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131节

  “不是,我这一次过来,一方面是刚刚投资的工厂建设出了一些问题。”

  “什么?出什么问题了?”陈新岗瞬间就紧张起来了,这两个工厂可关系到他们镇今年的成绩,由不得他不关心。

  “没有太严重,就是工程质量不达标,我已经让承包公司重做了。”

  陈新岗心里面暗骂林安顺不懂事,然后赶紧说道:“我待会打一个电话,要求大新公司一定要保证质量,让江总费心了。”

  “他第一次承包我们公司的工程,不清楚我们公司的情况情有可原。”

  听明白江淼弦外之音的陈新岗,知道这件事暂时过去了,但是如果有下一次,就不会那么简单了。

  “多谢江总体谅。”

  “不聊这个,我这一次过来,主要是耕地指标。”

  “哦?江总有什么需要帮忙?”

  江淼喝了一口茶,然后解释起来:“随着我们公司的发展,马宫镇、红草镇可以转变为经济作物使用的稻田,已经所剩无几了。”

  虽然海陆丰公司凭借本地的影响力,可以完全无视这种问题,直接改造稻田为经济作物农田,但这终究是一个隐患。

  听到这个问题,陈新岗也是眉头紧皱:“江总,不瞒你说,我现在也有些头疼,幸好你们放出来的埃及鱼养殖指标只有4000亩,不然那些村民肯定会将稻田挖了。”

  梅拢镇的耕地面积约5.9万亩,粮食耕种面积约3.3万亩,而水产养殖面积约7000余亩。

  其中3.3万亩稻田,已经逼近耕地红线。

  “一味地压制,村民们肯定会心生怨气,这一次我专程过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哦?江总有什么建议?”陈新岗也希望可以解决稻田红线问题。

  江淼从秘书黎子轩手上拿过一份文件,递给陈新岗,然后笑着说道:“这就是我的解决方案,陈镇可以看一下。”

  陈新岗赶紧打开文件,仔细浏览起来,过了一会,他抬起头来问道:“江总,这个方案为什么要成立集体合作社?”

  “陈镇,如果让村民单打独斗,这个方案很难执行,必须每一个村成立一个集体合作社,才可以配合好我们公司的生产安排。”江淼继续解释起来:

  “比如将稻田改造成为稻基鱼塘,如果一两个村民,他们的稻田面积太小,塘坝会占据很大的面积,同时建设太多塘坝,会导致收割机无法下田作业。”

  陈新岗也跟着点了点头:“确实有这种可能。”

  “还有一点,那就是普通农户对农药化肥的使用不规范,也不太懂稻基鱼塘之中,有很多农药是不能使用的,这会导致稻田的农残超标,从而在鱼体内富集,甚至导致鱼死亡。”

  “原来如此。”陈新岗终于听明白了。

  “因此成立集体合作社,就成为了这个项目的一个必要前提。”

  江淼设计的这个项目,不适合马宫镇、红草镇这种耕地零零散散的地方,比较适合梅拢镇、可塘镇这种拥有连片稻田的地方。

  这个项目名为“稻基豆肥鱼塘综合项目”。

  通过将一大片稻田平整改造,在四周围建立塘坝,形成一片低水位鱼塘。

  每年二月底开始积水,养殖埃及塘虱,养殖密度为普通鱼塘的一半左右,即亩产可以达到6000~7500公斤埃及塘虱。

  五月份埃及塘虱收获完毕,降低水位置,在六月种植晚稻,十月中旬收割晚稻。

  十一月中旬利用放干水的鱼塘,种植一茬大豆,第二年二月下旬收割大豆,同时留下大豆枝叶和根部,在泡水过程中沤肥,加上埃及鱼养殖过程中,产生的鱼粪和沉积下来的未利用饲料,为接下来的晚稻提供养分。

  当然,这里的时间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调整。

  比如早稻4~7月,大豆8~11月,养鱼12~3月;

  或者中稻5~9月,大豆10~1月,养鱼2~4月。

  这样一来,不仅仅土壤养分非常充足,还可以有效避开水体农药残留问题。

  毕竟水稻种植之后,水会被排掉,又经过一茬大豆,海陆丰公司研发的新品种大豆,抗病虫害能力比较好,只需要使用一些可以快速降解的短效农药即可,不会残留在土壤太久。

  而水稻种植期间,江淼不打算让稻田养殖埃及塘虱,就是为了避免农药残留问题。

  更何况,水稻种植期间的水位很低,养殖密度还不到普通鱼塘的四分之一,还不如不养,免得增加管理成本和农药成本,又影响水稻产量。

  “只要改造完成,每亩地每年可以增加6000~7500公斤埃及塘虱,300公斤大豆,水稻产量也会提升一些。”

  紧接着江淼又补充道:“梅拢镇的莲藕种植区,同样可以改造。”

  目前梅拢镇有近1万亩莲藕田,这些莲藕种植期间在200~300天左右。

  而莲藕种植期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水位,特别是快速生长期和结藕期,水位高度必须保持在20~50公分,这段时间为120~150天,养殖一茬埃及塘虱绰绰有余了。

  如果利用上莲藕的萌芽期那30天,整个养殖周期可以达到180天,甚至可以考虑养殖两茬埃及塘虱。

  就是养殖密度不能太高,大概只能养殖正常鱼塘一半的密度。

  而且莲藕田冬季放干水之后,还可以补种一茬大豆。

  陈新岗在心里面盘算了一下,发现如果真的可以实现,那每亩地可以增加六七千块钱,甚至上万元的收益。

  同时还保证了梅拢镇的稻田红线。

  一想到这里,他就不由自主地火热起来,对于马宫镇罗和光等人的成绩,他同样眼红和羡慕。

  要知道,梅拢镇之前一直是汕美当地各镇之中,经济比较强的,工业总产值在240亿左右,农业产值只有15亿,加上第三产业,整体GDP在300亿左右,本地人口为10万左右,还有四五万外来务工人员。

  可随着环保政策收紧,梅拢镇的金银首饰加工产业不仅仅没有更进一步,反而呈现出萎靡不振的状态。

  缺乏明显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了梅拢镇发展的瓶颈。

  面对可以用一己之力,带飞马宫镇的海陆丰公司,陈新岗等镇政府班子才会显得非常热切。

  如果海陆丰公司的项目可以落地,那拥有3.3万亩稻田,1万亩莲藕田、7500亩水产养殖区的梅拢镇,将再次获得一个巨大的经济增长点。

  一想到这里,陈新岗赶紧表态:“江总,只要你们愿意来投资,我马上召集各村的干部过来开会,争取在过年前,将事情全部落实下去,保证让这个项目快速推进。”

  “那就多谢陈镇了。”江淼微笑着点了点头。

  “哈哈,是我要感谢江总和海陆丰公司,愿意给我们梅拢镇这个机会。”陈新岗不敢托大。

  讨论了两个多小时,双方谈好了这个项目的各项安排。

  海陆丰公司和梅拢镇双方便各自行动起来。

  江淼回公司之后,就安排种植事业部经理吕伟斌和饲料事业部经理方易,组一个临时小组,专门负责推进梅拢镇的稻豆鱼藕项目。

  而陈新岗的动作也非常快,当地31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当天晚上就被召集到了镇政府办公楼开会,讨论如何落实稻豆鱼藕项目,特别是关于成立集体合作社一事,他们需要和村干部沟通清楚,免得这帮家伙拿着鸡毛当令箭。

第135章 发酵

  梅拢镇镇政府办公楼的会议室内。

  31个行政村的村干部已经齐聚一堂。

  陈新岗没有说什么废话,直接让人将上午江淼留下的项目策划书复印件发给在场的一百多人。

  “都看一下,这关系到你们村接下来的发展。”

  拿到文件的村干部们,也神色各异地翻开手上的文件,仔细浏览起来。

  新城村村长林安民看了一会,眼神之中露出一丝惊讶,他转过头看向同村的村主任田长耕,小声说道:“老田,这项目很大呀!”

  “海陆丰公司一出手就是大手笔,这是好事情。”田长耕笑着回道。

  “一亩增加六七千块钱确实不错,不然村民都叫嚷着要挖了稻田,我们也很难办。”林安民摇头苦笑着。

  这些天他听到太多讨论和牢骚话,显然村民们也非常眼红鱼塘的收益。

  种水稻一年就收1100~1200块钱,除去农药、化肥、种子、插秧、拖拉机犁地、收割机的费用,一亩就赚500~600块钱,这还没有算自己的劳动力。

  辛辛苦苦四五个月,就赚这点钱,加上每家每户的农田面积很小,就更赚不到钱了。

  毕竟梅拢镇本地人口10万出头,而农田面积一共才6万亩不到,人均0.6亩,就算是扣掉城里人、去打工的人和渔民,人均也才1亩出头。

  这点面积的农田,不搞经济作物和水产养殖,村民根本没有办法通过种田发家致富。

  这就是目前岭南各地的农业困境。

  村干部和镇政府在这个矛盾之中,处于非常尴尬的位置,两头受气那是必然的事情。

  坐在林安民隔壁的新渔村村长陈鹏飞,用肩膀顶了顶林安民:“安民,海陆丰公司在你们村投资建厂,你兄弟发达了。”

  “呵呵,发达?我差点被他害死。”林安民一想到堂弟林安顺的事情,就一脸后怕不已。

  “怎么了?”陈鹏飞一脸诧异。

  “事情有点复杂,这里不方便。”

  看了一眼台上的陈新岗等人,陈鹏飞也理解,随即又小声问道:“这一次海陆丰公司扩大这么多埃及鱼收购量,他们的饲料厂吃得下吗?”

  “应该可以吧?”林安民也不太清楚。

  聊着聊着,其他人也陆陆续续看完了,同样也在小声讨论起来。

  一时间,这个会议室变得如同菜市场一般热闹。

  特别是几个稻田大村的村干部,他们才是压力最大的。

  毕竟类似于新城村、新渔村,以前都是靠海吃饭,近二三十年又通过围海造塘,增加了大片水产养殖区,他们村村民普遍都有鱼塘,稻田与鱼塘之间的矛盾比较小。

  而围湖村、石洲村、南山村、彭厝寮、新寮村、高中村、梅联村、梅西新寮、金盘围村等,耕地和鱼塘,水稻和经济作物的矛盾就非常大。

  现在看到海陆丰公司的“稻豆鱼藕项目”,他们终于松了一口气。

  只要可以提高村民的整体收入水平,那矛盾自然会减少。

  司马迁在《史记·管晏列传》记录了一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虽然发展经济不是万能药,但对于目前的汕美各地,乃至整个粤东地区,经济问题就是导致矛盾的核心因素,因此发展经济对于当地有一针见效的效果。

  从地理区位来看。

  汕美市应该做的事情,是全力拥抱珠三角市场,做珠三角地区的农副产品供应商,同时打造好旅游城市的牌子,吸引珠三角的游客过来消费。

  至于其他产业,确实并没有优势。

  毕竟汕美的人力成本和消费成本比较高,加上已经错过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时机,同时官方在不断收紧环保政策,这其实是不利于汕美承接珠三角落后产能的。

  之前梅拢镇金银首饰加工产业、可塘镇宝石首饰加工业,就因为环保整治,变得一蹶不振。

  海陆丰公司的产业看似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实际上是高科技密集型产业。

  比如埃及塘虱养殖产业、榴莲种植产业,这些产业本质上是通过科技手段,赋予了产业的高利润空间,从而维持得起庞大的人力成本。

  科技带来的生产力攀升,才可以推动落后地区的高质量发展。

  不然汕美等粤东地区,根本没有什么发展潜力。

  承接珠三角地区的落后产能,也没有办法逆天改命,毕竟粤东的人力成本、消费成本、环境成本和原材料成本根本竞争不过安南,也就在电力成本和配套成本上可以借助国内的大工业系统,和安南等东南亚地区周旋一二。

  可是安南等东南亚地区也会发展,他们的电力和配套也会改善。

  在这一点,粤东地区的潜力,甚至不如赣南、湘西等地。

  毕竟赣南湘西等地可以借助内陆交通的局限性,和东南亚地区的产品展开竞争。

  而粤东地区的产品,运输到珠三角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运输成本和东南亚地区的产品是差不多的。

  江淼发展高端水果和各种农产品,确实就是为了和东南亚地区进行竞争。

  或许有人认为,这样做不利于拉拢东南亚各方势力。

  但是从地缘政治和经济战争的角度来看,海陆丰公司实际上可以看做一种武器。

首节 上一节 131/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