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118节

  吕伟斌正和公平镇的镇长陈国辉,在公平镇镇区北侧的西山村。

  陈国辉笑容满面,指着在236国道西侧的大片荒地:“吕经理,这一片土地,贵公司满意不?”

  “看起来很好。”吕伟斌拿着望远镜观察着,靠近公路边,而且公路对面就是公平水库,用水也非常方便。

  “如果贵公司确定好位置,那我们随时可以进行征地。”陈国辉这几个月算是见识到了海陆丰公司的实力。

  公平镇批给对方的四万多亩山地,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被改造了三千亩,加上一部分不需要改造的山地,目前可以利用的高标准梯田,面积已经达到了上万亩。

  而且看样子,海陆丰公司是玩真的。

  其实陈国辉现在已经不怀疑海陆丰公司的实力了,毕竟很多公司说是来投资,有时候是为了骗补贴,或者上市公司故意做PPT,骗股民的钱。

  可海陆丰公司并没有要求海丰县给补贴,就要了汕美市的税务减免,本身又不是上市公司,现在如此大规模的投资,显然是真想在当地投资。

  加上市里已经通知他了,如果他还敢怠慢海陆丰公司,那就是敬酒不吃吃罚酒了。

  “陈镇,这个位置不错,我们的工厂至少要1000亩,保底1200亩,如果遇到比较难缠的村民,可以考虑避开他们的农田。”吕伟斌说了一下想法。

  “1200亩?可以,给我们一个月,我们会将这片地征收。”陈国辉信誓旦旦的保证着。

  可是吕伟斌却清楚,一个月太急了,如果硬来,可能会引发一些不太妙的情况,因此他笑着摇摇头:

  “不急,也不一定要在西山村,其他地方也可以,陈镇可以先和西山村沟通一下,最好和土地所在的村民都谈一谈,如果村民普遍反对,那我们就更换一个地方。”

  “也好。”陈国辉也知道征地这种事情很麻烦,有些地方的村民不会太配合。

  吕伟斌补充了一个条件:“另外我们公司也可以承诺,只要涉及征地的村民,在每一户招聘一个合适的员工,当然我们是走正规招聘流程,这不是铁饭碗,如果日后他们违反我们公司的相关规定,该处理的,还是要处理。”

  “吕经理放心,我一定会那些村民说清楚。”

  “没关系,慢慢来,反正明年六月份之前,确定好位置即可。”

  其实吕伟斌更加倾向于在榴莲种植园附近的高北村、下洞村、虎啖村、联和村、西坑村、横坑村等地设置工厂。

  在这些地方,海陆丰公司有群众基础,毕竟这些村都有大批村民给公司工作,如果要在当地征地,村民多多少少会给点面子。

  而属于公平镇核心区的西山村,和海陆丰公司没有业务交集,这边的村民大概率不会太配合。

  如果因为征地,搞得乌烟瘴气,那海陆丰公司宁可更换一个地方。

  吕伟斌和陈国辉一行人,在公平镇一部分适合建设工厂的地方,逛了三个多小时,最后选择了3个备选位置。

  分别是公平镇镇北的西山村;公平镇南部的新寨村;高北村下辖的高沙村。

  这个工厂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用来处理榴莲和加工榴莲的;另一部分要作为处理紫花苜蓿和白花苜蓿的草料加工厂。

  其中吕伟斌最看好的地方,就是高北村的高沙村,因为这地方虽然属于山地,但周围可以改造的低矮丘陵不少,加上处于榴莲产区的中心,方便榴莲运输到工厂。

  榴莲到工厂之后,只需要挑选、然后浸泡姜黄粉水,再将一部分次果放熟后,用来加工榴莲果泥。

  这意味着要尽可能缩短运输距离,可以减少一部分人力物力的消耗。

  刚好最后一站是高沙村。

  吕伟斌便顺路来到了高沙村所在的南蛇岭农场。

  皮卡车来到了梯田中间的山坳土路,在半山腰梯田上的高向阳,一下子就看到了皮卡车,他顿时就知道是公司的人来了,赶紧叫了这小组的小组长替他操控缆车,他急匆匆赶下去。

  来到山脚下。

  “向阳,工作还习惯吗?”

  “吕经理,我还习惯。”

  看着晒得宛如黑炭的高向阳,吕伟斌也知道他们辛苦了:“等农场建好了,年底你们都可能拿到应得的虚拟股。”

  类似于高向阳等人,都是之前南湖农场的员工,在公司的工作时间差不多已经一年出头了,可以分配虚拟股。

  在鼓励员工努力工作方面,吕伟斌也倾向于老板的方式,那就是直接给真金白银,而不是给员工讲奉献、灌鸡汤、画大饼。

  物质基础才是收买人心的关键。

  看了一眼农场的情况,吕伟斌转过头问道:“向阳,你这几天抽空试探一下当地村民对于我们公司在附近建工厂的态度。”

  “公司打算将榴莲和草料厂建在这里?”高向阳有些惊讶。

  吕伟斌摇了摇头:“还没有决定,不过我更看好这里,毕竟其他两个地方我们没有群众基础,征地太麻烦了。”

  高向阳可知道海陆丰公司在新乡和盐町的征地是如何进行,有大量公司员工的配合,很容易就可以完成土地征用工作,他也点了点头:

  “确实,如果是在高沙村附近,这边都是我们的农场,加上下来要招聘一大批本地人,要说服他们配合征地,难度是最小。”

第125章 劣币逐良币

  江淼从烟墩山农场下来。

  路过鱼丸厂,就看到了李新华等人。

  不过李新华等人并没有注意到他的到来。

  江淼没有过去,而是走向隔壁的饲料厂那边,他打算去看一下近期的埃及塘虱收购情况。

  半个月前海陆丰公司就已经发了公告,从从这个月起,调低了埃及塘虱的收购价格,每公斤收购价改为2.5元。

  这个价格对于养殖户而言,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

  因为第一批使用4号饲料喂养的埃及塘虱,亩产普遍达到了1.5~1.6万公斤,而平均每亩的饲料养殖成本大概在1.8万左右。

  一亩埃及塘虱可以卖3.8~3.9万元,毛利在2万块钱左右。

  附近的盐町村。

  三个月前将埃及塘虱出售给饲料厂的林泰安一家,眼看又到了收获的季节,他跑去三弟林泰宁那里,借了一张渔网。

  开着三轮车来到鱼塘边,儿子林永强已经穿着连体防水裤和长筒水鞋,直接下了鱼塘。

  哑巴的林泰安在岸边比划着:“啊啊…”

  林永强这才注意到父亲的身影,他赶紧来到岸边,接过了渔网,开始在池塘下面布网。

  林泰安在三轮车后斗铺好了防水布,又拿着水桶和扁担,在鱼塘挑了几桶水,倒入铺了防水布的后斗之中。

  此时林永强在池塘中间,觉得非常吃力,因为将渔网拉了下去之后,他准备将鱼塘之中的埃及塘虱逼到靠路边的一侧,没有想到里面的埃及塘虱挣扎力度非常大,他有些拉不动渔网,迫不得已只能将渔网包了四分之一的池塘。

  “啊啊…”林泰安一脸不解地比划着手。

  “爸,鱼太多了,我拉不动,直接用网兜捞好了。”林永强一把拿过父亲手上的长杆网兜站,快速捞下去。

  一条十公斤左右的埃及塘虱,在网兜里面拼命挣扎着。

  “靠!这鱼好大!”

  不一会,林永强就捞了六十多条,发现三轮车车斗已经满满当当了,只能就网兜给父亲,他开着三轮车去卖鱼。

  来到饲料厂门口。

  林永强就看到了江淼几人。

  他笑着打招呼:“江老板,早呀!”

  “哦,是永强呀!你爸身体如何?”江淼瞬间就认出对方的身份,甚至连其家庭状况都一清二楚。

  这让林永强受宠若惊,连忙回道:“我爸身体还好。”

  “卖鱼吗?”江淼看了一眼对方的埃及塘虱,发现每一条都在10~15公斤之间,而且鱼肉蛋白含量在24.6~25.1%之间。

  林永强宛如小鸡啄米:“是的,江老板,埃及鱼收购价还会不会再降低?”

  “不会,两块五差不多到极限了。”江淼笑着摇摇头。

  “那就好。”林永强心里面暗自松了一口气,要知道他们家那一亩鱼塘,这三个月可是投入了近1.8万元的饲料成本,这其中包括了从饲料厂赊账的2.4吨4号饲料,加上各种草料颗粒和玉米颗粒。

  江淼逛了一圈就走了。

  就在此时,林永强看到了他发小,对方手上正在点着钱:“喂,黑鱼,你这么快就结账了?”

  “阿强,你才来?我家昨天就开始收鱼了,今天早上收尾。”林永基将钱塞进腰包里。

  “你家收了多少斤?”

  “15473公斤。”

  “那赚多少了?”林永强赶紧问道。

  “扣掉饲料和其他钱,赚了一万九。”

  林永强这下子放心了,因为林永基家的池塘也是差不多一亩左右,他笑着说道:“虽然降价了,但是比之前赚多了一万块钱。”

  突然林永基靠近他,小声地说道:“我听说以后埃及鱼收购价格会继续下降。”

  “你别乱说,刚才我碰到了江老板,他说不会再降价了。”

  “你见到江老板了?”

  “你看,那边。”林永强指着江淼远去的背影。

  “靠,三狗那混蛋敢骗我。”

  “他估计想承包你家的鱼塘,才故意撒播假消息的。”林永强说出自己的猜测。

  “我先回去找三狗算账。”

  林永强根据提醒道:“你别随便动手呀!现在可不比以前。”

  “知道。”

  林永基急匆匆开着三轮车回村里。

  …

  而江淼和书雅再次路过鱼丸厂,发现李新华等人还在讨论着什么。

  此时李新华也发现了他的身影。

  一行人赶紧小跑过来。

  “老板,林研究员。”

  “李经理,你好。”书雅提着布袋点了点头。

  “老李,你这么早就过来视察工厂?”

  李新华解释道:“是国泰的林总找我,他提醒我们需要应对廉价鱼蛋,也询问我们能否调低出售的价格?”

  “哦?”江淼看向同样在场的市场调研部经理秦汉明,便开口问道:“汉明,现在鱼蛋鱼丸市场的情况如何?”

  秦汉明脸色有些凝重:“目前鱼丸鱼蛋的市场价格两极分化,一部分廉价鱼蛋的批发价已经干到10块钱每公斤。”

  紧接着他从公文包中取出来一份市场调研报告递给江淼。

  江淼翻了翻,上面是目前市面上各大品牌的黄金鱼蛋批发价:

  潮味牌:每公斤64元。

  海霸牌:300袋起批的单价,达到每公斤10元。

  汇和牌:每公斤35.2元。

  喜牌:每公斤37.92元。

  码头牌:每公斤100块钱。

首节 上一节 118/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