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里的大国宗师 第983节

  我怎么知道?你事前没来找我商量,说明何雨水事前肯定就没和你商量呗。

  这种事情,但凡何雨水和傻柱商量了,以傻柱的性格和事情的情况,他肯定会先来找高振东问计。

  不过高振东没有直接说,而是故作神秘:“我掐指一算呗。就你垮着这张脸就能猜到。我看你啊,就是觉得自己妹子长大了,有主见了,要飞走了,心里舍不得。”

  高振东的话,像是一道闪电劈开了傻柱的脑袋。

  好像……好像特么的真是这样。

  不过傻柱虽然心里承认了,但是嘴上还是不输的,他闷了一口酒:“姥姥,我拉扯她十几年,早特么烦了,早走早利落。”

  高振东陪着他喝了一杯,笑而不语,这个时候就不用多说什么了,他自己能想得明白的。

  不过他这个样子反倒是把傻柱彻底整破防,瞎说什么大实话!

  “得得得,喝酒喝酒。不过你还别说,她这一走啊,虽说只有一年,我这心里还是空落落的。总觉得少了点事情做,不得劲。”他就好像儿女考上了大学,骤然放下担子的家长一样。

  “你那一大家子,还怕没事情做?”高振东笑道。

  “诶,你要说这个,我可就有话说了。你别看我一大家子,秦姐和孩子的奶奶,照顾得可好了,我在家除了忙活点儿雨水的事情,别的还真不怎么用我操心。自己留点零花钱,工资一交,屁事儿没有。哦,对了,除了你小子没事儿蹭我饭之外。”

  高振东是经常蹭傻柱的饭的,这大概是傻柱在家事之外需要操心的为数不多的事情,虽然他也没什么正经家事。

  “得,要不这样,给你找点事情做吧。”看见他闲得蛋疼,高振东笑道。

  “什么事?”

  高振东转头拿了纸笔,一边喝酒一边和傻柱说着什么。

  半晌之后,傻柱大喜。

  “嗨,这个好玩,还和我专业对口!”作为经常在三轧厂和三分厂耳濡目染的傻柱,“专业对口”几个字还是能把握得住的。

  高振东的建议,让他想起了自己弄自热食品的日子,不但有意思,而且还有成果,那种能在所有厨子面前炫耀的成果。

  这对喜欢显摆,吹吹牛逼的傻柱来说,简直不要太高兴。

  “行,我就干这个!哈哈哈。”

  “要不要我帮忙给你立个项?”虽然这东西肯定有人在研究,但是这个多立一个项也不是不行,这种用途广泛又需要适应南北差异的玩意儿,傻柱这个川鲁双学位的大食堂大厨,想来多多少少和别人有些不一样的心得。

  而且这东西和飞机导弹不同,花不了几个钱。

  “不用不用,我先自己找后勤那边,好歹我也是有成果在身的人!不行了我再找李副厂长,实在都不行了,再找你。”

  作为食堂第一勺,傻柱在这些部门和人员面前那高低还是有面子的,他想自己试试。

  “行,你看着办。”

  自己的稀饭吹冷了,傻柱马上就把注意力转移到别人锅里的汤上面去了,尤其是一生之敌。

  “嘿,你别看我这样子,后院的许大茂才叫惨呐。”

  他的声音里,透着浓浓的幸灾乐祸的味道。

  后院,许大茂一个人在家喝着闷酒,和越喝越开心的傻柱不一样,他这酒,是越喝越凉,越喝越苦。

  略带黄色的白炽灯光在他眼里,显得有些昏黄,屋子里的角落显得乌蒙蒙的,明明没有什么灰尘,却总觉得像是笼罩了一层雾一样。

  除了他自己动筷放碗的那一点点响动,整个家里显得悄无声息,非要说声音的话,只有不知何处角落里,耗子爬动悉悉索索的声音隐约可闻。

  “啪!”

  因为房里的热气,不知何处膨胀裂开的木头发出的轻微炸裂声,听在他的耳朵里,仿佛炸雷一般,吓得他手一哆嗦,酒杯里的酒泼了几滴在桌面上。

  他重重的将杯子砸在了桌面上,这饭是没法吃了,这酒也喝不下去。

  这一声异常的重,仿佛是在给自己壮胆。

  即便在温暖的房间里,他也忍不住缩了缩脖子,有些萧索。

  怔忪半晌,他抓起筷子胡乱往嘴里扒拉了几口,紧了紧身上的衣服,和衣在床上躺下,桌面上散乱的杯盘碗盏,一个也没有收拾,就这么睡去。

  而在和他位置完全相反的垂花门外,倒座房内,几个人正在商量着什么。

  “从这个人的家庭状况,以及近期表现的心理和行为状态来看,不适合住在这里了。”

  “嗯,对,这是个定时炸弹,虽然没什么威胁能力,但终究是个隐患。”

  “上报上级吧,调整一下。他们厂子的房子还是不少的,能调整得过来,对相关的人员也不会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嗯,就这么处理。”

  倒座房内,除了数字按键电话拨号的滴滴声和轻声的低语之外,再无其他声响。

  ——

  果然是高委员!

  虽然自己的领导这边早就确定了这个判断,不过坐在三分厂会议室的韩教授以及十二机部等部委的同志还是有些激动。

  “谢谢同志们能抽空来这里,今天我们主要解决一件事情,那就是钟!”

  十二机部的同志有些茫然,钟表?您自己搞的那个又便宜又准的石英钟表不就是最好的钟表么?我们十二机部的厂子在进一步对外观、功能等进行优化和调整之后,现在在国际市场上打得传统机械表喘不过气来,只能向高端收缩。

  不过韩教授不愧是原研所的,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

  “高委员,您说的是原子频率标准?”

  难怪要找上原研所,这个东西和原研所可太对口了,至少基础原理上是如此。

  实际上,此时我们已经展开了原子钟的研制,确切的说是样机。只是名字不叫原子钟,而是更专业的“原子频率标准”。

  不过这个不够大众,直指原理核心的名字,却是反倒让十二机部的同志们马上就明白这是个什么东西,毕竟振荡源这种东西他们接触和使用是最多的。

  依靠原子某种运行机理获得的标准频率,只要这个频率误差够小,足够符合某个特定标准,那就能当钟用,而且是所有钟表的基础。

  频率,是钟表的核心。

  “高委员,现在我们已经有同志开展了原子频率标准的研制,我们是不是不需要再搞一套了?”对于这个情况,原研所的同志还是很清楚的,而且他甚至还知道这个样机已经处于完成阶段。

  高振东也是知道的,甚至他还知道得更多。

  他摇摇头:“我们需要有一套直接上星的。”

  他直接开大,把这件事情的目标摆上了桌面。

  不论是原研所还是十二机部的同志,都倒吸一口凉气,这个要求有点太高了,难怪他等不及。原研所的同志是知道的,现在这个差不多完成的原子频率标准个头和重量有多大。

  那是要用立方米和数百公斤来计算的,而且结构的集成度不够。

  那个频率计准可能是准了,但是毫无疑问,想要用到卫星上,就未免有些天方夜谭。

  “您是想搞铷钟?”这也是另外一种可能,现在在搞的钟,因为原材料的原因,是选的铯钟,光抽运汽泡频标。

  高振东摇了摇头:“不是。”

  如果是按照利于生产和实现的话,其实当前铷钟要强一些。

  甚至我们的第一台原子钟,采用了一种非常有趣的方案。

  原理是铷钟常用但是后来铯钟都没有使用的光抽运气泡方案,但是使用的材料,却是和铷相近的铯。

  这一个方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应该是实验室原子钟的一种,或者说叫试验室基准频标,特点是尽可能的追求准确度,但是不考虑结构、体积、重量等量产参数。

  具体其中有些什么细节,高振东并不清楚,但是他知道的是,我们量产的原子钟,是76年定型的光抽运铷钟,也就是说,在量产上面,还是用的铷钟。

  不过他同样不准备搞铷钟。

  “那难道是氢钟?”

  “不,还是铯钟。”高振东回答道。

  因为他手上有小体积的铯钟方案,至少能上星,准确度就算是在当前条件下,也能满足同步轨道应答式定位导航的需求。毕竟应答式定位导航引入的其他误差并不比钟误差小,这种情况下,时钟误差反倒不是最核心的问题了。

  “这……是不是有些浪费了?”韩教授道。

  “原理方案有些不同,算是两条腿走路吧。我估算过,如果按照这个方案,能把体积做到0.05立方米,50公斤以下。”高振东的话,顿时就让韩教授把“浪费”两个字扔到一边去了。

  先解决有没有再说吧,这个体积,这个重量,就算是不太准也足够了。

  “而且,误差不大于10的-10次方秒。”这个数字不算高,但是够用。

  好了,没问题了,就这个,先弄出来再说吧。

  “这个东西搞出来,我估计最少要一年以上的时间。”高振东又补充了一句,一年以上,应该来得及。

  不过这句话听到韩教授耳朵里,所有的顾虑都放下了,一年?嗯,一年时间够长了。

  实际上他很清楚,一年时间,可以说是快得不能再快,放别人身上想都不敢想,但是面前这位同志有些不一样。

第1440章 高振东的杀伤力(4k)

  毕竟原研所的同志们可是知道的,在面对技术封锁更加严密,国内基础更为薄弱,几乎是一无所知的光纤陀螺的时候,这位同志带着大家,花的时间也没比一年多到哪儿去。

  这个时间短得恰到好处,又是两条不同的路子两条腿走路,简直完美。

  “可是高委员,您为什么不搞铷钟?虽然我们缺铷,但是铷钟那点儿用量,以现在的情况总有办法搞到的。”对于这件事情,韩教授有些不明白。

  此时的环境,比起原本的要宽松得多,从理论上来说,以现在的条件,想想办法,那就还是铷钟比较好,毕竟量产更加容易。铷钟用的那点儿铷,想来是有办法解决的。

  实际上,现在正在研究的,就是铷钟的结构,但是工作用的是铯。

  这个结构严格说来如果用作频率标准没问题,能用,但对原子钟不一定有利,因为各种原因限制,综合下来会发现,光抽运汽泡结构和铯组合到一起,麻烦多多。

  这也是高振东要走另外一条路的原因——他要能上星的原子钟。所以现在正好,搞频率标准的同志继续搞频率标准,他搞定量产原子钟,然后再把两条路一结合,自己再敲敲边鼓,几十年内就不用担心了。

  这就是原子计时界的“你搞定无酸纸,我搞定变色油墨”。

  “有几个考虑……”高振东一开口,就让韩教授有些吃惊,几个?这说明已经考虑很齐全了。

  “第一个,是这条路的体积重量,如果还是以铯为暂代的话,短时间小型化困难,而如果不用铯暂代的话,就算搞得到铷,但是被别人卡脖子的感觉我不喜欢……”

  这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至于搞到铷这个事情,不是没可能,不过短时间内很容易被卡脖子,这对上辈子听够了“卡脖子”的高振东来说,不太喜欢,虽然慢慢的在谁卡谁这个事情上开始攻守之势易也,但他现在还是不喜欢,因为现在攻守还没转换。

  韩教授听得连连点头,高委员的这个想法,倒也不失为稳妥之道,谁知道铷供应是个什么情况?

  但是铯至少是能自行供应的,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

  “第二个考虑嘛,就是考虑到铯的谐振频率是9192MHz,而铷是6834MHz,理论上来说,铯的极限要高一些。我也评估过,就现在的技术和短时间内的发展来说,铯钟虽然可能贵一些,但是准确度要高2个数量级左右。”

  虽然高振东知道不止一种非传统原子钟,例如冷泉钟、离子阱等等,但是那些新型原子钟在当前还有些问题,环境支撑不住。

  所以尽量保证选定的技术路线的潜力和寿命还是很有必要的,事实上,实际的工程应用表明,直到20世纪末,铯钟的准确度的确是要比铷钟高2~3个数量级。

  一个是10^-10s,一个是10^-12~13s,差距非常明显。

  这里面的原因,还不只是谐振频率的问题,还牵涉到很多其他原因,不过那些原因现在倒也不用说,太早了。

  总之就是,铯钟从准确度上来说,在被新一代原子钟替代之前,都要远高于铷钟,所以高振东既然手上有货,肯定是想一步到位的。

  铷钟不是不能用,毕竟它还是有一些诸如体积和成本以及稳定度等优势,但是并不明显。

  高振东还是想起点高一点,毕竟原本的时间线证明,量产型铷钟还是有同志搞的,虽然慢一点。

  我们先在最紧急的这几件事情上,用好的、贵的,等到需要普及的时候,同志们搞的便宜的、精度略差的也供应上来了,岂不美哉。

  而高振东的话,马上就让韩教授连连点头:“嗯,铯钟好,铯钟好。”

  两个数量级,这可不老少了。

  只要高委员有一定的把握,那是真的没有理由不搞铯钟,哪怕铯钟会贵一些。上卫星的东西,哪个是便宜的?相比于性能,多付出的那一点代价简直微不足道。

首节 上一节 983/98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