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他之所以对这个油田记忆深刻,是因为这个油田很大,到他穿越为止,我国最大的海上油田。
大到什么程度,探明地质储量6亿吨,是我国最大的整装海上油田,同时也是全国第二大整装油田,而第一大,正是东北的铁人油田。
整装油田的意思,大概可以理解为这里的油都是集中在一起的,像是一个地下的大湖泊,而不是星罗棋布的地下水乡。这一点,从这个大油田的面积不过50平方公里就能看出来。
“这里?1500米?”地资部的同志有点懵,主要是这有些玄学。
高振东点点头,没有多说,然后眼睛看向了另外一个地方,薄海的南部海湾,这个海湾的东部,正是著名的寻仙市,而西部,则是浑河入海口。
他的手指头在这个海湾里某个地方点了一下:“这里也有,不过深度要深一些,1500米~2000米的样子。”
这里这个要小一些,1亿吨。
“这里?这里是凹陷区,按说浅层不太容易有油啊。”
高振东这才明白,原来这个深度对他们来说就是浅层?
他笑了起来,这里如果不是凹陷浅层石油的话,那他根本就不会记住这个油田。
因为这个油田是首次在薄海的凹陷浅层区域发现油田,属于岩性油田,其发现打破了传统构造油气藏模式,比较特殊,所以他看到过报道,才能记得住。
高振东伸手在刚才点的两片区域,用笔很精准的点了几个点,笑道:“反正我觉得这两个地方有门儿。”
这几个点,是他上辈子利用科学原理上网,在某数字地球仪上直接看到钻井平台卫星照片的位置,要说精准,恐怕不可能有比这个更精准的了。
能做的他都做过,接下来同志们信不信,那就只有听天由命,看同志们的运气了。
“嗯,谢谢高委员!我们回去研究研究您的成果,适时开展工作。”这事儿实在是透着玄乎,其中一块甚至和当前的油气藏经验不符,这让地资部的副总工都不敢说尽快,只能含糊的说“适时开展”。
高委员这种顶级研究人员,你反对他的意见没问题,但是骗他可就麻烦,也只能说得含糊一点。
——
到底地资部最终是个什么情况,那是日后的事情,不过在某飞机大修厂,倒是有一件和高振东早先的建议有关的工作正在进行。
飞机大修厂的跑道上,一架战-5型战斗机正在整装待发。
不过这架飞机看起来,和普通的战-5有些不一样,最明显的区别,就是机身上凸起的座舱盖完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的,是一个与机身几乎平齐的椭圆形铝合金蒙皮补丁。
如果要说还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飞机机头进气口周围的37炮和25炮,包括照相枪都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进气口上部一个较为明显的凸起,看起来有些像装了早期的RP-1“绿宝石”雷达的型号。只是没有绿宝石雷达的发射机,显得要精干一些。
说起来曾经安装RP-1“绿宝石”的米格-17,也为眼前这架“飞机”的研制带来了不少的福利,至少在安装雷达后的进气口气动上,不需要太多的研究和试验。
没错,作为战-5的大修厂而不是飞机研究所,大修厂的同志在研制这架“飞机”的时候,策略就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能抄就抄,能仿就仿。
而这架飞机,真正的身份并不是无人机,而是一架反辐射巡飞弹。
巡飞弹用“架”而不用“枚”来做量词,听起来有些奇怪,但是这正好说明了这个弹的特殊之处,这东西是用一架战-5改的。
要往上追溯的话,战-5最老最老的老底子米格-15,还真就和白熊的第一代空射对地/舰导弹KS-1长得一样一样的,只是尺寸翻了一番。KS-1,就是被我们中止仿制的542导弹,这架巡飞弹和542,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巧妙的轮回。
但是这个弹和542抛开技术水平不说,有一个最大的区别,那就是这是巡飞弹,而542则是飞航弹。
巡飞巡飞,是要巡的。
大修厂机场的塔台里,聚满了试验人员。
一位穿着军服的同志对旁边大修厂的同志道:“程总工,今天试验有没有信心?”
旁边这位,正是曾经去拜访过高振东的大修厂总工,程总。
“飞行试验我们已经做过很多次,有战-5靶的经验,飞行倒是没什么问题,而且航程问题也解决得不错,留空时间达到了预期水平。但是打雷达靶这个事情,还是要看实际效果。”程总性格稳重,没有大包大揽的夸海口。
这个巡飞弹的航程,实际上比战-5靶要大不少,战-5靶是用来打靶的,对航程没什么太大的要求,能坚持飞到试验区就行,所以改装工作可谓是因陋就简。
人取消变成无人靶机了,但是一套与人有关的系统像是维生、座椅、舱盖、仪表、航炮等等都还在。
这一套东西既增大了阻力,同时又增加了重量,还占用了体积,加上靶机并没有挂副油箱,让靶机的航程其实并不大。
而在这架巡飞弹上,这一切都得到了改变,座舱盖削平了,绝大部分仪表和座舱内的东西被清空了,航炮被拆掉,节约了大量的空间,这些空间除了加装必要的电子设备和战斗部之外,都变成了油箱。
这大大增加了这架巡飞弹的航程和留空能力。
没有座舱盖、副油箱,更小的阻力和更大的机内油箱,让巡飞弹的航程甚至比起带副油箱的战-5来,也没少太多,航程1200公里,如果以600公里/小时的速度巡飞的话,留空时间差不多能到两小时。
这些数据,都是同志们在此前飞出来的。所以程总很有信心,但是要说打靶,他就保守一些。
毕竟反辐射这块他们不是专业的,还是雷达所的同志研制的导引头。
我打我自己,这对雷达所的同志来说,也是挺无语的一件事情。
旁边一位雷达所支援过来的同志听了程总的话,笑道:“放心吧,问题不大,我们还是有信心的。”
谈话间,机场上的同志们也做好了准备,程总与几位同志交换了一下眼神,拿起电台话筒。
“放飞!”
这东西说发射也不对,说起飞好像也不对,同志们选来选去,最终选定了放飞这个口令。
巡飞弹在LYP-5发动机的轰鸣声中,从机场拔地而起,飞向天空。
“等着吧,还要飞一会儿呢。”
这架巡飞弹的试验计划,是飞赴西北方400公里的预设靶场,进入巡飞状态后,才进行打靶试验。
虽然巡飞弹上没有人,但是一架攻-5型飞机一直跟着它,400公里对攻-5来说是小意思,能全程跟得住。
同时,沿途的几台雷达也牢牢的锁定了这架巡飞弹,得亏巡飞弹没进入攻击模式,要不然这几台雷达还真有点悬。
“飞得不错,完全按照计划在进行。”
巡飞弹的航迹在一台显示器上实时更新着,虽然地图很简陋,但是对于同志们来说还是能很清晰的掌握到巡飞弹的飞行情况。
巡飞弹上有简易惯导和单基站定位导航系统,飞行本身也平稳,没有复杂航线和机动,因此巡飞弹的航迹,保持得一如既往的好。
同志们都松了一口气,至少在放飞和奔赴战区这件事情上,这架巡飞弹已经多次证明了自己。
漫长的40分钟过去,巡飞弹来到了一片荒无人烟的戈壁上空,下方早有准备的同志们迅速报告。
“发现试验弹,飞行正常,我部即将关机!”再不关机就危险了,巡飞弹即将进入攻击模式,即便离着好几十公里,也有敌我识别系统,但是一部打开的雷达在试验阶段暴露在反辐射巡飞弹的攻击范围里,无疑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此时,观察的压力,就给到了天上的攻-5,以及雷达模拟靶标5公里外的地面观察员身上。
“巡飞弹进入攻击模式。”攻-5的声音从远方传到塔台上,这是巡飞弹上敌我识别应答机传出来的特殊信号被攻-5识别的结果。
“嗯,一切都很顺利。”塔台上的同志们又放下了一点担忧。
在攻-5的眼皮子底下,巡飞弹开始沿着既定的巡飞航线绕圈,圈子绕得有些大,意味着攻击范围也大。
又是20分钟过去,塔台上的同志们看着墙上的钟,心里开始期盼起来,按照计划,此时模拟雷达的无线电靶标应该开机了。
参加试验的所有设备,都在接收同一个长波授时台的授时信号,各区域和设备执行计划的时间误差非常小。
在巡飞弹的身体里,一些看不见的事情正在发生。
它发现了无线电靶标的电磁波信号,并且通过分布在机翼两侧的天线迅速测定了方位,操纵着弹头转向了信号源。
“巡飞弹转向了,方向是无线电靶标方向。”巡飞弹和靶标之间的方位关系是随机的,也没法报方位,只能这么说。
攻-5上的好消息传来,同志们捏紧了拳头,就差最后一哆嗦了!
然后主要的工作就被机头的反辐射导引头天线所接管,巡飞弹向着信号方向接近。
突然,巡飞弹打开了加力,以0.85马赫的速度,向着无线电靶标一头扎了过去,巡飞弹加力的尾焰,甚至在攻-5上都清晰可见。
在地面观察员的望远镜中,一道银色的身影带着略显沉闷的轰鸣,一头撞上了无线电靶标,靶标迅速被一团大火吞没。
巡飞弹上还有燃油,加上战斗部,腾起的火光在白天都显得异常明显。
“命中目标!”
“命中目标!”
地面观察员和攻-5飞机电台的声音,几乎同时到达。
“首发命中!”
“成功了!”
“打中了打中了!”
“……”
塔台里的同志,喊什么的都有,对于大修厂的同志来说,这是完全全新的体验。以往改的无人机都是被打的份,今儿可算是翻身做了主人。
程总脸上带着笑容,但却并没有急着和同志们一起高兴。
他在等,他在等最后两项试验结果。
靶场的茫茫戈壁上,一道烟尘在向着靶标延伸,三名地面观察员正驾驶着一辆软顶63式越野车,冲向被击中的靶标。
5分钟之后,他们的声音从电台中传来。
“直接命中,靶标全毁,毁伤效果达到预期要求!”
程总这才站起身来,和旁边等了很久的军代表、雷达所等同志一一握手。
“初步成功!谢谢大家,谢谢大家!”此时的他,比所有同志都激动。
兴奋一阵之后,程总拿起喇叭。
“同志们,第一次打靶试验成功,这只是第一步,还有更多的工作在等着我们,我们接下来要再接再厉,直到所有测试项目圆满完成!”
“好!”同志们轰然应诺。
第1420章 这东西能飞起来?(4k)
对于高振东来说,那些从他嘴里出来,并且正在四处开花结果的一个个装备,他并不知道,毕竟他又不是防工委管装备的。
但是他面前,还真有几位管装备的同志在。
“在你看来,轰炸机现在要怎么突防最好?”
高振东正面对防工委和空装局的同志,而空装局的同志则是满脸急切的看着他。
另外,还有厂家的同志,也就是和轰炸机比较密切的厂家,重型飞机厂。
此时距离上次他和委总工见面,并没有多久,这就又碰面了。
“老总,那玩意儿我想过,是真的难,也贵。”高振东实话实说。
“那你别管,你就说在你心中有没有方案吧。”委总工笑呵呵的看着他。
贵?有时候有些事情,贵不贵的真不是那么重要。贵?那就少生产一点,但是最重要的是可行,在可行的基础上还要有的东西可以用。
“对对对,贵不贵的那不是你要考虑的,那是我们要考虑的。贵是我们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振东同志啊,这个道理,我们还是懂的。”空装局的同志笑道。
高振东这个反应,让他们心里笃定起来,振东同志心里,一定有一个方案,而且是那种很明确的方案,否则他不会说出难、贵两个评价来。
见他们这样,高振东也不再挣扎,这可是你们说的,不关我事哈。
他点了点头:“我的确是有想法,而且解决办法和空优战斗机现在的优化方向一样,但是更加极致一些。”
“空优战斗机……”几方的同志里,最懵的厂所的同志,因为对于空优战斗机的情况,他们是完全不了解的,不同装备之间,按照规定同样是相互保密。
但是另外两帮人还是印象深刻的,毕竟那个战斗机就算没做完,但是现在的成果让人一看就喜欢,想不记住都不容易。
“你的意思……是隐形?雷达隐形???”委总工带着一点不确定,开口问道。
空装局的同志有些吃惊,降低雷达反射面积他是清楚的,但是没有大胆到直接把主意打到直接靠隐形这一招鲜吃遍天的地步。
而真正大吃一惊,甚至毫无思想准备的,是厂所的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