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981节

  “有!有!”潘工忙不迭的道,那可太有了!

  眼前的是谁?虽然他了解不是很多,很神秘,但是从院里、部里透露的一星半点就能大致猜得到,更何况人家头上还顶着个科学委员的头衔,虽然好像本专业不是化学,但就问你有没有吧。

  而且他很肯定的是,面前这个比他还年轻一些的委员,在调集人力、资金等方面可谓是没有一点儿难度。

  更难得的是,听和他熟悉的同志透露,人家最厉害的不是提供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真正厉害的,是提供技术!

  就最后这一条,是最关键的。

  用其他同志的原话叫做:“如果能参加进他的课题,那可以说,这件事情已经成功80%以上了。当然,也不能掉以轻心,成功率很好,但是具体的事情就得你做了,他是不太干预具体落地的过程的。”

  这后半句听起来好像不是好事,实际上懂行的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要的就是这种感觉!否则怎么才能得到足够的锻炼。

  “有就好,那我们就尝试着,把这件事情做起来?”高振东的笑容,看在潘工的眼里,那是无比的亲切。

  “高委员,您布置任务吧!”

  高振东想了想:“聚丙烯腈你熟悉,碳纤维你了解不?”碳纤维想说熟悉那是说不上了,实际上,现在在全国范围内,你也提溜不出几个能说“熟悉”的人来。

  “这……说实话,不是很了解,这东西有点新。”潘工道。

  高振东笑了起来,从广义碳纤维上来说,要说新,还真不算新。最早的电灯泡里面的灯丝实际上就勉强能算得上一种碳纤维,只是这个广义有点太广了。

  “实际上,想获得碳纤维,至少有4种办法。”高振东道。

  潘工一听这话,稳!

  能找得出四种办法的人,估摸着比其他同志是不是要走得更远一些?

  “不过前三种,都得不到真正能用的碳纤维长束,所以我们就不说了……”高振东的话转得很快,没用的就不说了。

  但是潘工不乐意了,别啊,我这儿学习呢,能多学一点是一点,短的也不见得就没用,就好像生产硝化纤维最好的是短棉绒,长绒棉还不如短棉绒好呢。

  “别啊别啊,高委员,您就给我介绍一下吧,我是一种都不知道,我想多了解一点,就算是没用的办法,也能触类旁通。”潘工连忙道。

  他对碳纤维的了解,仅限于PAN能制造碳纤维,以及一星半点的公开论文,别的就不清楚了。

  高振东一愣,诶,你还别说,这同志还蛮好学的。

  “嗯,也行,我们就好好的说道说道。这第一种,是热解法,烃类或一氧化碳……”

  高振东仔仔细细的将前三种方法一一解释,虽然没有很深入,但是至少能让潘工理解到大致的意思。

  潘工边听边点头,这么说我就知道了,毕竟这里面有很多实际上是成熟的手段,只是结果不太好。本来这些手段他没有和碳纤维联系在一起,但是高委员这么一说,就通透了。

  “……这第三种方法能得到高强度石墨单晶,但是长度很短,以当前条件,最好的结果长度也就1厘米左右,根本不敷使用……”

  碳纤维是真的像是棉、麻、丝一样,要织布的,纤维短了根本就织不了。

  “所以,我们现在最为可行的办法,还得是第四条——利用长的有机纤维丝碳化,得到碳纤维。”高振东最后总结道。

  潘工觉得自己好像十来分钟之内,就从碳纤维的门外汉变成了行内人员一样,高委员不但知识渊博,而且讲课也讲得好,很容易懂。

  当然,他知道这是一种错觉,怎么让有机纤维丝乖乖的碳化,这可就有说法了,实际上,已经开始研究的同志们,肯定早就已经跨过这些最初的知识,进入到具体的研究里去了。

  “所以,聚丙烯腈就是最好的选择?”

  “是的,实际上,从原丝角度来说,有很多东西都可以成为原丝,人造纤维、聚丙烯、聚乙烯醇、沥青纤维、芳杂环的耐热有机高分子纤维等等,都是备选……”

  原丝,就是未经碳化的有机纤维丝。

  这些话,潘工听在耳里,惊在心里,这可就不是简简单单的能得出结论的了,高委员在这方面研究之深刻,从此刻才开始显现。

  他笔下不停,唰唰唰的连忙把自己听见的每一个字都记下来。

  也许这些原丝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在当前不一定能用,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没准就能用上了呢?这短短几十个字,就能节约下很多前期的研究工作,不可谓不重要。

  虽然看高委员的神态和语气,仿佛轻描淡写,但潘工不傻,作为高级化工科研人员,他非常清楚什么是宝贝。

  “高委员,有一点我有点不太明白,上面这些东西,都是人造的吧?为什么会有个单独的人造纤维?这些不都是人造纤维么?”

  高振东哑然失笑,还别说,潘工这个问题提得挺好的,说明他的脑袋一直在高速运转,边听边想。

  “这里的人造纤维,实际上是相对天然纤维的,确切的说,这里的人造纤维指的是再生纤维素。”在科技发展过程中,这种用泛指名称去称呼一个特定种类的情况非常多见。

  说到这里,高振东忍不住乐了。

  潘工不知道他笑什么,只是认真的记笔记。

  实际上,高振东笑的是北方的白熊,他们走的是人造纤维的路子,不过最终到了差不多80年代初的时候,发现这条路不好走的他们,最终还是回到了PAN的路子上来。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当前的选择。

  “……不过,就现在来看,暂时最合适、最方便的,还是聚丙烯腈……”高振东手上其实有不止一种碳纤维的工艺简介,但是最齐全的,还是聚丙烯腈,毕竟PAN发展了那么多年,是最为成熟、得到研究最多、应用范围最广的。

  高振东没有头铁,什么成熟用什么。PAN在20世纪一直主导着碳纤维的生产,生产的产品线从低到高覆盖非常广,必定有很强的优势和很好的技术适应性,傻子才去另辟蹊径。

  潘工此时算是松了一口气,那就好那就好,聚丙烯腈嘛,自己熟。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让他仿佛对聚丙烯腈又不那么熟了。

  高振东拿出来一张16开的纸,放到了潘工的面前。

  “这是我根据国外的研究进展,结合自己的想法,设想的一个工艺流程……”

  16开的纸显得有些小,因为上面的字是手写的,还有涂改,看得出来,高委员是边想边改,内容又多,自然就显得纸小了起来。

  这一看,看得他是头皮发麻,好复杂!

  从原料开始,到获得成品,一共有20多个步骤,最关键的是,这其中的步骤,很多都能展开为一个差不多同样庞大的流程图。

  例如

  甚至他知道共聚,看明白了高相对分子质量,但是对氨化代表什么,一无所知。

  不是,高委员都已经想得这么深了?

  实际上,PAN工艺的基础,在63年就打好了,其中一些还是公开发表的,但是我们一直到21世纪初才算是勉强走上了正轨,不是没有原因的。

  这玩意复杂得一批!

  如果不是有一本现成的东西可以抄,高振东压根都提不起兴趣来。

  一看潘工的表情,高振东意识到自己把人家吓住了,他敢肯定,别说全国,就算是全世界,都拿不出这么一张图来。因为这张图来自21世纪,超前的东西实在是很多。

  他连忙拿起笔,在工艺流程图上,大概处于中段的“原丝”二字上画了一个圈。

  “你先别看后面的,后面的属于是想多了,我们先解决这个问题——原丝!”

  潘工这才定了定神,刚才那个的确是被吓到了。

  然后他很快的找到了自己的定位。

  他在一开始的地方指了指:“高委员,我觉得我先尽量解决这个问题,纺丝原液,一来这个是我的专业领域,我做起来比较得心应手,二来这是一切的基础。”

  高振东笑了起来,定位还很准的啊。

  选定了自己的方向之后,潘工进入状态就很快了。

  “高委员,从结构均匀性和碳收率来看,均聚PAN应该是最好的,为什么您在这里还要加入其他共聚单体做成共聚PAN?”

  均聚和共聚,简单的说前者是单一成分聚合,后者还加了些别的东西,所以叫“共”聚。

  这是他一开始就没搞明白的地方,从理论上来说,全部由聚丙烯腈(AN)组成的聚合物是最好的,结构一致、均匀,而且碳化之后留下的碳理论上是最高的。

  加入其他共聚单体,上述这种结构一致性就被破坏了,同时也降低了碳收率。

  高振东笑道:“理论上是这样,不过我们在工程实际中不能只考虑理论。实际上,均聚PAN在后面的预氧化工序中放热集中,容易断丝。和断丝相比,结构一致均匀和碳收率就已经没那么重要了。加入共聚物,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缓解上述问题。当然,共聚物还有其他作用,例如……”

  这些东西太细,在那张工艺图上面是看不到的,高振东只能逐一解释。

  潘工此时脑袋嗡嗡的。

  为什么要选择衣康酸做共聚单体之一,为什么要加入丙烯酸异丁酯,为什么……

  然后等到高振东一一解释下来,明白了,这个是为了促进养生头,那个是为了和主要原料AN有相似的竞聚率,容易聚合,聚合速率大,而且聚合后的纺丝原液稳定……

  高振东说的大部分知识,他都不怎么了解,但是等到高振东一解释,他心里又会升起“原来如此”的感觉。

  他此时对高振东的那份佩服,简直无法形容。

  这不仅仅是理论研究,而是直接从理论入手,深入实际,在工艺设计阶段,就尽可能解决隐患,为后面的工序打下基础。

  后面的工艺靠不靠谱他不知道,毕竟有的工艺环节不是他的强项,但是至少纺丝原液这一步,他信心十足!要是这都弄不出结果来,趁早转行,免得丢脸。

第1438章 来活儿了(4k)

  虽然纺丝原液的聚合,有很多种聚合方法,但是高振东还是选择了最常用、资料上研究最多的溶液聚合法,别的,贪多嚼不烂,慢慢来。

  而只实现一种聚合方法,带来的好处就是不用考虑别的方法的影响,也不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而是直奔主题,实现了再说。毕竟连后世最常用的方法都还没实现,就去搞别的未免有点好高骛远了。

  此时的潘工,看着已经非常翔实的资料,觉得是拿出真本事的时候到了!

  溶剂选择、引发剂选择、单体浓度、反应温度和时间、单体选择、原液落球黏度、相对分子质量……

  看着这眼花缭乱、门类齐全的各种研究结果和考虑,潘工敢肯定,国外他不知道,至少国内,绝对没有研究到这个程度,哪怕这仅仅是第一步的纺丝原液,哪怕还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不是全对。

  太周到、太详细、结果太明确了。

  虽然不知道高委员是怎么研究出来的,但是纺丝原液这一套东西,绝对超前。

  “高总工,纺丝原液这一块,我先回去落实一下。”对于他来说,这个事情还是非常容易的,毕竟都已经说得这么清楚了,只要这条路线没错,那估摸着这一条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高振东点了点头,一步一步来,先走这一部分也是不错的,而且后面有很多步骤,甚至都不是潘工的专业范围。

  这东西是一个非常复杂,涉及专业非常多的事情,甚至和纺织业,都有直接的联系,而且还不仅仅是纺碳布的时候有关,到制原丝的时候,就已经离不开了。

  “对了,你回去组织一下这些专业的同志。”高振东写了几个专业出来。

  “高委员,这些……”这个事情潘工是很想做的,事情做得越多,那他能学习到的就越多,对工艺掌握就越是全面。

  不过想归想,他是没想到高振东是真的能不插手就不插手。

  高振东像是知道他在想什么,笑道:“这些事情呢,我就没时间去做了,想来你们也是部属的大研究院,组织这些资源应该没问题吧?”

  “没问题,绝对没问题!”潘工心里那个美啊,这高低也是个常务副总指挥啊。

  “嗯,这些事情有些繁琐,我没空,既然你们没问题,那我就交给你来办,专业人手组织好了,再来找我一次,好吧?”

  这个纺丝原液需要一点时间,组织人手也需要时间但是没有那么多,如果安排得好,基本上纺丝原液搞好,这些后续相关的工艺也能正好衔接得上,至少不是一无所有的状态。

  “好的高委员,这件事情,就交给我们来落实吧!”

  因为一开始只以为是配合搞铁氧体的同志,他自己并非主角,所以他并没有带团队过来,甚至他在这件事情上连团队都没有。

  而现在看来,情况可就不一样了,院里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还不得乐翻天?

  马上紧锣密鼓的把核心人员给配上,这是可以想见的。有了核心人员,后面的工作就好开展了。

  “行,那我等你们的消息。”高振东笑道。

  “对了,高委员,我们一旦展开工作,就势必要对原液的质量和参数特性是否满足要求展开检测和评估,这一部分,您能否给我一些相关的参数要求。方法这些都无所谓,我们可以自行展开研究,主要就是要求,有了基本要求,我们就好开展工作了。”

  如果说后面别的工艺细节还没拿到,那都不是问题,但是这一部分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要求和标准,到时候原液做出来是否有用都没底。

  所以他请高振东至少给一套要求。

  高振东一听,好像也是这么回事,于是他又去取来了另外一份材料。

  倒不是他抠搜,主要是这套东西实在是太厚,一下子拿出来既不科学又太繁杂,还难以消化。

  “丙烯腈共聚物结构的要求及分析方法”。

首节 上一节 981/9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