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诸天,躺赢证道 第363节

  无我!

  黄婆道:“悟矣,悟矣,合该归位!”

  话音落下,便看心猿太初光、金公太始光、意马太极光、木母太素光尽数浮现,化为四气,呈金木水火四方之位,落在周承元神之侧。

  “无我,乃太易也,我不能成,只拙劣模仿一二。”

  黄婆话音落下,随化一光,缥缥缈缈,仿若不存于世间,不和一切干涉,故能无限包容,以那四心。

  至此,五心降服,大道之基铸成。

  所谓大道之基铸成,便代表着这只是一个开始。

  想要证得金丹,接下来还需要采药、烹炼、温养,而后才考虑一个交媾,成丹。

  其中每一步,都是对于自身五心的修持。

  心猿修静心,金公修诚心,意马修清心,木母修勤心,最后则是黄婆修一个包容心。

  采药,便是以五心采心药,并非从外求,求得乃是一心灵之力。

  这就有些类似那古尘沙的无龙心法,修一个心灵之力。

  只不过古尘沙那心灵之力,无心灵之分,凡心灵强韧者都能掌握。

  而采药不行,心猿修静心,直到胸中有静气,这‘静气’便是第一味药。

  心猿、金公、意马、木母四心,都要修出四种气,这边是四味药,曰:‘乌精’‘兔髓’‘木液’‘金精’。

  至于黄婆之包容心,则不采药。

  包容乃修一个无我,无中如何采药?

  故此黄婆的职责为调和四药,盖因黄婆无我,故此能引四药之药性不冲突,如此方能修成正道。

  既是采药,则有药之斤两之说。

  人心不同,故所采之药亦是不同。

  如周承,性稳健,少魄力。

  故此当多取‘金精’,以诚心之气为基,结成圣胎,最适合自己。

  如太微华,她不缺少魄力,而是缺少一个静心,故此当多取心猿之静气,酿一个乌精。

  至于其中多少三昧,就看个人把握了。

  “静心,采药!”

  周承长吐一口气,双眼半阖,开始采药。

  所谓山中无岁月,寒尽不知年,一晃便是数百年时间流逝。

  ……

  这一日,洞天福地白雪皑皑,天地间尽是寒意。

  唯有那道中汩汩泉水,仍旧冒着热气。

  水波荡漾,两仙子沐浴,互相嬉闹,仙肌泛着水光,温润若仙玉,晶莹如琉璃,玲珑曲线浮凸,端得是摄人心魄,令人沉迷也。

  “虞韵,你够了……我修意马,最忌欲念,你却故意勾引夫君,扰我修行!”

  太微华不满的扬起水波,将正在苟且的周承和虞韵淹没,一时间顿觉浑身无力,于湖中喘吁吁的。

  虞韵面不改色:“我怎么没有感觉?此周公之礼也,暗合阴阳两仪之正道,我只问道,不曾有……啊!”

  冷面仙子话还没说完,便被人使唤拿捏了弱点,瞬间功力尽失,连连告饶。

  一番荒唐之后,便有琴音泠泠回荡,远处有仙鹤飞过而和鸣。

  只见太微华抚琴,虞韵吹箫,周承唱和,一时间一股仙韵荡漾。

  倏然,远处一道流光飞来,化一垂髫童儿:“大老爷,洞天外有一小沙弥持贴而来,言说有东方佛老要开龙华宴,恭请老爷前去赴宴哩。”

第321章 烹炼温养,龙华宴上

  “数百载而过,弥勒尊者将说初法会,请我等赴龙华宴,你们可有兴趣?”

  周承目光望向虞韵和太微华。

  太微华摇头道:“我未曾降服五心,还需数百载方得功成。而后还有采药,火候,烹炼,温养,交媾,最后方得成丹,最忌起心动念,故此便不去了。”

  金丹正道,步步是灾,处处是劫。

  从入道见内景,降服五人心开始,七步成丹,每一步都是死生之劫。

  周承当初降心猿、金公之时,亦是得了老君相助,故此不曾被心火焚尽。

  直到降服三心,压制识欲二神之后,周承方得智慧通明,能以自身之智慧渡劫。

  而今太微华还不曾走到这一步,故此异常危险,一步不慎便是前功尽弃,乃至化作灰灰。

  “既然如此,那我便见一见这位弥勒尊者吧,听一听这东来佛法的禅机。”虞韵颔首道。

  “也好,龙华宴当于百年后开,如今我采药功成,四药齐备,便趁这段时间,修一个烹炼之功。”

  入道、降心、采药、火候、烹炼、温养、交媾、成丹七步中,唯有这火候一步,乃人之智慧也。

  所谓火候,便是合元神及五心之力,燃起大道火,掌控其中玄妙,方为火候。

  以周承的智慧,掌控道火如反掌观纹、探囊取物,无需刻意修行,故此可以跳过。

  至于烹炼,这一步乃以道火,锻五心之炁,合周天之道韵,从无形无质之炁,锻成真正的药。

  此乃从无形无质,变为有形有质,至此还不算功成。

  还需要再进一步,让其既是有形有质,又是无形无质,成就非无有之妙。

  说白了,这烹炼乃以心锻心也,稍有不慎,便是心死性消,看似还有生机,实则元神散尽、心神不存。

  故此,这一步十分危险,丝毫分心不得。

  且根据对于大道感悟高深不同,烹炼之功所需的时间也不同,道行愈深,烹炼所需的时间彼便越少。

  若道行和感悟不足,强行烹炼之功,那千年、万年都不得功成,期间心神稍乱,便是身死道消。

  “火候、烹炼,与我而言皆是旦夕可成,再之后便是行一个温养之功。”

  温养,顾名思义当分为‘温’和‘养’。

  温,乃以周天道韵,化作玄妙温火,去芜存菁,求一个四药通透。

  周承看似采净心炁、诚心炁、清心炁、勤心炁做药,然其中必有杂质,此乃人心万有之相,圣人不可免俗。

  唯有去芜存菁,方得四药通透。

  然去芜之后,则药量不足,故需一个养。

  养,则是继续调和五心,以心炁化作养分,滋润四药。

  直到四药通透若净琉璃,起心动念间,有心灵辉光起大光明相,烛照四方者,方为四药完满,温养功成。

  “我将行温养之功,洞天闭关百载,无论何方神圣,但有扰动,亟之。”

  周承看向虞韵,认真叮嘱。

  虞韵有宇宙湖,经周承锻铸,乃祭道至宝,内蕴伟力,在此界曰无极至宝。

  “且去闭关吧,万事有我。”

  虞韵颔首,说话间,有无量星辉氤氲,遮盖洞天,以作界中之界,天中之天。

  旁边,太微华暗叹一口气,双眸黯然。

  “我太弱了,也太心急了,非要修一个金丹道,千百年难有进境,无力相助。”

  “该和虞韵一般,先修旁门,求一个旁门正果之后,再行金丹道。”

  “心又动了,意马难伏……”

  太微华取出一卷竹简,上以龙纹凤篆,书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此乃当年老君借周承之手,所送来的机缘,乃万界太始亲手所书,在修心养性方面,有诸般玄妙助益。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

  清灵诵经声响起,呢喃细语,通透无瑕,回荡在这片洞天中,滋养山岛之上万灵众生。

  水榭之上,周承盘膝入定,心入内景。

  内景天地,浩瀚缥缈,亿万群山点缀天边,恍若水墨氤氲开来。

  有日月烛照,群星高悬,下有黄婆端坐中央,以宽容之心,化一金鼎玉炉。

  在金鼎玉炉旁,又有四心守护四方。

  “蓬!”

  万般大道,无尽玄妙,引动此界周天之道韵,呈一个混元道果,燃起温火,煅烧四药。

  不过旦夕之间,那虚幻缥缈的四药,便发生质变,从无形无质之炁,化作有形有质之物,最后成就非无有之药,和天人之法力一般,兼具有形无形之两者特性。

  如此,算是烹炼功成,当行一个温养。

  万般道韵合周天窍穴,以此界混元太始之力,化作温和大道火,涌入那金鼎玉炉之中,温火烧药。

  金鼎玉炉四方,只见那心猿、金公、意马、木母四心,盘膝端坐,口诵诸般道经,生无形心炁,于黄婆手中调和,注入丹炉之中,行一个滋养之功。

  伴随着时间流逝,那金鼎玉炉愈发轰鸣,其内四药高悬,恍若丹胚一般,呈现赤、白、黑、青四色。

  渐渐地,有微弱清晖,自那四种心药之上浮现。

  此乃心灵之光,非法力异象,非大道玄光,仅仅是心灵澄澈通透,心境高玄而生出的异象。

  丹道七步,皆是修行。

  温养亦是如此,其中的养,需五心之力。

  四心滋养,宽容作炉。

  若宽容心不大成,则扛不住温药之火。

  若清、净、诚、勤四心不大成,则滋养丹胚的心炁不足。

  ……

  百载岁月,对于凡人而言,自是漫长,足以传承五代及以上。

  而对于修行者而言,甲子和一日,实是无甚差别,转眼而逝。

  这一日,水榭之中。

  周承恍若石像一般,盘踞蒲团之上已经近百年。

  旁边,太微华焚无上灵药制成之香,有静心玄妙,又捧经书恭诵,玄妙静灵之意境弥散,以助周承。

  “嗡!”

  倏然间,太微华心有所感,看向周承。

  只见赤、白、黑、青、黄五色辉光流转。

首节 上一节 363/4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