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振东也忍不住自嘲起来,这个问题还真就是这么回事。
“另外还有个问题,那就是这个飞机的构型有一大好处,非常有利于隐身,很容易布置出各边缘相互平行的外形来,而且外形非常光洁,对隐身设计非常有利。不过这样也会带来一个问题,其实和操纵困难一母双生——那就是太过光洁导致缺少气动配平手段,起降性能差。”
空军的同志完全忍不住,振东同志对飞行员实在是关心,起降性能差的飞机,同志们难道还见得少了?大不了把跑道修得好一点长一点嘛,这个飞机要是真搞的话,也配得上这个待遇。
米格-21:在说我的事情?
不过重飞厂的同志反倒是非常重视,他们顺着高振东的话往下一想就知道,这个起降性能差不只是说起飞降落对跑道要求高,而且还隐含了起降安全性差,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的意思。
“这个如果要搞,我们会在这方面予以充分的考虑!”他们说得很是认真。
“嗯,这个只是原理性上的问题,如果真的要上马,那具体细节方面我们到时候也可以仔细讨论。”
实际上在高振东看来,如果有隐形战斗机的研究经验打底,同时对隐身性能的追求又不是要到B-2那个级别的情况下,那这个飞机最大的难度,就在飞机本身,而不是隐形。
主要是飞翼想要飞得好,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还是有相当的难度,好在现在的同志们手上掌握的武器,别说自己上辈子那条线上的60年代,就算是和80年代比,也算是各有短长,所以多多少少还是有希望的。
其中最核心的除了气动设计之外,就是电传操纵系统,飞翼想要飞得好,这套系统非常重要。
电传操纵本来重飞的同志就在和高卢人的大客机项目中在研究,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成果。
至于飞翼气动,原理性质的东西高振东还是能找到的,在这方面能帮上大忙。
“高委员愿意拨冗跟进,那就太好了,这个飞机以前没搞过,我们还是很有压力的。”重飞厂的同志这时,已经完全把这件事情当作要上马来讨论了,而且压力也的确存在。听见高振东愿意在技术细节上跟进,自然大喜过望。
高振东笑了起来:“其实你们也不用压力太大,这个东西我们搞起来,还是有一些优势和便利条件在手上的。”
“还有优势和便利?”说实话,重飞厂的同志是万万没想到这一点的,这玩意儿几乎一片空白啊。
高振东点点头:“还真有。”
说着,他把自己刚才想的一些现有条件,逐一分析,除了自己能找到飞翼气动理论这一点之外,这可不能说。
同志们听得那是津津有味,越想越觉得这事情好像真的很靠谱的样子,原来我们已经这么强大,做了这么多准备了?
“而且,除了上面这些之外,我们还有一个非常好的条件……”
“什么条件?”
“我们的高音速风洞建设虽然还差点意思,但是亚音速风洞已经比较多、比较好了,而这个飞机,是亚音速的,正好我们有足够的能力多吹风洞,理论不够,试验来凑嘛!”
空气动力学这事儿,在半个世纪之内,理论是永远都不够的,只有试验,大量的试验才能解决问题。
而我们的风洞建设现状,也是高振东压根不考虑超音速和隐身相结合的原因之一。
只要能隐身,亚音速就够用,而超音速风洞的试验条件也远不如亚音速风洞。
同志们一想,还真是!
不得不佩服,振东同志那是把所有的条件,都考虑了进去。
同志们心里美滋滋的,端详着高振东在黑板上画的那个图,此时这张图在他们眼里,已经成了彻底的宝贝。
而此时,有心思仔细品味这张图的同志们,才从这三视图上看出些门道和疑惑来。
门道自然不用说,相互平行的机身轮廓线条,光洁的外形,凸出的腹部和机翼……
而疑惑也有。
“高委员,这个进气道在飞机背部?”
“对。为了把进气口和进气道遮住,这样地面雷达就看不到进气口,对隐身很有好处。”众所周知,进气道的处理对正向RCS非常重要。
“可是这样大迎角性能会受影响吧,这个结构大迎角进气效率很低,都被机身遮挡了。”
“这是个轰炸机,不用大迎角性能。”空装局的同志都会抢答了。
“不过高处的预警机依然能看到吧?”
这下连空装局的同志都傻了,好像还真是。
高振东看了这位同志一眼,眼里满是笑意:“都隐身了,就不要低空突防了吧,这个飞机飞到和预警机差不多甚至高一点的高度,同时做好进气口锯齿、进气道S形等处理,影响不大。”
空装局的同志恨不能给自己一下,还是局限了,局限了。
“那这个喷口也是在飞机背上咯?”重飞厂的同志问道。
难怪总觉得这个发动机喷口看起来怪怪的,还以为是高委员画图手艺太差,没想到人家是故意的。
“对!这个喷口就是在飞机背部,这样能减小飞机的红外特征,降低红外探测距离。”
同志们瞪圆了眼睛,合着你说的隐身,还不止雷达?
看见他们的眼神,高振东解释道:“随着技术的发展,红外的发现距离也是很远的,能处理自然是要处理一下。”
第1422章 蚊子都得洗白(5k)
委总工知道,高振东在红外探测方面也是造诣颇深,你厉害你说了算。
空装局的同志,想法就单纯多了。
好,太好了,鼓掌!
他们大概就是这种心情。
什么这样那样有的没的,他们没想那么多,就很单纯——越是看不见越好。
而且振东同志的特点,他们是很清楚的,那就是他只要定下来的方案,不能说是没缺陷,但是好处一定比缺陷来得多,来得更重要。
就好像刚才那个进气口放背上,然后走中高空,只要隐身能实现,仅仅是这一点,就能大幅提高飞机的航程,毕竟万米以上的高空,气流平稳,空气稀薄,对这种本来操纵上就先天不足、对航程要求还高的特种轰炸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
至于要说红外方面的专业判断,他们可没忘记自己现在用的红外空空导弹,以及巡逻机上的热像仪是哪儿来的。
“那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隐身了……”重飞的同志不无担忧的道。
出于对自身专业程度的自信,在高振东把飞翼构型在气动外形方面的一些现有条件掰开揉碎了说清楚之后,他们对最麻烦的“把飞翼飞好”这个问题没有那么担心,反倒是对完全陌生的雷达隐身这一块,有着深深的担忧。
主要是不懂,完全不懂,别说今天来的没有雷达专业的同志,毕竟他们早期图-16就没有什么正经雷达的说法,后来仿制型装上去的雷达,也是雷达所的同志搞出来的,他们主要负责集成。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不过不用太担心……”
为什么不担心?我们可担心了,这东西没搞过啊,而且是陌生的、新的。
高振东解释道:“关于雷达隐身的一些理论,我和西南所的同志有一些前期研究和应用,现在也出了一些成果了。战斗机和轰炸机虽然不一样,但是基本理论还是共通的,这些东西,你们都能用上。”
重飞厂的同志听了,心里多少有了点底,原来已经有研究有成果?那就好办得多。
空装局和委里的同志,则是有点不出所料的感觉,果然,他又是把铺垫和前置做好了,才考虑这个事情的。不过即便这样,他一开始都还是没有想着要搞这个飞机,其难度看来的确是不低。
“这个飞机,在隐形方面我已经初步算了一些参数出来,不是很准,但是大方向上应该差不离,你们可以在这些参数的基础上,继续往下研究,也许可以节约你们一些时间。”
高振东此时的笑容,在所有同志眼里,看起来就好像活菩萨一样,不只是重飞厂,还有空装局。
连参数都算出来了?不说准不准,就先说有没有吧。而且振东同志算好的东西,还没有不靠谱的。
高振东:那肯定,都是抄的,完全靠谱不见得,基本靠谱差不离。
他没有说话,只是走到那架飞机的三视图前,用粉笔在上面标注了很多角度,特别是俯视图,角度标得尤其的多。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尺寸数据。
“这些角度和其他参数,对于远程雷达来说应该是比较好的,能形成比较好的隐身外形,不过这不是完全不能改,根据试验结果,也能进行一定的调整。同时按照这些尺寸造出来的,应该是一架和现在的图-16仿制型差不多重量的飞机,当然,尺寸方面可以等比例按照需求放大缩小一点,我现在也是预估的。”
实际上,他这些尺寸基本上都来自B-21的数据,虽然B-21并没有公开,但是综合他上辈子看到的网传图、卫星图,这些数据其实能测算得大差不差,而且B-21和B-2相比,外形更为简单,就是一个被切了两块的菱形,只要估计出最容易估计的机头角度,有了翼展数据,其他角度和尺寸真的是非常容易估计。
有点区别也没关系,又不是要一比一照抄,同志们还要做研究、搞实验的,那时候肯定还会带来一些修改,日臻完善。
看着黑板上那些简简单单的数字,委总工和空装局的同志甚至没忍住左右看了看,仿佛是想要确认周围没有不应该看到的人一样。
实际上他们很清楚这里很安全,不会有不该出现的人。但是这黑板上这些简单但是又非常重要的内容,却让他们忍不住作出了这样的举动。
没办法,这实在是太重要了!
甚至可以说,这些数字,比起轰炸机大一点小一点都更重要。
而且绝对不能泄露出去,这一点更重要。
至于重飞厂的同志就没想这么多,他们人人无语,只是一味的猛抄。
这相当于这架飞机的总体方案,已经被定下来大半,对于他们来说,工作轻松了不是一星半点。
然而,好消息还不止这些。
“至于隐身的另外一个重要条件——隐身涂料方面,现在也有眉目了。根据我的研究,就在不久前,我们这里的实验室,已经作出隐身涂料的两种基本成分,现在正在根据不同的配比、厚度等配置涂料涂装涂层,进行试验……”
别的雷达隐身涂料是什么成分先不说,反正高振东手上是有一套来源很可靠、效果也不错的,由Fe3O4和BaFe12O19六角片状铁氧体做成的隐身涂料配方和工艺的。
什么?会议室里一阵骚动。
隐身涂料已经做出来了?
空装局的同志差点跳起身来,大喊一声“警卫员!”。
这地方得先围起来,耗子都不能跑出去一个!就算是飞出去一只蚊子,都得看看身上有没有写字儿,最好是把蚊子都得涂成纯白的才准飞出去!
别说他,委总工都有冲动马上打个电话回委里,增派人手,加大力度!
按说三分厂重要的东西多了去了,守卫也一向森严,本不至于让同志们产生如此的感觉。
不过“隐身”这种概念,在这个年头实在是太过神奇,隐身、飞天、聚宝……向来就是神话传说中最向往的能力之一。
现在飞天实现了,又要实现隐身的飞天,而且这个地方明显是个聚宝盆,几者结合,带来的冲击力有些大,也是正常的。
同志们好不容易从隐身涂料已经完成这个冲击下定下神来,转头看向高振东。
“真的?!”不是委总工不相信高振东,而是这件事情,实在是劲儿大。
高振东淡定的点点头:“真的!”
说到这里,他想了想,走到边上打了个电话:“小刘,把防锈涂料迄今为止的所有实验结果拿到会议室来。作废的试件样品,也送一块过来。”
配比、厚度不一,结果也有很多,甚至还没做完。至于送作废的试件样品,是因为这货涂上去看起来都差不多,作废不作废的,在这个场合没什么区别。
防锈涂料……同志们听见这个名字都忍不住摇了摇头,这个名字还真是和三轧厂很配。
嗯,这个小刘什么的也得照顾好了……委总工和空装局的同志脑袋里的想法如出一辙。
高振东放下电话,一脸“便宜你们了的表情”道:“这个涂料现在工作还没彻底完成,就连应该最早用上这东西的西南所现在都还没见过,你们应该是三分厂外,第一批正式见到这东西的。”
合着我们还应该感到荣幸是吧……不对,的确是应该感到荣幸!同志们兴奋不已,就像小学生一样乖乖的等着那位“小刘”把东西送过来。
没多久,在会议室外面的警卫员同志把一叠还散发着热量的复印件送了进来,同时还有一块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
同志们不约而同的凑了上去,围在那叠复印件的旁边,紧紧的盯着面前的白纸黑字。
“C波段衰减33dB!!!”
不同的配比、厚度、波段,最终的结果是不太一样的,不过这难不倒同志们,找最常用、看起来效果最好的那组结果就行。
而寻找的结果,让同志们忍不住发出了惊叹,就算不是雷达专业的,他们的工作经验和基础知识也能让他们分辨得出,衰减33dB是个什么概念。
也不多,3个数量级吧。
而且C波段是当前对空应用最成熟、测距最为精确的波段,兼具了精确和距离,此时的X波段还是差点意思。同时,C波段离远程雷达常用的S、L波段并不远,这意味着这种涂料在L、S波段上应该也有不错的效果。
高振东对这个结果,高兴但是不觉得意外和震惊,和资料原版,还是差了几个dB啊,没办法,技术环境限制在那儿。
但是同志们可不这么想,不满意?不存在不存在,满意得不得了。
空装局的同志一时间都不知道自己身在何方,狠狠的在自己的脸上拍了几下,仿佛想要证明点儿什么。轰炸机什么的现在还不好说,但是至少战斗机的隐身涂料是稳了!而且看高振东同志这样子,轰炸机的难道还差得了?
高振东解释道:“这个涂料在配比和涂层厚度上做了很多考虑,具体的就不说了,不过对于L、S波段,也有不错的效果,如果需要对L、S进一步优化,也可以做一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