。
“可是高委员,我认为对于我们的普通人来说,你以前提出来,现在已经开始慢慢推广的那个小面包,才是最合适的吧?”
高振东点点头:“对啊,是那个最合适啊。”
“那这个车种开发的意义是?”
“这个车种,一开始就不准备在国内大量推广啊,国内的道路和经济情况,这个车还是有点超前了,这个车是用来往外卖的啊。”高振东笑道。
机动工业部总工一拍额头!
“嗨!我明白了!”难怪他总觉得这车虽然道理上说得过去,但是有点不接地气,和小面包一比,简直找不出几个优点来。
合着这玩意就不是给国内用的。
如果从这个角度去考虑的话,那这东西就有意思了。
“不过我怎么觉得这车有点像西方的一种叫做旅行车的车种?”总工摸着下巴,如果有意思,那就要尽量找出问题和隐患并加以解决。
瓦罐,非常有意思的一种车种,大致可以看成是SUV壳子的轿车,当然,不但车身高度比SUV低,车厢体高度也要低。
在几十年后,国内并不流行,因为被SUV的全能性打得渣都不剩,不过还是有少部分车迷痴迷于此,特别是其中的特殊品种猎装版,那是真好看。
这年头轿车的底盘本来就不低,如果是旅行车的话,还真像。
高振东点点头:“嗯,的确有点像,不过那个车子的高度还是不如这个,而且这个运动型多功能车,虽然没有大梁,但是它的高级版本,还是越野车的底子,四驱,差速锁,一样都不能少。它和越野车最大的区别,除了大梁之外,就是悬挂。”
第1392章 信不下去(5k)
“悬挂?”示意图里看不到悬挂,同志们也没有想到这方面去。
高振东重重的点点头:“是的,实际上这种车子,我是准备上前麦弗逊后独立悬挂的,听起来和轿车差不多是吧?”
同志们都点点头:“是的。不过根据我们实际测试下来,这种悬挂的行程是没有京城63越野车的前后整体桥悬挂行程大的。越野性能也要差一些。”
高振东笑道:“本来就是奔着舒服去的,越野性能嘛,尽量通过多连杆独悬的设计,把行程尽量拉大一点,但还是那句话,这个车子的主要诉求,就是什么都会一点,多功能、运动、舒适、能装,真正的越野不是它的主要方向。”
“嗯,如果是这样的话,只要有了差速锁,加上略大的悬挂行程,略高的底盘高度,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至少轿车也好、旅行车也好,在多功能性上都没法和它比。”
总工也想明白了,外国人就算是再怎么有钱,也暂时没法做到都是家家几辆车的地步,这种车子对于家庭的第一辆车来说,非常具有吸引力。
“但是为什么要独立成一个专门的车种来进行宣传?作为加强型旅行车宣传,不是有更好的基础受众嘛?”总工问道。
这是他没想明白的地方,有现成的基础不用?
高振东摇摇头:“不,如果那样的话,反倒就泯然众车,根本掀不起风浪来,这种情况下对它感兴趣的,是旅行车的基础受众,此时,这个车子底盘更高,舒适性略差的事实在他们眼里会被放大。我们不如直接宣布是一种新车型,这是一个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新’、‘奇’、‘特’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提高受众的兴趣。”
总工想了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他也知道,在这方面,不管高振东说得对不对,反正大概率比自己想的要对。
这是有先例在的,高振东规划出的京城系列3、5、7等车系,外国人还真就吃这一套,受众明确。
“而且,这个车子的新、奇、特,不只是这么一点,还有其他技术加持,我的想法,是直接一把将它推上顶峰。”高振东补充道。
“例如呢?”
“例如更丰富的动力、现在已经开始成熟的牵引力控制乃至车身稳定控制,涡轮增压,还有更加丰富的舒适性、功能性配置。”
“舒适性、功能性配置?”
高振东点点头:“对,这些我们后面慢慢的考虑。总之,这个车要深深的打上我们的烙印,一推出就受到广泛的好评,让我们在汽车发展史上再写下一笔。”
机动工业部的总工都被他说得有点儿激动起来。
此时,京汽厂的一位同志抬起头来,他刚才一直在演算着什么。
“高委员,可是这么大个车子,光靠车身笼式结构,想要提供足够的刚性,对用料的量有要求,反倒会大幅提高车身重量,并且改变车身重心。”这是一位实干派,而且还是技术很好的那种,要不然也不会被一起带到这里来。
这个车重心本来就高,如果再恶化,就会很麻烦。
高振东没有因为他的反对而有什么想法,毕竟人家说得又没错,只是他掌握的资源和了解的东西没有自己多,结论受到一定的局限而已。
“是的,如果用现在的材料,钢材强度的确是差点儿意思,可能出现你说的那个情况,不过这个事情你们不用担心,钢材的问题,我来解决,而且我可以很明确的说,基本上已经解决了。”
十七机部的厂子们这两年那么忙活,可不是吃干饭的,不仅仅是生产,研究也没落下,高振东那本手册可厚着呢。
高振东的话,让同志们突然反应过来,这是十七机部第三轧钢厂,而且面前这位同志他的专业不是研究汽车的,而是材料学专家,尤为擅长钢铁这一块。
提出异议的同志反应很快,非常坦荡:“啊,我忘记了,高委员您擅长这个。”
同志们都高兴的笑了起来,唯一有一件事情略感奇怪。
高委员到底是干啥的……
说人家主业不是研究汽车的,这让在场的同志们觉得脸上有点发烧。
“高委员,这个车,我们的确很有兴趣,回去就组织各大车厂的人手,准备好好的搞一搞!”这可是全新的车种,京汽厂一家,估计是有点够呛,总工决定发挥集体的力量。
让所有人瞠目结舌的是,高振东摇了摇头:“不用了,就选个厂子直接试制吧,至少机械部分,我已经抽空画完了!”
听听,听听,人言否?
抽空……
画完了……
不论是哪一个消息,都让同志们觉得自己是不是在做梦。
总工不由得暗地里掐了掐自己的大腿,诶哟我去,疼!
他还是和高振东打交道少了,你看,京汽厂的同志们就淡定得多。
图画完了算个什么大事,上次那463,人家连发动机都做出来了才通知我们。
“图都画完了?”这年头的车子虽然比日后的结构要简单得多,但是一个人说他抽空把图都画完了还是有点让人根本无法相信。
而且人家说的抽空,那是真抽空!
高振动的工作忙到什么程度,同志们不知道,但是至少知道绝对忙,说是抽空搞,都算是给汽车工业面子,至少他还愿意抽这个空搞一搞。
至于人家的“抽空”和自家的抽空有如此之大的区别,那就是另外一个层面上的事情。
京汽厂的厂长在下面轻轻踢了自家部委总工的脚一下,向高振东道:“那就太好了!高委员,您这是把图纸、材料都给我们准备好了啊!我们一接到资料,马上展开试制!绝对用最快的速度把这个车的样车先造出来!”
难怪高委员打包票说材料都准备好了,原来人家不只是胸有成竹,而且还把胸中之竹,已经雕成了竹雕!
对于京汽厂的同志们,乃至国内的大部分搞汽车的同志来说,一辆车的机械部分已经确定,那这车子就算是定下来了,什么电子、软装、配置,都往后靠靠。
又到手一辆新车!
京汽厂的同志美滋滋,他们更美的是,实际上刚才高振东给部总工说的,是“找个厂子”试制,可没说一定要落在京汽厂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