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国舅 第849节

  “发现鞑靼主力活动的踪迹……”

  当夜不收把消息带过来时,王守仁眼睛里重新有了光彩。

  朱晖守在火堆前,笑骂道:“别胡扯,这一路走来,连个鞑子的影子都没看到,可能是今年漠北地区更温暖些,他们没下来吧?”

  王守仁不满道:“朱将军,你这话是何意?情报还没听明白呢,就直接否定?”说完转向哨探,招呼道:“你过来吧,说清楚情况!”

  “是!”

  那名哨探靠前后,发现王守仁已然站起身来,一副仔细聆听的模样,瞬间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

  一旁的朱晖则悻悻然……

  显然朱晖也知道这名哨探不可能扯谎,他否定的目的,仍旧是想统领兵马顺利返回大明,途中不要有任何波折。

  如果说军中上下,最想打仗的人是王守仁,那最不想打仗的就是朱晖。

  他觉得自己立的功劳已经足够了,而作为未来的保国公,他对于什么爵位军功之类的追求,本就不高,他需要做到的仅仅是让世人认为他称职便可。

  哨探正色道:“东北边二十里地发现鞑靼兵马的踪迹,似乎正要北上,还有一批人马却是从北边下来的,好像是……在换防。”

  王守仁道:“好,马上派人去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王兄弟,你疯了么?”

  朱晖赶紧阻拦,“先不说这二十里地,与我们预先设定的行军路线不同,就说你去了,又能做什么?

  “我们兵马数量严重不足,军心也不稳,还是及早回撤边关为宜!”

  王守仁厉声喝问:“鞑靼人就在眼前,朱将军这是想消极避战吗?”

  “我……”

  朱晖没想到,王守仁在这时候给他扣大帽子。

  “你不去,我亲自带人去。”

  王守仁一脸严肃地道,“总归一次不能去太多人,确保不被鞑靼人发觉……我先带五十骑潜过去看看。”

  朱晖急了,连忙道:“你带五十人前去,要是被鞑子发现踪迹,十有八九无法回来!”

  王守仁皱眉不已,问道:“那以你的意思,将此重要发现置之不理?鞑靼大军现在就在我们二十里外集结,具体要做什么,难道你不想搞清楚吗?”

  “问题是即便你搞清楚了,又能做点儿什么?”朱晖驳斥道,“咱也算是一道出生入死过吧?一起从死人堆里爬出来,难道连这点儿觉悟都没有吗?”

  王守仁没想到这会儿朱晖会跟他讲什么“同生共死”的交情。

  这是知道,靠别的方式,已经阻拦不了他?

  王守仁道:“经过连番战斗,我们的火铳子弹虽然已消耗过半,但基本的战斗力还存在,尤其是粮草充足,之前获取的财货除了烧毁的,剩下的可吃可用的,足以熬到大明的援军到来。”

  “你是想……”

  朱晖猛然一个激灵,惊觉道,“派人到大同求援?”

  朱晖愈发觉得王守仁是个危险人物。

  但眼下如果他选择避退,回头王守仁往上告,说他朱晖遇敌退缩不前……这在大明可是大罪。

  你冲上去,鞑靼人不跟你打,那是可以的。

  但遇到敌人你不上,消极避战,哪怕是在鞑靼人的腹心地带,这也是武人所不能承受的耻辱和罪过。

  当然有一种做法,那就是直接把王守仁给“咔嚓”了,但这个罪名更大,毕竟王越专门派了人手保卫王守仁,而且军中也不知道谁是皇帝派来的密探,两千人的队伍,想要保密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对朱晖来说,事情还远没有发展到铤而走险的那一步。

  “王兄弟,我可以同意带着人马前去查看敌情,但若是情况不对,马上就撤走。你同意的话,我跟你一道去。”

  朱晖道,“毕竟打仗这种事,得量力而为,不能逞强。”

  王守仁道:“我是逞强的人吗?”

  朱晖闻言不由摇头苦笑。

  你不是谁是?

  带着两千人你就敢横穿草原?

  真把草原部族武装当成弱鸡呢?

  “您或许不是,但您的行事风格太像那位王军门了。”

  朱晖颇为无奈。

  有些人满身的坏毛病,就是不承认,还自我感觉良好,折腾将士你觉得很有意思吗?

  “好,我答应你。”

  王守仁道,“这趟过去的目的,并不是跟鞑靼人交战,而是把鞑靼人的动向搞清楚,回去后也算是对朝廷有个交代。”

  ……

  ……

  人马改而往东北方潜伏前进。

  军中上下开始人心惶惶,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前面的情况,就连王守仁自己都说了,只是去刺探敌情。

  但明摆着全军正往鞑靼人聚集的地方走,跟鞑靼人动手的机会很大。

  “小公爷,现在下面的人都在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部将马洪上前,神色满是紧张。

  朱晖骑在马上,慢慢悠悠走着,低声道:“那位王参军说了,咱这是去刺探敌情,一旦情况不对咱就撤。”

  “这种鬼话您也能信?”

  马洪道,“要是真打起来,指不定会怎样呢……反正咱弟兄的军功已经够了,按之前那一战的斩获,回去后能拿到不菲的奖赏……”

  朱晖道:“问题就出在这儿,之前我带了五百人去偷袭鞑靼人营地,以王参军之意,所得军功要平均分配给全军上下,毕竟所有将士都是王威宁指派的……所以现在那些人心理上,还是愿意支持姓王的。”

  马洪皱眉道:“实在不行就按照他的军功分配方案执行呗……”

  “到手的军功,怎么能说分就分呢?”朱晖脸上满是不悦,“那一战,是咱弟兄拼死打出来的,一夜下来,折损的都是咱的人。非得听王参军的?他巴不得把功劳平均分配,甚至于他自己还想占据主要功劳。”

  “这个……”

  虽然马洪不认为王守仁是“自己人”,但有关朱晖所说的王守仁想要抢功的说法,他不敢苟同。

  排斥归排斥,事实也得讲。

  如果不是王守仁,光靠朱晖,根本就得不到军功。

  “关键时候,是不是得找几个人带着兵器,准备着……”

  马洪试探地问道。

  朱晖皱眉:“你这话是何意?如此关键时候,你还想闹军变?就咱这几个人,至于吗?”

  马洪道:“这不是得防止,那边对您动手?”

  “你这叫什么话?他能让人把刀架在我脖子上,逼迫我跟他一起打仗不成?”朱晖显然不太担心。

  但刚把话说完,简单一想,他突然又觉得背脊一阵发凉。

  以王守仁那“疯癫”的程度,什么事做不出来?

  “还是带几个人过去。”

  朱晖道,“火铳不离身,随时护卫在我左右。这种时候,谁能主持军务,谁就能主导未来兵马的走向……反正我想尽快返回大同。”

  马洪赶紧道:“末将也一样。谁不想回去享福呢?”

第863章 绝无可能

  二十多里路,稀稀拉拉走了一个多时辰。

  “这就过来了?”

  朱晖还觉得挺快。

  因为平常行军,一天也就走个六七十里,已经算快的了,一天下来怎么都得走五个多时辰。

  如果按照今天这一个多时辰的行军速度,整日下来就能走一百多里,那距离全军返回大明也就为期不远了。

  “鞑子就在前方不远处……爬到前面的山头能看到……”

  前边陆续有夜不收过来报告情况,而最新的回报让王守仁神色一凛,他侧过头吩咐:“全军停止前进……朱将军,你我带上几个人,到前方高处看看情况如何?”

  朱晖凑上前道:“咱此刻正在个凹地里……这附近地势还算平坦,但若是贸然站上前面的山头,不会被鞑子发现么?这里可不是个打仗的好地方,周围没什么倚靠……”

  王守仁声音很平淡,道:“怕什么?咱的火器就是凭靠,鞑靼人也贪生怕死,未必敢来一战。”

  “呵呵。”

  朱晖勉强一笑,道,“就咱这点儿人,鞑子一个冲锋下来,这里大多数都得去地府喝孟婆汤……王先生,我不是说丧气话,咱最好还是别让鞑子发觉为宜,你先安顿兵马……来人哪,跟我一起去查探敌情。”

  此时的朱晖非常小心,既要防鞑靼人,也要防王守仁乱来。

  但王守仁似乎并没察觉和在意这些事,吩咐传令兵让全军就近找地方藏匿,然后亲随都没带几个,径直往前方高出谷弟一大节的山坡顶部行去。

  ……

  ……

  一人多高的野草在北风吹拂中摇曳。

  朱晖带着亲随,弯着腰上了高坡,躲在草丛中,就着手里的望远镜往远处瞧,顿时心凉了半截。

  这时王守仁也佝偻着身体来到朱晖身边,同样拿出望远镜看向前方,不由一阵凛然。

  但见远处坡底平原上,有着连绵的鞑靼人营帐,各种旗帜正迎风招展,大批兵马在营地周围巡逻。

  虽然看起来对方距离此地有个五六里的模样,还算安全,但对于这个时代骑术无双的鞑靼人来说,只需要一轮轻骑兵冲锋,就能冲杀到近前。

  “难怪之前一直发现不了他们的踪迹,原来人都跑到这里来了?”

  朱晖看了咋舌不已,道,“再远就看不清了,还有那边……顺着山脚拐过去,应该还是他们的营地……入目所及,应该只是他们边缘部族的兵马吧?加起来得有多少?”

  “少说有个两三万人马,但问题是……他们的阵型为何看起来如此松散?警戒如此松懈……这可不像他们平日的作风。”

  王守仁摇头皱眉道。

  朱晖侧目看过去,不解地问道:“你说鞑靼人警戒松懈?从哪里看出来的?我看挺好的啊……营地与营地之间,不是聚得很拢吗?呀,那边是巡逻人马吧?居然派出几百骑在营地周边游荡……咱可千万别让他们瞅见。”

  王守仁道:“不对劲!我们已经逼近到他们跟前十里内了,他们居然都还没有发现我们的踪迹,更没有派出兵马跟我们交战……就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

  “呃……”

  朱晖呆滞了一下,摇头叹道,“估计是,鞑靼人怎么都没想到,会有这么一路人马,不是从南边大同开来,而是自西边河套方向千里奔袭至此……这个方向,正好是阴山山脉的一个豁口,对吧?”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返回大明的路上,满是布防的鞑靼人?”

  王守仁若有所思道。

  “不……话也不能这么说。”

  朱晖立马改口,道,“既然鞑靼人都聚集在这儿,想来从这里到南边的大同,鞑靼王庭应该没布置什么人马。

  “这里不是靠近威宁海吗?朝廷的线报早就说,鞑靼人过冬的几个地方,就包括目前的威宁海周边地区……只要咱们避开几个敏感的地点,应该可以轻松返回大明。”

首节 上一节 849/8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