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672节

  怄气吗?

  那去的人是不是会得罪同僚,而不去却要得罪皇帝你呢?

  朱祐樘继续道:“此番演兵,目的是为大明边陲的长治久安,要是能达成此效果,自然是可喜可贺,但若鞑靼人仍旧执迷不悟,继续犯边的话,大明也不会惯着他们。今年开春这场战事,就当是一个漫长战事的开端好了。”

  说这话时,少年皇帝的脸上平添了几分自信。

  以前朱祐樘在朝堂上提到打仗、边关防御等等,完全没有底气。

  甚至去年年底安排李孜省挂都御史衔协同防备边疆时,为了一个官职问题,皇帝跟大臣之间就争论不休,甚至需要皇帝以委屈的口吻,各退一步,才最终选择了折中之法。

  但现在不过才过去一个月,形势已经有本质上的区别。

  李孜省帮皇帝在西北打了一场胜仗,足以证明皇帝即便没有朝中这帮大臣支持,也拥有取得对外夷作战胜利的资格。

  也就是说,皇帝现在完全可以在军机大事上,跳过臣子来决定一些事,而无须什么都受朝议限制。

  这就好像后世某国宰执,跳过长老会来决定事务一样。

  任何皇帝,都不想为朝中大臣限制其想法,尤其是一个刚登基不久,三板斧还没展现出来,有着锐意进取思想的少年君主。

  怀恩眼看在场大臣全都默不做声,心中一突,这下是不是把大臣们反对皇帝的积极性全打没了?但还是只能站出来做总结陈词:

  “明日早朝后,陛下将会列席阅兵仪式,由四卫营和锦衣卫护送前往城外校场。同时各公廨留人值守,剩余人等一并出席。”

  ……

  ……

  朝议结束,朱祐樘返回乾清宫,没坐銮驾,神情显得很轻松。

  当怀恩过来搀扶的时候,朱祐樘才显得有些心虚,小声问道:“大伴,我在他们面前说的话,是不是重了一些?”

  怀恩笑着宽慰:“陛下,您刚才在朝会上展现出了帝王应有的威仪,恰如其分,非常好。”

  朱祐樘紧绷着的脸这才放松下来,笑着问道:“明天在哪个校场演兵?都安排好了吗?”

  连朱祐樘都发现,朝会上怀恩有意遮掩了举行阅兵仪式的场地,似乎是怕消息走漏,而令宵小有机可趁。

  “到时一切都会安排妥当。”

  怀恩道,“稍后您要见见张家小国舅吗?一切都是他安排下来的,想来他会给你合理的解释。”

  “是该见见了。”

  朱祐樘点头道,“这两天没见到延龄,本来今日该让他入宫来旁听朝会的。不过也好,少看些那些人的争论,会让他心态放平些,只需要把演兵之事办好就行……

  “大伴,你不知道,之前我听延龄说了新式火炮有多厉害,大受震撼。希望明日校场上亲身感受一次,顺带让诸位卿家看看,想来他们就应该能理解我的心思了。”

  ……

  ……

  朝议结束。

  众大臣走在出宫的道路上。

  徐溥快步跟上走在前面的刘吉,问道:“刘老,今日您亲自出面反对陛下检校兵马,为何不提前跟众同僚打好招呼?如此我等也好协调配合,您这样据理力争,只能是徒劳无功,或许还会引来陛下的厌憎!”

  好似是怪责刘吉没提前商议,没跟他沟通。

  其实也是告诉刘吉,要真知道你这么勇,我们提前给你布置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引经据典,甚至派出人手打配合,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狼狈收场。

  都怪你!

  刘吉道:“反对陛下前去演兵,是为彰显一下谏臣的态度……自古臣子想要改变君王的决定,有那么容易吗?”

  徐溥一听,心下不由来气,感情你早知道争了也没用,只是为了凸显你是个耿直大臣?

  卖人设呢?

  “我也不认为在张来瞻称病不出时,光靠他家里一个毛头小子,再加上一群在背后挖坑使绊之人,就能把一次检校兵马的场面事给办妥。出了乱子,被笑话的人会是谁?到时别怪我没提醒就好!”

  刘吉这番话,让徐溥突然意识得,这老家伙似乎也没那么愚钝。

  这是看准了皇帝要在阅兵这件事上吃瘪,提前反对一下,为的是事后推卸责任,同时也彰显他是个大预言家?

  且刘吉似乎很清楚如今张峦面对的敌人是谁。

  看似朝中有怀恩这样富有经验的人协助,而其似乎也坚定地站在皇帝那边,全力协助。

  但其实,怀恩这个慈眉善目的家伙,才是如今大明最大的阴谋家,是最不希望张峦将来在朝中崛起,呼风唤雨之人。

  如此一来,怀恩自然就会用到一些阴谋手段,让这次阅兵不顺,最好是来个惨淡收场……也未必需要下皇帝的面子,只需要做到一种……让皇帝觉得,这次的事情太过扫兴,以后不宜再搞这种劳民伤财的活动就行。

  “刘老明日会一同参加检校兵马吗?”

  徐溥问道。

  刘吉斜着瞅了他一眼,嗤笑道:“陛下让你选,你还真以为有选的资格呢?只有一条道,不去也得去!”

  徐溥道:“那在下就留守内阁吧。”

  “……”

  刘吉先是皱眉不解,随即好像明白了什么,看似徐溥没有跳出来反对皇帝,没有站在皇帝对立面上,但仍旧是以无声抗议的方式,搞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刘吉嘴上嘟哝:“也不知是谁在给陛下找麻烦。有些人,就喜欢伪装成老好人,实际上比谁都更恶毒!我呸!”

  对于这番抨击,徐溥就算听到了也当是装作没听到,黑着脸扬长而去。

第721章 攻击点

  城南某处茶寮。

  这里一早就被庞顷包场,等了许久,才见到张延龄姗姗来迟。

  庞顷收起轻慢之心,亲自出来迎接,迎客到了茶寮内僻静之处,赶紧把自己这一天来调查到的情况,如实跟张延龄说明。

  “……不但万和寺,城中不少寺庙和道观,填埋的石函都被人打开过,里面装着的东西全都不翼而飞,想来是被都察院的人给起走了。”

  庞顷显得很担心,“要是他们真以万和寺重修之事来大做文章,定会影响到令尊的声名。”

  张延龄道:“庞先生此时不应该更担心李尚书吗?”

  庞顷无奈道:“我家道爷被人诟病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也不怕多这一桩。只有张国丈的声名无损,才能保住我家道爷的前程。

  “二公子,眼下有何办法,能找补回来呢?”

  张延龄笑道:“庞先生,你说马文升要以这些所谓的镇魇之物来大做文章,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应该不会对外公开……你去拜会的那些官员,照理不会提前收到风声吧?”

  “这……”

  庞顷仔细想了想,点头道,“此事甚为机密,确实是一点儿风声都没透出来。”

  张延龄道:“那为何在李尚书有了军功,且还掌握其中许多人把柄,或者说还有一定交情的情况下,所有人都对他唯恐避之不及呢?”

  庞顷一时间也没想明白,不由陷入沉思。

  “莫不是所有人都在观望?”

  张延龄试探地说出自己的观点。

  庞顷道:“观望?倒是有此可能。但……朝堂上这帮官员,不约而同对我家道爷展开排挤,甚至不惜交恶……的确有些说不过去。但至今为止,并未听闻有什么针对我家道爷的事情出现……

  “莫非是有些人觉得,我家道爷将来不可能再于朝中立足?”

  张延龄笑着问道:“他们为什么会持有如此想法?就连有家父在背后鼎力相助,李尚书也不能做到幸免于难?”

  庞顷瞬间明白过来,大彻大悟:“其实根源在吏部尚书王恕身上?只有吏部的主事人,才有资格决定这种大事,才能让一群人不约而同站位……问题是王恕最近可一直都没什么动作啊!”

  张延龄感慨道:“说到底,这次是朝中所有人联合起来针对家父,针对李尚书。也是趁着家父染病,李尚书人在西北,朝中无人理事的情况下,想借此良机,让他们彻底不能再参与到大明朝堂事务的决策中去。”

  庞顷道:“马文升搞的始终是上不得台面的事,但要真是王恕从中作梗,那要面对的麻烦只会更大。”

  “那庞先生认为,如果有人要展开对家父的攻讦,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张延龄请教道,“究竟是万和寺石函里的镇魇之物,还是过往家父犯下的错误,再或是……”

  “破绽一定出现在先皇身上!”

  庞顷略一思索便笃定地道,“令尊给先皇治病,本身就是绕过太医院的僭越之举,以此作为攻讦的理由,可能是撼动令尊朝中地位最有效的手段。”

  “有道理。”

  张延龄点头道,“但如果要以先皇的事为切入点,就必须有人对陛下施压,此人必须是能让陛下为之屈从,不得不如此做之人……”

  “太皇太后?……她会这么做吗?我怎么不觉得呢?”

  庞顷作为李孜省的幕宾,熟稔朝事,总是能顺着张延龄的话,找出问题的关键点。

  想要让朱祐樘以成化帝临终治病之事来找张峦这个国丈的麻烦,就必须得有人施压,否则朱祐樘根本就懒得理会。

  如果是周太后主动提出此事,皇帝将不得不重新审视。

  毕竟皇帝需要确保皇位传承的正统性,而眼下能决定这一切的,显然不是那个深居后宫什么事都不管的王太后,一定是朱祐樘那长居清宁宫的皇祖母。

  但周太后跟张峦的关系非常好……如此一来,朝中大臣要以成化帝治病有误为由,找张峦的麻烦,此路很难行得通。

  庞顷随即又道:“会不会从太医院留存的医案来做文章呢?令尊当初执掌太医院,把太医院中不少人都给比了下去,当时我家道爷在背后也出了不少力气,让很多人失去先皇信任,如果太医院的人都站在一道攻讦的话……”

  要是从上而下施压这条路行不通,就得找“专业人士”来论证张峦只是个神棍,本身并不具备治病救人的能力,却非要给成化帝治病,最终导致成化帝不治身亡。

  这点其实很好证明,因为张峦真就是个神棍,如果需要他在人前证明一下自己……那基本上就当场就会露馅。可问题在于,以张峦目前的身份和地位,想让其自爆其短,也是挺难的事情。

  张峦一个不配合,别人就很难向他下手。

  所以说,还得是周太后出手,才最为有效。

  逼着你张峦证明自己!

  但先皇已死,你拿什么来证明?

  再找个病患回来治一下?

  怎么证明这两个病患之间的病情有共通性?

  一旦陷入到自证环节,其实就等于是张峦输了。

  所以从一开始就不能开启自证环节,或者说……根本就无须自证!

  事已至此,你们爱信不信。

  反正有皇帝给我撑腰,我完全可以不配合,不理会你们对我的攻击……我张某人并不是一个喜欢面子的人,非得跟你们较真儿去自证……因为我本来就是滥竽充数的,可不会挖坑让自己往里面跳。

  在这点上,张峦心态非常好。

  张延龄道:“想要让世人觉得乃家父治病无方,方才导致先皇宾天,其实是很困难的一件事。因为治病救人……不能事后推演得失。不过……如果有人拿自身作为证明,家父的确无治病能力的话……”

  庞顷听到这里,几乎是从桌前一蹦而起,失声问道:“怀恩……?”

  张峦给人治病不多,或者说他是那种轻易不肯出手的人。

  所以想证明张峦是个神棍,极为困难。

  你不给人治病,又因为是国丈,没办法逼他出手,该怎么证明呢?

  而在成化帝过世后,张峦唯一出手诊疗之人就是怀恩。

  因为怀恩重病在身,由覃昌从中引介,请了张峦出手治病……

  如果通过怀恩的病,能证明系张峦“误诊”,或是因为张峦出手,导致怀恩病情迅速恶化,甚至因此而过世的话……

  那就可以反推,张峦在治病方面的确没啥本事,甚至可以推动当今天子,重新调查张峦给成化帝治病是否合理,是否导致成化帝因此而早早便病殁。

首节 上一节 672/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