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841节

  你怎么说话的?知不知道什么叫养寇自重?

  如果皇帝真一口气把草原给平定了,那还要我王越做什么?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王家注定风光不了多久,很快就将面临削爵的惨淡下场!

  曹慎道:“就是不知,我们该如何向朝廷解释?留一路人马,竟还是让一个没有官身的少年领兵?就怕朝中人知晓,会对此有看法……”

  言外之意,你留谁不好?

  留个跟张延龄般同为少年郎,且意气风发的王守仁?你欣赏他没错,但你单独留他带兵留滞草原,跟朝廷如何交差?

  王越叹息道:“我已呈奏圣上,临时委命他军中要职,且派人从旁协助他……莫非曹公公有意留下,建功立业?”

  说话间,王越用威胁的目光望过去。

  让你多嘴多舌,质疑我的立场!

  再废话,把你留在草原上,让你感受一下什么叫叫停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曹慎道:“那是否应该提前恭贺王公您?以这次的功劳,斩杀和俘虏贼寇三四千人,光这功劳,便足以铭记史册。”

  王越摇头道:“陛下的追求,跟先皇时大相径庭,陛下要的是平定草原的大功,可惜我没有那本事。如果非得为自己彰显功劳,结果很可能……颗粒无收。不过……该得到的,总会得到。”

  “是啊,是您的,总归是您的,谁都抢不走。”

  曹慎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在想:

  那外戚张家,尤其是那张小国舅绝对是个例外,他若真想抢你功劳,你就算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楚,因为皇帝只相信张家父子。

  你这次收兵看似果决,但若真是张小国舅毅然出兵草原,此举分明是陷对方于危险境地,看张国丈会如何针对你。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等回到边塞后,我得距离你远一点,避免受到波及。

第856章 失望比期望更大

  李孜省带兵抵达蓟州镇。

  出兵不过两天,就来到京东第一军事重镇,其行军速度算得上非常快了。

  李孜省的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人破坏他的行动,且这次他带了庞顷在旁作为参谋,全程负责协同他出兵草原。

  “别说有好事老子没记着你,这次让你随在我左右。”

  李孜省骑在高头大马上,美滋滋地道,“前面就是三屯营,蓟州镇城所在。咱到城内稍事整顿,随后便出喜峰口,挥兵大宁。”

  大明天顺二年,蓟镇总兵胡铺始辟三屯营城,随后镇府便移于此地,设三屯忠义卫,以三百军户屯田而得名。

  庞顷道:“会不会太过着急了?咱在蓟州镇城休整个一两日也好啊!”

  李孜省道:“后方随时都会派人来把我们出兵的计划给叫停,我本来还说不进城,随便找个地方出塞,连巡抚衙门我都不去报到,直接带兵北上呢。”

  “本镇兵马,真的一个都不调?”

  庞顷好奇地问道。

  “对,一个都不用。”

  李孜省道,“有一个留在我身边,我都觉得可能是贼人奸细,不安好心。所以我的目标很简单,直接带兵北上,完成陛下的交托,让来瞻和张家贤侄对我满意,那就够了。”

  “呵呵。”

  庞顷摇头苦笑。

  好似在说,就你牛逼,你这是只打算对皇帝和张家外戚负责,对朝廷那帮文臣完全不管不顾,是吧?

  李孜省抬头看向蓟州镇城门方向,道:“接下来蓟镇总兵官求见,你去应付,等我军再次开拔时,让他们直接派民夫运送粮食,跟上大部队行军就行。”

  “啊?蓟镇会调拨粮草吗?”

  庞顷问道。

  李孜省摆摆手道:“给也行,不给也没啥。我既然是蓟州巡抚,当然在其位谋其政,下达个命令看看下面的将领是否会遵从。

  “好在离京时徽商已给了大批粮食,真没想到,这次出兵,不但陛下和来瞻全力支持,连富甲天下的徽商都站在我这边。”

  “哈哈。”

  庞顷闻言开怀一笑,道,“作为商贾,要报效朝廷,自然想在大军北征时做些什么,这也算是有担当的表现。

  “他们或许更希望驰援张家二公子,奈何人家二公子办事根本无须他人相助,此番给您……既卖了人情,还知道您将来一定会涌泉相报……”

  李孜省皱眉打量过去,问道:“怎么个意思?卖人情给延龄,他就不还?”

  庞顷解释道:“张家二公子帮那些商贾赚了多少银子?在相处中,您以为是张家占了便宜?敝人看来,那些商贾才是因此赚得盆满钵满,光是靠银折色之法,加上一个晒盐法,盐场可以敞开供应海盐,他们从中就赚了好几百万两银子,拿出点儿来贡献给朝廷,理所应当。”

  李孜省道:“啊?有那么多吗?”

  “就这还不算开煤矿所得呢。”

  庞顷感慨道,“您这趟回京,大概没出去走动,不知道西山煤矿有多赚钱……现在京师及周边府县全都是卖蜂窝煤的,那东西非常经烧,如今正是寒冬腊月,京师中谁家不囤积个满库房?”

  李孜省怔了怔神,问道:“蜂窝煤真有那么好?我怎么不知道?”

  庞顷道:“你之前长期在南方,自然不清楚个中情况……咱自己府上都囤积不少……”

  “……”

  李孜省眉头皱了皱,一时间无言以对。

  庞顷问道:“您是有什么误会吗?看您,好像很失望的样子?”

  李孜省摇头叹道:“我本以为,自己得到了比来瞻父子更高的礼遇,通过治理黄河赢得偌大的名声,让那些商贾觉得我是个能吏,跟来瞻一样受到景仰……谁知道……他们就是图谋从我这里获得好处!

  “十有八九是延龄贤侄不稀罕搭理他们,他们才把粮食送到我这里来……唉,看来还是我自作多情了啊!”

  庞顷闻言不由笑了起来,道:“哎呀,我的道爷,您在意这些细枝末叶作甚?送给谁不一样?都是为朝廷效力。”

  “那不一样。”

  李孜省无奈道,“不过也罢,我本就没资格跟来瞻父子相提并论,既然那群商贾愿意把粮食送到军中,我就权且当成,他们是在相助来瞻父子,我跟着沾光享福就是……”

  庞顷道:“那您在纠结什么?”

  “直到别人的门路走不通,才眼巴巴跑来走我的门路……此情此景,你觉得我能不失落吗?”

  李孜省嘴上这么说,但其实看上去并没有多难过。

  此时三屯营城内官将已经得到传报,开始整顿兵马前来欢迎顶头上司,随着城门洞开,一队队骑兵率先冲了出来,在官道两侧列队,然后就是装备长枪和弓弩的步兵列阵,城内外号角铮鸣,鼓乐喧天,旌旗招展。

  看到前方热闹的场景,李孜省开心之余,忍不住问道:“延龄贤侄真的那么会赚钱?”

  “是。”

  庞顷随口应付,“不然您治河的银子从何而来?”

  “我还以为,大部分是来瞻筹集来的,再就是陛下暗中拨款……延龄就算是再会赚钱,也不会赚那么多,谁曾想,那小子能力远超想象。”

  李孜省感慨道,“当初的汪直也是赚钱的一把好手,把内库打理得井井有条,但跟这位小国舅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

  “您这话……”

  庞顷很想问,你说这话合适吗?

  “呵呵。”

  李孜省开怀一笑道,“这要是换到成化朝,有我和梁芳什么事?只要有这小子,陛下完全可以不用在乎文臣的意见,放心地出兵,恐怕西域、乌斯藏、草原以及越北已尽归我大明所有,恢复汉唐荣光……如此一来,朝堂上下全都得围着他一人转……”

  “现在情况不也一样么?”

  庞顷善意地提醒。

  李孜省却摇头:“不一样,大不一样!当今陛下虽信任自己的妻弟,但始终对大臣还是保持了起码得体面,不至于撕破脸。这要是换作先皇时,那真叫一个不管不顾,朝堂上下只允许有一个声音……你想想啊,连我都能把持朝政,况且延龄乎?”

  ……

  ……

  入夜时分。

  紫禁城,乾清宫。

  朱祐樘本想早早回坤宁宫睡觉,毕竟他每天都要上朝,且很早就要参与到朝务中,几乎是每日不辍,所以在夜幕降临后,他感受到的是一种心力交瘁,整个人昏昏欲睡,渴望及早解脱这种状况。

  “陛下,刚得到消息。”

  覃昌带着西北最新战报出现在朱祐樘面前,“前方报捷。”

  朱祐樘一怔,随即带着几分期许问道:“是延龄派人来报捷吗?”

  覃昌没想到皇帝会只提自己的妻弟,连忙解释:“乃王越自草原腹地报捷……大军行进到阴山之北,与鞑靼人展开连番大战。捷报上说,斩杀鞑靼人合计两千六百余,加上三千余俘虏……此战歼敌差不多近六千,实乃惊世大捷。”

  “哦。”

  朱祐樘并没有显得多欢喜,微微点了点头,道,“王越名声在外,果然有两把刷子……现在他还领兵继续与鞑靼人作战吗?”

  “退兵了。”

  覃昌道,“王越提请大军回撤至延绥镇,说是军中粮草辎重消耗严重……加上全军出征月余,人疲马乏,鞑靼人又只以游骑与我军周旋,避免任何正面交锋的机会,故一时间不能决出胜负。

  “天寒地冻加上人生地不熟,兵马只能先退回来……”

  朱祐樘皱了皱眉:“阴山南北自古以来都是华夏疆域,军中有着详细舆图,每座高山每个湖泊皆有清晰的定位,王越作为知兵的名将,岂能因不通地理而轻言退兵?这理由太过牵强。”

  覃昌道:“主要还是……粮草跟不上吧。因为今年延绥镇的军屯,本就因干旱等原因导致秋粮歉收,朝廷也没有调拨更多钱粮,再加上王越领兵出征,很是仓促,并没有准备足够的粮草。”

  “叫他稳守的时候他选择出击,现在又未经请示便擅自退兵,怎么能把军机大事当做儿戏呢?”

  朱祐樘显得很不满意,站起身来,一脸严肃地喝斥,“王越离京前我就嘱咐过他,要为延龄出击创造战机,他这么退了,让延龄接下来怎么办?”

  覃昌闻言心里一动,赶忙问道:“陛下,之前西北报上来,说是大同有一路人马,已出塞往威宁海去了?”

  “就是延龄啊。”朱祐樘黑着脸道,“延龄带的人虽不多,但都是这两年训练出的精锐,装备的也是最新的火器。如果西线王越退兵,那鞑靼人不就把所有注意力放到东线来了?届时延龄就要遭遇四面夹击的境况。”

  覃昌心说,只带了两三千人进草原,还指望不被夹击?

  王越再怎么自负,好歹也带了两万大军去到草原,虽然其中作战兵员大概也就一万出头,但光靠人数就足以给鞑靼人一定压力。

  要是王越也只带两三千人去,怕也得有去无回。

  朱祐樘道:“不管怎么说,王越也算是体现出了自身价值,如果把他的功勋报给朝中人,想来……能让世人瞩目,文臣也都会觉得朕用他并没有用错,应该如此吧?”

  “是的。”

  覃昌改回笑颜,心下暗自琢磨,王越斩杀俘虏鞑靼人近六千,虽然有部分是老弱妇孺,但就这功绩,已经比当初其成名的威宁海之战更壮怀激烈。

  就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真指望一两年之内平定草原?

  听着就像做梦!

  朱祐樘点了点头,随即问道:“这消息,岳父知晓吗?”

  “啊!?”

  覃昌微微错愕,都这会儿了,皇帝还加挂他岳父?

  不过想想也是,王越毕竟是经张峦力挺,才被赦免罪行,回朝当差,这次去三边,也是张峦父子力推所致。

  “可能……还不知情吧。”覃昌道。

首节 上一节 841/8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