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259节

  崔溥从进入山东淮河地界之后,就发现大明遍地都是秃头山,灰秃秃一棵树都没有,风一起,四处都是沙尘。

  树都被砍完了。

  张居正谈到了北方缺木的情况,他从唐初开始谈起,一直谈到了万历年间。

  唐初多兴建宫室,就已经不采洛阳、长安等地的木料,而是采湖广、四川等地的木料,到了唐朝末年,篡唐的朱温,找不到足够的木料兴建宫室,不得不直接把长安和洛阳的宫室全都拆毁,送到开封建都。

  而到了宋朝时候,不得不到陇西采木,将木料做成木筏,顺渭河而下进入黄河,最后转运到开封汴梁,营建宫室,张居正还专门带了一副画,名叫《卢沟运筏图》,就是描写的当时陇西采木。

  “永乐初年,成祖文皇帝兴建京师,就已经是百般周转,到了嘉靖年间,皇宫中轴线所有建筑被焚毁,严嵩上奏言:今独材木为难,盖巨木产自湖广、四川穷崖绝壑、人迹罕至之地。斧斤伐之,凡几转历,而后可达水次,又溯江万里,而后达京师,水陆转运,岁月难计。”

  “好不容易建好了,万历四年,一把大火,又烧的一干二净,陛下有大仁,东南营造大船需大木,建宫室需大木,陛下以国事为先为重,宫室以石灰钢料为宜,岁省大木两万余料,臣为陛下贺,为大明贺!”张居正讲完了大明北方木料短缺的问题,话锋一转,就是一顿阿谀奉承的狂吹皇帝圣明。

  两万料大木等于二十艘五桅过洋船等于四十艘的三桅夹板舰。

  湖广、四川、贵州的木料每年产出有限,皇帝修皇宫用了,南方造船就用不了,但是皇帝用钢混结构,不仅比用大木省钱,还不耽误造船厂的生产,更不用穷民苦力长途运抵入京,甚至还有一堆的官营厂的出现,安置失地佃户和游坠之民,更甚至,还能赚钱。

  比如最近在京师非常风靡的玻璃,即便是绿油油的没经过磁选的玻璃,也广受追捧。

  如果是这样修的话,张居正只会高呼英明,而不是高呼尚节俭,不要大兴土木。

  张居正这意思是:奇观兴国,大建安邦!

  这次皇宫鼎建全部资金由被抄家的张四维,冠名赞助。

  张居正对国家之制非常擅长,他已经察觉到了,朝廷聚敛兴利之后,将银子弄到朝廷来,不是让银子在仓库里发霉,而是让它再次流入整个大明,最好能够通过某种手段,流到穷民苦力的手中。

  这是他对分配的思考。

  朱翊钧笑着说道:“先生谬赞,朕不过是不想皇极殿再烧起来,朝臣们整天在地基上大朝会,也不是个事儿,朕住宝岐司也挺好的,黎牙实都嘲弄陈学会了,友邦惊诧。”

  “陛下圣明。”张居正带着群臣歌功颂德,该夸就得夸几句,朝廷已经有了振奋的景象,自然要夸一夸小皇帝,维持小皇帝的积极性。

  张居正坐定之后,仍然觉得哪里不对劲儿,他思索了再三,也没察觉出来哪里不对。

  朱翊钧刚才说,朕住宝岐司也挺好的,这潜台词就是,他不打算回乾清宫住了,从行政上避开了社死临幸正宫,小皇帝的叛逆心,已经埋下了伏笔。

  “江西巡抚潘季驯请求朝廷下诏劝百姓种树,以资山水丰美,潘季驯查遍旧典,发现秦汉时黄河决堤四十一年一次,而三国隋唐时,十七年一次,宋元时五年一次,至我大明则三年半就决口一次,民不聊生,若能复套,广种树木,如此百年,黄河澄清复秦汉之盛。”张居正说播州宣威使献大木,其实是说北方缺木,而说缺木是为了引出复套。

  张居正说的复套,不是说立刻马上就和俺答汗开始针锋相对的冲突,就是放个风,戚继光要在万历五年率领京营再次前往大宁卫,此次征伐的目的是将土蛮汗赶到大鲜卑山以西,让土蛮汗和俺答汗产生生存的根本矛盾,而后再言复套。

  这就是打个招呼,告诉廷臣们,只要他继续当国,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复套,哪怕是为了黄河澄清。

  廷议仍在继续,在快要结束之时,朱翊钧终于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朕最近听闻了一件奇闻怪谈,说这个精纺毛呢,可以辟邪,大司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朕听闻这精纺毛呢,在短短十天之内,每尺已经从七钱银涨到了七两银,而且还在飙涨,最近又传出了用精纺毛呢辟邪镇宅之说,只需要一尺布,就可以保家宅安宁,子嗣兴隆?”

  精纺毛呢主要供给皇宫使用,作为丝绸的代替物,用来恩赏宗亲、武勋、朝臣,限量供应皇庄售卖。

  这眼看着就要过年了,这精纺毛呢的价格突然暴涨到如此离谱的价格,让朱翊钧嗅到了一股浓郁的割韭菜、传销、法外狂徒的味道,这精纺毛呢实在是太疯狂了。

  “回禀陛下,是犬子做的,上次京师煤炸之事,仍有奸商囤货居奇,犬子就是故意哄抬,而后打算给这些奸猾之徒一个教训。”王崇古俯首说道。

  精纺毛呢这个买卖,庄家是王谦,而且已经跟户部大司徒报备过了,所获之利,皆输送国帑内帑。

  “让王谦停下吧,他太小瞧人心的贪婪了。”朱翊钧立刻明白了王谦的动机,却不肯让王谦继续了。

  朱翊钧看着王崇古解释道:“煤炸生意的教训的确不够,但是这个精纺毛呢却无法大量营造,再哄抬下去,怕是很难收场了,西山、山西、永平多煤,三亿斤煤供应,让京师煤价稍平,但是大司寇,毛呢官厂现在一年不过五千匹。”

  “若是继续如此鼓噪下去,怕是覆水难收了,再等等,毛呢官厂还在扩产。”

  “陛下教训的是。”王崇古猛地出了一层冷汗,本来打算到过年后收网的王崇古,决定立刻开始放货收网,无论如何都要暂时把精纺毛呢的价格暂时压下去,只要不再狂涨,就不会酿成大祸。

  精纺毛呢产量有限,朝廷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对价格形成碾压式的影响。

  廷议之后,王崇古立刻让王谦放货,不要再哄抬了,但是到了傍晚的时候,王谦回到家中的时候,面如死灰。

  今日一日放货六百匹精纺毛呢,结果这六百匹精纺毛呢销售一空,最后的价格来到了八两二钱一尺的价格。

  “快,随我进宫!”王崇古立刻意识到了不对,带着王谦向着宝岐司而去,陛下这个时间,已经从京营回到了宝岐司。

  王崇古焦急的等在宝岐司的门前,度秒如年,他越想越怕,自己儿子出了不少的主意,结果这次,似乎是捅了天大的篓子。

  朱翊钧听闻王崇古着急忙慌的跑来觐见,就知道出事了。

  他其实已经猜到了会这样,但是没想到会这么快的失控,仅仅十多天的时间,连王崇古都无法收场了。

  “罪臣叩见陛下,臣,罪该万死。”王崇古跪在地上颤颤巍巍的说道,这腊月最冷的时候,王崇古却感觉冷汗浸湿了后背。

  “大司寇何出此言,快快请起,上次不是说了吗,平日里奏对,不用跪禀,免礼免礼。”朱翊钧反倒是一脸轻松的说道:“大司寇且听朕一言。”

  王崇古再次感受到了圣眷正隆的好处,捅了这么大的篓子,居然被如此轻易私宥了吗?

  “王谦,朕记得伱,上次彝伦堂进讲算学,你的几个问题问的都很好,明年就要春闱了,好好准备应考,暂且退下,朕和大司寇处置此事便是。”朱翊钧看着腿肚子打摆的王谦挥了挥手,让他回去就是,剩下的事儿,由皇帝和大司寇处置。

  小孩就坐小孩那桌,学生就安心备考,这之后的事儿,就不是王谦能够参与的了。

  “臣叩谢陛下隆恩。”王谦重重的磕了个头,感谢皇帝的圣眷私宥。

  朱翊钧这才看向了王崇古说道:“大司寇真的以为是王谦导致的这一切?其实不是,从精纺毛呢出现之后,就是量少价高,皇帝采买,大臣鹤氅所用,这必然是财富、荣耀、地位的象征,对精纺毛呢的追求,日益热切了起来。”

  “缎匹为何皇室专用,每年除了犒赏,概不出售?就是怕出现这种状况,这精纺毛呢的产量,比缎匹还要低,缎匹一年好歹还有八千多匹,这精纺毛呢不过五千匹,有些投机客,看中了其中的暴利,自然是要囤积,推涨,王谦所为不过是适逢其会而已。”

  “王谦的哄抬行为,就是恰好处于一个恰当的时机,人们对精纺毛呢的追捧,已经完全忽略了其使用价值,只注重其交换价值,所有购买之人,都在期望价格能够无限上涨,而从中获利。”

  朱翊钧给王崇古分析了下这件事发生的原因,对精纺毛呢的追捧是从始至终的,从这种东西出现就已经开始了,经过不断的酝酿,终于在今日今时,彻底爆发了出来。

  跟王谦的操盘,其实没有关系,朱翊钧之所以这么断定,是因为王谦今天放了六百匹砸盘,却对价格没有造成任何的影响,说是王谦的罪责,王谦哪有那么大的能耐。

  之所以会在十多日里如此暴涨,就是恰好这个时候,是量变引发的质变的时间节点,赌徒们,完全忽视其使用价值。

  “臣罪该万死。”王崇古再次请罪,这天大的篓子即便不是自己捅出来的,那他也是为虎作伥,鼓噪以壮声势的罪责。

  “朕为何说你无罪呢?大司寇,现在买精纺毛呢的都是什么人?是穷民苦力,还是势要豪右?”朱翊钧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现在购买精纺毛呢的到底是百姓还是权豪。

  “势要豪右,一尺布都要八两银子,穷民苦力一辈子还不见得能攒这么多的银子。”王崇古立刻回答道。

  朱翊钧露出了一个温和的笑容,平静的说道:“这不就是了嘛,银子在势要豪右手里,也是发霉,不如通过这种手段聚敛到朝廷的手中,大司寇何罪之有?穷命苦力连温饱都顾不得,根本不知道这精纺毛呢究竟是何物。”

  “大司寇,毛呢官厂要尽快扩产,到穷民苦力也知道此物,并且动心起念准备加入这个赌局的时候,毛呢官厂还不能左右其价格,那才是有罪,不是吗?”

  王崇古惊骇无比的看着陛下,陛下是怎么用如此温和的笑容、平静的语气,说出如此冰冷的话?

  “谢陛下教诲!”王崇古立刻腿不抖了,心不慌了,神清气爽了起来,但是他很快就有些困惑的问道:“陛下,臣不解,怎么判断穷民苦力入局?”

  朱翊钧十分肯定的说道:“碎布头并没有太多的使用价值,当赌徒们,将一尺布分成数十份兜售,就是穷民苦力入局之时,大司寇,这最少要几年的功夫,毛呢官厂按照现在这个速度扩产,完全足够应付了。”

  王崇古思索了许久才俯首说道:“陛下英明。”

  求月票,嗷呜!!!!!!!!!!

第221章 如果这条路走得通的话,就走通了

  王崇古从文华殿偏殿回到了家中,眉头紧锁的坐在正厅,有些出神。

  “父亲,陛下没有怪罪吗?”王谦对这次闯的祸,非常的担忧,忐忑不安的他一直等到了父亲回来,立刻前往询问。

  王崇古没有理会自己儿子的询问,仍然在出神,他在思考一个问题。

  “父亲?”

  “儿子,你说陛下是不是从一开始就知道,精纺毛呢价格会飞涨啊?”王崇古提出了一个可怕的设问,他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答案,那就是陛下早就知道了精纺毛呢一定会变成现在这样。

  陛下讨论这个问题,是从精纺毛呢的使用价值开始的。

  精纺毛呢是一种稀有布料,和缎匹一样,都是顶级奢侈之物,就是毛呢官厂一年不过五千匹,就注定了它的稀有,而且着色性强、颜色莹润、羊毛细长、穿着舒适、毛料制作成衣挺括、不易褶皱、耐磨、保暖性极好等等诸多优点,除了容易虫蛀之外,是上等优品。

  财富、地位的象征之物,最是容易受到人们的追捧,势要豪右对其追捧就变的自然而然。

  当初精纺毛呢是否像缎匹直接禁止售卖,王崇古询问陛下的意思,陛下说优先保证宫里用度便是,允许民间使用,在礼法上,也不将精纺毛呢列为僭越之物。

  这家里没几匹精纺毛呢布料,也好意思说自己是势要豪右?

  在供需论的情况下,精纺毛呢被忽略使用价值,被投机商贾们哄抬,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从流行到狂热就会成为一种必然,而陛下似乎在有意的纵容这种哄抬的行为,让王崇古不寒而栗。

  如果陛下早就想到了今天,那就真的是太恐怖了。

  “父亲的意思是,这是陛下故意设的局?”王谦吞了吞喉头,惊恐无比的说道。

  “应该是我想多了吧。”王崇古无力的挥了挥手,他不愿意抱有恶意去猜度圣意,但是按照过往的经验,精纺毛呢的价格,怕是陛下早有预料。

  王崇古的猜测是正确的,朱翊钧从精纺毛呢出现的时候,就和张居正讨论过缎匹为何要禁售,甚至民间使用视为僭越,即便如此,精纺毛呢还是流入了坊间。

  万历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张居正和小皇帝在文华殿偏殿展开了激烈的争吵,争吵的内容和精纺毛呢的价格有关。

  张居正的意见是立刻对其进行限制,完全禁止其流入坊间,民间使用一律定为僭越,这样一来,就不会有奇货坑害的流毒了,张居正为了在皇帝手中保住势要豪右们,已经拼尽了全力。

  朱翊钧不同意张居正的想法,坚持己见,要继续如此贩售,以谋求暴利,聚敛兴利,把地主老爷们埋在猪圈里的银子找出来,让这些银子加入市场流通之中,调节大明的钱荒。

  大明,或者说中原王朝的钱荒,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广泛存在的事实。

  从汉时起,就有大量的飞钱、铁钱被使用,到了宋朝的时候,即便两宋一年铸铜铁钱五十亿枚,依旧无法满足时常流通所需,不得不开始发行钱引、交子,到了胡元,为了解决钱荒,宝钞正式出现,而后快速破产。

  宝钞,一张纸就能代表一两银子,这完全就是掠夺,所以宝钞的价格从开始发行就开始不断下跌,等到宝钞的价格废纸的时候,新的宝钞就会代替,更换,继续发行,即便如此,每一次胡元的皇帝用这种拙劣的手段,都能骗到钱。

  洪武年间,大明宝钞已经变成了废纸,但是大明依旧坚定的发行了两百年的宝钞,铸钱是不会铸的,金银铜又没有,怎么铸钱。

  大明宝钞成为了废纸之后,其实大明的货币是盐引,但是随着孝宗朝两家外戚对盐引制度的彻底破坏,导致盐引的价值大幅度下降,即便如此,盐引依旧拥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大明实质性的纸币。

  在小皇帝眼里,势要豪右就是银矿,把他们的银子挖出来,进入世面流通,是一个必然,去抄家的话只能把豪右们给搞的倾家荡产,但是用骗,可以骗的他们负债累累。

  而精纺毛呢,就成了一个很好聚敛白银的工具。

  仅仅从海外流入白银还是太慢了,还是得开矿,开势要豪右的人形银矿。

  张居正最后选择了妥协,同意了陛下这种开矿法,因为大明真的需要白银,在清丈、还田、查丁之后,要推行一条鞭法,而一条鞭法的核心动力就是白银,如何让白银流通起来,而不是堆积在猪圈之下,是张居正这个首辅必然面临的问题。

  陛下的手段不光彩,但是有用。

  “抄家他们说朕暴虐,这样一来,大家都好,朕也保住了名声,势要豪右也不用震怖于天威不敢做事。”朱翊钧站起身来笑着说道:“先生随咱去瞧个热闹?”

  “瞧热闹?”张居正发现小皇帝真的很喜欢看热闹。

  朱翊钧笑着说道:“先生且随朕来。”

  精纺毛呢需要交易一个交易的场所,而大明的富商巨贾们将这个地方选在了燕兴楼,而在前往看热闹的途中,朱翊钧还让张宏去叫了王崇古一起过来看热闹。

  王崇古站在燕兴楼门前时候,才明确的知道了,操盘的根本不是他或者王谦,而是大明皇帝。

  燕兴楼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一入楼内,人声鼎沸,热闹无比,能看到了一个长长的柜台,柜台之内,是十几个小厮,在不断的奔走着。

  精纺毛呢的交易,需要经过柜台的鉴定的手段是称重,主要是查看它的重量,在鉴定之后,每尺布都要在一张鉴定的白纸上,齐缝下印,只有纸上和布上的印章能够对得上,才是可以在燕兴楼交易的精纺毛呢。

  在柜台之后,挂着一块板子,板子上写的是求购价格、出售价格和待售的数量,如果要售卖精纺毛呢,可以在柜台登记,而后将鉴定书上的编号挂牌,挂牌的价格是货主出售价。

  这一切的服务可不是免费的,会抽取交易额的千分之三,这笔服务费会维持燕兴楼的运转,同时也是朝廷的税赋,入国帑内帑,对半分成。

  这完全是皇庄的买卖,为何要给国帑分成?皇帝掌控更多的白银,不就掌握了更多的权力吗?这样的税赋和朝廷分成,岂不是自己打断自己一条腿吗?简直是愚蠢!

  朱翊钧不过是为了大明振奋而已。

  他可以把白银聚敛到自己手里,却无法将白银送到穷民苦力的手中,在张居正塑造的苦权豪、救黔首的政治正确下,朝廷可以通过奇观和大建,把白银送到穷民苦力手中,所以要给国帑分银子。

  王崇古看着忙碌的柜台,一阵阵的眩晕,果然和他预料的那样,皇帝才是那个最大的操盘手,因为毛呢官厂精纺毛呢最大的消费者,正是陛下本人,陛下手里的精纺毛呢最多。

  朱翊钧带着张居正、王崇古来到了二楼的雅间。

  燕兴楼的二楼也经过了改造,一个江南名妓在弹唱着,如果骆秉良在这里,就会发现,这个女人是孙克毅画舫上的花魁,孙克毅把这个花魁送到了京师来,是为了赚钱。

  唱衣会,其实就是拍卖会,从唐高祖的武德九年开始,从寺庙处理离世僧侣随身物品延伸出来的拍卖会就已经越发健全了起来,宋徽宗崇宁二年,禅苑清规就描述了唱衣会的流程,张贴海报、预卖货物展览、估唱、抽分等等,已经非常完善了。

  而朱翊钧带张居正和王崇古看的热闹,就是唱衣会,或者说大宗贸易,二楼卖的不是一楼的散货,以匹来卖。

首节 上一节 259/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