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850节

  “不对,他们这是处于战时状态,警戒线肯定是往南呈扇形展开,也就是说,越往南走,被发现的可能越大。反倒是目前咱们所处的位置,处在鞑靼人警戒网的薄弱点。”王守仁神色严肃,“这中间或许有机可趁。”

  朱晖瞪大眼睛,问道:“你是怎么看出这些来的?”

  王守仁解释:“如果他们是在这里过冬,为何不见放牧的迹象?我看过了,这片地区确实是天然的牧场……你看看此刻咱们藏身的地方,野草有多高?牛羊多久没来光顾过了?

  “由于北面高山的阻隔,此地气温比其他地方高许多,随着暴雪停歇,积雪消融,牧草已全都显露出来,照理他们应该把牛羊放出来……”

  朱晖拿着望远镜左右看了一遍,皱眉道:“的确是没看到牲口,但这里或许只是鞑靼人的边缘营地,主要是结阵防御大明兵马和别的部族来袭之所?你别太往心里去。”

  王守仁手上的望远镜一直没放下,继续观察一会儿,才再次感慨:“如果真如此,这营地怕是不太好打。”

  “对。”

  朱晖一听,感情是“英雄所见略同”,亏我还在这里反驳你呢。

  人家现在是战时状态,不正好说明,不利于偷袭吗?

  既然不能偷袭,对方的人马数量远比我们多,那我们还在这里叫板作甚?赶紧带着人跑路,及早返回大同,老婆孩子热炕头多好?

  王守仁再道:“得再观察。”

  “咳咳。”

  朱晖一口气差点儿没续上来。

  “看,对方有人马回来了。”

  王守仁似看到什么,连忙招呼。

  “在哪儿?”

  朱晖这才重新把望远镜架起来仔细观察。

  随后他便发现,鞑靼人有一路骑兵,大概两三千人的样子,旗帜歪斜,阵型散乱,稀稀落落地回到营地,营地内派出人马前去接应。

  朱晖惊疑不定:“看起来……像是刚打过一场硬仗的模样。”

  “咦?”

  王守仁诧异地问:“连朱将军都发现了?”

  朱晖听了心里有些不高兴。

  咋的?

  在你这个少年郎心目中,别人都是傻逼?就你是天才?你能看出来的,别人都看不出来?

  对面这不明摆着,好像刚从战场上撤下来一批人?

  不然的话……

  “溃不成军,浑身血污,看起来太狼狈了。”

  朱晖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对!”

  王守仁笃定地道,“应该是被大明的军队打成这样,被撤换下来休整。”

  “啊!?”

  朱晖惊讶地问道,“王兄弟,你在说什么?”

  王守仁把手里的望远镜放下来,打量朱晖:“朱将军,我们来此地的目的,你不会忘了吧?”

  “来……观察敌情?”

  朱晖仍旧很懵逼。

  “我们是来找寻自大同出兵的友军,并且尽可牵制鞑靼人的兵马……王中丞交待下来的差事,你莫不是都已经忘了?”

  王守仁显得很生气。

  你这个帮我统领兵马的军将,怎么连肩负的最主要的任务都给忘了?

  朱晖瞠目结舌:“王兄弟,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眼前这路鞑靼人,之所以防备如此松散,是因为他们正在跟大明另一路兵马交战?且他们还……处在下风,刚撤下来的这路兵马,是兵败后溃退至此休养的残兵败将?”

  王守仁没说话,意思是,你自己琢磨。

  朱晖摆摆手道:“不可能,绝不可能!咱出兵时,鞑靼人死活不跟咱打,怎又会在这里跟大明另外一路兵马交锋?他们不知道回避么?

  “再说了,如果大明的军队打赢了,必定会派出兵马尾随而来,鞑靼人还能如此安然撤退到这里休整?

  “哼,绝无这种可能!”

  ……

  ……

  旷野上,鞑靼人的营地正不断做着调整。

  而摆在王守仁面前的有两条路。

  要么打,要么退。

  如果什么都不做,长期留滞不去,一旦被鞑靼人发现,意味着坐以待毙,毕竟从兵马数量和军心士气等角度而言,对面的鞑靼人看起来更有优势。

  “朱兄弟,如果我们毅然发起偷袭,成功的机会很大。”

  王守仁直盯盯地看着朱晖。

  朱晖吓得“花容失色”,心说果然是没事叫将军,有事叫兄弟。

  拉我送命的时候,才把我当自己人?

  他急忙道:“王参军,咱不能不顾将士们的性命……对面并不是鞑靼小部族的营地,你看他们……这可是战时大营,里边不知道聚集了多少鞑靼部落武装,连个牧民都没有,对他们没有任何牵制,咱冲过去,就是真刀真枪地拼命。”

  王守仁道:“跟鞑靼人拼命,不正是大明将士应该做的事情么?”

  朱晖不知道王守仁哪儿来的浑然忘我的冒险主义精神,不由恨得牙痒痒,又有些哭笑不得,苦着脸道:“如果鞑靼人是以牧民为主,他们的精壮都调去别处,那肯定有得打。如果全都是精锐,这不就遇上先前的局面,打也打不过,还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么?”

  王守仁想到阴山北麓时,自己作为先锋人马,跟鞑靼人周旋良久……

  当即道:“最坏的情况,不就是相持吗?”

  “不一样,绝对不一样!”

  朱晖纠正道,“虽然咱当时也不过两三千人马,但咱背后可是有王军门的万人大军,且鞑靼人对我们没什么顾忌,但对王军门可是畏惧日久,有了心魔!究竟是因何能取胜,咱心里得有数啊。”

  言外之意,你王守仁真把自己当成战神了?

  王越那是经过千锤百炼,一路摸爬滚打起来的,鞑靼人都知道他是个硬茬,没人敢跟王越死磕到底。

  你王守仁就算自认为再强,名声没传播出去,人家为啥要怕你?

  如果不怕,双方对着打,你觉得有多大的机会能在数以几十倍计的鞑靼人面前,有半分胜算?

  你的火器再厉害,不是还得靠子弹?

  但眼下咱们携带的子弹数量严重不足,每个人也就是几十发子弹的样子,一旦弹药耗尽,真要让士兵去跟鞑靼人近战搏命?

  朱晖眼见王守仁油盐不进,赶紧道:“王兄弟,可真不是我泼冷水,情况的确如此,要不你去问问下面将士的意见?”

  这是想搞得公平些,让王守仁听取下面之人的意见,更多是要破坏王守仁继续打仗的念头。

  王守仁道:“军中令行禁止,主帅已经下定了主意,还要听下面之人的意见?”

  “但咱也不能刚愎自用吧?”

  朱晖很无语。

  王守仁抬头看看天色道:“如今这形势,除非我们想回去背负罪责,否则连撤退的资格都没有。哪怕是不战,也得在附近找个地方驻留,随时观察鞑靼人的动向。”

  朱晖道:“回去后咱什么都不说……”

  这话朱晖刚说出口,立即就识趣地闭上嘴。

  以皇帝对张家父子的宠信程度,他在人前说这话,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罪过。

  想想就行了,真敢当众说出来?王守仁好歹是王越派来督军之人,这不等于是不打自招?

  就在朱晖略微紧张时,王守仁却没心情计较那么多。

  王守仁继续用望远镜观察敌营,道:“鞑靼人既在此,或在百里之内,就有大明军队在,我们里应外合,两面夹击,鞑靼人更不敢轻举妄动。走,与我回去,商讨就近屯驻事宜。”

  “王兄弟,你……”

  朱晖多少有些始料不及,赶紧追过去,试图想弄明白是怎么回事。

  ……

  ……

  “真要打?”

  当王守仁回到自家这边临时营地时,一群小军官聚拢过来,得知有很大可能要跟鞑靼主力开战时,都显得很忌惮。

  这路人马人虽少,却是大明精锐,算是王越给王守仁留下的宝贵财富。

  问题是这些人在取得军功后,都失去了进取心,巴望着早点儿回去跟家人团聚。

  就算是那些所谓的王守仁嫡系,在打仗这件事上,都不完全站在王守仁这边。

  王守仁道:“遇敌不退,这是军人应有的担当,也是一个大明将士起码的要求。何况如今鞑靼人就在眼前,就算我们退走,他们一旦发现也会派兵追上来,到时还是不得不战。”

  “那咱为何要开过来?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

  有人马上提出质疑。

  而质疑声主要来自于朱晖的几个亲随。

  王守仁道:“这是王中丞留给我们的差事……奉命行事,既然已行到这里了,强敌就在眼前,还需要我重新给你们宣讲道理吗?”

  在场所有人都噤声。

  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接受过严格训练的军人,尤其这中间还有不少新军,无论怎么个辛苦法,一步步走到现在,全都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

  正如王守仁所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去跟鞑靼人打,鞑靼人也不会轻易放过你。

第864章 封狼居胥不过如此

  “各位,我等一路来此,鞑靼人并非是全然没有察觉……恐怕鞑靼人早有警觉,只是他们目前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应对我大明另外一路兵马上……”

  王守仁这时候开始有意识地提振麾下将士的军心士气。

  “啥?莫非是王军门领兵来了?”

  “不可能!延绥的兵马都已经退回去了,怎会出现在此?”

  一群人又开始议论纷纷。

  王守仁望向朱晖,做了个请的手势:“让朱将军跟诸位解释一下。”

  “这……”

  朱晖瞪了王守仁一眼,不满道,“王兄弟,你来就行,找我作甚?”

  “你是从大同镇来的……出发前往延绥镇前,大同是如何状况,你应该比谁都清楚。且你本就是带兵之人,了解战情战况,由你来解释如今战场上发生了什么,最恰当不过。”

  王守仁笑着说道。

  朱晖心道,只有坑人的时候你才不忘拉上我。

首节 上一节 850/8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