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诸天,躺赢证道 第362节

  “小僧弥勒,见过真人,数年不见,真人风采更甚往昔。”

  佛光灿烂,金身高悬九霄,而后诸般异象散去,便看一笑口常开大肚佛,向着周承走来。

  “弥勒佛祖,变化可真够大的,险些认不出故人矣。”周承打趣这位老佛。

  东来佛祖顿时失笑:“真人莫要调笑小僧,今小僧得证东来佛道之祖,于龙华树下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当开龙华宴。”

  “真人指点之恩,自不敢忘,故此当请真人和两位尊者,同赴龙华。”

第320章 五心纳五气,求得一圣胎

  《弥勒下生经》中曾有言,弥勒菩萨将自兜率天下生人间,学道悟禅,最后坐于翅头城华林园中龙华树下成正等正觉。

  周承此番也是洞观未来,见未来佛将出,故于翅头城华林庄园中说法,讲说金丹正道、坐忘禅机。

  “我今正道,当说法三会,听经闻法受记度脱者,可赴初会……”

  弥勒佛祖神色端庄,转大法轮,敲大法鼓,声闻九天,震动万界。

  与此同时,牛贺洲背部,老君骑牛而行,菩提佛陀随侍,见那翅头城方位法华灿烂,佛音庄严,顿知未来佛出世。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菩提双手合十,尊念法名。

  老君见状,面露喜色曰:“善,如此三十三载,化胡为佛终成。”

  西出函谷三十三载,便是传一个佛道,如今当得功成,圣人当回天。

  “菩提尊者,缘分已尽,好自为之。”

  老君望向身侧随侍他十余载的菩提,祝福告诫。

  好自为之,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中性词,甚至还有些许祝福含义,只不过后来语境慢慢变化了。

  “恭送圣人!”

  菩提行弟子礼,恭敬叩首,神色肃穆。

  老君颔首曰善,而后骑着牛儿,向着九天之上而去。

  “轰隆……”

  天地轰鸣,紫气缥缈,只见这三十三年来,老君自周邑而出,所过之地尽皆道气升腾,紫云弥散。

  无边的生机扩散开来,尤其是这贫瘠西牛贺洲,凡道之所过,尽数生发草木,降下甘霖,教众生得滋养,万物生造化。

  西方,灵山胜境。

  莲台之上,世尊佛老合掌恭诵:“送天道圣人升天。”

  诸佛、菩萨,五百阿罗汉,三千金刚,无数比丘、比丘尼一同行礼,恭送天道归位。

  此番,诸佛菩萨敬的乃是天道,并非是老君。

  亘古之初,有天道生,解化盘古开天而后归去,留下肉身,为道德天尊,掌造化。

  上古之初,有天地崩,道成肉身,点化女娲补天,留下肉身,是为元始天尊,掌教化。

  近古时代,有天人之乱,道成肉身,点化帝高阳,绝地天通,留下肉身,是为灵宝天尊,掌杀伐。

  而今道德天尊降驾人间,天道再现,解化老子李伯阳,化胡为佛,今当归矣。

  此乃一气化三清也,道无分仙佛,故灵山诸佛亦敬道。

  ……

  华林庄园中,周承已有所觉,看向那缥缈紫气登天身影,欠身行礼。

  道人归天,至此当初主神之乱中,曾和周承有一面之缘的道之祖再难相见,唯留此界之老君,再非万界之太始。

  “圣人归天,我当于五百载后,于须弥山说法,还请真人记得莅临。”东来佛祖笑看周承。

  须弥山,位于四大部洲之中,乃不周山折断之后所遗归墟,有诸多仙佛,都在此开辟道场。

  周承颔首笑道:“理当如此,佛祖还不归去?”

  “去矣,去矣。”

  大肚佛哈哈一笑,便见莲台升,金身去。

  周承也长舒一口气,而后目光望向华林庄园内,这些年追随他的诸多侍者。

  “我与二三子的缘分也尽了,今当远离,望二三子好自为之。”

  周承话音落下,三千侍者向着周承连忙叩拜:“恭送祖师。”

  三千侍者,有修道、有坐禅,还有纳香火锻金身者,总之旁门八百,尽数有修行者。

  至于修金丹正道者,则一个也无。

  并非周承不传,道人曾跟周承讲述过。

  道就在这里,来者不拒,故周承指点众生亦是如此。

  但金丹道难修,伏心猿者不过寥寥,能坚持下去的更是半个也没有,最终尽是转修了旁门三千。

  旁门归旁门,亦是能修一个旁门正果,长生久视,与天地同寿。若是能悟得大道之源,更能证得混元道果,万劫不磨。

  不过这修命不修性,便是才情再高,也难成无极大道、无上正觉。

  “这天地间灵秀,无过东胜神洲,我将伏五心,该去寻个道场,修个金丹道心。”周承看向虞韵、太微华道。

  虞韵颔首:“也好,我也打算潜修,参悟那大神通道果,以求更进一步。”

  此界修行者,以天人之始,性命双全曰仙人,长生不朽曰真人,再之后则是那混元祖师,无极天尊。

  所谓不朽真人,也不过和天地一般寿数。

  这天地可并非没有寿数的,十二万九千六百万载是为一劫,每一劫便是天地一轮回。

  届时,这天地间的长生者,一个个尽数归墟。

  唯有那掌大神通的存在,方得渡劫而过。

  何为大神通?执掌一道,臻至道之尽头,方为大神通者。

  掌万道,悟太始,方为混元道果。

  这大神通者,就已经是寥寥无几,一个个都是称尊做祖级别的人物,若是愿登上天庭便是帝君,登灵山则为佛陀,拜三清则称大罗。

  至于悟得混元道果者,更是寥寥无几,如那上古三皇、天庭四御、五方五老等,才算是个混元道果。

  灵山诸佛中,也只有东来佛祖,燃灯佛祖等三世佛级别的存在,能证得一个正等正觉(正等正觉为混元道果,无上正等正觉为无极道果。)

  至于无极混元大道、无上正等正觉,唯有三清道祖、世尊佛老、阿弥陀佛以及那玉皇大天尊等六位而已。

  其中三清道祖,乃道之所化,阿弥陀佛乃佛之源流,皆是天生的圣人。

  后天苦修无数劫,证得该境界的,便只有那天帝和世尊。

  “也好,我修金丹道,也要一个净字。”

  太微华微微颔首,她已经伏了心猿,降了金公,再之后便是需要栓一个意马。

  修心有成,这也让她和虞韵的冲突越来越少。

  ……

  东胜神洲,历来富庶,天地灵蕴充斥,生机勃勃。

  故此,三清道宗多传承于此,即便是后世世尊佛老言取经一世的时候,讲说东胜神洲时,也说一句东胜神洲者,敬天礼地,心爽气平,多有德之辈。

  要知道这时候世尊佛老,为了兴教,所说可不详实。

  原本处于人道盛世的南赡部洲大唐天朝,在这世尊佛老口中,竟是多贪淫乐祸,多杀多争,正所谓口舌凶场,是非恶海。

  而佛老口中的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却人人固寿。

  实际上,南赡部洲大唐境内,无一妖孽作乱。

  反倒是西牛贺洲,遍地是妖,这人如两脚羊一般,没看到多少不贪不杀,养气潜灵之辈。

  “此地不错,十州之祖脉,三岛之来龙。”

  云头之上,虞韵一眼便望到了花果山,此地不凡的很,堪称人间大地根,最初清气升、浊气降,形成的第一块陆地就是这里。

  周承笑着道:“既然如此,便在此地立下一个道场。”

  太微华犹豫了一下,拉了拉周承道:“这里应该是猴子的家吧?咱就别掺和了。”

  在太微华的世界,自然也是有西游记的存在,故此太微华有所了解。

  “猴子?”虞韵有些疑惑的看向周承和太微华。

  周承旋即,解释了一番西游记的存在。

  闻言,虞韵颔首:“有关佛教大兴吗?罢了,那就换一个地方吧,和一群猴子争道场也不好看。”

  周承微微颔首,旋即将目光望向另一处圣地。

  “此地也不错,当初金乌落地,所化东合泉便在此处。”

  说话间,周承手指一座仙岛,那仙岛不在当世,而位于一洞天福地中,隐于世间,长存道韵。

  仙岛内,有灵山神水、奇植仙葩,诸天灵蕴汇聚于此,亦是一个圣地。

  当然,最要紧的还是那山间温泉,引动天下至阳之气,合东方来龙之势,为东合泉也。

  东合泉,当为九泉之首,合东方正位,纳天地万道,蕴三光神水,有助于虞韵修一个大神通道果。

  周承大手一挥,身影直接消失在原地。

  不过旬日时间,这仙道之上便多了数间楼阁,皆是古木生长而成,与天地自然混成一体。

  那东合泉所成的池水旁,更是有奇木生长,化作一天然水榭延伸于湖面中,引三光灵蕴汇聚其中,端坐其内参悟大道,有诸般玄妙助益。

  水榭中,周承一袭宽松白袍,端坐在蒲团之上,盘膝坐忘,沉浸于内景之中。

  内景,脾之玄关。

  曾经浩渺的无边杀意,尽数消去。

  当初那杀意凝聚的天道,随着周承修一个包容心,先是化一恶鬼相,后又化一悲悯相,如今则化一不悲不喜的觉者相。

  “道友,可愿来助我?”

  面对周承邀请,那黄婆遂笑道:“从前我性恶,不知宽容,只晓杀戮,毫无仙道贵生之心。”

  “数年来聆听老爷教化,如今恶性尽去,合该随老爷修一个正法。”

  “只是不知,何为宽容心?若不得觉悟,恐无法助老爷求一个金丹正果。”

  宽容心?

  周承沉吟片刻,道:“你乃我心,你不悟,我自然不悟。”

  “至于宽容心,我曾听闻一智者言,心无限大,故能无限包容,乃宽容心也。”

  黄婆闻言一怔,无悲无喜的脸上也浮现出思索神色,良久之后才道:“心如何能无限大?如何能无限包容?”

  “一言蔽之,无我。”

  无我……

首节 上一节 362/4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