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诸天,躺赢证道 第359节

  “菩萨所来为何?”老君看向须菩提,直接开口询问。

  黄衣僧人稽首曰:“世尊曾言,圣人来此送来大智慧,以启佛道,小僧愿追随圣人,以悟佛道。”

  “小友,你怎么看?”

  面对老君的询问,周承回应道:“庄子曰: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我甚喜之。故此,伯阳先生不必问我的意见,与我无关。”

  后世的全性流派,便是以这句话为立派之基。

  不过能够真正做到全性保真这一境界的,则少之又少。

  谁能一毛不拔,一毫不取?

  人生来便是要受到天地供养的,这就很难再谈一毫不取,需要偿还。

  也就是周承这等外来者,祭了大无极道果送给这片世界,反倒是这片世界欠自己的,多了诸般曾经不曾拥有的道理和玄妙。

  “如此,菩萨愿意跟着便跟着吧,老朽没什么可对菩萨传授的。”

  老君此话,颇有深意。

  须菩提闻言,脸上浮现喜意道:“多谢圣人,多谢大德。”

  说话间,向着周承和老君再一次合掌躬身。

  如此,一路继续西行。

  时间一天天过去,又见一僧人徒步而来,遇到老君一行。

  “小僧弥勒,见过诸位。”

  这是一位清瘦菩萨,面露苦色,神有悲悯。

  “原是弥勒菩萨,所来为何?”

  面对老君的询问,这悲悯菩萨微微欠身,曰:“乃为求佛道矣。”

  此时,须菩提向着弥勒菩萨合掌,曰:“道在眼前,弥勒师兄不若请求圣人恩垂,追随身侧?”

  “正有此心,只不敢妄言,怕惹圣人不快。”

  青牛背上的老君不曾多言,只是道了一声善。

  旋即,三人一牛再上路,只不过再之后便不曾遇到什么其他佛、菩萨了。

  西牛贺洲之地,贫瘠异常,不曾见到古书中所著:身十六肘,寿五百岁者。看起来和南赡部洲生人别无二致,反而还更清苦一些。

  时间荏苒,转眼间便是数年岁月,一行人抵达一条澎湃大河之前。

  这大河浩瀚,河面宽八百里,轰鸣流淌,仿若将整个西牛贺洲都一分为二一般。

  “圣人、大德容禀,此乃通天河也,有弱水之能,素有鹅毛浮不起,芦花定沉底之说。”须菩提合掌躬身道。

  老君微微颔首,看向通天河的对岸,似乎在观察什么。

  旋即,老君看向周承曰:“小友,你的故人便在前方,不必随着我走完这一路了。”

  周承此时也照见了通天河彼岸的那一方国度,顿时心有所悟。

  “如此,请伯阳先生先行。”

  老君颔首曰:“这一次乃是小友的机缘,金公意马皆有望收服,五掌其三,为道心初成,便是不再修金丹正法,也当有行大寂灭之毅力。”

  “既然走上这条路,金丹正法,自当圆满,半途而废岂是我的性格?”

  老君颔首,而后取出一个两道锦囊,送给周承。

  “此为我送给小友两位故人的机缘,亦是小友的机缘,小友不可看,不可知,否则收意马的机缘可就失了。”

  “谨遵伯阳先生指点。”

  周承将两道锦囊收入袖中,而后向着老君微微躬身。

  此时,在一旁不曾开口的弥勒菩萨忽然道:“初始真人,可是要行大寂灭之举?”

  刚刚老君所说,道心初成,方有行大寂灭之毅力。

  所谓大寂灭,乃是寂灭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不过时至今日,这大寂灭也是存在于世尊所讲述的经文中,不曾有人真个见过大寂灭之后再涅槃的。

  “确实如此。”周承颔首回应。

  弥勒菩萨闻言,便向着老君躬身道:“弟子拜谢圣人此番教诲,愿追随初始真人,得见大寂灭,此番失礼之处,还望圣人海涵。”

  “理当如此,且去且去。”老君哈哈一笑,摆了摆手。

  旋即,周承化作一道绚烂华光,跨越这八百里通天河。弥勒菩萨见状,亦紧跟周承。

  “须菩提尊者不去吗?”老君此时看向须菩提菩萨。

  只见这位大菩萨摇了摇头。

  和数年前跟随老君之前,那一副苦行比丘的模样不同。

  如今的须菩提祖师,道袍随身,法相庄严,佛华道光流转,诸般玄妙之相随身。

  有佛音梵唱,有道音缥缈,又有儒教之礼,正是三家配合本如然。

  “随侍圣人和真人这段时间,小僧也得见那东来佛法的机缘,怕是在真人的身上,不过……我不求未来佛位,只求明悟三家,证得己心。”

  “善,佛陀者,曰金仙矣。”

  ……

  在通天河彼岸,还有一条小河潺潺,汇入浩瀚通天河中,此河曰子母河。

  就在这子母河的河畔,立起来一方诡异国度,曰西凉女国。

  这西凉女国中,尽是女子,无一男人,甚是怪诞。

  周承此时看向一旁的弥勒菩萨道:“菩萨可知这子母河的来历?”

  只是一眼,周承便看到了这子母河中的水,尽是邪气。

  便是借这子母河水孕生出来的胎儿,也都不正常,一个个六根恐怕深重的吓人。

  弥勒菩萨摇了摇头道:“真人高看小僧了,小僧修行年岁不长,远不如其他菩萨。或许须菩提师兄作为世尊十大弟子之一,有所了解吧。”

  见状,周承便不再询问什么。

  “罢了,全性保真,与我何关?”

  言罢,周承便不再犹豫,身影化作遁光,消失在原地,直接出现在那西凉女国的国度之中。

  周承的故人,就在这西凉女国的国都之内。

第318章 伏金公,栓意马

  却说这西凉国都城之外,有一山,山中有落胎泉,曰解阳山。

  往年,这解阳山上荒芜,雾霭毒障遍布,只有一条人人常走,直通落胎泉的小路。

  不过在约莫十年前,有两位仙姑降驾于此,施展无上妙法,化去满山毒障,乃立一净土。

  “怪哉怪哉,小僧观这落胎泉地脉水系,似是和那子母河同出一源矣。”

  弥勒菩萨随着周承登山,目运法眼照见十方,心中疑惑不定。

  那子母河,分明邪水,孕生婴儿也是鬼婴,为何会和这落胎泉水系勾连?

  “菩萨慧眼,这落胎泉和子母河,本就同出一源。”

  说话间,周承轻点半空,日月星斗恍若倒转,映照上古岁月。

  遂古之初,自李老君开辟以来,太阳星原贞有十,高悬九霄之上。

  倏然间,画面一转,便看到十日乱地,被羿善开弓,射落九乌坠地,只存金乌一星,乃太阳之真火也。

  今天地有九处汤泉,俱是众乌所化,那九阳泉,曰:香冷泉、伴山泉、温泉、东合泉、潢山泉、孝安泉、广汾泉、汤泉以及濯垢泉。

  看到这里,弥勒菩萨自然心有所悟:“初始真人的意思……这落胎泉和子母河,乃是九大阳泉其二?”

  “错了,这落胎泉,本名便叫香冷泉,至阳转阴,方为冷泉。盖因上古时期,此处建一国度,曰:那劫国。有国中抱胎妇人,饮此山中泉,竟无痛而落子,故此扬名。”

  “而后此国中诸贵妇大妻闻言,便常遣人取水,以此让家中妾室无子。”

  “婴魂未诞而殒,本就怨念滔天,时间一长,这积攒的怨气和那香冷泉极阳转阴之气交媾,故此生了这子母河。”

  “若饮子母河中水,便是鬼婴转世,可再续一命。”

  “岁月变迁,世事时移,便有了如今的西凉女国,子母泉水之下,若生女婴则收养,若生男婴则溺死,或作为货物,卖予通天河彼岸。”

  “我那两位故人在此山上,便是为了渡尽这泉水中,千百年积淀的万万怨气。”

  听闻周承讲述完前因后果之后,弥勒菩萨神色肃然,合十道:“真人的两位故人,当为大功德矣。”

  说话间,周承和弥勒菩萨,便臻至山中胜景,氤氲法华缭绕净土。

  “落胎泉已干,勿要再……嗯?”

  一道清冷声音,自那法华净土中响彻,似是在警告来人。

  不过话音不曾落下,便注意到了周承。

  咻!

  灿然华光流转,朵朵白莲地上生,万般璎珞天上垂。

  便看一麻衣女子浮现而出,容颜惊世,长发盘髻,只插树枝一根作簪。

  “你……气息怎变化如此之大?”

  虞韵惊疑不定的看着周承,她发现自己能看穿周承的境界了。

  这简直就是一个不可能的事情。

  帝者领域,一旦踏足就是踏足,不存在被斩落的可能。

  就算杀死帝者,若不动用无上法力抹掉岁月痕迹,照样也有复活的可能。

  而周承更是帝者之上在升华,于祭道领域中修成无限,按照周承自己所说,超脱之下无敌。

  “到了我这个层次,境界已经如同虚妄,如今的我照样勘破大衍五十,大道三千。”

  虞韵不着痕迹的点了点头,而后看向跟在周承身侧的这位僧人。

  “这位是?”

  见状,弥勒菩萨连忙自觉,向前合十介绍:“小僧弥勒,乃追随初始真人,求一个佛道。”

  “弥勒?那不是东来佛祖吗?”

  虞韵看向周承,在周承所在世界中,有弥勒佛祖的传说和经文。

  “小,小僧是东来佛祖?”

  弥勒菩萨一怔,不确定的看着身旁的初始真人。

  “韵儿,你又泄露天机。”

  周承看似斥责虞韵,实则也在给这句话做一个背书。

  弥勒菩萨闻言,道:“还请真人指点,以传小僧真法,若小僧未来当得作佛,愿奉真人为佛师矣。”

首节 上一节 359/4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